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區規則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區規則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02 12:30:23

『壹』 怎麼剪輯圖片成不規則圖形

這個就要麻煩一點了``需要你自己摳圖。
首先打開圖片,ps默認界面右下角有圖層控制窗口,雙擊圖層再確定,圖層就解除鎖定了,否則去掉的地方會變成白色而不是透明的。
如果圖片背景色很單一的話,打開ps工具欄右邊上數第二個有個魔棒工具,可進行圖片中單一顏色的選取。
如果背景色很復雜就需要你自己來完成截取輪廓的工作。左側工具欄左邊上數第二個,右鍵點開會看到三種套索工具,這里推薦第二三種。貓輪廓清晰的時候選擇第三種磁性套索工具,先單擊1下滑鼠,在圖片貓的輪廓周圍移動滑鼠,套索就會自動選擇貓的邊緣了。如果貓的輪廓不清晰,就用第二種套索-多邊形套索。由手工來選定貓輪廓。等你用套索繞了貓一圈之後,套索滑鼠指針右下角會出現一個小圓圈,再次單擊,貓會被選取,菜單欄-選擇-反選(shift+ctrl+I),菜單欄-編輯-清除(Del),背景就變成灰白相間的方塊,代表透明區域。(直接用橡皮取代套索工具也可以,但是滑鼠操作起來比較麻煩)這樣就可以保存了(ctrl+S)。注意格式要選擇Compu Server GIF,保存,索引顏色選項,調板不能選系統顏色,調板最後一項 透明前打鉤,gif選項正常和交錯無所謂``

這樣操作就可以得到任何形狀的圖片了。不過有些網站可能不支持這種局部透明的圖片,可能顯示黑色或缺色。

『貳』 幼兒園怎樣開展好中班美工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我們為幼兒創設的具有教育性、興趣性、探索性、創造性、操作性和自由的、寬松的學習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擺弄物體,自由操作,觀察和實驗而認識物體的特徵和物體之間的關系,解釋事物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形成智慧,發展個性,培養自信,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師生相互交流是活動開展的成敗關鍵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增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因為幼兒彼此間是平等的,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互動中,幼兒既放鬆,又保持了獨立性,這是教師直接指導所達不到的。因此,我們在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要善於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充分尊重幼兒游戲的權利,允許幼兒在游戲中按自己的意願大膽表現,並做好及時的觀察捕捉指導。如在表演游戲中「媽媽」對「爸爸」說:「爸爸,我現在很忙,你去熨熨衣服。
」「爸爸」照辦了,也許幼兒是很隨意的,而教師應能觀察到並及時給予肯定「她真像個媽媽!不僅會安排自己,還會安排爸爸勞動。生活中的媽媽就常常是這樣的。」以此來確立或強化幼兒的角色意識,幫助幼兒的發展。
二、選擇適合的游戲是活動順利推進的途徑
通過在班級活動室內創設各種活動區域或區角,提供自由活動場景,利用自由活動時間,以開展幼兒自選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教育活動形式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自主探索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區域活動中,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創設各種符合幼兒需要的游戲活動,並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材料,讓他們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獲得充分的活動機會,並體驗成功的愉快,增進交往,發展社會性以及健康的人格。
三、合理的創設區域活動的空間位置
選擇最佳空間布置區域活動區。我們把圖書區放在採光較好的地方,並自製了小書架供幼兒整理、擺放圖書。自然角放在朝陽的地方,無土栽培、水培食物和泥土栽培的植物歸類擺放整齊,方便幼兒管理和記錄。建構區幼兒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嘈雜,所以放置寬敞的地方上,並給予幼兒展示作品的空間,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滿足。表演區和體育區也需要很大的空間來展示幼兒的才能,所以也設置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確定好空間位置,教師就要動腦筋想辦法收集活動區材料。
四、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區域活動材料
孩子的接送大多是爺爺奶奶,他們一開始不理解怎麼現在的教育還要讓孩子收集廢舊紙盒、瓶瓶罐罐呢?為此,在每次的交談中,我們都會喧傳這些廢舊的價值(可以作為孩子小製作,選擇的半成品;可以製作成孩子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可以作為幼兒游戲中的輔助材料等),並以實物展示的方式,直觀的呈現在家長朋友的面前。當家長了解到廢舊材料的好處後,很多家長主動幫助孩子收集材料,並積極出謀劃策,令孩子的活動積極性大大增加。現在當我們需要什麼材料的時候,家長們都非常的配合我們的工作。自然角里的許多綠色植物也都是幼兒自己種植帶到幼兒園來的。
五、根據主題的開展,創設互動性的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的創設是主題開展興趣的切入口,也是教學活動的延伸。所以區域活動的創設一定要根據主題的開展進行及時的填充和更新。創設中要開動腦筋,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採取多種形式,真正發揮區角活動的互動性,讓各區域都「活」起來。
就拿我們表演區來說吧。結合主題《我做哥哥姐姐啦》中的《我的家》我們在區域中放置了抹布、掃帚、圍裙、帽子、桌子、椅子。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扮演哥哥姐姐的人讓弟弟妹妹們坐在干凈的椅子上,做哥哥姐姐的小朋友就分工合作,有的掃地,有的擦桌子等等。幼兒們在與情景互動中操作,既積累了知識又體驗到了游戲的快樂。結合家鄉主題開展建構游戲《張渚的建築》《機器人》,准備幼兒熟悉的家鄉環境以及房子的圖片,通過老師的鼓勵、幫助,初步學習插、拼貼、搭高的技能,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了解家庭成員的生活關系。
在第二主題《長大的我》中開展表演游戲《小豬變干凈了》、《小熊拔牙》,引導幼兒選擇材料、自製道具,學習與同伴一起表演故事。知道孩子已經慢慢的長大,並需養成保護牙齒,保護口腔的好習慣。在角色游戲《餐廳》、《串串燒》中,我們製作了各種小吃的材料,如小籠饅頭、餃子、面條等等,並設置相應的區域環境,讓幼兒學會協商分配角色,能與同伴合作游戲。
在第三主題《金色的秋天》收集各種彩色的圖片,讓幼兒感知秋天美麗景色,重點創設美工區域,展示幼兒製作的樹葉拼貼畫,製作水果娃娃,樹葉印畫等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秋天。
在第四主題《馬路上》和幼兒一起共同收集玩具小汽車,創設馬路、紅路燈、大型公共汽車等場景。開展建構游戲《停車場》,請幼兒扮演司機和乘客、汽車司機和交警、行人,進一步讓幼兒遵守交通規則,了解交通常識,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體驗合作的快樂。在表演游戲
《大灰狼和小兔子》中有幼兒熟悉並使人們憎惡的"大灰狼",還有孩子們喜愛的"小狗"、"小貓"、"小兔子"、"公雞"等動物,情節簡單,角色對話多次重復,特別適合幼兒的語言特點。動作性極強在表演游戲過程中,孩子們不論是自己表演還是觀看他人表演,都會使幼兒氣氛活躍,情緒高漲,通過游戲,體現了孩子們合作表演的樂趣,並使幼兒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六、區域材料的投放要體現多層性、多樣性
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存在著個別差異,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允許甚至鼓勵他們與眾不同,引導每位孩子在發展水平上,縮短與其他優秀孩子的距離。
根據孩子的不同發展需要,我們在生活區中投放了多種供孩子練習夾筷子的實物(黃豆、綠豆、赤豆、彈珠等)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夾黃豆,因為豆類中黃豆相對比較大,表面不是很光滑,容易被夾起。能力中等的可以夾彈珠,因為彈珠大,但是它比較的光滑,不易被夾起。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把赤豆綠豆混在一起,然後進行分類,赤豆綠豆比較小,很難夾,對孩子是一種挑戰。
七、區域活動中,幼兒需要老師的隱性指導
當前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幼兒主動、活潑地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幼兒的潛能和個人能力才能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在區域活動中,不能硬性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預設的思路去游戲,使孩子被動的接受,失去了自我。而應充分尊重、信任孩子,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喚起幼兒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活動,尋找快樂,獲得發展。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盡量不直接干預幼兒,一旁關注幼兒的表現,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狀態,再根據這些信息,作出相適宜的反應和適當的隱性幫助。
八、區域活動後講評的重要價值
中班的孩子已經能夠做一些簡單的總結和歸納,在每次的區域活動後,總是先讓孩子們介紹今天你玩了什麼?(觀察幼兒的表達能力是否完整。)在游戲中,你碰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如果還沒有解決,幼兒可以共同幫助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解決了,幼兒可以討論還有什麼方法幫助解決?)如果沒有,把你成功的方法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最後,我總是會總結幼兒在游戲中可以掌握了哪些本領,鼓勵沒有玩過的幼兒都去嘗試一下。還會特別提醒部分經常玩單一區域的幼兒,多去動腦筋的活動區域,多走動不同的區域,每天換一個,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只要樹立正確的區域活動理念,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區域活動,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需要,創新適合本班的區域活動,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就會看到我們每位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

『叄』 手工製作

你先上網網路一下圖片,大富翁我很多年沒玩過了,都忘光了。
其實,你可以自己創立規則啊!幾天前到幼兒園時看見一幅卡通誇張了的地圖,因為泉州的風景太多了,一個個都很美,所以,感覺如果你能把你家鄉或熟悉的路線稍加描繪一下,效果應該很好。
還有就是規則,無非是和錢、旅遊有關的,還有懲罰。你結合你設計的地圖的情境,旅遊路線的話,還可以有紅綠燈、警察和小偷,店鋪及路人。
你要加油哦,這個游戲精心設計的話,會很棒的。記得要畫在盡可能大的紙上,而且線路要四通八達(三通二達),像小型迷宮。對了,旅遊的話,可以設計路標,向左、向右啊、停止啊,什麼的。

『肆』 如何讓廢舊材料在美工區利用起來

【摘要】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園廣泛採用的一種活動形式,而美工區角活動更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和幼兒的喜歡。尋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動功能靈活多樣的材料是區域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廢舊材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材料,是指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衛生的廢品。如何提升廢舊材料的環保價值?文章從美工區創設、資源的開發、收集和投放四個方面介紹了廢舊材料如何與美工區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廢舊材料 大班 美工區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園廣泛採用的一種活動形式,而美工區角活動更以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到教師們的青睞和幼兒的喜歡。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相比,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得隱性,目標隱含在環境和材料之中。幼兒的主體性變得明顯,通過與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感知來積累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顯然,材料在區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投放的材料多是購置的現成的玩具,這些材料的選用成本高、浪費大、玩法單一,活動很難長久地發展下去。因此,尋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活動功能靈活多樣的材料是區域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中。」只有源自孩子身邊的,才能引發孩子內在的情感和操作慾望。廢舊材料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材料,是指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可再生的安全又衛生的廢品。所以我試想讓廢舊材料與美工區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富有農村特色的美術活動,以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根據年齡特點創設特色美工區
大班幼兒由於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雙手的靈巧,使其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他們越來越喜歡那些能滿足想像和刨造慾望的各種多變性的玩具。我們就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創設了特色美工區,主要體現了人文與地理特徵,突出強烈的地方特色、人文環境。如:利用幼兒收集的貝殼、海螺、蟹殼創設了「貝殼變、變、變」;利用舊報紙,製作紙漿,創設了「神奇紙漿」;通過投放各種各樣
的線和梭,創設了「織網小能手」一角,通過活動,掌握梭子繞線的技巧,能自如進行兩頭繞線,了解家鄉漁民的勞動工具,體驗勞動的快樂;創設了「造船家」一角,通過投放各種廢舊紙盒、木塊、顏料等來製作小船,讓幼兒了解舟山的海洋文化;收集了竹筒、竹條、竹葉等,創設了「竹文化」一角,通過操作,感受動手創造帶來的樂趣。
二、巧妙開發廢舊資源豐富美工材料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通過不同途徑收集到的:貝殼、蟹殼、梭、廢舊報紙、竹子等材料成了幼兒眼中的寶貝。我們根據其不同的特性進行整理、歸類、加工成半成品,合理、巧妙地投放到了幼兒園的美工區角活動中。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安全第一,多角度著眼
保護幼兒的身體乃至生命是幼兒開展活動的前提,只有保證了材料本身的安全,才能發揮其教育作用。材料的投放要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促使幼兒的機體得到發展,這是開展美工區角活動的前提也是宗旨。但是由於貝殼、竹子等物品本身堅硬的特性也隱藏著危險,所以首先在投放之前,我們將這些材料進行裁剪、去角、磨光,保證無尖角、無稜角,確保材料自身的安全性;然後我們對幼兒進行了一些必備的安全教育,使幼兒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最後,我們還與幼兒一起制定了合理的區角活動的活動規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在各區角的醒目位置進行張貼,多種角度切實保證美工區角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因「料」而異,全方位開發
前面所述,材料有不同的類型,而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特點,我們根據各種材料的不同特點,從美術活動的不同創作手法進行了全方位的開發:
上色:雖然貝殼、竹筒是不同類型的物品,但它們都存在著易上色的特點,因此,不同的材料均可進行上色活動,可採用水粉、水彩、橡皮泥等進行,如貝殼、海螺的上色活動、竹筒等物品的上色活動。
造型:利用舊報紙和木膠,自製紙漿,再用紙漿進行創造,可以做成各種瓶罐,也可以做紙漿畫。
拼搭:利用廢舊的紙盒、牙簽、果凍盒、海綿塊等材料,進行拼搭,粘貼,
製作小船、房子等。
粘貼:利用材料本身的特點進行趣味粘貼,如竹葉粘貼、豆類粘貼、花瓣粘貼等。
裝飾:根據材料的特點進行裝飾,用舀飯用的竹勺來做裝飾品,方法是幼兒在竹勺的背面用水粉、水彩和油畫棒畫上動物、花草等圖案,在勺把上用綵線或彩紙做裝飾物,再鑽一個小孔掛在牆上;用各種顏色的線進行編織、織網,織完以後把幼兒的作品粘貼上去,就成了很好的展示台。
三、調動多方收集鄉土美工材料
材料對活動區開展有著至關的重要性,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在這一個過程中,幼兒不斷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戰。適應的材料能引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能力和自主性。因此,在我們開展的區域活動中非常注重鄉土材料的運用,我們的材料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收集的。
(一)通過幼兒收集
通過幼兒收集的活動區材料主要是通過採集、參觀等形式收集的。在幼兒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的廢舊材料。這些材料沒有經過任何復雜的物理化學處理,向幼兒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如引導幼兒收集果實、種子等還有稻穗、麥秸、玉米皮、棉花、各類豆子、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蘆葦等豐富美工區的材料。在收集的同時,幼兒不僅熟悉、了解了這些鄉土材料的基本特徵,而且學會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幼兒在操作著自己收集的材料時,探索、創造的積極性更高了,當孩子們捧著各自的傑作時,更是自豪。
(二)通過家長收集
通過家長收集的活動區材料主要是在活動區開展中需要家長參與製作或提供的。如:紙漿畫,由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報紙,製成紙漿,並做成紙漿畫,以及各種貝殼、環保材料的收集等。通過材料的收集和製作,孩子和家長的動手能力提高了不少,更增進了孩子和家長的情感交流,讓家長了解了鄉土材料所蘊含的本土傳統文化特色和意義。
(三)通過教師收集
通過教師收集的活動區材料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及教師潛在的引導作用實
現的。如教師利用空餘時間採集、製作活動區材料。同時也通過教師作用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如「竹文化」區角中教師首先展示了一些常見的竹製品給幼兒一個感性的認知,然後我們引導幼兒一起收集自己所知道的竹製品並發動引導家長與幼兒一起製作竹製玩具,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活動區的材料不斷豐富,幼兒在豐富的材料、開放的環境中,有了更為廣闊的創造天地。
四、有效投放活動材料提高活動效果
(一)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區角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與所要達成的教育目標緊密相關的。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與材料之中,是區角活動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投放材料應有目的性。我們在開展區域活動中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如:在「造船家」一角,活動開展過程中,為了使孩子願意關注家鄉的造船業,對造船產生興趣。我們請家長在空餘時間,帶幼兒去造船廠、博物館等地方參觀,了解船的製造過程,在區域活動中有目的的投放了各種船的模型、照片、簡單構造的圖片、廢舊紙盒、瓶子等材料,引導孩子在區域游戲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欣賞各種各樣船的同時,玩玩輪船模型、畫畫船、做做船??孩子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就會主動地觀察汽車的外形、簡單構造以及用途等方面,在這過程中他們對船有了比較直觀認識。
(二)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投放材料的層次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投放操作材料前,能夠預先思考。將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與幼兒通過操作該材料可能達到的目標之間,按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投放。我們在活動區材料投放中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如「神奇紙漿」一處,幼兒先學習製作紙漿,然後提供畫底,引導幼兒利用紙漿作畫,最後提供各種瓶罐模型,引導利用紙漿做瓶罐。這樣一來,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選擇材料進行操作,同一個活動就能滿足不同需要和能力的幼兒。
(三)注重材料投放的豐富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可見,材料是為活動服務的,在美工區角中投入廢舊材料能增強孩子操作的興趣,但是如果投放方式或者投放數量不當,效果會適得其反,因此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可以體現在兩方面:
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可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和材料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如「竹文化」一角,提供了:竹條、竹葉、竹屑、竹筒、竹塊等,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意願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的自主性特徵。
廢舊材料在美工區中的投放,不但讓我們感受到了「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並逐漸明白: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有限的資源,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更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做個有心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能將我們身邊的廢舊物品有效開發成孩子們喜歡的美工材料。讓我們孩子們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伍』 幼兒園環境創設怎麼寫

幼兒園環境創設:

《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該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環境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幼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成長,越來越引起孩子父母的關注和重視。因此,幼兒園環境對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是孩子們的天空和樂園。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渡過。所以,我們更要營造一個美麗和諧的環境,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能陶冶情操,發展智能。環境的創設要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要盡可能考慮到幼兒的不同需要。根據以上指導思想,我的班級環境創設計劃如下:

一、目標要求:

1、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優良環境,滿足幼兒的需求和興趣。

2、通過環境創設,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3、鼓勵幼兒家長共同參與,鍛煉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發展個性。

二、計劃具體措施:

(1)主題環境創設把教室的後牆設為主題,牆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幼兒成為牆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中注重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索的求知慾,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主題牆應根據主體實施的變化而變化,讓家長,孩子,老師一起收集資料,把資料布置在牆體上,供幼兒欣賞和自由討論,並從中獲取知識。

本學年、我班用藍色的吹塑紙作為主是背景,在背景牆上用小魚和小草、小花來稍作裝飾,這學期有六個主題活動,將分別呈現在背景牆:《春天來了》《幼兒園是我家》《特別的我》《可愛的動物》《老師我永遠愛你》《告別幼兒園》。

(2)區角環境創設本學期准備開展六個區域:繪畫區、閱讀區、手工區、棋類去、體驗區。首先,我們將以形狀標記來設計一個游戲,按照區角設計游戲規則,以便孩子們能更好的進行游戲。在活動過程中和主題相結合、隨著主題活動改變而適當的增減材料。

三、自然環境的創設

本學期,我們自然角將結合春天萬物復甦的特點,讓幼兒在自然角中種豆子、玉米種子,讓孩子們從種植到管理,用圖片的形式來記錄種子發芽,長葉的過程,從而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四、走廊環境的創設

1、走廊牆飾是以幼兒的作品為主,內容緊扣剪紙和美術作品。

2、吊飾則調動家長利用家裡的一些生活廢品,幫助幼兒製作,讓家長參與其中,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五、家長園地

在家長園地的牆飾布置中,我利用溫暖的粉色吹塑紙作為背景,再在背景上用一些小動物畫片來做裝飾。設計了六個版塊:有主題目標、一周活動安排,生活衛士、育兒心得、家園互動、我學會了。其中「生活衛士、家園互動,」是一月一換。「一周活動安排,我學會了」一周一換,「主題目標」:則以主題的實施時間而更換。

本學期的環境創設主要以這些為主。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的發展,我將充分利用有限的環境為幼兒創設無限的教育價值,讓幼兒不輸在起跑線上。

『陸』 ps這種圖片和圖片之間的這種效果怎麼做出來的

獨家秘方的背景只是用了畫筆。
文字用了文字直排工具,長按文字即可。
圖片很簡單,用的是套索工具,因為是不規則圓,屬於手工選區。
選好區後反選,然後羽化5像素以上,按del,最後弄個白色背景層,完成了。

『柒』 幼兒園圖文並茂的美術區活動規則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朋友也不例外,他們不僅也愛美。而且表現美的方法比我們更為獨特、富有創造性。那怎樣才能將幼兒美的創造性得以迅速提高呢?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在幼兒自身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環境的影響,著力培養和加強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活動,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 一、美術活動組織形式 (一)美術活動的重要性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綱要》在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中明確規定:「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二)組織形式 因此,美術活動採用區域小組形式開展,能夠很好地體現幼兒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眼睛、雙手、嘴、空間、時間),使幼兒獲得最好的樂趣和滿足。區域小組活動是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的一種帶有學習性質的活動。在區域小組活動中孩子真正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美術活動通過區域小組學習,引發幼兒自主參與美術活動,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敏感性,提升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欣賞美,表現美展示童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 (三)美術活動採用區域小組形式開展的價值 美術活動採用區域小組形式開展,能夠給予幼兒一個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使幼兒獲得更大的樂趣和滿足。對幼兒健康個性的形成,創新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老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功能,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術基本元素和造型規律。 二、美工區的創建 鑒於《綱要》的指導及幼兒美術活動的特徵,我覺得教師應把美工區創設成為一個讓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小天地。為他們的游戲、學習與創作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條件,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使幼兒自由地觀察,欣賞各種不同的藝術品,任意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與同伴友好地合作,有條理地進行各種美術活動,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認識,從而塑造幼兒的審美能力,在美工區的創設過程中,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位置與空間 在美工區的建立上,我認為最好選在靠窗檯、近水源的地方,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取、換水,更重要的是採光好,利於保護幼兒視力,有條件的教室內,還要考慮其空間位置應利於幼兒進行個體活動,自由組合活動,稍作調整,又可進行小組活動。區內除了設置工具、材料櫃外,應保留有一定位置的牆壁圖板,供兩名以上幼兒自由組合進行各種粘貼或繪畫活動(插入圖片:如「塗鴉」牆,幼兒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欣賞、共同提高),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提供空間環境上的有利條件。 (二)有序地提供材料與工具 材料櫃可以選擇一米以下的櫃子(但是要避免使用兩邊穿透型櫃子),櫃子可分3-4層,分門別類擺放工具與材料,大家可以參考《寶安區幼兒園教育教學指引》對於美工區投放材料的指引。 投放的工具與材料的應有相對固定的位置,不同的工具筐設有不同的標記,且與櫃子擺放位置上的標記相同,以利於幼兒按標記所示,有序地取放,養成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及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如:標志可以根據需要用圖片、數字、字母及孩子認識的漢字等)。 (三)材料的安全性 當然,我們在投放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安全性關乎幼兒的身心健康,他們對危險認知的缺乏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提供的設施必須是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生產的,材料要排除安全隱患或老師要指導幼兒如何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 美工區的設置除了空間位置,材料,藝術氛圍的創設外,更重要的是為了孩子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民主氣氛,使他們能在自由的游戲中學習和創作,從而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發展自我。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角色定為不當,不會指導 在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材料,自主選擇活動方法,甚至到不同的區域選擇需要的材料加以綜合,分工合作,進行自製表達。但是往往在開展區域活動過程中,常常是我們的老師在做主人,老師說,孩子做,重結果、輕過程。老師沒有按綱要精神做好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 (二)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問題 1.活動材料單一。 單一的材料不僅游戲性不強,不能讓幼兒感到新鮮有趣,具了解,我們部分幼兒園或班級有的材料一放就是 一、二個月,甚至一學期毫無變化。材料缺少經常性的更新和變化不能使孩子產生興奮情緒和操作的慾望,也就談不上主動參與活動了。 2.活動材料只注重美觀,操作性不強。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設計的操作活動材料只注意外形的美觀和情節性而做得很復雜,不便於幼兒操作,甚至忽視了材料中干擾幼兒的不利因素,這樣的操作活動材料也不利於幼兒的發展。 3.材料提供無層次性,滿足不了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 不少教師提供的材料往往是「一刀切」,整個操作活動材料都一樣,或者材料不一樣,但體現的要求同一層次。有的幼兒能很快理解新活動的玩法,積極投入到操作過程中去,而有的幼兒則感到困難,甚至無從下手。 4.操作活動材料過多,目的性不明確,不利於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 活動區材料投放豐富程度直接關繫到幼兒活動的質量,但是,投放的材料並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幼兒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盡管能吸引幼兒,但也容易讓幼兒分心,不能專一地進行活動。 5.廢舊物品和一物多用的材料較少,對部分操作材料的教育價值挖掘不夠。 老師現在就知道要引導幼兒廢物利用,但是老師在廢舊材料的投放中具有盲目性,只是隨便投放,孩子不會利用,最後只能當作垃圾丟棄。 (三)幼兒的進區常規沒有得到有效培養 如今,老師都知道孩子的常規培養很重要,經常會花心思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有些老師喜歡當嚴格的領導者、控制者,要孩子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只能「我說你做」。一學期、一年或三年下來,老師還說時間白白浪費了,孩子的常規還是「不好,」原因在哪,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 四、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應對策略 (一)幼兒自主選擇,教師隨機指導 《寶安區幼兒園教學教學指引》清楚地告訴我們,重點區域指導的原則是:幼兒操作在前,教師指導在後,即幼兒應先運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觀察孩子、給與適當的指導。進區過程中,教師不必要求幼兒一定要完成什麼任務,而是重視活動過程中,幼兒是否能運用已有經驗與技能進行新的探索活動,活躍其思維發展,加強想像與創造力的開拓。在此過程中,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幼兒應給予不同層次的指導。 例如:大班在開展區域美術活動粘貼《花瓶》中,能力強的孩子進區後可自由結伴選擇材料開始製作,老師應把提高幼兒的表現慾望放在首位,引導他們逐步學會討論製作的主題,協商分工與合作,以及如何分配材料與工具等,指導他們粘貼或畫出不同樣式的花瓶,配上不同種類的花,共同協商畫面構圖、組合與布局,然後添畫其它東西和背景,啟發他們分享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力一般的孩子可安排進行個別指導,鼓勵他們互相觀摩、互相啟發學習,大膽嘗試。可以讓他們部分模仿局部,然後進行自己的拼貼。能力較弱的孩子(完全不會模範、困難較多或不敢動手的孩子),教

『捌』 幼兒園區角活動有哪些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形式主要有:集體活動、分組活動、自選活動、自由活動、主題活動、聯合活動。

1、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是將活動區活動看作是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的途徑之一,如:需要全體幼兒學習某一知識、技能時,根據活動目標,在一個或多個相關區域中投放恰當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自由探索活動來感知內容,獲得經驗。

2、分組活動

分組活動是將活動區視為對幼兒進行分組教學的場所。它主要適用於:

一是在發展智能方面,幫助部分幼兒獲得某一知識、技能時,在相關的活動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必要的輔導。二是活動區活動的開始階段,為保證每位幼兒都能熟悉各區的內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學材料不夠,做不到人手一份。

3、自選活動

自選活動的特點是在人為創設的「自然情景中進行的活動。主要適用於活動區活動成熟階段,幼兒對於各區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較熟悉。

4、自由活動

自由活動的特點是活動的過程是幼兒主體內在動機完全得以激發的過程,幼兒進行的是「自發學習」,他們更積極地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選活動形式的主要區別在於,區域的提出、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添置等過程,處處體現隨機性和幼兒的主動參與性,教師的教育意圖在活動中不斷地調整,靈活地實現。

它主要適應於活動區活動的高級階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動區域,如:角色區(娃娃家、百貨商店等)。

5、主題活動的特點是各區域的活動緊緊圍繞一個主題,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投放為實現主題目標服務。適應范圍是教育內容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

(8)手工區規則圖片擴展閱讀:

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目的:

1、促進幼兒主動活動

區域活動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孩子,使孩子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通過活動得到發展,充分的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

由於幼兒教師設置的各個活動區以及為各個活動區提供的活動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兒自主活動的實際對象,被看做是幼兒教育內容的物化,因此,我們可以把活動區材料看做是幼兒主動活動的物質基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物質基礎,孩子的主動活動才能落到實處。

2、促進幼兒的自主選擇

幼兒園常設的活動區有日常生活練習區、語言區、數學區、科學區、美工區、音樂表現區、娃娃家、種植區等,涉及幼兒發展各個方面的多種活動區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可以滿足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類型、優勢區域等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幼兒園活動區設置在表現出區域性的同時還表現出層次性,小、中、大班通過區域設置的不同、材料難易程度的不同體現層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

適宜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為幼兒進行自主選擇提供了循序漸進的,可以滿足不同幼兒根據自己的發展程度、學習節奏等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3、促進幼兒的相互交流

幼兒在同一活動區的活動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聚攏起來的小組活動。可以說,在這個小組里,每一個幼兒都在有意無意之間關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關注同伴的言行成為存在於每一個幼兒身上的普遍現象。

由於來自同伴的激勵和啟發往往比教師的說教更能激起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為此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夥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導致的相互激勵和啟發而使自己不斷地碰撞出新的火花,進而促進自己不斷地在活動區中進行新的探索。

可以說,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之間的相互觀摩、學習、啟發和激勵是經常性的,是區域活動的必然,也是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

4、促進幼兒的持續探索

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最初的創造意識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可供他們持續探索的環境和材料以及教師具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幼兒初步的創造意識是在不斷操作實際物體的活動中萌發的,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也是在不斷操作實際物體的活動中發展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持續不斷地實踐活動是幼兒創造活動的起點。

從這個意義上,幼兒園區域活動為促進幼兒的持續探索進而促進幼兒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初步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機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區域活動

『玖』 做手工足球場的過程

1、首先,准備一個紙盒,比如鞋盒。將鞋盒的頂部剪掉,只留五個面,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