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嘴長長尖尖的,頭上有花冠,黃白相間條狀花斑的鳥是什麼鳥
是戴勝。
依不同亞種體長26-28厘米,翼展42-46厘米,體重55-80克。頭頂羽冠長而闊,呈扇形。顏包為棕紅色或沙粉紅色,具黑色端斑和白色次端斑。頭側和後頸淡棕色,上背和肩灰棕色。下背黑色而雜有淡棕白色寬闊橫斑。
初級飛羽黑色,飛羽中部具一道寬闊的白色橫斑,其餘飛羽具多道白色橫斑。翅上覆羽黑色,也具較寬的白色或棕白色橫斑。腰白色,尾羽黑色而中部具一白色橫斑。頦、喉和上胸葡萄棕色。腹白色而雜有褐色縱紋。虹膜暗褐色。嘴細長而向下彎曲,黑色,基部淡肉色,腳和趾鉛色或褐色。
棲息於山地、平原、森林、林緣、路邊、河谷、農田、草地、村屯和果園等開闊地方,尤其以林緣耕地生境較為常見。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性活潑,喜開闊潮濕地面,長長的嘴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有警情時冠羽立起,起飛後鬆懈下來。
每年5、6月份繁殖,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鑿空的蛀樹孔里營巢產卵,有時也建窩在岩石縫隙、堤岸窪坑、斷牆殘垣的窟窿中。每窩產卵5-9枚。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非地區,在中國有廣泛分布。戴勝鳥是以色列國鳥,《那年那兔那些事》里的戴勝鳥即代指以色列。

生活習性
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常在地面上慢步行走,邊走邊覓食,受驚時飛上樹枝或飛一段距離後又落地,飛行時兩翅扇動緩慢,成一起一伏的波浪式前進。停歇或在地上覓食時,羽冠張開,形如一把扇,遇驚後則立即收貼於頭上。性情較為馴善,不太怕人。鳴聲似「撲—撲—撲」,粗壯而低沉。鳴叫時冠羽聳起,旋又伏下,隨著叫聲,羽冠一起一伏,鳴叫時喉頸部伸長而鼓起,頭前伸,並一邊行走一邊不斷點頭。
主要以襀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鱗翅目的昆蟲和幼蟲,如蝗蟲、螻蛄、石蠅、金龜子、蟲、跳蝻、蛾類和蝶類幼蟲及成蟲為食,也吃蠕蟲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多在林緣草地上或耕地中,常常把長長的嘴插入土中取食。
② 這是什麼鳥
戴勝是佛法僧目戴勝科戴勝屬的1種。又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廣布於歐、亞、非三洲。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東北地區,台灣、海南等省,西藏自治區都有分布。在長江以北為夏候鳥和旅鳥,在長江以南為留鳥。另指神話人物別稱。

體重60~80克,翅長130~150毫米。全身棕色,兩翅和尾栗黑色,具棕白色橫斑。頭上有長羽冠,冠羽頂端有黑斑,受驚、鳴叫、或在地上覓食時,冠能聳起。雌雄外形相似。羽冠如斑馬的斑紋,羽色可以和周圍環境融成一片。啄取昆蟲和小蜥蜴,鳴聲為輕柔的「呼波」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