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面條架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面條架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2-12 23:04:05

① 一種架在鍋上的小鐵筒,放入面團,手工壓出面條進入有開水的鍋里

這種機器叫餄餎機

② 家常面條的做法大全帶圖片大全

家常的面條做法非常多,比如雞蛋,柿子面,茄子打鹵面。炒麵等等

③ 恩思美食集:(潮汕篇)手工面線

文/恩思

編輯/恩思

圖片/恩思

(一張來源網路)

潮汕面線是閩南與閩東交界一帶製作的一種乾麵條,是當地較有特色的傳統麵食,也是著名的潮汕特產之一。在潮汕人的心目中,面線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潮汕話中「面」和「命」有著類似的讀音,因此潮汕的手工面線有著長命的寓意,故有長壽面之稱。

在潮汕地區,長壽面寓意著長命百歲。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通常都會用手工面線作為禮品饋贈給親朋好友,當然也少不了會炒麵線來款待。面線看起來雖然不算什麼厚禮,但卻是表達了好客者的心意。

手工面線的製作工序比較繁瑣,並不是每家每戶的人都可以自己製作的,而是有專門的面線作坊。位於普寧市裡湖鎮松溪桂林新村堂姐家的手工面線至今已經有八年的歷史,每天早晨五點,堂姐和他老公便會起床,天氣晴朗的話,便是製作面線的好時光。

製作面線的工序多達十幾道,從起床的那一刻開始便是忙碌又緊張的一天。很多人非常喜歡傳統手工面線的口感,關鍵在於「手工」這兩個字上,這也正是製作面線非常辛苦的原因所在,除了和面之外,另外的醒面、切面、盤面、纏繞、拉伸、掛面、拉細、晾曬、收集、曬乾等工序都需要純手工操作,時間和精力、耐力以及體力等都有一定的考驗,經驗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手工面線製作時間長達十二個小時,除此之外,還需熟悉天氣,根據每日的風速、濕度和光照,控制鹽量和日曬時間,麵粉的話一定要選擇高筋麵粉,只有具備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出美味的佳餚。

前段時間和堂姐聊天,向她討要了圖片,看過之後,心裡一直很沉重。吃個面線是很容易的事情,市場上,普通手工面線的價錢一斤也不過六七元。但這廉價的商品背後卻是滿滿的辛勤付出。

首先是和面,在如今機械化的時代里,自動和面機給堂姐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只要將一定比例的面、水、鹽放入和面機里,你想要的成品便能很快呈現。

面團和好後放在和面板上,用木棍把面團碾平,再用刀順時針切成小條。然後再一條條的搓成圓條盤繞在竹筐裡面,在搓面條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在和面板上刷上一點食用油,可以防止面條粘在上面,也能使得面條更易成型。

面條需要多次搓摸,面線直徑大概在1-2厘米左右才算完成第一步,這也是考驗耐心的過程,

搓好面條之後,在面櫃上平行插著2支面筷,筷子的距離大概為20厘米,再由人工把面條有規律的盤在面筷上,盤好之後再將其放入面櫃里。堂姐說,剛開始弄的時候沒經驗,總是會纏亂,要不就繞著繞著就斷了。而且做沒多久還會手酸背痛。慢工出細活,看似簡單的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方法的融會貫通呀。

盤好的面線垂掛在面櫃一段時間,待所有的面條都盤好,便可以拿出去曬太陽了。面條掛在面架上之後,還得人工慢慢的拉伸,邊曬邊拉,速度不能快,不然容易斷,一直拉到長達3-4米左右,像一條條發絲般細長。舞動的面條就像一塊布料,像大海的波浪般擺動,人工抖動的一個個動作下,面條在慢慢的蛻變,蛻變自己全新的模樣。

熱辣辣的太陽下,陽光和面線的相互交融吸收蒸發水分,經過幾個小時的暴曬便可以收工了。接下來便是用大木桶蒸熟,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蒸熟的面線再拿出來晾乾,直到完成這所有的工序,再把面條包紮成一捆一捆的才能上市售賣。

加工好的面線,有彈性韌性,由於本身含有較多鹽分,所以存放時期較長,一般放在通風乾燥處即可,半個月到一個月都不變質。

面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種,在潮汕地區,主要的烹飪法是炒麵線。特別是韭菜炒麵線。

首先是汆燙,主要是使面線熟透軟化,其次是順帶過濾過多的鹽分。面線汆燙後撈起晾乾,切短後用食用油或豬朥炒制,配上韭菜炒熟後便可食用(一般大人小孩都喜歡第二次翻炒,特別是那種炒到有點像烤面條的狀態);也可以不用來炒,直接泡熟後趁熱加上特製的 「蒜片朥」,即可食用。這種就類似於拌面,只是調料以及面條材料都是是潮汕特產美食罷了。

堂姐家的門口常常掛滿了銀絲般的面線,它們如瀑布般的流暢,掛在天邊,在陽光下閃爍著面的乳白,散發著面的醇香,彷彿讓我想起小時候隔壁鄰居家做面線的場景,小時候常常搬著自己的小板凳,喜歡看那一排排整齊的面線在天空飛舞的樣子,手指滑動面線的瞬間,很開心;喜歡微風吹過面線的瞬間,整間院子里都有面線的咸香面香味;喜歡偷拿幾根面線頭偷偷在角落裡吃得咯咯直笑。

童年的滋味飄在記憶的天空里,童年裡的快樂藏在我們記憶的深處里,收獲簡單的回憶,重溫回憶的簡單,便是最簡單的幸福所在。 小時候,幸福很簡單,長大後,簡單是幸福,故鄉的味道每一期都是對家鄉的懷念,對美好童年的緬懷。回不去的都叫故鄉,長不大的都是童年,故鄉,我在這里,你的心在哪?

④ 手工面條的做法配方大全圖解

面條配方比例:麵粉400克,水140毫升,鹽3克。

做法如下:

1、面條機里放入准備好的麵粉。

⑤ 廢物利用手工的製作

廢物利用可以大大節省地球上的資源。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廢物利用手工的製作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廢物利用手工的製作 篇1

廢牙刷制掛衣鉤

廢牙刷去掉刷毛,將牙刷頭部置於1杯開水中,待其軟化後,迅速用手將牙刷柄彎成鉤(冷卻變硬後再鬆手),然後釘在適當的位置,就可成掛衣鉤了。

變味牛奶除衣服上水果汁

在痕跡處塗變味牛奶,1小時後,用清水洗凈即可。

舊長統襪做靠墊

將穿破的長統襪筒部剪下,裡面塞滿棉花或剪碎的海綿,然後將一個個襪筒接縫起來,盤捲成圓盤狀,用針線縫好,上面再加一些小裝飾,則就成了美觀實用的靠墊了。

舊傘面制衣架罩

傘面一般比較美觀,而且紋路密實,適合做衣架罩。在舊傘面布的中心裁去1塊直徑約2厘米的傘面布,再用斜布條在裁口上滾1條邊,這樣,農架罩就做成了。

蘋果皮使鋁鍋光亮如新

將新鮮的蘋果皮放在變黑的'鋁鍋中,加水煮沸1刻鍾,再用清水沖洗。

家有妙招廢物利用手工製作

紙杯花瓶

材料:一次性紙杯2個、包裝紙、透明膠帶、裁紙刀、剪刀、膠棒、白膠

製作過程:

1. 將一次性紙杯的底部用裁紙刀小心的挖去;

2. 將包裝紙裁剪成紙杯麵大小的扇形

(注意要留出比杯子的周長多大約1厘米左右的邊);

3. 用透明膠帶將兩個杯子組合黏結;

4. 用膠棒塗抹包裝紙後分別包裹好上下兩個杯子,以絲帶塗抹白膠粘於兩個紙杯的接

口處並粘好蝴蝶結與裝飾花即可。

操作注意:

1. 家庭、辦公室中常有這種一次性紙杯,有的甚至客人都沒碰過就被直接扔掉了,非

常可惜!其實晾乾後正好可以做成這樣的花瓶裝飾環境;

2. 裁剪扇形包裝紙大小時可剪開一個紙杯做參考,這樣剪出的大小會相對比較准確,

操作起來也很簡單;

3. 粘貼包裝紙的時候建議用膠棒,這樣成品的效果會比較平展而且結實。

自製太陽灶

找一個大號手電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質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長約4厘米的圓柱體,直徑以正好能緊緊塞進反光碗的圓孔為宜。在圓柱的一端橫向鑽一個細孔,穿入一根直徑相當於孔徑的鐵絲,然後將露在圓

廢物利用手工的製作 篇2

DIY小花車步驟如下:

1、把卷紙芯剪成兩個一樣大的小圈。

2、再用廢電線扭成如下的形狀即可。

3、把剪好的卷紙芯和扭好的廢電線組合好。

4、把剪好的卷紙芯用白色的布裹上,以此類推。

5、小花車的輪胎就做好了,再把車架做好。

6、准備一盆手工紙花。

7、這樣漂亮的DIY玩具小花車就做好了,很簡單吧!

廢物利用手工的製作 篇3

准備材料:大雪碧瓶或者大可樂瓶,剪刀

1.雪碧瓶子剪開成圖片那樣的。

2.下面的那段在截口處均勻剪成八份,剪一寸左右就好。

3.剪出一個象鐵鍬一樣的小片片(注意下面不要剪斷)。

4.小片片剪成葉子形狀 將葉片壓一下

5.剪八片,下面的是不能夠剪壞的哦!

6.在低一點的位置上也剪成葉片狀,這樣就有兩層葉子

7.把剩下的小片片稍處理一下,圖中是剪成披針狀的小條

8.剪完就差不多了,工夫全在剪刀上

9.把做好的成品插在剛剛剪下的雪碧瓶上半部分。

⑥ 如何自製掛面

掛面一直採用機器製作,手工製作成本太高。
掛面製作方法:

原輔料預處理→和面→熟化→壓片→切條→濕切面→乾燥→切斷→計量→包裝→檢驗→成品掛面
①和面 和面操作要求「四定」,即:麵粉、食鹽、回機面頭和其他輔料要按比例定量添加;加水量應根據麵粉的濕麵筋含量確定,一般為25%~32%,面團含水量不低於31%;加水溫度宜控制在30℃左右;和面時間15分鍾,冬季宜長,夏季較短。和面結束時,面團呈鬆散的小顆粒狀,手握可成團,輕輕揉搓能鬆散復原,且斷面有層次感。和面設備以卧式直線攪拌器和卧式曲線攪拌器效果較好。近年來,國外已出現先進的真空和面機,但價格昂貴。
②熟化 採用圓盤式熟化機或卧式單軸熟化機對面團進行熟化、貯料和分料,時間一般為10~15分鍾,要求面團的溫度、水分不能與和面後相差過大。生產實踐證明,在面團復合之後進行第二次熟化,效果較明顯,國內外已有廠家採用。
③壓片 一般採用復合壓延和異徑輥軋的方式進行,技術參數如下:
壓延倍數:初壓面片厚度通常不低於4~5毫米,復合前相加厚度為8~10毫米,末道面片為1毫米以下,以保證壓延倍數為8~10倍,使面片緊實、光潔。
軋輥線速:為保證面條的質量和產量,末道軋輥的線速以30~35米/分鍾為宜。
軋片道數和壓延比:軋片道數以6~7道為好,各道軋輥較理想的壓延比依次為50%、40%、30%、25%、15%和10%.
軋輥直徑:合理的壓片方法是異徑輥軋,其輥徑安排為復合階段,∮24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壓延階段,∮240毫米、∮180毫米、∮150毫米、∮120毫米、∮90毫米。
④切條 切條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的加工精度和安裝使用往往與面條出現毛刺、疙瘩、扭曲、並條及寬、厚不一致等缺陷有關。面刀有整體式和組合式,形狀多為方形,基本規格分為1.0、1.5、2.0、3.0、6.0毫米五種。目前,國內已開發出圓形或橢圓形面刀,解決了條型單一的問題。面刀下方設有切斷刀,作用是將濕面條橫向切斷,其轉速可以根據每桿濕掛面的長度調節。
⑤乾燥 掛面乾燥是整個生產線中投資最多、技術性最強的工序,與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有極為重要的關系。生產中發生的酥面、潮面、酸面等現象,都是由於乾燥設備和技術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
現行掛面乾燥工藝一般分為三類,即:
高溫快速乾燥法:這種方法是我國的傳統工藝,最高乾燥溫度為50℃左右,距離為25~30米,時間約2~2.5小時。具有投資小、乾燥快等優點。缺點是溫濕度難以控制、產品質量不穩定、容易產生酥面等,已逐漸被其他方法取代。
低溫慢速乾燥法:是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掛面烘乾法,最高乾燥溫度不超過35℃,距離為400米左右,時間長達7~8小時。此法的特點是模仿自然乾燥,生產穩定,產品質量可靠。不足之處是投資大、乾燥成本高、維修麻煩等,僅適於一些大中型廠使用。
中溫中速乾燥法:針對高溫快速法和低溫慢速法的優點和不足,我國於20世紀80-90年代研究成功了中溫中速乾燥法。這種方法具有投資較少、耗能低、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的特點,已在國內推廣。
中溫中速法適於多排直行和單排回行烘乾房使用,前者運行長度宜在40~50米,後者回行長度宜在200米左右,烘乾時間均大約4小時。 ⑥切斷 一般採用圓盤式切面機和往復式切刀。前者傳動系統簡單,生產效率高,但整齊度較差,斷損較多;後者整齊度好、斷損少、效率稍低、傳動裝置較復雜。
⑦計量、包裝 傳統的圓筒形紙包裝仍廣泛採用人工,這種方法較難實現機械化。新型的塑料密封包裝已實現自動計量包裝,主要在引進設備的廠家中使用,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⑧面頭處理 濕面頭應即時回入和面機或熟化機中。乾麵頭可採用浸泡或粉碎法處理,然後返回和面機。半乾麵頭一般採用浸泡法,或晾乾後與乾麵頭一起粉碎。浸泡法效果好,採用較廣泛,但易發酸變質。粉碎法要求面頭粉細度與麵粉相同,且回機量不超過15%。少數廠家採用打漿機,使乾麵頭受到粉碎和浸泡雙重作用,效果很好,且較衛生。

⑦ 手工油麵

記得小時候每年寒假在家,只要天氣晴朗,我媽媽就會做很多手工油麵。

一桌面需要一天時間完工,頭天晚上就要開始准備,製作比較麻煩,又是個辛苦的差事。

冬天那麼冷的天氣,特別是夜晚更冷,每天晚上一吃完飯,我媽就讓我和弟弟趕緊洗簌,完了就哄著我們去睡覺,生怕我們小孩子搗亂。

油麵的整個製作過程一個人也可以完成的,只是比較累,最好有個人搭把手。

以前我家和嬸嬸家是門對門,嬸嬸不會做,就幫我媽打下手,每年我媽都要做好多油麵,除了自家的,還要幫灣里其他不會的長輩們做。

一般都是晚飯後就開始和面,先要稱好麵粉(大麥粉),然後稱鹽,這個是不能有絲毫誤差的,不然到時候比列不勻,面條就做不成形。

稱好麵粉和鹽,就可以開始兌水和面了,水一般都是一邊和一邊加的,這個也是非常關鍵的,麵粉和出來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有經驗的人都能把握好。

一般一桌面大概30斤麵粉,那個和面的盆子應該是陶盆,反正很重又容易摔碎,我也不知道什麼材質,只曉得那是很多年的老古董。

和面是個吃力活,揉來揉去,翻來翻去的,要揉和好久才行,大冬天的經常揉的一身汗。

和好面團後,就把面團放在一個長長的案板上,開始滾搓,搓成一小條一小條的,直徑為1厘米左右的圓條,邊搓邊打油,然後再裝到干凈的陶盆里,封蓋起來,等待發酵。

從和面到盤成條裝盆是需要很多時間的,而且一直站在那裡,一雙手一刻不停的在操作,不僅過程麻煩,特別費力。

晚上搞到十一二點才睡,早上三四點就要起來,把盆子里的半成品,一點點的穿起來,這個過程也不輕松。

用兩根小竹竿(大約:長50厘米、直徑為1.5厘米)固定在面盆邊木架的眼孔上,竿距10—16厘米左右,將面條交叉纏在兩根小竹竿上,面條粗約1.5厘米,然後放置木櫃靜置,再次發酵。

木櫃一般都是放在火爐旁邊,這個時候不僅要把櫃子蓋的密不透風,還要燒火供暖,這樣面條更容易發酵。

一般天剛亮就可以上完盆子里的長條,再去做個早餐,吃個飯,整理完畢,差不多就可以把櫃子里的面條取出來。

晾面架是用木材製成的,兩邊各一塊木板豎立著,上面一塊間距均勻的、打滿孔的木板架在兩塊木板上面,下面一塊打滿孔的木板橫放著,就像一個長方形的形狀,然後把櫃子里的面條取出來,一次拿個三把左右,拿多了怕粘在一起,後來還要拉扯,分條。

取出來的面條按順序插在上面有孔的架子上,雙手捏住下面一端,開始往下拉,一收一拉,這樣一點點的把原來20厘米左右的面條,一直拉扯成2米左右的長度,這個時候的面條不僅細如發絲,還特別有彈性,然後插在下面相對應的孔里,再開始分條,進行第一次分條,先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第二次在風干90%左右,再分一次,然後就可以把下面的那一根小竹竿取出來,挽成花樣掛在上面的孔里,以此類推。

拉扯的時候一定得注意力度,要慢而輕,千萬不能心急,不然面條很容易拉斷,也不能太慢,不然面條都幹了你還沒拉下來。

當把所有的面條都挽起後就可以歇息一會,等待面條徹底曬干後,才可以裝箱。

裝箱的時候,稍微輕松點,不過也要花幾個小時整理,一次取下一把竹竿,然後把面條從竹竿上取下來,再把面條截成兩段,用小絲帶栓住,之後再把面條放在箱子里,或者塑料袋裡裝好。

總之,整個製作過程極其麻煩,也特別累,起早貪黑的勞累,還得看天氣,還得把握好材料的比例,只有所有的都恰到好處,才能做一桌又纖細又好看,還好吃的油麵。

去年過年在家,我中午連續吃了一個月的面條,都不厭其煩。

油麵最好用豬油煮,纖細的面條一會就煮熟了,也不用給鹽,什麼調料都不用給,就能美感十足,我們家鄉的人對油麵都是情有獨鍾的,每家每戶都少不了這個。

現在很多人都去外地打工了,會做油麵的人也不多,每年過年的時候,總有人打探買油麵的路子,油麵已經成了我們打年貨的必備品,有的還買著帶出去吃,油麵在我們這里還特別適合月子里的女人,她們說月子里吃油麵是暖身子骨的,因此,誰家那個媳婦生孩子了,家裡人都會買油麵坐月子吃。

今年回到家,我發現小小的灣子里,就有好幾戶人家在忙著做油麵,一詢問才知道,他們都是做著出售的,而且特別搶手,每天都有不少人預訂,油麵這兩年已經成了我們這邊熱銷的特產了。

⑧ 製作手工面條的方法與步驟

今天分享一個不用擀麵,做「手工面條」的方法

我們家人都喜歡吃面條,但是我又不想去擀麵,因為太麻煩了,大家都知道,做手擀麵,需要和面,擀麵,切面,特別的麻煩。外面賣的面條,有的商販為了保證良好的賣相,保存的時間能夠久一點,會在面條里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給家人吃著也不放心,後來我從親戚家學到了一種不需要擀麵,就能做筋道的手工面條做法,把面塊瞬間變成面條,非常的簡單快速,下面看看是怎麼做的吧

1、在盆中放300克的麵粉,加一勺鹽增加面的筋性!2、用150毫升的清水,一邊倒一邊攪拌,攪拌成絮狀之後,再用手揉成面團!3、剛揉好的面團不光滑,放在案板上,蓋上和面盆,餳面30分鍾!4、30分鍾之後,把面團再揉一下,這樣面團會變的很光滑!5、面團揉好之後,搓成長條,再切成小塊!6、把切好的小塊放在盆中,倒上涼水,浸泡10分鍾到20分鍾左右!7、浸泡過的面塊,延展性非常好,用拇指按壓,再輕輕的拉扯,會瞬間變成面條!8、把面條放入開水中,大火煮熟!9、鍋內的湯汁,我是用西紅柿翻炒後,倒入開水形成的西紅柿湯!10、煮2分鍾之後,加入適量的胡椒粉,一勺耗油,再加少許的鹽,淋入兩個雞蛋液,倒入適量的蔥花!11、用勺子攪拌均勻,美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