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抽血的時候,什麼顏色的采血管代表查的什麼啊比如:紫色代表血常規...
采血管的顏色代表的是管子里的抗凝劑或者促凝劑是什麼種類的。樓上的不懂不要亂說!
不是說血常規一定抽紫色的管子。而是因為紫色的管子里加的是EDTA抗凝劑,血常規要求血不能凝。(其他的不一一舉例了)而抗凝劑又有很多種。血常規適用的抗凝劑對於檢測血小板啦。白細胞啦影響最小。其他的抗凝劑會影響大。所以血常規採用加EDTA的管子。如果是自己配置的EDTA抗凝劑。都可以用來檢測血常規
B. 血常規各項的臨床意義
血常規各項目的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血常規是臨床上最基礎的化驗檢查之一。它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數量等。血常規用針刺法採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經稀釋後滴入特製的計算盤上,再置於顯微鏡下計算血細胞數目。血紅蛋白也稱為血色素,遇鹽酸後變成褐色酸性血紅蛋白,然後再加蒸餾水,直到與標准比色柱顏色一致時,所讀到的液平面刻度,便是血紅蛋白的克數。血常規檢查也要同時進行血塗片,以便在顯微鏡下觀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及用血細胞分類計數器進行白細胞各類細胞的觀察與分類計數。
我國正常成人的紅細胞數量為:男性(4.5~5.5)×10^12/升;女性(3.5~5.0)×10^12/升。而血中血紅蛋白的數量為:男性120~165克/升;女性為110~155克/升。臨床上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數量上的增減往往相並行。
生理上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增多,僅見於初生嬰兒,但以後可逐漸降至正常。在嚴重嘔吐、腹瀉或出大汗等機體脫水狀態下,因血液濃縮,可引致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的增多。在一氧化碳中毒、高山病或潛水病等缺氧狀態下,因機體緊急總動員,紅細胞與血紅蛋白也可相應增多。心力衰竭或先天性心臟病的病人,其血紅蛋白與紅細胞都可出現代償性增多。
而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數量的減少,則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偏食及吃素等不良飲食習慣所致的營養不良性貧血更較常見,一般需補充營養、鐵劑及維生素B12等。在鉤蟲病流行區,鉤蟲病病人會因長期腸道出血而引起貧血。還有外傷後大失血、活動性胃潰瘍或食道靜脈曲張的大嘔血,支氣管擴張、空洞性肺結核病人的大咯血,以及子宮功能性反復出血和血友病病人、痔瘡病人、壞血病病人等長久而慢性的失血,也可引致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原因,是骨髓的造血功能發生了障礙。正常情況下的紅細胞相對減少,有時也可見於老年人,但也常與營養狀況有關。我國正常成人血中白細胞的數量為:(40~100)×10^9/升;兒童(50~120)×10^9/升。生理性的白細胞增多,可見於新生兒、飯後、劇烈運動後或妊娠與分娩階段。而病理性白細胞增多,則常見於各種化膿性的球菌或桿菌的感染,如敗血症、肺炎、腦膜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腎炎、急性膽囊炎及猩紅熱等。白血病的主要表現是白細胞的無限增生。
而白細胞的減少,則常見於病毒引起的流感、麻疹、肝炎或傷寒、布氏桿菌病等某些桿菌性疾病。也可見於粟粒性肺結核或敗血症等嚴重感染及磺胺葯、砷、苯及放射性物質中毒時。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白細胞隨紅細胞製造的減少而一同減少。嚴重營養不良性貧血的病人,其各種血細胞普遍貧乏,白細胞當然不例外。
進行血塗片後,顯微鏡下可發現缺鐵性貧血病人的紅細胞大小與形態不均,細胞中心發白區域擴大。若見到紅藍色較幼稚紅細胞增多,可判知其骨髓再生機能旺盛。
在正常狀態下,白細胞分為中性分葉核粒細胞、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其中,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約50%~70%,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約1%~4%,淋巴細胞約20%~35%,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都很少,分別為1%~6%、1%~4%、1%左右。中性粒細胞的增多,為最常見、最重要的改變,見於大多數傳染性疾病與化膿性疾病,也見於中毒。而中性粒細胞的減少,則常見於病毒所致的流感、麻疹、肝炎及某些桿菌性疾病。
血小板的正常數為(100~300)×109/升。血小板減少常見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急性感染和中毒時,血小板也可減少。而血小板增加,則見於急性出血停止後,或脾切除後,多為一時性增多。
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常用符號是:RBC代表紅細胞,WBC代表白細胞,Hb代表血紅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主要是血液方面的問題,如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這個要根據您的病情,結合血常規檢查判斷。
血常規各指標參考范圍及臨床意義
一、血液一般檢查:
1、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10^12~5.3×10^12個/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10^12~5.0×10^12個/L(350萬-500萬個/mm3)。
兒童:4.0×10^12~5.3×10^12個/L(400萬-5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紅細胞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2、血紅蛋白測定(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兒童:120~140g/L(12-14g/dL)。
[臨床意義]
血紅蛋白減少多見於各種貧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兒: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臨床意義]
生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劇烈運動、進食後、妊娠、新生兒。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細胞數有差異,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細胞數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細胞增高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組織損傷、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某些傳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放療化療等。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參考值]
中性稈狀核粒細胞: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0.005~0.05(0.5%-5%)。
淋巴細胞:0.20~0.40(20%-40%)。
單核細胞:0.03~0.08(3%-8%)。
[臨床意義]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增高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 大出血、嚴重組織損傷、慢性粒細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葯中毒等。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減少多見於某些傳染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淋巴細胞增高見於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結核病、瘧疾、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細胞減少見於淋巴細胞破壞過多,如長期化療、X射線照射後及免疫缺陷病等。
單核細胞增高見於單核細胞白血病、結核病活動期、瘧疾等。
5、嗜酸性粒細胞直接計數(EOS)
[正常參考值]
50~300×10^6個/L(50-300個/mm3)。
[臨床意義]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見於牛皮癬、天疤瘡、濕疹、支氣管哮喘、食物過敏,一些血液病及腫瘤,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宮頸癌等。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早期、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後。
二、出血性疾病檢查:
1、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
100×10^9~300×10^9個/L(10萬~30萬個/mm3)。
[臨床意義]
血小板計數增高見於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後、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計數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尿毒症等。
2、出血時間測定(BT)
[正常參考值]
紙片法:1~5min。
[臨床意義]
出血時間延長見於血小板大量減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壞血病等
3、凝血時間測定(CT)
[正常參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試管法:4~12min。
[臨床意義]
延長見於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環中有抗凝物質、纖溶活力增強、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縮短見於高血脂、高血糖、腦血栓形成、靜脈血栓等。
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的檢驗設備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針對血常規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的機理是按血細胞有型成分的體積分類計數。由於只是在體積上計數,而沒了傳統的形態識別,檢驗的結果可能產生誤差。對於臨場醫師來講懷疑檢驗結果會有異常的,要在檢驗申請單上註明鏡下復查;對於檢驗師來講檢驗結果出現異常也應該顯微鏡下復查。
順便提一句,有一個北方記者報道拿茶水到醫院檢查結果檢查出尿道炎,一個南方《**007》(這里不提了 可以網路一下 「茶水 尿道炎」)也模仿北方記者這樣做,媒體也敢對這些進行報道。感嘆啊!「無知者無畏」,一類敢幹一類敢登,純屬TMD惡意炒作。如果是尿檢驗不出現異常那就是真的有問題了。看看原因:
1 尿液分析儀器與試劑的設計和檢測原理都是針對人體尿液的,沒有區別尿液和其他液體的功能。(既然狗糧可以吃,SB記者和編輯為啥不自己吃狗糧?)
2 茶葉水中的物質極其復雜,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類等等。茶水中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物質影響尿液潛血(紅細胞)分析試紙的指示劑,從而可能產生假陽性反應。茶水中的酚類及其他有機物能與白細胞分析試紙中的重氮鹽發生偶合反應,可以產生假陽性反應。
3 即使進行顯微鏡下檢測。但是,尿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形態與血液中的不同,其形態多不完整,也不典型,有的僅留下細胞的碎片或殘形。茶水裡的微粒、塵埃、茶鹼結晶、茶葉碎屑等成分,會極大地干擾檢驗人員的判斷和鑒別。
中國的醫患關系一直不好,媒體對醫患關系的改善做出的貢獻真是「功不可沒」啊!!!!!
C. 想知道圖片中的血細胞都是哪些,如果綠色是早期細胞的弱cd45表達,紅色是成熟細胞弱/中表達,按照W
病情分析:
應該做血常規的和骨髓穿刺的檢查。
指導意見:
白血病是造血組織的惡性疾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症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後心慌氣短,食慾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症狀。建議必要時咨詢專科醫師,綜合評估確定具體治療方案
D. 幫我看看我的血常規!謝謝了!
根據你的化驗單分析,尚無明顯異常跡象,不知你目前是何症狀,因而無法提供詳細指導,你說的葯流後一起出血走血是子宮功能性反復出血所致,下面提供血常規化驗的幾項主要正常值,供參考。
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常用符號是:RBC代表紅細胞,WBC代表白細胞,Hb代表血紅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正常紅細胞數量為:男性(4.5~5.5)×1012/升;女性(3.5~5.0)×1012/升。而血中血紅蛋白的數量為:男性120~165克/升;女性為110~155克/升。白細胞的數量為:(40~100)×109/升
血小板的正常數為(100~300)×109/升
E. 怎樣看懂血常規的細胞散點圖
這個比較專業了
如果你不是學檢驗的,簡單一點說吧,以DIFF通道為例,最底下一層,從左到右依次是:嗜鹼性粒細胞(褐色區域)、中性粒細胞(藍色區域)、嗜酸性粒細胞(紅色區域),其中多數情況下,中性粒細胞面積較大。中間一層從左到右依次是:淋巴細胞(粉色區域)、單核細胞(綠色區域)、再右邊有時會出現幼稚粒細胞(藍色)。單核細胞上面有時會出現粉色的異常淋巴細胞。
當然不同的儀器,不同的通道,所描述的圖像也不同。
F. 血常規化驗單上RBC、WBC、PLT分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紅細胞的英文是Red blood cell,簡寫為RBC;
白細胞的英文是White blood cell,簡寫為WBC;
血紅蛋白的英文是Hemoglobin,簡寫為HB;
血小板的英文是Platelet,簡寫為PLT.
故答案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