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剖腹產的真實過程是什麼
開始就是麻醉,麻醉之後是有意識的,但是昏昏沉沉的,之後立即開始進行剖腹產,將肚臍下皮膚切開,直至切開子宮將胎兒取出,告知產婦胎兒性別,最後縫合起來即可
㈡ 刨婦產全過程
醫生來操作:麻醉、消毒、鋪巾、切開腹部皮膚、撕開肌肉,切開腹膜,切開子宮,取出胎兒、胎盤、依次縫合各層。
㈢ 誰能告訴我剖腹產的全過程我過幾天就要剖腹了,好害怕
首先恭喜你小寶貝馬上要出生了!、 剖腹產其實是相對比較安全的。目前技術成熟,幾乎沒什麼可擔心的。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首先你要去手術室,然後給你行麻醉,只是腰麻,你只是腹部及以下沒有感覺,但是意識幾乎是清楚的。然後就是醫生護士消毒皮膚、鋪無菌手術單,你是看不到手術過程的。在你小腹部逐層劃開皮膚、皮下組...織,再分開肌肉,劃開子宮,吸羊水取出孩子,剪斷臍帶,再逐層縫合那些皮下組織,皮膚,包紮傷口。完畢。整個手術過程如果是熟練的醫生,半小時就可以搞定。安全性高,也幾乎對母親和孩子沒什麼影響。所以不必擔心。 再次恭喜你即將當媽媽,祝你生個漂亮寶貝!
㈣ 破腹產的步驟是怎樣的
你好,結合你的所述,剖腹產術前六小時內禁止食水的攝入,手術前注射麻葯五分鍾手可以進行手術的,建議再者不必過多擔心,術前聽醫囑 為宜。
㈤ 剖腹產流程是
先產前檢查進手術室上手術台脫衣服裸體幫你帶導尿管剛叉進去是很通苦的讓後人蜷成90度針打在脊樑上也就是後面上等最好手把腿報這那樣好等你沒感覺了就破了不疼但有感覺很快孩子出來但你要等很久出來六小時要翻身二十四小時拔導尿管半小時讓你小便第一泡是很痛苦的然後等通氣才能吃飯…
㈥ 剖宮產術的手術步驟
剖宮產的手術步驟 現在有許多媽媽選擇剖宮產,一選擇剖宮產是基於多方面的原因。但大多數媽 媽在剖宮產時,因為注射了麻葯,不太了解剖宮產的步驟,我們在此說說。 手術步驟 (一)腹壁切口 自臍下4~5cm處起,切至恥骨聯合上緣,長約10~12cm。亦 有取下腹部弧形切口者。 (二)切開子宮膀胱反折腹膜 進腹腔後,提起子宮膀胱腹膜,於腹膜反折下 方1~2cm處作一長約12cm的弧形切口。 切開反折腹膜後,先向上游離至反折處,便於最後縫合,然後沿膀胱宮頸間疏 松結締組織平面,用手指將膀胱輕輕向下剝離約4~5cm,再向兩側游離至近子宮側 緣處,顯暴子宮下段。 (三)切開子宮下段 牽開膀胱,在距反折切開處下方2~3cm處,先作一長約 3cm橫切口。臨產時間越長,子宮下段肌壁越薄,有時僅厚2~3mm。用刀緩緩切開 (注意勿損傷胎兒),至顯露胎膜時破膜並吸盡羊水。用綳帶剪向兩邊延伸,使成 一長約12cm彎度向上的弧形切口(圖220、22 1)。也可伸入手指順纖維方向輕輕分 開至接近子宮下段側緣處(圖22 2),如認為開口不夠大,可在兩端弧形向上剪開 擴大之。切勿向兩側直線剪開,以免損傷大血管(圖22 3)。 (四)胎兒娩出 伸手入宮腔,將兒頭枕部轉朝上,然後將兒頭向上提,另一 手在腹外自宮底向下推壓,兒頭多可順利娩出。取胎兒時,可暫移去拉鉤,以利操 作。 兒頭娩出有困難時,可試用產鉗的一葉將其娩出,必要時用雙葉夾取,置入方 法同產鉗術 如兒手同時露於切口,應設法推開,以免增加兒頭娩出時的困難。 如因估計不足,切口不夠大,致兒頭娩出有困難時,可速在原切口上緣正中作 縱行切開,以擴大切口。切忌強行牽拉,以免造成裂傷,萬一撕破宮旁大血管,可 造成不易控制的大出血,應注意預防。 牽出兒頭時,切勿慌張而操之過急。如用產鉗,必須輕輕置入,緩緩牽出。遇 兒頭深入盆腔,取出發生困難時,可由台下助手戴消毒手套自陰道內向上推頂兒頭 。 兒頭娩出後,可先清除其口內粘液,使呼吸道通暢,隨即慢慢牽出兒體,然後 用手取出胎盤胎膜。宮腔內用干凈紗布擦試1~2遍。遇胎膜早破者可先用碘酒紗布 宮腔內擦試。再用75%酒精紗布擦試一遍,對預防術中污染有一定幫助。宮壁注射 麥角新鹼及催產素10~20U。切口可用環鉗夾住止血,同時用以牽引,便於縫合( 圖228)。 (五)縫合 子宮切口用1號鉻制腸線作2層縫合。里層作間斷或連續縫合,不 穿過內膜,外層作連續縫合,最後連續縫合子宮膀胱反折腹膜。 檢查無出血,清除盆腔內積液、積血,清點紗布無識後,關閉腹腔
㈦ 剖腹產的全過程是什麼
一、切開腹部 二、切開羊膜 三、嬰兒頭部離開母體 四、肩部離開母體,可以見到脖子上纏繞著臍帶 五、嬰兒完全分離出來 六、為嬰兒的臍帶斷端縫合消毒 七、縫合羊膜和腹部及消毒 --- 1.切開腹壁 方式有中線縱切口、中線旁縱切口和恥骨聯合上橫切口(圖1)。切口大小應以充分暴露子宮下段及順利娩出胎兒為原則。 2.探查腹腔 探查子宮旋轉方向及程度、下段形成情況、胎頭大小、先露高低,以估計子宮切口的位置及大小、手術的難易和准備作相應措施,探查後分別在宮體兩側與腹壁之間填入鹽水紗墊,以推開腸管和防止羊水及血液進入腹腔。 3.剪開膀胱返折腹膜 距子宮膀胱腹膜返折2cm處鉗起返折腹膜,橫行剪開一小口,向兩側弧形延長至10~12cm(圖2),兩側各達圓韌帶內側。 4.分離下推膀胱 用鼠齒鉗將子宮下段返折腹膜切口近膀胱側的游離緣提起,術者以左手示指及中指鈍性將膀胱後壁與子宮下段分離並向下推移(圖3),使子宮下段充分暴露。如果膀胱後血管明顯,可將宮頸前筋膜剪開,在筋膜下推離膀胱,以減少出血。 5.切開子宮 ⑴常規取子宮下段橫切口:切口高度根據胎頭位置高低而定,一般以胎頭最大徑線所在水平即下段最膨隆處為宜。 ①胎頭深嵌者宜低,最低距膀胱界不應短於2cm。 ②胎頭高浮者宜者,在下段與宮體交界處下2cm為宜,若在交界處切開,宮壁厚薄相差懸殊,縫合困難,影響癒合。在子宮下段正中橫行切開2~3cm(圖4),然後用兩手示指向左、右兩側鈍性撕開延長切口(圖5),阻力大時,切不可用暴力,應改用子宮剪刀剪開,左後示指引導下用子宮剪刀直視下弧形向兩側向上剪開(圖6)。切口長度10~12cm,盡量避免刺破羊膜囊。 ⑵子宮下段縱切口:適用於下段已充分擴張,兩側有靜脈曲張或胎頭已深深嵌入盆腔的產婦。在子宮下段中部縱行切開2~3cm,力求羊膜囊完整,以左手示中二指入切口下指引,右手持子宮剪刀向下剪至距離膀胱游離緣2cm處,以免娩出胎頭時損傷膀胱,同法向上剪開下段,如切口不夠大向體位延長,該術式只有在下段充分擴張時才能完成足夠長的切口。若下段形成不夠,向宮體部延伸而成為下段-宮體剖宮產術(圖7),目前已極少採用。 6.娩出胎兒 用血管鉗刺破羊膜,吸凈羊水後,以右手進入宮內,探查先露的方位及高低。如為頭位,將手插至胎頭前下方達枕額周徑平面,按分娩機轉向子宮切口處提撈旋轉胎頭,當胎先露已達切口處時,以左手向上牽拉子宮切口上緣,右手將胎頭以枕前位向子宮切口外上方托出,同時助手在子宮底加壓,協助娩出胎頭(圖8)。胎頭娩出後立即用手擠出胎兒口、鼻腔中的液體,或用橡皮球及吸管吸出口、鼻腔中的液體(圖9~圖10),繼而將胎兒頸部向一側傾斜,兩手牽拉胎兒下頜娩出一肩後,改向對側牽拉,雙肩娩出後立即向外提拉牽出胎體(圖11~圖13),斷臍後,新生兒交台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