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古法造紙步驟卡通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古法造紙步驟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04 14:00:40

Ⅰ 古代造紙術的過程圖解

古法造紙步驟一共有五步,

1、斬竹漂塘:造紙的工匠上山砍竹後,把竹子泡在水塘里,將截斷的竹子在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時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目的是讓竹材軟化。

透火焙乾

Ⅱ 哦啦啦什麼是古法造紙

古法造紙可分五個步驟:
1、斬竹漂塘

, 所謂「殺青」是指斬竹做原料而得名,竹材是古代造紙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盛產竹子的華南地區,尤其福建,是竹紙的主要產地,造紙的竹材以將生枝葉的新生竹為佳。造紙的工匠通常在芒種前後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長,然後就地開挖水塘,將截斷的竹子在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時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目的是讓竹材軟化。
19世紀造紙的材料來源由破布轉為木材,因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較低。但由於木材纖維是由木質素所組成,木質素會氧化,這就是紙張泛黃的原因,這個問題又因造紙過程中添加酸劑而更加嚴重。
2、煮楻足火

, 《天工開物》中制竹紙的第2個步驟是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八個晝夜,經過鹼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質素、樹膠、樹脂等雜質被除去。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清水塘內漂洗,然後再放進鍋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復進行十幾天。經過反復蒸煮、漂洗,竹子的纖維逐漸分解。
3、盪料入簾

, 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紙膜。用純天然植物原料做的催化劑來控制紙纖維懸浮液的濃度。
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復著舀水、抬起竹簾等動作,每次承受的重量重達20公斤。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太重紙又會嫌厚,完全憑工匠的手法。4、覆簾壓紙

, 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小心地移開竹簾,這層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紙頁中的水分。重物擠壓之下紙膜也慢慢成形,成為一張張四四方方的紙張,手工造紙每日每個工匠平均只能做300到500張紙。
5、透火焙乾

, 焙乾紙張的夾巷是兩道土磚砌成的磚牆,磚塊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然後將將一張張濕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乾燥,干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Ⅲ 古代造紙的六大流程

對我國古代造紙術的工藝流程記載最詳盡的著作是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作者寧應星在《天工開物》的第13篇《殺青》中對造紙術關於紙料、竹紙、皮紙的記載,可說是我國傳統造紙術發展到最高峰的總結性敘述,其將古法造紙總述為六個步驟:
(1)斬竹漂塘
當時竹子是造紙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盛產竹子的華南地區,尤其福建,是竹紙的主要產地。造紙的工匠通常在芒種前後上山砍竹(當時的「殺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後將截斷的竹子在就地開挖的水塘內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目的是讓竹料軟化。
(2)煮徨足火
將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個晝夜,經過鹼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質素、樹膠、樹脂等雜質被除去。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內漂洗,再放進鍋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復進行十幾天。經過反復蒸煮、漂洗的竹料纖維就逐漸分解。
(3)舂臼:
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
(4)盪料入簾
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適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並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涇紙膜。
這道工序在造紙過程中是最費力的,抄紙的工匠站在紙槽旁重復著舀水、抬起竹簾。另外,撈紙時還得靠經驗,抄得輕紙會太薄,抄得重紙又會太厚,完全憑工匠的手法。
(5)覆簾壓紙
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板上,然後移開竹簾,這層涇紙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涇紙頁中的水分。重物擠壓之下紙膜也慢慢成形,成為一張張四四方方的紙張,每日每個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張紙。
(6)透火焙乾
用兩道土磚砌成磚牆的夾巷來焙乾紙張,焙紙時先在夾巷內生火,由於磚塊夾巷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因此用輕細的銅鑷將一張張濕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乾燥,干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Ⅳ 手藝人復原福建古法竹子造紙術,一根竹子究竟是如何變成一張紙的

把竹子砍下來選取其中比較軟的一部分攪碎,再放在陰涼處晾乾,再把竹子晾乾之後放在生石灰裡面,等竹子裡面植物纖維發生了變化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竹子挖出來,放入鍋里蒸熟,在蒸完之後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就可以把竹子變成紙了,這是我們國家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造紙術是我們國家一項非常偉大的發明,所以記憶比較繁瑣,所以在傳承上也會遭受到一定的阻礙,很多人在製作的時候都沒有辦法成功的把竹子變成紙。

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大力的發展和繼承,對於一些落後的文化我們也要選擇性的將他們去除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國家的文化發揚光大。造紙術其實在很多地區還是可以見到的,因為寫毛筆字的宣紙就是需要手工製作,雖然現在也可以批量生產,但是手工製作的要更加精美,書寫感受也會更好。

Ⅳ 古代造紙過程解析圖

(1)造紙流程
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原料的收集和處理:將植物原料按照需要進行收集(如有些植物原料需要皮,而有的卻需要莖稈),並將收集到的原料進行一定的處理如切碎、晾曬等;
第二,纖維的分離: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需要在鹼性物質的配合下,如石灰、草木灰等)使植物纖維原料並分散成纖維狀第三是磨(打漿),就是用臼搗的方法進一步的使其分散為纖維,並使纖維產生一定的分絲纖帚化,而成為可用紙漿;
第四,抄紙:把紙漿摻水使其成為一定濃度的懸浮液,然後用抄紙器(竹簾等)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均勻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幅;
第五,壓榨:把抄好的濕紙幅疊放在一起,採用負重壓榨的方法脫去濕紙幅中的水分。
第六,乾燥:把濕紙幅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東漢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幾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竹子的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用竹子造紙的成功,表明中國古代的造紙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


以我國古書《天工開物》卷中所記載之竹紙製造方法為例,作為介紹。古時以竹子造紙之步驟如下:
1. 斬竹漂塘:斬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並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將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內與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臼:取出上述處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爛,形同泥面。
4. 盪料入簾:將被打爛之竹料倒入水槽內,並以竹簾在水中盪料,竹料成為薄層附於竹簾上面,其餘之水則由竹簾之四邊流下槽內5. 覆簾壓紙:然後將簾反復過去,使濕紙落於板上,即成張紙。如此,重復盪料與覆簾步驟,使一張張的濕紙疊積上千張,然後上頭加木板重壓擠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乾:將濕紙逐張揚起,並加以焙乾。焙紙的設備是以土磚砌成夾巷,巷中生火,土磚溫度上升之後,濕紙逐張貼上焙乾。乾燥後,揭起即得成紙。

Ⅵ 小學生如何手工造紙

手工造紙需要准備的材料:紙漿,濾布、濾板,濾盒,壓板,一次性水杯,清水。

1、將紙漿放入一次性水杯內。

手工造紙即完成。

Ⅶ 古代紙是怎麼造出來的

最早的紙發明於西漢初年,但當時的紙倒不如說是一種用於書寫的絹絲類物品,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所以紙的左半邊是半個絲字。

後來蔡倫(63-121)字敬仲,漢族。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敞布魚網等植物為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出了最接近現代的紙。

(7)古法造紙步驟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紙的起源: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南中國在6000年前已經發現豐富樹皮布文化,樹皮布在植物上採用構樹(楮樹)、榕樹等,前者也是中國造紙所採用重要的植物。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紙張發明的時間大大向前推進。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

早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Ⅷ 紙張的製造過程(8個步驟)

紙張的製造過程如下:

1、木料去皮。原料有很多,這里用木頭作原料,質量好。將用來造紙的木料放進滾筒,去掉樹皮。

(8)古法造紙步驟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造紙原理:

造紙生產分為制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參考資料

網路—造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