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好看圖片 » 手工銅鼓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手工銅鼓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07 03:53:05

1. 廣西北流銅鼓什麽時發現的

1955年,在廣西北流縣發現了這面雲雷紋大銅鼓,鼓身高67.5厘米,鼓面直徑165厘米,重達300公斤,被譽為「銅鼓之王」。仔細打量,鼓面中心是八道光芒的太陽紋,外圍用突起的同心圓弦紋分成五道暈圈,暈圈內布滿了單線旋出的雲紋和菱形套疊的雷紋,另有蠶絲紋環耳兩對。面對這么一隻鼓體龐然,鼓面寬闊,還有那些頗似幾何紋路的圖形,大銅鼓究竟想說明什麼?是一種崇拜的符號呢?還是一種記事的手段呢?或許就是古人對審美的一種尺度呢?
直至今日,許多專家學者談起銅鼓的時候,依然會面帶不解。作為手工鑄造的銅鼓,一般都是一模一器。但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發現一件銅鼓的模具。那麼,這些模具都到哪裡去了?更何況是鑄造一面罕見的「銅鼓之王」?古人又是用什麼方法來鑄造銅鼓的?有關單位和學者曾用高價從外省請來著名的冶鑄師傅,對雲雷紋大銅鼓進行復制。沒想到,復制過程盡管採用了先進的材料和先進的技術,但效果並不理想,由此可見,廣西古人鑄鼓的技術非同一般。
北流,歷來就有「銅鼓之鄉」的美稱。在人傑地靈的北流,自漢晉以來就出產形體碩大的銅鼓。北流出土的銅鼓數量之多,銅鼓之大,是世人公認的。據《北流縣志》記載:北流縣東20里,有山名銅石山,此山層巒聳翠,石皆紫色,唐武德四年在北流置銅州,就因為有了這座山。另有史書說:桂南、粵西一帶,界內有銅山,南越王趙佗時曾在銅山鑄銅。鑄造的是什麼呢?通過銅鼓學家的考古證明,銅石山是西漢一個大規模的銅鼓冶鑄遺址,工場規模之大,方圓數里,場內尚存風管、爐渣、炭灰、銅片,甚至銅鼓殘片,一應俱應。日本東京大學考古專家吉開將人先生考察了這個遺址後,認為這個遺址是嶺南的唯一,是國寶。

2. 這個男明星是誰看圖片

羅晉,1981年11月30日出生於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中國內地男演員,2006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2003年客串出演首部電視劇《售樓處的故事》後,直至2006年大學畢業出演電視劇《戰爭目光》正式進入娛樂圈,該劇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和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二等獎。2007年主演第一部電影《金碧輝煌》入圍溫哥華電影節龍虎獎。2009年因出演歷史劇《新三國》和宮廷劇《美人心計》而受到關注。2012年在《穆桂英掛帥》飾演楊宗保,《亂世佳人》中飾演王重陽;2013年出演電視劇《X女特工》並憑借該劇獲得安徽衛視2013國劇盛典最具人氣男演員和安徽衛視亞洲偶像盛典年度最具人氣男演員獎。2014年《我和我的傳奇奶奶》、《錯放你的手》、《十送紅軍》等多劇熱播。

3. 狀族三月三手工親子活動銅鼓教案

活動內容:
一.校園廣播每天定期播放壯族山歌,宣傳壯族文化習俗。
二.召開主題會慶祝:
1.班級主題會「壯鄉文化知多少」,引導學生了解壯鄉文化習俗,體驗壯家活動,如板鞋,製作綉球,銅鼓等。
2.學校主題會「傳承壯鄉文化 走進三月三」。通過壯族師生代表分享壯族文化習俗,壯族舞蹈表演,山歌對唱互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壯族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娛樂文化、特色禮品等。
活動准備:
橫額一條:東興市第一小學「傳承壯鄉文化 走進三月三」活動
銅鼓手工品,五色糯米飯,綉球100個,山歌背景音樂,
民族服裝:老師2套,學生6套(男2套)
活動分工:
組長:朱雄偉
副組長:方基袖
成員:政教處、少先隊、音樂組、各班主任

4. 瑞銀鳥銀飾銅鼓的價,

130到200之間

5. 八十年代電視劇《銅鼓》哪裡能看到

來我社區 不過絕版了 只有我這里有完整小人書網頁鏈接

6. 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7. 瑤族舞蹈圖片

瑤族的舞蹈與狩獵、農事和祭祀等有著密切關系。同時,瑤族傳統的鼓、歌、舞又常常融為一體,即鼓之、歌之、舞之。主要有長鼓舞、銅鼓舞和陶鼓舞等。
(一)大長鼓舞?
主要流傳於廣西金秀瑤山巷鄉坳瑤地區。大長鼓還有公鼓和母鼓之分。公鼓腰細而長,母鼓腰粗而短。演奏時,將母鼓橫於胸前,以右手拍右端的鼓面,發出「嘭」音;左手用竹片打擊左端鼓的邊沿,發出「啪」音。即「嘭——啪啪,嘭——啪啪」的節奏;公鼓,是為了配合母鼓演奏的。公鼓音高,母鼓音低,渾厚,音域寬廣,遠近可聞。舞蹈時,時而鼓聲「嘭——啪啪」,時而男女同聲高歌,時而鼓、歌、舞交織為一體,充分表現了瑤族鼓文化的藝術風格。
(二)中長鼓?
主要流傳於廣東連南八排地區。舞蹈時,把長鼓斜掛於胸前,鼓的左端高,右端低。鼓的節奏往往與大長鼓相反,即「啪啪——嘭」、「啪啪——嘭」的節拍。舞蹈時有一定的高難動作,舞者是而騰空跳躍,時而下蹲盤行,時而左右搖鼓晃肩等。還有吹牛角,敲鑼、擊鼓伴奏。場面歡快、熱烈,表現瑤族豪邁、奔放、堅強和勇敢的民族性格。
(三)小長鼓?
主要流傳於自稱為勉瑤地區。舞蹈動作豐富多采。其中有36套和72套不同的舞蹈動作,舞姿以輕歌曼舞為特徵。主要表現有造長鼓的,也有表現祭祀的等。有獨舞,也有雙人舞或男女混合而舞。舞者往往是口不離曲,手不離舞,足不離蹈。並有嗩吶、鑼鼓伴奏。
(四)師公舞(陶鼓舞)?
流傳於廣西金秀瑤山拉珈瑤區。由若干個舞蹈構成,如「龍女出遊舞」、「雲霧舞」等。其中「龍女出遊舞」是一套表現東海龍王一妙齡少女厭煩龍宮的生活而梳妝打扮、登岸過橋、游鄉入寨、自立門戶等內容的舞蹈動作。舞者隨著陶鼓優美動聽的鼓點翩然起舞,表演得維紗維肖。其鼓點是:
小鼓: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
陶鼓:達——嘭達 嘭達 嘭達 ○達?
小鑼:當——○當 ○當 ○當
(五)銅鼓舞?
主要流傳於布努瑤地區。參加的人數多少不限。其中,有的打銅鼓,有的用小木桷相助製造銅鼓的迴音,有的打皮鼓伴奏,有的手持雨帽,不停地穿插於銅鼓舞、皮鼓舞之間,扇風狂舞。時而像雄鷹騰空,時而像猴子攀枝,時而轉身,時而像鯉魚跳龍門。舞姿粗獷有力,生動活潑。?

8. 壯族銅鼓的圖案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寓意嗎

銅鼓上的蛙飾是壯族圖騰的第三個理由:各民族總是把自已的圖騰描繪或雕刻在適當的地方,以便供奉,這是圖騰崇拜的特徵之一。美洲印弟安人在每一村落的入口處都樹立有高達三十餘尺的圖騰柱,柱上雕刻著圖騰形象,每一家都畫有圖騰標記或放著圖騰記物。哥倫比亞原住居民把圖騰雕刻於屋內樑上。哀牢山羅羅彝族畫黑色大虎於廟牆等等,以上這些都是明證。至於漢族在殿堂廟宇、宮庭樑柱,帝後冠服,以及古籍圖案等地方,到處雕龍繪鳳,更是人們所熟知的。把立體蛙飾雕塑在鼓面上,其用意正是同以上諸例一樣。再則,我們來看同是在銅鼓上的其它紋飾,「兩廣地區的銅鼓卻以雲雷紋為主要裝飾,應是對雲雷自然崇拜的反映,……」,「正是因為他們崇拜雷神,所以才把這種雷霆之象的雲雷紋作為銅鼓上的主導紋飾」,雲雷紋「應是南方民族對雲雷崇拜的反映」;而翔鷺紋呢,「飾鼓以鶴,同水上作業多的濱海民族觀察風雲和求雨祭祀有關,是他們崇拜水鶴的思想反映」。既然銅鼓上的其他紋飾都有著各自的崇拜宗教觀念,蛙飾又哪能例外呢? 況且青蛙在古代壯人中是個神秘的有著極大影響的神物。由以上分析可見,在銅鼓上鑄出青蛙,是源於原始圖騰崇拜的宗教觀念。反過來講,在歷史上,壯族有過青蛙圖騰。
參考資料:http://www.gxta.gov.cn/TravelPoint/ReadArt.asp?Art_ID=398

9. 世界上哪些國家有銅鼓,最好有附帶圖片的

銅鼓是中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中國少數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徵,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銅鼓在越南、寮國、緬甸和泰國甚至印度尼西亞諸島也有流傳。
參考下網路吧
http://ke..com/view/17490.htm

10. 為什麼雲雷紋大銅鼓是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銅鼓

為什麼雲雷紋大銅鼓是 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銅鼓
這鼓是目前發現尺寸最大的青銅古:
——————————————————————————————————————————
雲雷紋大鼓的鼓面直徑約為123米,鼓的高為45厘米多, 重量為677斤。這只大銅鼓是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北流發現 的,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銅鼓。
銅鼓是我國古代從吹器到釜演變成的一種樂器。到後來就成 為少數統治階級專用的禮樂器、祭品。我國雲南是古代銅鼓的發 源地,同時我國又是世界上收集銅鼓最多的國家。就在廣西壯族 自治區的博物館里,專門設有銅鼓的展室。擺放著各式各樣、大 大小小不相等的銅鼓,可以供中外遊人盡情觀賞。
——————————————————————————————————————————
以上為參考答案,覺得可以請安下面滿意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