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刺綉床上用品的葫蘆樹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刺綉床上用品的葫蘆樹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24 12:21:56

Ⅰ 中國民間傳統工藝有什麼

中國民間傳統工藝有木版年畫、撲灰畫、紙馬、內畫、泥塑、麵塑、糖塑、吹糖人、磚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蠟染、刺綉、織錦、剪紙、風箏、臉譜、面具等70種中國傳統民間工藝。

1、麵塑,是指以麵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為原料製成熟面團後,用手和各種專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種花、鳥、魚、蟲、景物、器物、人物、動物等具體形象的手工技藝。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

4、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5、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Ⅱ 竹燙畫怎麼做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即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烙畫不僅有中國畫的勾、勒、點、染、擦、白 描等手法,還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因此烙畫既能保持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到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

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2)手工刺綉床上用品的葫蘆樹圖片擴展閱讀:

烙畫在其長期的發展演變中建立了許多符合自身審美要求的構圖法則,在構圖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讓、「甲」字是上重下輕、「由」字是上輕下重、「則」字是左實右虛、「須」字是左虛右實。

烙畫是很講究布勢,即所謂「遠觀其勢,近觀其質」。有的畫雖然技術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卻雜亂無章,這正是對「勢」的把握不夠所致。

畫面的構成要有主有賓,更不能喧賓奪主,需要營造—個構圖中心,從而達到最充分地表現主體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主體居前、主體居中、主體居大等。

Ⅲ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Ⅳ 中華傳統手藝都有哪些

1、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Ⅳ 濟寧有哪些民間藝術有哪些

剪紙、烙畫、刺綉、古綉球等手工藝品。

烙畫是漢族傳統藝術珍品,可以在木板、樹皮、葫蘆等木質材料商用火燒熱烙鐵熨出烙痕作畫,葫蘆烙畫既美觀又好保存,寓意吉祥,很受市民歡迎。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

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製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

Ⅵ 手工藝品都包括什麼其中社會接受程度如何

中國相傳刺綉、瓷器、雕刻和玉石傳承歷史較長,一直流傳至今的手工藝術品也就這四大元素。

刺綉主要以名畫、屏風、擺件和禮品為主要製作的手工藝品,刺綉分為汴綉、蘇綉、湘綉、粵綉等,刺綉名畫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圖》《五牛圖》《簪花仕女圖》《寶駿圖》《萬里長城》《千里江山》《鴻運當頭》《江南小鎮》等等這些作品。

都是如今市場可見的手工藝術品

Ⅶ 廣州有些什麼特產適合過年帶回家呢

1、廣式臘味

廣州臘味久負盛名,據說它的獨特風味是經歷了長年累月的改良創新而形成的。色澤鮮明,口味鮮甜,香味獨特。食在口中感覺脆嫩,美味可口。「秋風起,食臘味」現在基本都有禮盒裝,送禮也比較有面子。

2、各種餅類

廣東地區的雞仔餅、老婆餅、嫁女餅……這些味道都不錯,而且也方便保存和攜帶。雞仔餅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因人們美稱「雞」為「鳳」,而它的商標是以「小雞」為記,廣州人俗稱「雞仔」。

3、油炸食品

煎堆、油角、蛋散、笑口棗,一到過年超市就會有很多這些東西賣,是廣州家庭過年招呼親朋好友必不可少的食品。

(7)手工刺綉床上用品的葫蘆樹圖片擴展閱讀:

廣州是中國十大美食之都,民間有「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

廣州著名的菜點有:白切雞、燒鵝、烤乳豬、紅燒乳鴿、蜜汁叉燒、上湯焗龍蝦、清蒸石斑魚、白灼蝦、干炒牛河、廣東早茶等。

廣州特色小吃有蘿卜牛腩、牛雜、雲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腸粉、豬腸粉、荷葉包飯、缽仔糕、雞仔餅等。廣州飲食業由「四園」為代表,分別為東園酒家、南園酒家、西園酒家和北園酒家,再輔以諸如廣州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

Ⅷ 民間工藝有哪些

剪紙,泥人,骨雕、瓷器、玉器、玻璃、火繪葫蘆、銅藝、京綉、壽山石、象牙、紫檀、中國紅瓷。紫砂壺、手工藝車、熔畫、玉雕、北京抽紗、毛綉坊、內畫、料器、漆藝、撕紙、泥人、面人、鈞瓷、景泰藍、交趾陶、翠玉。
骨雕作為用動物的骨製成的工具和飾品是人類最早的手工製品之一,古人早就用骨做成針、刀,並把圖案或文字刻在骨上。隨著歷史的變遷,骨雕從日用品逐漸演變為裝飾品。我們現在看到的骨雕已經是非常精美的工藝品,骨上不僅刻有文字,還有用不同的刀法雕刻出來的栩栩如生的立體人物,花鳥及模擬建築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骨雕與牙雕是姊妹藝術,由於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大象,中國也遵守國際上禁止象牙和象牙製品貿易的公約,曾經從事象牙雕刻的藝術大師已經轉產骨雕,大師們仍然在牛骨和駱駝骨上延續著牙雕藝術的故事。下面是骨雕作品的加工過程:1.進料:用牛、駱駝的大腿骨;2.選料:剔除骨兩頭關節疏鬆部位,只剩下中間的堅實骨料3.除脂漂白:高溫除脂,化學方法除脂漂白,抽出油脂,防止變色、發霉;4.開料:按照需要加工的作品類別將骨料切開。5.分工種加工:按照人物、上水、動物以及建築等類別分類分工種加工。
內畫鼻煙壺,康熙時期是中國鼻煙壺產生的初期,以後各代皇帝無不喜歡煙壺。因受統治者的嗜好與提倡的影響,鼻煙壺已僅僅不再充當容器的功能,而被賦予了觀賞,誇富斗勝的社會功能,賞玩煙壺在清代文人學士中頗為流行。內畫鼻煙壺,是以透明的玻璃或水晶為胎製成的。再用特製的筆探入其口內,在壺腹部反向描繪圖畫。題材多為花草蟲魚、山石樹木、江河湖海、神話故事、喜劇人物和人物肖像等。這種獨特的藝術門類是在乾隆以後鼻煙壺製作工藝走向衰落的時候異軍突起的。首先在北京地區興起,其後逐漸發展成熟,涌現出一批以內畫鼻煙壺為業的藝術大師,並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解放以後,內畫鼻煙壺這一民間藝術枯木逢春,綻放出新的花朵。
鈞瓷成品分陳設品和日用品兩大類,陳設品分為大珍、珍品、精品和正品四個級別。據了解,一件鈞瓷的產生過程就是鈞瓷之美的凸現過程,鈞瓷分兩次燒成,包括低溫素燒和高溫釉燒,溫度、氣氛的不同,釉色會產生一定的變化,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來形容鈞瓷色彩變化的繁多和美妙,實不為過。這種神奇的窯變現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鈞瓷作為世界上唯一高溫窯變瓷,改寫了中國瓷器南青北白的歷史,為中國陶瓷美學開辟了新的境界。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宋徽宗重文息武,獎勵手工業生產,在鈞台建立官窯,並把鈞瓷定為御用貢品,鈞瓷也由此得名,當王公大臣立下汗馬功勞,黃金美女、高官厚祿不能表示皇恩浩盪的時候,皇帝才賜予鈞瓷以示獎勵。所以留下「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君賜)一件」的美譽。鈞瓷是門綜合藝術,以八美、五色、神、奇、妙、絕聞名於世。八美即:難、獨、型、釉、音、玉、紋、景。
「難之美」是指鈞瓷燒造之難。「十窯九不成」、「共計一手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因其難而愈顯鈞瓷藝人的辛勤之美,冷峻崇高不屈不撓民族精神在此追求實現,贏得「黃金有價,鈞無價」的盛譽。
「獨之美」是指神後鈞瓷秉龍(大龍山)、鳳(鳳翅山)之靈氣,得自然之造化,自成五色瓷土。獨一無二的鈞藝富有流光溢彩、靈動透活的神韻,故曰「鈞無雙」。
「型之美」是指造型之美。或線條粗放、或須發清晰、或墩厚朴實、或精巧玲瓏的造型,既繼承傳統,又創現代意識。使得五彩繽紛的釉色得以附就,韻味倍增。
「釉之美」是指釉面的玻璃化,五彩滲化的美感,鈞瓷釉是窯變釉——一種二液分相釉,既保持青釉晶瑩透澈的光亮,又有濕潤如美玉的乳濁現象。使鈞瓷「五彩斑爛」,精美絕倫。
「音之美」是指開片聲像古箏叮鈴,鈴之清脆,雨擊銅器的音質之美,恰如「玉涯金聲」悠揚縈耳,如墜仙境。
「玉之美」是指晶瑩剔透,光滑玉潤的釉面產生的玉感,也稱「鈞玉」。譽為「千秋藝苑傳鈞瓷,白玉為魂艷不妖。
「紋之美」是指鈞瓷的魚子紋、珍珠點、蟹爪痕、冰片紋、袈裟片、孔雀衣、蚯蚓走泥紋、星辰滿天、春風化雨等紋的形成起到了極強的裝飾效果。這些紋路或像枝藤連接綠葉;或像樹根撐起大樹;或像春蚓松動土壤;或像鷗鳥夕陽唱晚。
「景之美」是指鈞瓷釉面出現暮沉霞飛,長河落日,紅梅傲雪,仙山瓊閣等景觀畫幅而成為極品。被無數文人騷客倍加推崇,令人浮想連篇,思緒無限,使身心得到藝術的陶冶,盡享自然之神韻,超越詩、歌、畫所能涵蓋的內容,進入超脫世俗的境界。
欣賞鈞瓷,觀之,賞心悅目;聽之,如雨擊器;摸之瑩潤滑膩;想之,餘味無窮,調動觀者所有的感管,投入對鈞瓷藝術的品賞之中——心靈凈化,靈魂升華。民間流傳:「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似玉非玉勝似玉」、「黃金有價鈞無價,雅室無鈞,不可誇富」而外國人更稱之為:中國寶瓷。

還有很多民間工藝,可以輸入百工坊進行查詢。

Ⅸ 什麼叫工藝品

工藝品指的是手工藝的產品。即通過手工或機器將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有藝術價值的產品。工藝品來源於生活,卻又創造了高於生活的價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了人類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是人類的無價之寶。

工藝品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出口產品,製作精美且成本低,能迎合潮流,所以在歐美一直有廣闊市場。中國工藝品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 ,價格低廉,這是為什麼那麼多老外鍾愛於工藝品的原因,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

(9)手工刺綉床上用品的葫蘆樹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民間工藝品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這些工藝品大多與民間傳說有關。其主要種類有:

陶瓷、泥塑、布藝、木頭、燈彩、吊飾、麗江木刻、樺皮工藝、漆器工藝、獸皮工藝、硯石工藝、竹編工藝、漆器陶具、玉器工藝、大理石工藝、土家族黃楊木雕、瓷器、風箏、剪紙、麥桿畫、年畫、鉛筆屑畫、唐卡、拓真畫、銀飾、紙編畫、蘇綉、魚皮衣等。

內容大都是精神活潑向上、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有餘、兒孫滿堂等,用於民間傳統節日,傳統宗教和民族飾品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流傳廣泛,並且深動有趣,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Ⅹ 手工藝品的代表

不知什麼時候起,現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時候流行的飾物重新從箱子底下找出來,然後依葫蘆畫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點綴,於是,彩色絲線編紮成的粗粗細細帶子,有圖騰紋樣的小環兒,婀娜多姿的穗墜兒,這一切構成了美麗奇特的中國結。讓人驚嘆一根紅繩原來可以變出這么多的花樣。別看輕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人們追求隨意、祈盼平安的一種意趣。
「結」是繩編飾品,它同我國的布藝、刺綉並稱為祖國的三大手工藝品。它朴實無華,莊重雅氣。說起中國結可謂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品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其中蘇州的蘇綉和緙絲最為盛名。
手工刺綉是中國傳統的著名工藝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刺綉與養蠶、繅絲分不開。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手工刺綉工藝也逐漸興起,據中國史書《尚書》記載, 4000 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了服裝「衣畫裳綉」的裝飾,可見中國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綉品已經廣為流行了。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台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台灣生根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琉球古代婚禮上也有用到油紙傘。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有的要用「番傘」。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售賣。 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碳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融為一體,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
鐵畫是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制而成。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鐵冶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蕪湖市的楊光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布藝即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中國古代的布藝主要有綉花、挑花、貼花等。
綉花的針法很多,有鋪針、平針、散針、打子,套扣、盤金,辮綉、鎖綉等。綉花以地域、風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南方地區的織綉歷史比北方長,技術較北方高,風格細膩雅潔;北方用針較粗,配色亮麗。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我們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 歷來是人們公認的高檔奢侈品,有關資料顯示,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利用牙角製成各種簡單的飾品來裝扮自己、美化生活。我國考古工作者曾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鳥形匕、蠶紋象牙雕圓形器,就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牙雕作品。此後,隨著祖先們對現實生活和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生活質量的不懈追求,牙雕的形制與用途也由簡趨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所雕牙角作品,不僅精緻細巧、題材廣泛,其工藝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至唐代,牙雕越發精緻完美,呈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新的雕琢技法。其中的撥鏤器更是唐代獨創,至今,日本正倉院還珍藏著唐代的「紅牙撥鏤尺」、「綠牙撥鏤尺」、「紅牙撥鏤琵琶撥子」 。到了明清兩代,牙雕工藝更是精品迭出,其中尤以乾隆年間的牙雕最為興盛,其時涌現出一大批藝匠和雕刻大師,同時還形成了蘇州、北京、廣東、上海等地的牙雕地方流派。蘇州牙雕典雅醇厚,以小件的文房用具居多,題材來源相當廣泛,人稱「蘇州樣,廣東匠」 。北京牙雕細巧生動,由宮中的「如意館」 玉匠兼作,民間也設有專業作坊。廣東牙雕精細工整、玲瓏剔透,其料出滇南、粵西,亦有專業加工,多製作梳子、簪、環、扇及文玩等,其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在技藝上不斷創新,作品既具有民族文化內涵,又具有西洋文化風格,並以「工聚業精,流播閨閣」 而聞名全國。
竹雕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陰線、陽刻、圓雕、透雕、深淺浮雕或高浮雕等。竹雕早期通常是將宮室、人物、山水、花鳥等紋飾,刻在器物之上。如今竹雕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簡練、古樸大方,有的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我國的竹雕藝術源遠流長,我們的學術、考古界一直認為,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記事。這種最原始的竹雕,應該先於甲骨文。竹雕成為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竹雕發展到明清時期大盛,雕刻技藝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竹雕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竹雕藝術品市場活躍,收藏和投資趨熱,價格也呈上升之勢。尤其是名家刻制的作品,更加受到追捧。
炭雕
炭雕是以高性能活性炭為原料,經過壓模成形噴砂雕塑手工上色等多道工序製成的高檔工藝品。在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炭的活性的基礎上,炭雕又被賦予了藝術價值。不僅可以有效保護您和您的家人遠離室內空氣污染,還可以裝點您的家。
炭雕工藝品能吸附有害氣體:苯(C6H6)、甲醛(CH2O)、甲苯(C6H5CH3)、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氯(Cl2)、氨(NH3)、氡(Rn)等化學氣體以及煙霧及異味等不潔氣體,維護人體健康的空氣凈化目的,無二次污染。 中國木雕工藝品藝術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那時就有了不少初具雛型的工藝品。到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板的陰刻,發展到立體圓雕工藝。漢代動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將中國木雕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木雕工藝日趨完美。明清木雕則是中國古典木雕藝術成熟的時代,作品十分豐富,除了動物,還有人物。
木雕工藝品分類
木雕工藝品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席位。它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統一,在形形色色的木雕中,充分展現出其中蘊藏的由環保材質和工藝創造出的立體之美與手藝之巧。據專家介紹,木雕可以分為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
工藝木雕又可分為觀賞性和實用性兩種。觀賞性是指陳列、擺設在桌台、幾、案、架之上的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它是利用立體圓雕的工藝技術雕刻而成,比如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海洋生物、十二生肖等;實用性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如宮燈、鏡框、筆架、筆筒、首飾盒、儲蓄罐以及傢具雕刻等。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巧妙、內涵深刻、能反映作者審美觀和藝術技巧的作品,充分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藝術木雕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裝潢、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比如我們常見的根雕。
各地特色木雕
●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歷史上有名,居中國四大木雕之首。東陽木雕藝術性強,它以浮雕技藝為主,設計上採取散點透視、鳥瞰式透視等構圖,布局豐滿,
散而不松,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故事情節性強,因而深受收藏家喜愛。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以用黃楊木雕刻用材而得名。黃楊木雕的國際影響巨大,早在本世紀初,朱子常等創作出的「捉迷藏」等優秀作品,在南洋勸業會和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國際大獎,使黃楊木雕轟動海內外。另外,黃楊木堅韌光潔、紋理細膩,具有象牙效果,年代愈久愈深,古樸美觀。黃楊木雕雕刻技法豐富,除了圓雕、鏤雕、浮雕外,還創作了鑲嵌等多種技法,有很高的藝術性。黃楊木雕主要用於藝術欣賞品,因此雕工非常講究。
●龍眼木雕
龍眼木雕是以龍眼樹(即桂圓樹)的樹干,特別是根部為材料,其虯根疤節,姿態萬端,是木雕良材。龍眼木雕的投資價值在於它以天然逼真取勝,以人物為主,也有鳥獸花果,木材經磨光打蠟,近似紅木,顯得古樸、穩重、大方、精美。
●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用樟木雕刻,上漆貼金,特點是金碧輝煌,工藝秀美,以浮雕、通花透雕和立體通雕為表現形式,透雕經絡通暢,層次豐富,刻工細膩,立體感強。金漆木雕工藝流傳至今,其當代作品多次獲國際大獎。
●湘南木雕
湘南木雕有一種大巧若拙的風格,具有投資價值。
●歙縣木雕
安徽古董木雕自古有名,以歙縣木雕為代表。 晶體石膏燈是比較典型手工藝品,由於天然石膏儲量較少,開采及製造皆採用手工。以此材料作成的手工藝品,具有迎吉納祥、趨福除弊的特別含義。
在歐洲,尤其是在環保水平已經很高的德國,民眾更是對晶體石膏燈情有獨鍾,平均每個德國家庭中就擁有一件晶體石膏燈。再璀璨的人造寶石也不如天然寶石珍貴,再幻美的人造燈光也比不晶體石膏燈的天然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