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參賽獲獎作品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參賽獲獎作品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30 16:39:33

『壹』 有關元旦的手工作品

有關元旦的手工作品如下:

元旦的手工作品有大紅紙燈籠、紙鞭炮、漂亮的紙花、中國結、剪紙、自己寫的春聯等等。這些手工作品都包含了一些新年習俗特有的喜慶元素,讓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剪紙窗花和對聯了。

除了春聯之外還有窗花、「福」字、年畫都是新年要貼的年紅,也能夠為新年增添喜慶歡樂的氣氛。在門上、牆上還有傢具上都會貼大大小小的年紅,讓新年更加豐富多彩。

傳說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於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

『貳』 高中生手工製作比賽作品

1、易拉罐手工帆船,准備材料:易拉罐,兩雙環保筷子,紅頭繩子,自畫的帆船彩帆,雙面膠紙,橡皮條。

『叄』 優秀的兒童陶藝手工製作作品

一個優秀的兒童陶藝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特色與魅力,受到許多人的欣賞與喜愛。現如今,這些作品的製作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下面是我整理的優秀的兒童陶藝手工製作作品。

精美的兒童陶藝手工圖片欣賞

傳統陶瓷藝術

一般指年代較久,使用傳統技法來從事創作的陶瓷器,此種陶瓷器與官方的需求有相當程度的關系,同時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為主,若以釉彩來分類約可分為釉上彩與釉下彩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種釉下彩,就是在坯體完成乾燥後,在表面上上用藍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鈷)畫上各式圖案。之後再淋上透明釉,即可進行釉燒。因為藍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為“釉下彩”,此種方式通常色料的燒成溫度不能與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紅…等。

『肆』 全國一等獎變廢為寶的作品有哪些

全國一等獎變廢為寶的作品有不倒翁、熱氣球、手電筒、太陽灶、指南針、武功小人和小天平等等。表現如下:

1、結構簡單。一般只要製做幾個零件,再組裝起來就做好了。

2、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裡就可以找到,如空紙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頭筒、廢圓珠筆芯、壞了的玩具、鐵絲、鐵片等。


注意事項

1、實用性。作品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更方便,應盡可能接近生活、生產實踐。作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有可預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節約性。作品應該充分利用廢舊物品、材料製作。作品需要充分體現節約思想和環境保護意識。

『伍』 蘇州木雕的獲獎精品

◎《佳人賞荷》(顧國偉)
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獲優秀獎。
◎紫檀木雕《大荷葉筆筒》(陳忠林)
1999年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紫檀木雕《吉祥如意》、《九龍筆筒》(陳忠林)
1999年中國工藝美術創作大賽獲世紀杯銀獎、優秀獎。
◎紫檀木雕《雲龍筆筒》、《松鼠筆筒》(陳忠林)
1999年江蘇省工藝美術旅遊紀念品博覽會獲金獎、銀獎。
◎紫檀木雕《蘇州北寺塔》(陳忠林)
1999年首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獲金獎。
◎紫檀木雕《西廂記筆筒》(陳忠林)
2000年第二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獲銅獎。
◎紫檀木雕《百年好合》、《出污泥而不染》(陳忠林)
2001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均獲銀獎。
◎紫檀木雕《大如意》(陳忠林)
2001年12月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金獎。
◎紫檀木雕《鷺鷥荷花》(陳忠林)
2002年首屆江蘇省農民藝術節獲優秀獎。
◎紫檀木雕《江南魚水情》、《特大松竹梅筆筒》(陳忠林)
2002年第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展獲金獎、銀獎。
◎紫檀木雕《荷葉秋韻》(鍾錦德)
2002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藝術展獲金獎。
◎紫檀木雕《九龍寶船》(鍾錦德)
2002年中國華東六省一市工藝美術精品展獲銀獎。
◎紫檀木雕《鄭和寶船》(鍾錦德)
2002年(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藝術展獲銀獎。
◎ 木雕《武財神》(李興榮)
2002年中國華東六省一市工藝美術精品展獲金獎。
◎《九猴筆筒》(鍾錦德)
2002年獲第四屆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銅獎。
◎木刻《仿南宋彩繪觀音菩薩》(陳忠林)
2003年江蘇省工藝美術旅遊品博覽會獲特別金獎。
◎《六子戲彌勒》(鍾錦德)
2004年獲中國民間雕刻、陶瓷、剪紙藝術大師精品展銀獎。
◎紫檀木雕《聖潔》(鍾錦德)
2004年中國首屆現代工藝美術展獲華藝獎銀獎。
◎紫檀木雕《爭》(鍾錦德)
2004年中國民間雕刻、陶瓷、剪紙藝術大師精品賽獲銀獎。 ◎《黃楊梧桐葉嬉龍》、《荷葉青蛙》、《蟹菊》(蘇州紅木雕刻廠)
1981年全國木雕、立雕評比中分別獲優秀創作獎和優秀作品獎。
◎《紅木小件》(蘇州紅木雕刻廠)
1984年獲國家銀質獎。
◎《紫檀龍鳳宮扇》(蘇州紅木雕刻廠)
1991年獲北京國際博覽會獲銀獎。
◎《鄭和寶船》(鍾錦德)
2002年獲(杭州)第三屆國際民間手工藝品展銀獎。
◎《玫瑰三件套》(周雪英)
2004年杭州民間手工藝品展獲金獎。 ◎《菱花套床》(蘇州紅木雕刻廠)
1992年獲首屆中國國際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銀獎。
◎《靈芝太師椅》(周雪英)
2002年11月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獲銀獎。

『陸』 運動會手工製作的作品

運動會手工製作的作品具體如下:

一、小推車

1、利用廢舊的牛奶罐、竹竿、鋼絲,製作小推車。在竹竿外包裹一層彩色即時貼,一下子就漂亮了許多。

2、訓練幼兒雙手握住小推車的柄,向前跑著推動小推車。

3、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奔跑速度,體驗與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三、沙包

1、剪6塊大小一致的正方形小塊布。

2、把布塊縫在一起。

3、幾塊布首尾縫在一起,剩下的把底部也縫上一塊布。

4、把所有的六塊布都縫好後,剩一個角,把沙包翻過來。

5、從留出來的邊角裝填充物進去。

6、裝完沙子後,最後把剩下的邊角縫起來就可以了。

『柒』 七巧板拼圖畫獲獎作品有哪些

一等獎獲獎作品作者蔡雨芮陳穎欣:作品運用了七巧板畫的,顏色用了馬克筆和水粉。畫了一位醫生,想表達醫生在疫情當中很辛苦,以這幅畫當作祝福送給醫生,希望他們健康。

一等獎獲獎作品作者楊雅淇楊雨嘉:這次參賽作品是我們兩個一起完成的,作品畫了汽車、公路,還有人員不斷從世界各地往武漢送資源,幫助武漢,全民抗疫,想要表達中國很團結。

活動現場,一幅幅色彩斑斕、構圖巧妙的七巧板創意製作優秀作品展現在眼前。參賽選手以在抗疫期間的所見所聞,創作出逆行者的背影、全民抗疫行動、給武漢支援的場景,每個作品都詮釋著「中國加油,戰勝疫情」的主題。七巧板拼圖既能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又能開發他們的智力。

『捌』 徐曉星的榮譽及獲獎作品

2002年《扁仿古壺》被無錫市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3年《聞雞起舞壺》被中國名茶博覽會文化節中國紫砂藝術精品展中榮獲金獎
2004年《六片梅花》獲第七屆中國「三品」(民族民間工藝品、禮品、收藏品)博覽會銀獎
2005年《虛扁壺》榮獲第三屆中國無錫太湖博覽會中國紫砂藝術節大展「太湖杯」金獎
2006年《雲鍾壺》被中日韓國際茶文化交流會精品壺評選金獎
2007年《玉乳壺》獲現場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二等獎
2008年《滿石瓢》在第十三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獲得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09年《四方如意壺》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2011年《德鍾壺》榮獲大連茶節暨紫砂藝術品博覽會「星海杯」優秀作品「金獎」
2012年《秦權壺》獲京城百工坊首屆宜興紫砂壺展覽百工坊藝術獎一等獎
2012年《璧泉壺》被臨沂市收藏協會紫砂名人名作藝術館永久收藏

『玖』 林霞的獲獎作品

2000年《仿古壺》獲2000年現代生活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1年《茄段壺》參加2001年西湖博覽會暨國際茶博交易會獲作品優秀獎。
2002年《德鍾壺》中國名茶博覽會暨首屆碧螺春文化節中國紫砂藝術精品展中,榮獲金獎。
2002年《西施壺》獲2002年中國華東工藝精品賽優秀獎。
2003年《笑櫻壺》第四屆杭州西湖博覽會金獎。
2004年《美人肩》在中國蘇州首屆茶博會上榮獲一等獎。
2005年《萬福壺》作品入選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收藏。
2005年《節節高升壺》獲第七屆中國「三品」(民族民間工藝品、禮品、收藏品)博覽會金獎。
2006年《歡欣如意壺》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2006年《松竹春》在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榮獲國家級工藝美術傳統藝術金獎。
2007年《柿圓壺》獲現場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二等獎。
2008年《井欄壺》獲第二屆東莞紫砂壺藝評比大賽金獎
2008年《花半月壺》全新作品被無錫博物館收藏。
2009年《搓球壺》在東莞茶文化博覽會一等獎。

『拾』 全國一等獎變廢為寶的作品是什麼

全國一等獎變廢為寶的作品有不倒翁、熱氣球、手電筒、太陽灶、指南針、武功小人和小天平等等。表現如下:

在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舉辦的2021全國中小學優秀自製教具展評活動中,蚌埠市參評作品以巧妙構思和創意斬獲全國一等獎2項。

據悉,此次全省共推薦參評作品20件,獲得全國一等獎作品5件,蚌埠市2項全國一等獎作品分別來自於龍子湖實驗學校的「羽毛球發球筒」和蚌山小學南山酈都校區的「會動的連環畫『小蝌蚪歷險記』」。

變廢為寶作品

「會動的連環畫『小蝌蚪歷險記』」靈感來自於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用中國畫的手法在冊頁上畫出場景和小動物,以屏風為載體進行展現,製作材料是生活中廢棄的木條、木板、鐵盒、舊掛歷等,真正做到環保節約、廢物利用。

作品呈現出一個會動會變的連環畫,學生近距離觀察和操作,演繹不同的情景故事,增強了故事陳述的靈活性和趣味性,既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同時感受中國傳統水墨屏風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