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杜草書怎麼寫
杜,漢語常用字,讀作dù,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一種木本植物,即杜梨,棠梨,為名詞。後引申為「利用土木築堤防洪」等義,作動詞用。《說文解字》認為「 甘棠也」,字形採用「木」作邊旁,「土」是聲旁。 後有堵塞、封閉等意,即土塞木,或以木塞土。亦作姓氏。
1、
「杜」的甲骨文字形是「土」在左,「木」在右。發展到金文後,開始變為「木」在左,「土」在右的字形,且「土」形部分變化較大,更為線條化。
發展到小篆時,其字形基本承續金文,但更加整齊、規范了。隸變則把左邊的「木」形部分簡化了,變成了現代的標准化「杜」字形。楷書的「杜」則是上下左右,更為對稱的調整。
Ⅱ 杜彥傑的連筆簽字怎麼寫
杜彥傑
藝術簽名
Ⅲ 杜字在田字格的寫法
杜字在田字格中的寫法如下圖:
杜
拼 音 dù 部 首 木 筆 畫 7 五 行 木 五 筆 SFG
1.杜梨樹,落葉 喬木。果實叫杜梨,也叫棠梨。苗木常作梨樹的砧木。
2.堵塞:以~流弊。防微~漸。
(3)杜字連筆怎麼寫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詞彙
1、杜絕後患
成語拼音:dù jué hòu huàn
成語解釋:杜絕:堵塞、斷絕;患:禍害、禍患。指徹底消除以後可能產生的禍患。
成語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四十回:「那安放白玉爐的山峰崩將下來,恰好堵了洞門。霧幙白玉爐仍收回天上,從此白雲洞再無人到。此是玉帝杜絕後患之意。」
2、防微杜漸
成語拼音: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語解釋: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起始、發展。在錯誤、壞事、不良風氣等剛剛露苗頭時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
成語出處:南朝 宋范曄《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3、杜鵑啼血
成語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成語解釋: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成語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4、杜口吞聲
成語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成語解釋:形容一句話也不說。
成語出處:南朝 宋范曄《後漢書宦者傳 黃節》:「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
Ⅳ 行書杜怎麼寫
杜字行書寫法如下:
「杜」念 dù 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俗稱「杜梨」,亦稱「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擔或刻圖章。 阻塞(s?),堵塞(s乮 ):杜絕。杜塞(s乮 )。杜門謝客,防微杜漸。 杜撰,憑自己的意思沒有根據地編造。 姓:杜康(相傳最早發明釀酒的人,文學作品中借指酒)。
Ⅳ 杜忠烈這三個字連筆怎麼寫
杜忠烈連筆簽名:
Ⅵ 杜心洋藝術簽名怎麼寫
[杜、心、洋]幾個字
藝術簽名原創寫法示範。
如圖所示:
Ⅶ 杜字怎麼寫好看呢
杜字好看的寫法:
「杜」字共有7畫,筆畫順序為:橫、豎、撇、點、橫、豎、橫。
杜,漢語常用字,讀作dù,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一種木本植物,即杜梨,棠梨,為名詞。後引申為「利用土木築堤防洪」等義,作動詞用。
組詞:
杜鵑花
[dù juān huā]
植物名。常綠或落葉灌木。
杜絕後患
[dù jué hòu huàn]
防止、根絕未來的禍害。
杜門卻掃
[dù mén què sǎo]
卻掃:不再掃路迎客。關閉大門,不再打掃庭院。指謝絕應酬,自求清靜,不與外界交往。也作「閉門卻掃」。
杜門謝客
[dù mén xiè kè]
杜門:閉門。謝:謝絕。關閉大門,謝絕來客。指不與外界往來。也作「閉門謝客」。
Ⅷ 杜東博藝術字怎麼寫好看
博學多才,優雅大氣是這個名字留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內涵,藝術字想要書寫的更好看,可以採用藝術簡化之後的連筆書寫形式,能夠更好地突出它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