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生物題:顯微鏡觀察時,草履蟲往左下方運動,為使其不消失,如何移動裝片
向右上移動裝片
㈡ 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
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如下:
工具/原料: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鑷子、滴管、碘液、吸水紙、洋蔥。
1、擦: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凈。
㈢ 下圖是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圖,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A.②④①③⑤⑥⑦
製作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擦片→滴液→撕取材料→展平表皮→蓋片→染色.即用紗布擦凈載玻片和蓋玻片、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鑷子撕一塊洋蔥表皮、用解剖針展平、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一端讓另一端接觸液滴慢慢放下蓋玻片以防產生氣泡、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蓋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紙在另一端用吸水紙在另一端吸,是染色均勻.圖示①將材料放到載玻片上的液滴中並展平、②擦載玻片、③撕取材料、④滴一滴清水、⑤蓋蓋玻片、⑥用吸水紙吸碘液染色、⑦滴一滴碘液.綜上所述: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操作順序正確的是②④③①⑤⑦⑥. 故選B |
㈣ 初三有生物書嗎
人教版的只有初一初二有生物教材,初三沒有。初中生物是中國初中學科。國家規定的初中學科,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奧秘和本質。
大多數省份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有些省份也出版了不同的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共4冊,供初一、初二學生使用。
(4)初中生物裝片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初中生物基礎知識:
1、生物圈包括大氣圈 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和 岩石圈 的表面。
2、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可分成兩類: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等)。
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在生存和發展中不斷的適應環境和影響和改變環境。
4、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水等。
5、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然而,像農葯一樣的有害物質逐級增加。
6、顯微鏡使用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
7、目鏡看到的是倒像;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如:10X30=300。
8、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標本朝右上方移動,在視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動。
9、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准備(擦乾凈、滴清水);製作(撕下內表皮、展平;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紙吸引)。
10、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製作::准備(擦乾凈、滴生理鹽水);製作(刮幾下、塗抹;蓋蓋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紙吸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初中生物
㈤ 初中生物題(洋蔥表皮細胞方面的)
初中生物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生物優質資料下載,適合各階段老師教學,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㈥ 中學生生物切片的簡單做法
1.學校有條件的話。可將組織塊包埋於石蠟或火棉膠中或以低溫冰凍,用切片機切片。
2.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法是指手持刀片將新鮮的或固定的實驗材料切成薄片的製作方法。(如果你是左利手,那麼下面內容中左右互換。)
(1)徒手切片前,應先准備好一個盛有清水的培養皿。
(2)在切片時,用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中指夾住實驗材料,大拇指應低於食指2~3mm,以免被刀片割破。材料要伸出食指外約2~3mm,左手拿材料要松緊適度,右手平穩地拿住刀片並與材料成垂直。
(3)在材料的切面上均勻地滴上清水,以保持材料濕潤。
(4)將刀口向內對著材料,並使刀片與材料切口基本上保持平行,再用右手的臂力(不要用手的腕力)自左前方向右後方均勻地拉切。此時,左手的食指一側應抵住刀片的下面,使刀片始終平整。
(5)連續地切下數片後,將刀片放在培養皿的水中稍一晃動,切片即漂浮於水中。當切到一定數量後,可在培養皿內挑選透明的薄片用低倍鏡觀察檢查。好的切片應該是薄且比較透明、組織結構完整,否則要重新進行切片。
㈦ 製作臨時裝片的過程及步驟
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蓋六染七吸
1、擦凈載玻片
分類:
裝片(LOADING)也可作從生物體上取下來的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黴等製成的。在要用顯微鏡觀察物體的時候,將被觀察物體放在載玻片上就叫裝片。
臨時裝片就是將要用顯微鏡觀察的事物臨時做成裝片。臨時裝片是從生物體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製成的,製成的臨時裝片包括載玻片組織材料蓋玻片。
永久裝片一般是在廠家裡面製作的,裝片上會有一些密封物質把載玻片和蓋玻片封起來,一般是長期反復使用,用做樣板。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臨時裝片
㈧ 初中生物
1、清水
2、生理鹽水
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內表皮
4、用消毒牙簽在人體漱凈的口腔內壁上輕輕刮幾下
5、
6、
7、都是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而製成的。
製作過程中都要要染色(加稀碘液)。
㈨ 初中生物必考重點知識
初中生物必考重點知識:
(1)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
載物台: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准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
細准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小。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准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2)顯微鏡的使用的圖要掌握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①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②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一邊向目鏡內觀察,一邊轉動反光鏡,看到白色光亮的圓形視野,表示對光成功。(光線不足時用大光圈、凹面鏡)
③觀察: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在一旁看著物鏡,以免物鏡壓碎載玻片)。一隻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當看到物像的時候,改用細准焦螺旋進行調節,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睜開)。
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切片、塗片、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