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花瓶酥步驟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花瓶酥步驟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3 08:20:45

⑴ 水油麵團包油酥怎麼做

用料

低筋麵粉100克,A酥皮
中筋麵粉150克,B油皮
三絲餡料 適量,C餡料
豬油30克,B油皮
溫水80克(30℃左右),B油皮

做法

1

先做餡料,三絲餡煸炒後勾芡(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餡料,在這里我用的是肉絲、胡蘿卜絲和香菇絲)待涼備用
2

將材料A混合、揉勻成團
3

將材料B混合,先在盆中混合均勻
4

再倒在桌面上,用力揉搓,使面團起筋,揉至呈光滑面團)
5

蓋上打蛋盆,醒面15-20分鍾左右
6

鬆弛後的B面團,稍稍擀開,將A面團放在B面團上,包起後壓扁
7

將面團擀開,擀至長方形
8

將擀開的面團:1次三折(只折1次,不能多折,多折面團會硬)
9

再次擀開,擀至厚為0.2cm的片狀。上下用刀修除邊
10

由上自下,慢慢捲起,卷得要緊!收口處塗抹層蛋清後再捲起收口,兩端突出的面團往裡塞
11

用鋒利的刀切成均勻的塊狀
12

桌面撒少許粉,取一個面團,用手輕壓後,再用擀麵杖輕輕擀開
13

包餡處塗抹層蛋清
14

放上適量餡料
15

右端推入,塗抹蛋清後收口。上部捏緊(不用塗抹蛋清)捏成眉毛狀
16

上部捏花紋,呈眉毛的樣子。(看,像不像眉毛呀,哈)
17
鍋中倒入油,加溫。油溫升至150℃才可放入油炸
18

炸至眉毛酥浮起,表面呈金黃色即可,瀝油、裝盤

小貼士

1.油皮面團一定要用力搓揉至面團起筋、呈光滑面團。這里的光滑指的是三光:面光、台光、手光
2.第10步,擀開的面團一定要是由上自下捲起(卷長度),從左向右卷(卷寬度)那就錯了!卷的時候一定要卷緊,這個是關鍵!
3.無論是切好的面團,還是包好餡的面團,不馬上油炸的,一定要用干凈布(稍稍弄濕)蓋在面團上,以免面團乾裂。
4.炸眉毛酥,油溫很重要!在150℃左右最適合。油溫過低,易散開。油溫過高,酥就會緊,沒有層次感。

⑵ 請問:油麵 水油麵 油酥,這3種的面、油、水的比例

1、水油麵皮:水油麵用麵粉500克,油100克,水約175~200克(指炸製品,如果夏天天熱,還可用略低於30度的溫水)或是80度左右的熱水(對烤製品而言)調制而成。

2、油麵皮:油麵的麵粉必須是低筋麵粉,,是加少許高筋麵粉,油脂必須是冷油。在投料標准上,配比要適當合理,一般水油麵與油酥面的配比是6:4或5:5。

3、酥麵皮:油酥中麵粉和豬油的比例是1:1;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面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面一般選用低筋麵粉。


(2)花瓶酥步驟圖片擴展閱讀:

製作關鍵點

1、製作酥面的油必須為冷油,以熟豬油為佳。

2、麵粉一定要與油脂搓揉均勻,尤其在用豬油時,多擦多揉才會使凝固的油在麵粉中分布均勻。

3、如果是炸製品,酥面中的麵粉一般為生粉,如果是烤製品,有時也用熟粉(放在盤子中封保鮮膜上籠約10-15分鍾蒸熟),由於熟粉的蛋白質變性,失去形成麵筋的能力,起酥的效果會更好。

4、由於現在很多都用的是桶裝或罐裝經提煉過的熟豬油,其質地會因品質的不同而偏硬,所以在擦制酥面時可加大豬油的量,500克麵粉可加250-500克不等。

5、製作好的酥面需靜置片刻(視工作間溫度和氣溫,或冷藏或置於工作溫度下),待用時再次搓揉均勻成團。

6、酥面中的含油量一般烤製品要比炸製品的用油量大。

⑶ 花瓶酥做法 L比例跟做法:

花瓶酥做法
製作材料:
精麵粉500克,白糖100克,蜜棗100克,玫瑰30克,瓜磚20克,橘餅10克,食用紅色素少許,熟豬油300克,菜籽油適量。

製作方法:
編輯
1.將白糖100克與蜜棗入籠蒸熟去核,一起搓成泥,橘餅、瓜磚切細粒,再加玫瑰、食用紅色素、熟豬油一起拌勻成餡料。
2.取精麵粉200克加入熟豬油100克揉勻成油酥面團,餘下的精麵粉300克加入熟豬油40克、清水110克揉成油水面團,用油水面團包入油酥面,按扁成圓餅,用擀麵杖擀成牛舌形,對折兩層,再向前後擀長,然後由外向內捲成圓筒,搓長,用刀切成20個劑子。
3.面劑豎立在案板上,按成直徑約8厘米的圓皮,放入餡料,用右手拇、食指製成燒賣形,再用力扭半轉,封住餡料,餅口鎖成繩邊的花瓶酥生坯。
4.生坯慢慢地放入三成熱的油鍋內,炸至起酥至熟,撈出瀝凈油,裝入盤內,餅口撒上胭脂糖即成。

⑷ 水油麵的做法

  • 材料

  • 山東拉麵、蔥、干紅椒、乾花椒、鹽、醬油、花生油

  • 做法

  • 1、水沸後下面條,再次煮沸後倒入一大杯冷水,第三次沸騰時關火,過涼水沖冷瀝干。

  • 2、蔥切絲鋪在面條上。

  • 3、取一個小鍋,倒入花生油(稍多一點),放入干紅椒和乾花椒炸香,油燒熱後「滋

  • 啦」澆在蔥絲上。

  • 4、加入少許醬油和鹽,拌勻即可食。

⑸ 炸制明酥點心需注意

酥皮製作的N處操作關鍵

一、淮揚酥皮的構成
層酥是酥鬆類面團中的一種,酥鬆類面團共分為炸酥、單酥、層酥三種,其中炸酥是指把麵粉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色,作為其他麵皮的酥心(如雪花酥);單酥是指由麵粉、油脂、蛋、糖等原料混合搓擦製成,無層次,但口感酥、香、松(如甘露酥);層酥,是由麵皮和酥面兩塊不同性質的面團製成的(如蘿卜絲酥餅)。以下就具體講解一下層酥類製品。
層酥製品又可分為擘酥(即廣式酥皮)和酥皮(即淮揚酥皮)兩大類麵皮。擘酥在《中國大廚》2006年第四輯「廚藝BBS」欄目已經有過詳細介紹,本文重點討論淮揚酥皮的製作及其關鍵。
淮揚酥皮是由兩塊面團即酥面、麵皮組合而成的。

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面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面一般選用低筋麵粉。酥面中麵粉與油脂的比例一般為2:1,即500克麵粉,250克豬油,用折疊法(用手掌跟一層層向前推擦,擦完一層再滾回來,再重復前述動作),擦至無顆粒,麵粉與油脂充分黏合成團。

操作關鍵:
1、製作酥面的油必須為冷油,以熟豬油為佳;2、麵粉一定要與油脂搓揉均勻,尤其在用豬油時,多擦多揉才會使凝固的油在麵粉中分布均勻;3、如果是炸製品,酥面中的麵粉一般為生粉,如果是烤製品,有時也用熟粉(放在盤子中封保鮮膜上籠約10-15分鍾蒸熟),由於熟粉的蛋白質已變性,失去形成麵筋的能力,起酥的效果會更好;4、由於現在很多廚房都用的是桶裝或罐裝經提煉過的熟豬油,其質地會因品質的不同而偏硬,所以在擦制酥面時可加大豬油的量,500克麵粉可加400-500克不等;5、製作好的酥面需靜置片刻(視工作間溫度,或冷藏或置於工作溫度下),待用時再次搓揉均勻成團;6、酥面中的含油量一般烤製品要比炸製品的用油量大。

麵皮的製作可分為四類:
1、水油麵皮:即以500克麵粉、70-130克油脂、230-1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或是80度左右的熱水調制而成(其中,溫水多用於炸製品,如果夏天天熱,還可用略低於30度的溫水。油和水的多少視成品要求而定,如果要求口感好,一般比例為500克麵粉放120克油、150克水,如果是對口感要求不高而需要表面乾爽、層次清晰美觀,如參賽的點心,那就需要油少水多。熱水主要用在烤製品,因為烤餅類要求口感酥鬆,用熱水燙掉面中的麵筋,烤出來後就比較酥)。此種皮最為常見,也是酥皮中最為重要的麵皮;
2、糖、油麵皮:即以麵粉、飴糖、油脂、水調制而成的(如蘇式月餅所用的麵皮);
3、發酵麵皮:即以酵面來代替水油麵,用燙酵來製作麵皮。如上海傳統點心「蟹殼黃」的麵皮:A、100克麵粉,5克酵母(即依士粉),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調制而成,待其充分餳發。B、400克麵粉,加入150克左右80度的開水,成燙麵皮,散盡熱氣後與A搓揉拌和均勻,再次餳發即成麵皮;
4、雞蛋麵皮:在麵皮中原有的原料中再加入適量的雞蛋,一般以500克麵粉加1隻雞蛋,此種用於廣式麵皮中較多(即擘酥)。

這里著重講一下普通水油麵皮的製作過程(其餘的3種基本相同):
取所需量的麵粉(低筋麵粉)倒在案板上,在其上面做一凹塘,入油脂、2/3量的水,用手及刮板抄拌成葡萄面(即略顯鬆散的一塊塊小面團),隨後倒入另1/3量的水,搓揉均勻並上勁。

操作關鍵:
1、水油皮中的水溫應隨氣候及所制產品的不同而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30-80度。氣溫高時水溫要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產品的水溫一般高於油炸類產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鬆香脆;
2、水油皮中水、油脂、麵粉的比例必須正確,調制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適當,否則成品易產生裂縫;
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濕布以防風干,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

二、淮揚酥皮製法分類

按酥皮製品的起酥效果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
明酥
明酥又可分為圓酥、直酥,直酥內又包括排酥,因為排酥法最後出來的層次也是直的。

圓酥:將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折疊三層,再擀開,然後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擀成圓形皮,包餡時將被擀的一面在外包起,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復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剖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長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卜絲酥餅。
操作關鍵:1、酥面的含量較其他製品要略少一點,這樣在炸制時層次才顯分明,如酥面過多則容易鬆散、穿餡;2、對於炸制時易飛酥、走層(即層次不清晰)的酥製品,如確實無法掌握好酥面與麵皮的比例,在炸制時可適當升高油溫,使之盡快定型,以防「飛酥」。
排酥:有兩種方法:1、將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折疊三層,再擀開,切成若干所需大小的面片,然後將面片疊在一起,由右端用快刀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刀切面向上,用擀棒順直酥條紋擀開,包餡即可。2、麵皮及酥面分別放置於平底盤內,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藏時間視兩塊皮的軟硬度情況而定,油酥按下去已經發硬按不動了,麵皮按下去會有淺淺的手指印即可),取出,將酥面攤放於麵皮之上或是麵皮攤放於酥面之上(兩塊皮的大小需一致),反復折疊三次(即按折疊三層後擀開,再折疊三層,再擀開,再折疊三層),然後用刀斜切,擀開,包餡即可。前者適於製作量少、要求精緻的點心,如「杏片花瓶酥」,而後者則適於量多、出品快的點心。
操作關鍵:1、起酥時兩手用力須均勻,使酥面能在麵皮內分布均勻,坯皮厚薄一致,以確保重疊在一起的面片厚薄一致;2、疊加在一起的面片一般不用任何粘連液(如蛋液等),除非油量大的製品因難以疊加可在其每一層沾上少量水;3、疊起後如過軟可置於冰箱冷藏片刻(至切下的劑子不變形即可取出);4、順直紋擀開後正反兩面都可以按成品需要顯露在外面(正反兩面所顯示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試試便知),而在另一面(也就是包餡的一面),需刷上雞蛋液再包餡,以防脫殼、漏餡。
暗酥
暗酥,即在成品表面不見層次,只在其側面或是剖析面才可看得見。按起暗酥方法又可分為疊酥、卷酥。
疊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反復折疊而起,再用快刀切成所需坯皮形狀,或圓或方,包餡即可,如君子蘭酥。
卷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起,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按扁,擀開,光面向外包餡成型即可。如白皮酥。
操作關鍵:酥面的含量要比明酥中酥面的含量大(明酥中一般為6:4)。特別是烤製品,麵皮中的含油量也要適當增加。
半暗酥
半暗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兩個刀切面向兩側,沿45度角斜切一刀成兩個劑子。切面向下,輕輕擀開,包餡即可。如桃酥。
操作關鍵:因此酥皮類製品較特殊,僅有一部分酥層外露,經炸制後受熱膨脹性較強,如果開皮時出現大小面,炸出後錯層就更厲害,因此應嚴格掌握生坯的大小比例,要求大小一致。
以上所說的開酥都可稱之為大包酥。用這種方法製作速度快,但層次相對小包酥而言不易起得均勻、清晰。
所謂小包酥,即用一張麵皮包一張酥面,一次只擀制少量的坯皮(最多4張)。先將酥麵包入麵皮內,擀長、捲起,再順長折疊三層(或是捲起)。然後再按需要製作所需坯皮。其速度慢,效率低,但擀制方便,層次易起得清晰。

三、起酥操作關鍵

不管按哪類方法起酥,有幾個共同點是值得注意的:1、製作時麵皮與酥面的軟硬度必須一致。2、製作方法都是以麵皮包住酥面,即麵皮在外酥面在內,其比例一般為6:4(麵皮:酥面),但烤製品的酥面含量可略加多一些;如果是易「飛酥」的炸製品,比例可適當調到7:3,減少一點油酥的含量。3、工作間溫度太高時可將麵皮及酥面入冰箱冷藏片刻後再使用,這樣可確保成品的層次分明,尤其是製作明酥類產品。4、乾粉盡量少用或不用,否則易脫殼發硬,並引起拼酥造成層次不清。5、無論起酥的坯子還是制好的生坯,放置在外的時間都不可過長(盡管可用保鮮膜或是半濕布加以覆蓋),否則表面易結皮。6、切坯皮的刀一定要鋒利,否則會在酥層上有劃痕,炸或烤出來後酥層就會不清晰。7、擀皮時需注意不宜擀太薄,一般為中間略厚,四周略薄一些(尤其是圓酥、暗酥)。8、將起酥後坯皮捲起時一定要卷緊,卷後只能向使筒變緊方向搓滾,不可反向,防止鬆散。9、包制生坯時需注意雙手靈活包捏,速度快、成型准,雙手用力均勻,不可過重。

⑹ 炸貨用什麼起酥

按酥皮製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明酥又可分為圓酥、直酥(排酥)。
圓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折疊三層,再擀開)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或是由外至內),擀成圓形皮。再將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
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復擀制,以免影響酥層。
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卜絲酥餅。
操作關鍵:1、酥面的含量較其他製品要略少一點,這樣在炸制時層次才顯分明,如酥面過多則容易鬆散、穿餡;2、對於炸制時易飛酥、走層(即層次不清晰)的酥製品,如確實無法掌握好酥面與麵皮的比例,在炸制時可適當升高油溫,使之盡快定型,以防「飛酥」。
排酥:有兩種方法:1、將起酥後的坯皮切下若干所需大小的面片,然後重疊在一起。由右端用快刀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刀切面向上,用擀棒順直酥條紋擀開,包餡即可。2、麵皮及酥面分別放置於平底盤內,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藏時間視兩塊皮的軟硬度情況而定,油酥按下去已經發硬按不動了,麵皮按下去會有淺淺的手指印即可),取出,將酥面攤放於麵皮之上或是麵皮攤放於酥面之上(兩塊皮的大小需一致),反復折疊三次(即按3,3,3來折疊),然後用刀斜切,擀開,包餡即可。前者適於製作量少、要求精緻的點心,如「杏片花瓶酥」,而後者則適於量多、出品快的點心。
操作關鍵:1、起酥時兩手用力須均勻,使酥面能在麵皮內分布均勻,胚皮厚薄一致,以確保重疊在一起的面片厚薄一致;2、疊加在一起的面片一般不用任何粘連液(如蛋液等),除非油量大的製品因難以疊加可在其每一層沾上少量水;3、疊起後如過軟可置於冰箱冷藏片刻(至切下的劑子不變形即可取出);4、順直紋擀開後正反兩面都可以按成品需要顯露在外面(正反兩面所顯示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試試便知),而在另一面(也就是包餡的一面),需刷上雞蛋液再包餡,以防脫殼、漏餡。
暗酥:即在成品表面不見層次,只在其側面或是剖析面才可看得見。按起酥方法又可分為疊酥、卷酥。
疊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反復折疊而起,再用快刀切成所需坯皮形狀,或圓或方,包餡即可,如君子蘭酥。
卷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起,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按扁,擀開,光面向外包餡成型即可。如白皮酥。
操作關鍵:酥面的含量要比明酥中酥面的含量大(明酥中一般為6:4)。特別是烤製品,麵皮中的含油量也要適當增加。
半暗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由右側切下一段,將刀切面向兩側,在光面沿45度角斜切。切面向下,輕輕擀開,包餡即可。如桃酥。
操作關鍵:因此酥皮類製品較特殊,僅有一部分酥層外露,經炸制後受熱膨脹性較強,如果開皮時出現大小面,炸出後錯層就更厲害,因此應嚴格掌握生坯的大小比例。
以上所說的開酥都可稱之為大包酥。用這種方法製作速度快,但層次相對小包酥而言不易起得均勻、清晰。
所謂小包酥,即用一張麵皮包一張酥面,一次只擀制少量的胚皮(最多4張)。先將酥麵包入麵皮內,擀長、捲起,再順長折疊三層(或是捲起)。然後再按需要製作所需坯皮。其速度慢,效率低,但擀制方便,層次易起得清晰。
不管按哪類方法起酥,有幾個共同點是值得注意的:
1、製作時麵皮與酥面的軟硬度必須一致;
2、製作方法都是以麵皮包住酥面,即麵皮在外酥面在內,其比例一般為6:4(麵皮:酥面),但烤製品的酥面含量可略加多一些;如果是易「飛酥」的炸製品,比例可適當調到7:3,減少一點油酥的含量。
3、工作間溫度太高時可將麵皮及酥面入冰箱冷藏片刻後再使用,這樣可確保成品的層次分明,尤其是製作明酥類產品;
4、乾粉盡量少用或不用,否則易脫殼發硬,並引起拼酥造成層次不清;
5、無論起酥的坯子還是制好的生坯,放置在外的時間都不可過長(盡管可用保鮮膜或是半濕布加以覆蓋),否則表面易結皮。
6、切坯皮的刀一定要鋒利,否則會在酥層上有劃痕,炸或烤出來後酥層就會不清晰;
7、擀皮時需注意不宜擀太薄,一般為中間略厚,四周略薄一些(尤其是圓酥、暗酥);
8、將起酥後坯皮捲起時一定要卷緊,卷後只能向使筒變緊方向搓滾,不可反向,防止鬆散;
9、包制生胚時需注意雙手靈活包捏,速度快、成型准,雙手用力均勻,不可過重。
一款出色的酥皮(這里還是指淮揚酥皮)類點心,單就其外皮而言,不論是炸是烤,其成品標准應是香、酥、松、脆,含油量一定要少,而不是干硬、軟膩。最後想說一下,要製作出一款味美型靚且富有創意的酥皮類點心,還是需要多實踐,多總結。

⑺ 水面層酥面坯與水油層酥面坯的區別

.水油皮是指以蛋水面為皮,黃油酥為心,經疊制而成的層酥面坯。

⑻ 做大薄酥餅怎麼用起酥油才能像米餅一樣嘞 哪位親愛的 知道啊

層酥製品可分為擘酥(即廣式酥皮)和酥皮(即淮揚酥皮)兩大麵皮。本文重點討論一下酥皮(即淮揚酥皮)的製作及其關鍵。層酥面團是由兩塊面團組合而成的:即酥面、麵皮。酥面一般是由油脂和麥面擦制而成的,油脂有熟豬油、黃油、色拉油等等,其中熟豬油是首選,其成品潔白、細膩、酥層清晰;麥面一般選用低筋麵粉。酥面中麵粉與油脂的比例一般為2:1,即500克麵粉,250克豬油,用折疊法(用掌跟一層層向前推擦,擦完一層再滾回來,再重復前述動作),擦至無顆粒,麵粉與油脂充分黏合成團。操作關鍵:1、製作酥面的油必須為冷油,以熟豬油為佳;2、麵粉一定要與油脂搓揉均勻,尤其在用豬油時,多擦多揉才會使凝固的油在麵粉中分布均勻;3、如果是炸製品,酥面中的麵粉一般為生粉,如果是烤製品,有時也用熟粉(放在盤子中封保鮮膜上籠約10-15分鍾蒸熟),由於熟粉的蛋白質變性,失去形成麵筋的能力,起酥的效果會更好;4、由於現在很多都用的是桶裝或罐裝經提煉過的熟豬油,其質地會因品質的不同而偏硬,所以在擦制酥面時可加大豬油的量,500克麵粉可加250-500克不等;5、製作好的酥面需靜置片刻(視工作間溫度和氣溫,或冷藏或置於工作溫度下),待用時再次搓揉均勻成團;6、酥面中的含油量一般烤製品要比炸製品的用油量大。麵皮的製作可分為四類:1、水油麵皮:即以500克麵粉、70-130克油脂、230-1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指炸製品,如果夏天天熱,還可用略低於30度的溫水)或是80度左右的熱水(對烤製品而言)調制而成。此種皮最為常見,也是酥皮中最為重要的麵皮;2、糖、油麵皮:即以麵粉、飴糖、油脂、水調制而成的(如蘇式月餅所用的麵皮);3、發酵麵皮:即以酵面來代替水油麵,用燙酵來製作麵皮。如上海傳統點心「蟹殼黃」的麵皮:A、100克麵粉,5克酵母(即依士粉),50克30度左右的溫水調制而成,待其充分餳發。B、400克麵粉,加入150克左右80度的開水,成燙麵皮,散盡熱氣後與A搓揉拌和均勻,再次餳發即成麵皮;4、雞蛋麵皮:在麵皮中原有的原料中再加入適量的雞蛋,一般以500克麵粉加1隻雞蛋,此種用於廣式麵皮中較多(即擘酥)。這里著重講一下普通水油麵皮的製作過程(其餘的3種基本相同):取所需量的麵粉倒在案板上,在其上面做一凹塘,入油脂、2/3量的水,用手及刮板抄拌成葡萄面(即略顯鬆散的一塊塊小面團),隨後倒入另1/3量的水,搓揉均勻並上勁。操作關鍵:1、水油皮中的水溫應隨氣候及所制產品的不同而靈活掌握,一般控制在30-80度。氣溫高時水溫可有所降低,反之則相應升高水溫;烘烤類產品的水溫一般高於油炸類產品,這樣烘烤類成品的口感才更顯酥鬆香脆;2、水油皮中水、油脂、麵粉的比例必須正確,調制均勻無顆粒,軟硬度適當,否則成品易產生裂縫;3、水油皮需搓揉、甩打上勁,然後蓋上濕布以防風干,靜置片刻,使用前再搓揉均勻。按酥皮製品的種類可分為明酥、暗酥、半暗酥,按酥皮的起酥方法可分為大包酥、小包酥。明酥又可分為圓酥、直酥(排酥)。圓酥:即將起酥後的胚皮(麵皮包入酥面,擀開折疊三層,再擀開)捲成圓筒形,用快刀由右端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將刀面向上,用擀棒由內至外(或是由外至內),擀成圓形皮。再將被擀的一面在外由反面進行包餡成型,最終使被擀一面的圓形酥層顯在外面。如蘋果酥。操作關鍵:1、擀制時雙手用力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尤其是圓形的中心點。2、圓形皮擀開即可,切勿反復擀制,以免影響酥層。直酥:即將起酥後的坯皮捲成圓筒形後,用快刀由右端切下長段,再順長段一切為二,成兩個半圓形長段的坯子。將刀切面向案板擀成圓形皮,包入餡心,使直線酥紋顯在外面。如蘿卜絲酥餅。操作關鍵:1、酥面的含量較其他製品要略少一點,這樣在炸制時層次才顯分明,如酥面過多則容易鬆散、穿餡;2、對於炸制時易飛酥、走層(即層次不清晰)的酥製品,如確實無法掌握好酥面與麵皮的比例,在炸制時可適當升高油溫,使之盡快定型,以防「飛酥」。排酥:有兩種方法:1、將起酥後的坯皮切下若干所需大小的面片,然後重疊在一起。由右端用快刀切下所需厚薄的劑子,刀切面向上,用擀棒順直酥條紋擀開,包餡即可。2、麵皮及酥面分別放置於平底盤內,入冰箱冷藏1小時左右(冷藏時間視兩塊皮的軟硬度情況而定,油酥按下去已經發硬按不動了,麵皮按下去會有淺淺的手指印即可),取出,將酥面攤放於麵皮之上或是麵皮攤放於酥面之上(兩塊皮的大小需一致),反復折疊三次(即按3,3,3來折疊),然後用刀斜切,擀開,包餡即可。前者適於製作量少、要求精緻的點心,如「杏片花瓶酥」,而後者則適於量多、出品快的點心。操作關鍵:1、起酥時兩手用力須均勻,使酥面能在麵皮內分布均勻,胚皮厚薄一致,以確保重疊在一起的面片厚薄一致;2、疊加在一起的面片一般不用任何粘連液(如蛋液等),除非油量大的製品因難以疊加可在其每一層沾上少量水;3、疊起後如過軟可置於冰箱冷藏片刻(至切下的劑子不變形即可取出);

⑼ 花瓶酥做法步驟及圖片

花瓶酥做法:

材料/工具:

低筋麵粉150克、中筋麵粉150克、豬油150克、水60克、糖15克、豆沙餡200克、一個雞蛋。

步驟/方法:

1、油酥的製作方法:將150克豬油一分為二,在低筋麵粉和75克豬油。



注意事項:

每個烤箱的溫度都略有不同,溫度可根據烤箱微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