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剖魚
一、給魚刮鱗,把魚平著橫放在砧板上,左手按住魚,右手拿刮鱗刀,逆向刮鱗。魚鱗要刮干凈。二、給魚開腔,把魚平著豎放在站板上,左手按住魚身,魚肚子向右邊,右手握刀(或用剪刀)把魚腹切開,注意不要對著魚肚中間線下刀,這樣會遇到魚鰭骨,要偏過一點下刀。三,把魚內臟都掏出來,丟掉。注意不要用太大力氣,以免把魚膽弄破。四、在魚頭兩側是魚鰓,用剪刀把魚鰓的兩頭剪斷,用手拽出魚鰓丟掉。五、用水把魚線干凈。
『貳』 章魚的身體結構是怎樣的
外套膜:章魚看起來像是頭部的部位其實相當於我們的腹部,其主要器官都在裡面。
腕:盡管章魚的身體附件常常被叫做「觸角」,但它們確實是真正意義上的胳膊/ 腿。大多數章魚有八條腕,但是也有例外(見腕最多的章魚和第一隻六腳章魚)
了不起的章魚秀有幾種章魚被發現會在自然環境中通過變換自身顏色和形狀模仿其他動物,甚至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然而,說起扮演的藝術, 擬態章魚(Thaumoctopus mimicus)是最厲害的。它們生活在印度洋- 太平洋和紅海海域。研究表明,這種可以變換體態的章魚能夠至少模仿16 中其他海洋生物,包括比目魚、海蛇、海蛇尾、海葵、蟹類和水母。
角質齶:章魚的嘴部位於外套膜下方,腕的交接處。殼質的角質鄂就像螃蟹的外骨骼一樣, 是章魚身上唯一的硬質部位, 用於纏住並壓碎獵物。
章魚的身體結構眼睛皮膚:色素——皮下含有色素細胞,可以讓章魚通過調節膚色來反映情緒或者融入周圍環境。
漏斗狀體管:可以通過虹吸將水噴射而出,並成為自體移動的推進力
『叄』 殺魚的詳細步驟,
殺魚的詳細步驟:
1、用刀把魚拍暈,然後左手握住魚頭,右手持刀颳去魚鱗。刮魚鱗時一定要逆著魚鱗刮除。
烹飪介紹:
魚肉味道鮮美,不論是食肉還是作湯,都清鮮可口,引人食慾,是人們日常飲食中比較喜愛的食物。魚類種類繁多,大體上分為海水魚和淡水魚兩大類。但不論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不過是各種營養成分的多少而已。
魚肉營養價值極高,經研究發現,兒童經常食用魚類,其生長發育比較快,智力的發展也比較好,而且經常食用魚類,人的身體比 較健壯,壽命也比較長。
『肆』 龍利魚怎麼去皮去骨
1、清洗干凈去除魚鱗魚鰓
在將龍利魚去骨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龍利魚清洗干凈,需要將它的內臟,魚鱗和魚腮也要去掉。把龍利魚宰殺後放到水中稍微清洗一下,把裡面的內臟掏出來,再把它的魚鱗和魚腮全部都切掉,這個步驟是不能少的,一定要完全的處理干凈後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大家在將龍利魚去骨前要把它洗凈很重要。
2、去掉魚皮
龍利魚的魚鰓,魚鱗和內臟全部都清理干凈以後,然後就要將它的魚皮去掉了,去掉魚皮的方法其實是很簡單的,可以將魚放到開水中泡大概十幾秒,然後再將其撈出來,就可以很輕松的把它的魚皮全部撕掉,魚皮撕掉以後,會看起來非常的潔凈。然後再將其平鋪在刀板上來進行去骨。
3、劈開去骨
用刀把龍利魚從頭到尾,一劈兩半,劈開以後一半一半的進行去骨,只要用手將骨頭撿出來就可以了。在去骨的過程中一定要仔細一些,像一些細小的骨頭也一定要都去除干凈,要確保沒有骨頭,以後這樣做出來的菜餚吃起來就會很放心了。完全把骨頭全部都去除干凈以後,再用水稍微清洗一下,放入一些調味料進行腌制,接下來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做出自己喜歡吃的菜餚了。
『伍』 魚的內部結構圖
魚的內部結構:
骨胳
骨骼是支持身體和保護體內器官的組織,它和動物體的運動也有密切關系。骨骼有內外之分,外骨骼包括鱗甲、鰭條和棘刺等;內骨骼通常是指埋在肌肉里的骨骼部分,包括頭骨、脊柱和附肢骨骼。
頭骨由腦顱和咽顱兩部分組成、硬骨魚類(常見的淡水養殖魚類均為硬骨魚類)的腦顱由許多骨片所合成,其主要作用是保護腦;咽顱由一對頜弓,一對舌弓和五對鰓弓所組成,分別具有支持頜、舌和鰓的功能。
脊柱由體椎和尾椎兩種脊椎骨組成,體椎附有肋骨,尾椎無肋骨著生,兩者容易區別。每個脊椎的椎體前後兩面都是凹形的,故稱之為雙凹椎體,這是魚類所特有。
附肢骨骼是指支持魚鰭的骨骼,支持背鰭、臀鰭和尾鰭的骨骼是不成對的奇鰭骨骼;支持胸鰭和腹鰭的骨骼為成對的偶鰭骨骼。魚類的偶鰭骨沒有和脊柱聯接,與其他陸生脊椎相比,顯然又是一個特點。
肌肉:
魚類的軀幹部和尾部的肌肉由許多肌節組成,肌節之間有隔膜聯結而呈分節現象。體側肌肉被一水平走向的肌隔分成上下兩部分,上段叫軸上肌,下段叫軸下肌。軸上肌分化出背鰭部分的肌肉。尾部肌節分化出尾鰭肌。頭部及咽部的一部分肌節則分出頭部腹面和鰓間肌。軸下肌分化為腹部與胸、腹鰭等部肌肉。
呼吸器官
硬骨魚類的鰓位於頭的兩側,外有鰓蓋覆蓋。魚鰓主要由鰓弓、鰓片和鰓耙組成。鰓弓是支持鰓片的骨骼。鰓耙有過濾食物的功用,它和呼吸作用並無直接關系。鰓片由許多鰓絲組成,後者又由很多鰓小片構成,其上密布著無數的毛細血管,呼吸時的氣體就在這里進行交換。當水通過鰓絲時,鰓小片上的微血管通過本身的薄膜攝取水中的溶解氧,同時排出二氧化碳。
排泄器官
魚類的排泄器官主要是腎臟,位於腹腔的背部,呈紫紅色。腎臟可分為前、中、後三部分。腎臟後部延伸出輸尿管,左右輸尿管在腹腔後部癒合,並突出一個不大的膀胱。總輸尿管的末端與生殖輸管相合,以一個尿殖孔開口或分開開口於肛門的後方。魚的腎臟除了泌尿的功能以外,還可以調節體內的水分,使之保持恆定。另外,魚鰓也有排泄作用,其主要排出物是氨、尿素等易擴散的氮化物和某些鹽分。
生殖器官:
多數魚類為雌雄異體,生殖腺成對,即精巢或卵巢都是左右各一,由系膜懸掛在腹腔背壁上。絕大部分魚類是體外受精的,即其性產物--精子和卵子均由親魚產出後在水中結合受精。
下面以鯉魚為例,簡要介紹其生殖系統。
1.雄性生殖系統一對精巢,位於鰾的兩側腹腔內。成體時,精巢為乳白色,內有許多精液。輸精管緊接精巢,左右輸精管後段合並為總輸精管,其末端以尿殖孔開口在肛門之後。
2.雌性生殖系統卵巢一對,與精巢的著生部位相同,性成熟時可以看到卵巢內有許多卵粒。卵巢有包膜向後延釗伸形成輸卵管,末端由生殖孔通體外。
『陸』 魚的身體部位名稱是什麼
1、魚嘴
常見的魚大部分沒有牙齒,但咽喉部都有一對咽齒,專管磨碎食物但沒有咀嚼功能,只有防止被捕。
2、鼻孔
不用來呼吸,只起到嗅覺的作用。
3、魚眼
魚眼雖然往外暴突但目光短淺看不遠,一般都是一二米遠。
4、腮孔
魚頭內都有一個腮,腮中紅色絲狀物在水中可以充分展開,以吸收水中氧氣,並把體內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實際上起到肺的呼吸作用及過慮水中雜物。
5、腮蓋
有保護腮葉的作用,可隨呼吸張合。
6、鱗片
即魚體外表的一層魚鱗,起著保護魚體的作用。
7、背鰭
起著平衡身體的作用。
8、尾鰭
起著前進後退轉向的方向,象徵著船柁。
9、胸鰭
用於劃水,在水中起到船槳的作用。
10、肛門
除排泄功能外,雌性魚和雄性魚的肛門後邊都有一個生殖孔。
魚簡介:
魚類是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
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根據已故加拿大學者尼爾森在1994年的統計,全球現生種魚類共有24618種,占已命名脊椎動物一半以上,且新種魚類不斷被發現,平均每年以約150種計,十多年應已增加超過1500種,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魚種約在32100種。
『柒』 魚的身體結構圖及介紹是什麼
魚類分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軟骨魚類脊索退化,具脊椎骨,內骨骼是軟骨,體被盾鱗,有5-7對鰓裂。硬骨魚類的內骨骼或多或少發生骨化,體被硬鱗、櫛鱗或圓鱗,具鰓蓋。硬骨魚類是現存魚類最繁茂的類群,有23600餘種。
大多數魚類是終年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的變溫脊椎動物,也有像非洲肺魚、彈塗魚、攀鱸能在陸地上長時間生存,以及黑魚、黃鱔、雀鱔靠單鰾呼吸,雖然大多數魚類是冷血動物,但很多鯊魚和金槍魚是半恆溫的,月亮魚則是恆溫的。
魚的身體結構圖如下圖:
生活習性:
運動
主要靠按節排列於身體兩側的肌肉交替收縮,使體軀與尾鰭左右擺動而前進,其他鰭起平衡與轉向作用。某些魚的鰭經變態後還具有攻擊、自衛、攝食、生殖、發聲、爬行、滑翔、跳躍、攀援、呼吸等功能。
攝食消化
魚類的食性通常分為4種類型。濾食性、草食性、肉食性 、雜食性,魚類的消化器官分為口、口咽腔、食道、骨、腸、直腸、肛門等幾部分。魚類食物的消化與胃腸的收縮運動有關,還受外界的水溫、溶氧量、攝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狀等因素有關。
有一些魚類是寄生性的,比如東北七鰓鰻,結構和一般的魚類不同。
『捌』 鯨魚的各個部位結構圖。【帶圖片】
鯨類體長1~30餘米,體形似魚,皮膚裸露,僅吻部具有少數毛,無汗腺和皮脂腺。前肢呈鰭狀,後肢完全退化,體內僅存1對小骨片。尾末皮膚左右擴展而成水平尾鰭。無耳廓,由於皮膚下有1層厚的脂肪,藉此保溫和減少身體比重,有利於游泳。有的種類具有背鰭。
眼小,無瞬膜,也無淚腺,視力較差。外鼻孔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雖無耳廓,但聽覺靈敏。肺左右各1葉。水中哺乳。胃分4室,自然環境下通常壽命達20到90歲。
(8)魚解剖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鯨魚主要靠回聲定位尋食避敵。一般以軟體動物、魚類和浮游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能捕食海豹、海狗等。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換氣。
在鯨眼中,有一種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脂油眼淚,這些「淚水」把含鹽的海水隔離開,使它們不像其他哺乳動物的眼睛,長期浸在海水中會有疼痛感,這是鯨類長期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適應。
『玖』 草魚結構解剖圖
草魚的結構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