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怎麼樣做手工燈籠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怎麼樣做手工燈籠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21 05:16:26

Ⅰ 怎樣做燈籠簡單做法 兒童手工

兒童燈籠的做法如下:

1、准備12英寸x12英寸的彩紙(一張就可以做一個燈籠)、尺子、切割墊、剪刀、美工刀、膠水、鉛筆等。

2、拿出一張彩紙,把顏色面朝下,水平線標記出1.5、4.5、6、7.5和10.5英寸的記號,接著每隔1/2英寸標記垂直線。

3、畫出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橫線,距離上下邊都是3英寸,把這兩條線中間的最左邊畫線部分剪去,同時把兩條線中間的其餘豎線都用刀裁開。

4、剪去部分保留好,然後把距離上下邊1.5英寸處折一下。

5、塗膠水,捲起來粘貼好,做成一個圓柱體,在頂部和底部邊緣做一個1/2英寸的切口,這有助於將它們折疊起來。

6、把頂部和底部剪開口子的部分折進去,同時上下擠壓,做出燈籠形狀。

7、拿出前面剪出來的紙條,對折一下,打開。

8、然後把左右邊向中間摺痕折過去,並塗膠粘貼。

9、將把手安裝在燈籠邊緣內側的一半處。

Ⅱ 燈籠怎麼做手工製作

燈籠手工製作如下:

工具/原料:紅色卡紙、黃色卡紙、小刀、雙面膠。

1、將紅色卡紙對折,沿著摺痕割開。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扎、刺縫等工藝,在中國古代製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種象徵。



Ⅲ 燈籠製作手工簡單又漂亮

簡單又漂亮的手工燈籠如下:

需要材料:美工刀、卡紙、膠紙。

1、取一張正方形粉色卡紙,如下圖所示:

Ⅳ 怎樣做手工燈籠最簡單又漂亮

手工燈籠製作方法如下:

材料和工具:塑料的杯子、棉繩、剪刀、顏料和打孔器

10、接著將其纏繞到燈籠線繩的下方,燈籠就完成了。

Ⅳ 手工燈籠怎麼製作

燈籠的做法如下:

材料工具:紅色、黃色畫紙各1張、安全剪刀1把、訂書機1個、白乳膠或膠棒1個。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燈籠發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風格,每一種燈籠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Ⅵ 如何做燈籠手工

1、剪刀裁剪出一張比正方形稍微長點的紙張,一張長方形的紙張,如圖中1。

正方形的紙,長邊的兩邊用尺子量出1cm寬的距離,用筆做出記號。我沒有尺子,用的寶爺爺的鋼尺如圖中

2、然後,用沒有刀刃的刀子(也可以用筆),比著尺子刻畫出橫線,最開始,我原想兩邊都留下1cm的邊,就用的小刀,可是小刀很不樂觀,一是時間長,二是小刀拉出來的不美觀。我就改用了剪刀,把一邊剪斷,留一邊。

Ⅶ 手工燈籠怎麼做

一、

准備材料:紅色、黃色畫紙各1張,安全剪刀1把,訂書機1個,白乳膠或膠棒、紅色毛根各1個。

1、製作步驟:將紅紙橫向對折,用安全剪刀由折疊處等距離裁剪紅紙。

2、將黃色畫紙橫向折一小部分後撕去,剩下的畫紙沿長邊捲起,老師或家長用訂書機固定開口處。為便於幼兒操作,也可將這一步的訂書機替換成白乳膠或者膠棒。

3、將剪裁好的紅色畫紙兩長邊塗上白乳膠,按下圖所示圍著黃色直筒捲起來。

4、粘貼細長紅紙條做燈籠提手,彩紙燈籠製作完成。

二、卡紙燈籠

准備材料:紅色卡紙4張(稍硬),安全剪刀1把,訂書機1個,毛根1根,白乳膠或膠棒1個。

1、製作步驟:將每張紅色卡紙平均裁剪成三個小長方形,4張卡紙共裁成12個小長方形。

2、將小長方形卡紙沿橫向和縱向對折。

3、沿對折線折疊小長方形卡紙四個角。

4、按照步驟2和步驟3折疊6個小長方形卡紙。取兩個折好的卡紙,教師或家長協助幼兒將向上的兩角用訂書機沿摺痕處釘起,按同樣的方法依次釘起這6個小長方形卡紙。

5、將同一個小長方卡紙的兩角用白乳膠固定,再用同樣的方法固定其它五個卡紙,燈籠的一半製作完成。

6、取剩下6個小長方形卡紙,按步驟1至步驟5所示製作燈籠的另一半。

7、取燈籠的兩部分,如圖將小長方形卡紙向內折的兩角用白乳膠粘起來,燈籠主體製作完成。

8、將毛根安插在燈籠的一端,為防止毛根滑落,可將燈籠內部的毛根彎曲成團,燈籠製作完成。

Ⅷ 小孩手工製作做一個小紅燈籠怎麼做

工具:兩張紙、雙面膠、小刀

1.准備一張30×21cm的紙,將其對折。

圖片來源:愛奇藝—手工製作紅燈籠

Ⅸ 燈籠怎麼做手工製作

手工製作燈籠的方法如下:

1、將紅紙橫向對折,用安全剪刀由折疊處等距離裁剪紅紙。

元宵節掛燈籠:

逢年過節掛燈籠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習俗,充滿節日的氛圍。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

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