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小班橡皮泥製作辣椒教案
活動目標 :
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並逐步學會團圓、搓長、壓扁、粘合等簡單的技能。
2、激發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每人一塊墊板、一團橡皮泥,事先准備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 糖葫蘆、蛇、餅干、刺蝟、等彩泥成品。
活動過程 :
1、魔法口袋變變變教師以神秘的魔術師登場,以神秘、誇張的口吻,誇張的動作依次變出糖葫蘆、蛇、餅干、刺蝟、等彩泥成品,讓幼兒觀察、討論。
2、認識彩泥教師提問:這么好看的東西是用什麼做的?(幼兒用已有的經驗自主討論)幼兒每人一塊彩泥,進行觀察、觸摸、討論。(給幼兒足夠的空間,盡量讓幼兒發現彩泥的特性)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
確定幼兒的討論結果,告訴幼兒這種軟軟的,會變的像面一樣的東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變變變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橡皮泥。
(1)團圓:彩泥變湯圓。
(2)壓扁:湯圓變大餅,比一比誰的餅大。
(3)搓長:湯圓變筷子,比一比誰的筷子長。
(4)讓幼兒自己來變一變,說一說變成了什麼。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們一起玩游戲了,真開心呀。彩泥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回家吧。
教師引導幼兒檢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潔,讓幼兒將橡皮泥放進小罐,並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1.活動導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對彩泥的興趣。
2.在引導孩子認識彩泥的時候,沒有向孩子闡釋清楚彩泥的性質。
3.在活動中設計了讓幼兒自己變彩泥,激發了幼兒的想像力,活動中,幼兒玩彩泥時,比較專注,捏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通過這次活動,幼兒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獲得了發展。活動結束時,幼兒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⑵ 幼兒園小班自製踩高蹺一對怎麼做
1.高蹺鐵罐 設計思路:從我國傳統節日游戲「踩高蹺」得到的靈感,製作小朋友可以安全游戲的玩教具。既能發揚我國傳統節日文化,還能鍛煉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和冒險精神。 製作方法:選取一定的材料可以代替傳統的高蹺,並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所以是用繩索固定在「高蹺」上,讓小朋友能夠安穩的站在高蹺上,並且能夠自己控制自己腳下的高蹺往前移動。 材料選擇:罐頭鐵罐。因為鐵罐比較堅硬,足夠支撐小朋友的體重 製作過程: (1)選取兩個同樣大的鐵罐, 在每個鐵罐的兩側用大鐵釘扎兩個對稱的孔; (2)選取一段稍粗的尼龍繩,根據小朋友的身高,結成同樣長的兩段,每段繩相當於小朋友腿長的兩倍。 (3)把尼龍繩的兩端分別穿進鐵罐兩側的孔中,在罐體內打結,完成。 玩教方法:讓小朋友們踩著鐵罐,拉著鐵罐上的尼龍繩,控制自己的腳步,看誰走得遠 2.打滾的貓咪 同樣的鐵罐,利用它圓柱體的形狀,還可以製作別的玩教具。例如《打滾的貓咪》,先截取一張和鐵罐外壁同大的長方形圖畫紙,畫一個往前奔跑的貓咪,把尾巴剪出來,包裹鐵罐外壁粘貼,尾巴不粘貼。罐內一側貼上一塊橡皮泥做墜子。把鐵罐放在地上,小貓咪就調皮的翹著尾巴打滾了。適合托班小班的幼兒玩耍。 3.大嘴獅子 把兩個奶盒頂端一面剪掉,用即時貼連接起來,裝飾上獅子的鬃毛、耳朵和眼睛,就成了可以 用手操縱嘴巴張合的獅子了。 這款玩教具適合用於表演性游戲, 有利於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綜合藝術能力。 也適於教師教授智力課程時靈活 搭配使用。 4.《糖果魚》 把方便袋剪成正方形,用皮筋套在紙杯上,翻過來再用皮筋扎緊,就是金魚的尾巴。紙杯上畫上眼睛,紙杯底部固定上翻折好的曲別針,就可以玩釣魚游戲了。紙杯中可以放置小型的獎品。
⑶ 超輕粘土和橡皮泥的區別有哪些
很多小夥伴都不清楚超輕粘土和橡皮泥的區別。製作的時候應該選擇哪一種。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超輕粘土和橡皮泥的區別,希望你們喜歡。
超輕粘土和橡皮泥的區別
超輕粘土篇
超輕粘土是紙黏土裡的一種,簡稱超輕粘土,揉捏起來更舒適更容易,適合造型,而且作品風格可愛。在日本比較盛行,是一種興起於日本的新型無毒、環保、自然風乾的手工造型材料。
特性
1.輕、柔、干凈、不沾手、不殘留。
2.顏色多、顏色正、易混色、易操作。
3.自然風干、無需烘烤、乾燥後不會出現裂紋。
4.乾燥定型後,可用水彩、油彩、亞克力顏料、指甲油等上色,有很高的包容性。
5.與其他材料的結合度高,如紙張、玻璃、金屬、蕾絲、珠片,都有極佳的密合度。
6.表面乾燥時間大約3個小時左右,乾燥速度取決於作品大小,和不同品牌的粘土品質。
7.正常環境下可保存4-5年不變質不發霉。
8.原材料較易保存,快乾的時候加些誰保濕,又能恢復如初。
傳統橡皮泥篇
說起傳統橡皮泥,各位小夥伴應該在小的時候都接觸過。橡皮泥1956年問世,最開始只有灰白一種顏色,隨後的幾年才有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和香味。發展到今天,橡皮泥的材質和工藝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想以前,不能混色,不能重復使用,而且比較粗糙發硬,橡皮泥就是現在“彩泥”的前生,再高端的就是“超輕粘土”了。傳統的橡皮泥在家裡就能簡單製作。
特性
1.傳統橡皮泥,是油性泥,有刺激性氣味,所以生產過程中匯加入大量香味劑。很多80後和90後上小學時學校發的劣質橡皮泥,大多都散發著工業化學味。
2.色彩較暗,顏色不純正且無法混色。
3.不易造型,需要用模具成型,拉伸強度低,不易粘連。
4.傳統橡皮泥屬於油性泥,因此捏制過程容易臟。
5.傳統橡皮泥,質地較重,乾燥後會開裂變形。
粘土和橡皮泥的比較
一、超輕粘土相比橡皮泥更輕,延展性更好一些。手感方面,超輕粘土更細膩一些,粘性比橡皮泥大,可塑性更好;
二、粘土容易沾灰,且沾到臟東西後比較難以分離,橡皮泥則對於環境要求更松;
三、橡皮泥做出的作品不能長期保存,會乾裂損壞,超輕粘土則可以在乾燥定形之後保留很長時間,不過也怕利器和潮濕環境;
四、二者在顏色方面現在發展得都很豐富了,也都可以做到隨意混色造型。
粘土的主要工藝性能
可塑性
黏土與適量的水混合後形成泥團,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團發生變形但不開裂,外力散去後,仍能保持原有形狀不變,黏土的這種性質稱為可塑性。
結合性
黏土的結合性是指黏土結合非塑性原料而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團並且有一定的乾燥強度的能力。黏土的結合性對於半成口的乾燥、修坯和上釉存在著重要的影響。黏土垢結合性由其結合瘠性料的結合力的大小所決定的,而結合力的大小又和黏土礦物的種類、結構等因素相關。一般來講,可塑性強的黏土,其結合力也大。
觸變性
黏土泥漿或可塑泥團受到振動或攪拌時,黏度會降低,而其流動性則會增加,靜止後逐漸恢復原狀。此外,泥漿放置一段時間後,在保持原水分不變的條件下也會出現變稠和固化的現象。黏土的這種性質稱為觸變性。
收縮
黏土泥料在一定溫度下乾燥時,由於顆粒間水分的排出,顆粒之間相互靠攏以及顆粒間距縮短而引起的體積收縮,稱為乾燥收縮。乾燥後的黏土泥料經過高溫煅燒時,由於發生諸如脫水作用、分解作用、莫來石的生成、石英的晶型轉化、易熔雜質的轉化以及各類熔融物填充質點間空隙等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使得黏土泥料進一步收縮,稱為燒成收縮。成型黏土樣品經過乾燥和煅燒後的尺寸總變化稱為總收縮。
燒結
黏土是由多種礦物混合而成的,沒有固定的熔點,而是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逐漸軟化。
當黏土在加熱煅燒的過程中,到達一定溫度(800℃~900℃)後,繼續升高溫度時,黏土中低共熔物質開始熔化,液相出現並逐漸增加,填充在固體顆粒之間,由於液相表面張力的作用,使得未熔顆粒進一步靠攏,引起體積急劇的收縮,氣孔率下降,密度提高,這種對應體積開始急劇變化時的溫度稱為開始燒結溫度。
當溫度繼續升高時,收縮將不斷增大至最大值,氣孔率降至最小值,密度達到最大值,黏圭完全燒結,此時對應的溫度稱為燒結溫度。
猜你喜歡
1. 幼兒園超輕粘土作品圖片大全
2. 超輕粘土小班作品圖片
3. 超輕粘土小班作品圖片
4. 海綿寶寶超輕粘土手工製作教程
5. 超輕粘土手工製作圖片大全
6. 超輕粘土大白泥塑教程
⑷ 小班一般要多少色橡皮泥手工製作
一般12色就夠了,現在有一種紙粘土橡皮泥不錯,既安全又環保,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