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幼兒跳繩體育教學步驟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幼兒跳繩體育教學步驟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21 14:12:35

㈠ 兒童跳繩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1、兩手分別握住繩兩端的把手,通常情況下以一腳踩住繩子中間,兩臂屈肘將小臂抬平,繩子被拉直即為適合的長度。

2、跳繩時要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切記不要用全腳或腳跟落地,以免腦部受到震動。當躍起時,不要極度彎曲身體,要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跳時,呼吸要自然有節奏。

如果剛開始學會跳繩,在選擇繩子的時候,最好挑選一些比較硬的繩子,因為如果繩子太輕,在把繩子揚起和放下的時候,容易變形,對於剛開始學會跳繩的人來說不是太適合。如果跳繩已經很熟練了,可以挑選比較輕的繩子。

兒童跳繩好處

1、促進孩子的發育與成長

兒童正是成長最快的時期,經常跳繩能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於胃腸的消化,增強食慾,從而使得兒童更加健康的成長。

2、提高孩子記憶能力

由於跳繩過程中不自覺的會去數數,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有助於記憶力的提高。

3、培養孩子節奏感和平衡感

跳繩時要手和腳一起協調去動,經常這樣鍛煉,有助於兒童左腦和右腦平衡、協調地發展,還可以培養兒童的節奏感。

㈡ 跳繩的玩法幼兒園

幼兒園跳繩的玩法如下:

1、單人跳繩比賽:幼兒用一根繩子進行雙腳跳。

2、集體跳繩比賽:一根長繩,兩名幼兒抓住繩的兩頭甩繩,其他幼兒輪流跳繩比賽。

9、雙腳向上跳過繩:繩子提到一定高度(30厘米左右,繩最好有彈性),幼兒從繩上跳過去。

10、跳方格和米字格:將繩子擺成十字形和米字形,4—8名幼兒同時由自己格內向前面格里連續跳。

11、搶繩:一條繩的兩端置於兩把小椅子下面,兩名幼兒聽信號,圍小椅子繞一圈跑後坐下,立即彎腰拖繩子的一頭,誰先拉到為勝。

㈢ 幼兒跳繩教學步驟

幼兒跳繩教學步驟有:

第一,有節奏地跳躍。

第一個動作原地並腳跳,孩子可以雙手叉腰進行原地並腳跳練習,孩子從2歲就可以開始練習,這個時候需要經歷2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原地起跳。

切記不要用肩關節轉動大臂帶動小臂進行搖繩,這樣搖繩會非常累,很多孩子在初學跳繩時經常犯的一個錯誤。用手腕轉動搖繩搖繩可以分兩種,原地單手搖繩和原地雙手搖繩。

原地單手搖繩:用右手握住跳繩的兩個手柄,按照搖繩的方法,進行練習,主要鍛煉孩子學會用手腕放鬆搖繩,左右手進行反復練習。

原地雙手搖繩:將繩子中段放在脖子上,一隻手握住繩子的一端,距離手柄有一段距離,雙手同時進行搖繩練習,鍛煉協調統一性。

㈣ 3—6歲幼兒跳繩方法

幼兒學跳繩的正確方法與技巧如下:

1、兩手分別握住繩兩端的把手,一般都是以一腳踩住繩子中間,兩臂屈肘將小臂抬平,繩子被拉直即為適合的長度。

2、跳繩時要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切記不要用全腳或腳跟落地,以免腦部受到震動。當躍起時,不要極度彎曲身體,要成為自然彎曲的姿勢。跳時,呼吸要自然有節奏。

3、向前搖時,大臂靠近身體兩側,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用手腕發力做外展內旋運動,使兩手在體側做畫圓動作。每搖動一次,繩子從地面經身後向上向下,迴旋一周,繩子轉動的速度和手搖繩的速度成正比,搖動越快,則繩子迴旋越快。

跳繩對兒童的身心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經常跳繩有利於孩子下肢力量、速度、耐力、協調等各項身體素質的發育,

也有利於改善孩子感統失調現象,特別是對孩子前庭覺、本體覺的發育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經常參加跳繩鍛煉,有效提高孩子的體能和心肺耐力,預防超重肥胖現象,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體型。

㈤ 跳繩並腳跳的動作要領

1、准備動作

雙腳並攏直立,兩臂稍稍自然彎曲,手握跳繩柄,自然彎曲手臂關節置腰兩側呈倒八字狀,跳繩至腳後跟後方。

2、起跳動作

雙腿微微彎曲,由手腕帶動跳繩柄,順時針轉圈發力,同時跳繩由腳後跟,跨過頭部至前腳趾頭,此時用兩腳尖微微用力跳起,讓跳繩往腳底通過,大約跳起3-5厘米高。

3、結束動作

當跳繩從腳底至腳跟後方,即停止手腕發力,防止絆腳。停止後跳繩會隨著慣性停至兩腳前。

(5)幼兒跳繩體育教學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發展

明代

明代的跳索漸漸成為一種民俗,每逢佳節,民間都有跳繩活動。而且出現了多人輪跳的游戲方式。據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一》載:「跳百索:(正月)十六日,兒以一繩長丈許,兩兒對牽,飛擺不定,令難凝視,似乎百索,其實一也。

群兒乘其動時,輪跳其上,以能過者為勝,否則為索所絆,聽掌繩者繩擊為罰。」而《帝京景物略·燈市》中記載:「元夕(正月初一晚上),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這些都是雙人搖繩、多人輪跳的游戲方式。

明代婦女中間也很流行。據成書於明代的《金瓶梅》第18回這樣描寫到,西門慶由外面回家,「剛下馬進儀門,只見吳月娘、孟玉樓、潘金蓮並西門大姐四個,在前廳天井內月下跳馬索兒耍子。見西門慶來家,月娘、玉樓、大姐三個都往後走了,只有金蓮不去,且扶著庭柱兜鞋,被西門慶帶酒罵道:『淫婦們閑得聲喚,平白跳得什麼百索兒』」。

後來,潘金蓮在西門慶跟前挑唆:「你前日吃了酒來家,一般的三個人在院子里跳百索兒,只拿我煞氣」。由此看來,不僅西門慶家的女子曾以跳繩游戲消閑,而且當時的跳繩還有一個新的名稱「跳馬索」。

清代

跳繩在清代是一項冬季的戶外活動,深受兒童喜愛。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歲時雜戲》記錄了清代北京元宵節民間的娛樂活動,其中有:「博戲則騎竹馬,撲蝴蝶,跳白索,藏蒙兒。」 阿英 《燈市》:「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輪,一童子跳光中,叫『跳白索』」。

清道光二十年由濟南府知府王贈芳、王鎮主修,成爟、冷炬編纂的《濟南府志·風俗》中也載:「每年孟春正月元旦……兒女以繩跳為戲,名曰『跳百索』。」清代的《松鳳閣詩鈔》中也有記錄,說:「太平鼓,聲咚咚,白光如輪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輪中。」

清代晚期的《燕台口號一百首》中記載了一首輪跳白索的詩:「輪跳百索鬧城闔,元夕燒香柏作薪。絡索連環聲響應,太平鼓打送年人」。可見,清代兒童經常在過年時跳百索,一邊敲著「太平鼓」,一邊用有節奏的歌謠加以伴唱,為新年增添了很多喜慶的節日氣氛。

清代民間也有女子跳百索活動的記載,如清代《樂陵縣志·經制·風俗》載:「元宵期間,女子以跳繩為戲,名曰『跳百索』。」

清代晚期出版的《有益游戲圖說》中說:「用六尺許麻繩,手執兩端,使由頭上回轉於足下,且轉且躍,以為游戲,是謂繩飛」。這里稱跳繩為「繩飛」。無論從跳繩的方法上或是名稱上,都有些繼承與發展。

㈥ 幼兒跳繩教學步驟

1、找到適合孩子的長度。可以將雙腳踩住繩中央,雙手拉繩把,繩子提升到腋下的部位,就比較合適。

㈦ 如何教小朋友跳繩

教小孩跳繩的方法如下:
1、先讓孩子隨著節奏跳,不拿繩子,引導孩子一邊拍手一邊往上跳。
2、孩子學會有節奏的上跳後,仍然不拿繩子,讓孩子雙手做出跳繩的姿勢,按節奏模仿跳繩動作。
3、再引導孩子雙手拿繩子,模仿做跳繩動作。當繩子落地時,引導孩子雙腳跳過繩子,完全像跳繩樣,只是動作不連續。
4、練習雙手握繩子、雙腳協調上跳的完整跳繩運動。當孩子學會跳繩後,再練習變換跳繩的花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運動的積極性,也增加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