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創設和利用並發揮主題牆最大的教育功能
1.主題牆飾創設要具有情景性
游戲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兒學習的有效途徑,我們選擇主題活動時最先應該考慮的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選擇適合小班幼兒的主題活動,並設計富有情景性的主題牆飾與幼兒進行互動。例如,《好吃的水果》主題活動中,我們將主題牆飾以小動物摘果子的情景來展現水果的不同特徵和多種作用,幼兒可以將製作的水果放在不同的水果樹上,也可以放進小動物手裡的水果筐里;牆飾上還有小動物圍在一起分享水果,品嘗用水果製成的不同食物的情景。這些幼兒熟悉易懂的情景,從認知水平上就很容易讓幼兒接受,幼兒自然地參與其中,教育目標就在幼兒的參與過程中達成。
2.主題牆飾創設要具有趣味性
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性思維為主要特點,他們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感知體驗,所以主題牆飾應該能夠讓幼兒「玩」起來,在「玩」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知識經驗。例如,《甜甜的糖果》主題活動中,我們將軟硬的分類過程賦予了「給小動物蓋房子」的趣味情景,將小熊的身體製作成軟的,小兔的身體製作成硬的,幼兒通過觸摸辨別真實糖果的軟與硬後,將相應的糖果作為牆磚貼在小動物的身上,一塊一塊地給小動物蓋上結結實實的房子。這改變了以往的固定分類模式,將牆飾內容設計成趣味的游戲,幼兒在玩中感受了軟和硬的明顯特徵。這一過程順應了《指南》所提到的,「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學習」。
3.主題牆飾創設要具有互動性
《指南》對於「激發小班幼兒能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也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物體的看、聽、摸、聞等多種感官來完成的,所以他們喜歡做游戲,越是感興趣的內容越是能夠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內部動機。主題牆飾的創設注重與幼兒有效互動可以激發他們主動參與,並積極地獲得相應的知識與能力。例如《汽車嘟嘟嘟》主題活動中,為了加深幼兒對於車的基本結構的認知,我們會在孩子觀察真實的車之後,在主題牆上布置一輛汽車的結構圖,上面有放大的車結構照片,一開始孩子們很感興趣,會去看一看,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們就再也不關注了。
為了保證主題環境與幼兒的持久性互動,我們將靜態的展現形式調整為動態的游戲,將汽車的外面製作成可以掀開看一看的形式,這樣孩子們經常會「打開看一看」,通過猜測、掀開來增加對於車結構的印象。牆飾上的小小改變有效增加了幼兒與主題牆飾的互動,並順理成章地完成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用視覺來看,用肢體來操作,與主題牆飾不斷互動,獲得成功與快樂,從而建立愉悅的情緒和自信。再如,《汽車嘟嘟嘟》主題牆飾中,我們還創設了消防車的拼圖,利用拼圖的形式幫助幼兒了解消防車的基本結構和特殊功能,拼的過程中既滿足了幼兒的探究慾望,又發展了空間思維。《好吃的水果》主題牆飾中的「摘果子」、《甜甜的糖果》主題牆飾中的「軟硬分類」,同樣都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特別是肢體的參與,與牆飾主動積極互動的。
4.主題牆飾創設要具有生成性
牆飾創設是為幼兒的發展服務的,應該隨著幼兒的發展需要和興趣隨時調整,以發揮更大的教育價值。所以,我們的牆飾創設中要適當留有孩子們生成主題內容的空間。例如,《好吃的水果》主題中,孩子們發現水果的生長環境是不一樣的,於是,我們布置了不同水果樹的主題牆飾,孩子們將自己創作的各種水果粘貼在相應的地方,如,西瓜粘貼在地面藤上、葡萄粘貼在架子上等。主題牆飾也同時將「水果長在哪裡」與「小動物摘水果」的情景有機結合,隨著幼兒興趣和發現的擴展,主題活動向前延伸的同時,牆飾的情景更加豐富,更加適合幼兒的發展需要。
5.主題牆飾創設要具有藝術性
主題牆是班級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班級的一種「活動」牆面環境,我們要賦予其創意的設計、智慧的裝扮。
設計初,首先要考慮的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班級的主題牆飾創設占活動環境的大部分,所以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班級整體環境的效果,使得主題環境的創設能夠很和諧地融到班級的整體環境中來。採用何種圖案、怎樣擺放、尺寸大小等,都關繫到環境的美觀。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兒的牆飾創設與中大班有很大區別,由於身高的特點,我們要將互動的環境盡量擺放在幼兒能夠觸摸得到的位置。其次,考慮用色的和諧統一,班級環境創設,顏色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合理運用顏色是關繫到環境整體效果的關鍵,要選好班級環境的主要顏色,注意顏色不要太多。最後,要考慮立體創設主題牆飾。立體的牆飾創設給人的視覺感比平面要更為突出,增強了內容的互動性,更能夠吸引幼兒的操作興趣,並能夠滿足幼兒互動的需求。
總之,幼兒園小班的環境創設應遵循《指南》原則,以幼兒發展需要為目的,圍繞主題活動的目標,創設幼兒喜歡的、能與之產生互動的環境,讓「牆壁」說話,促進幼兒主動思維、自主發展。
❷ 如何創設班級特色的主題牆使幼兒的學習發揮作用
創設班級特色的主題牆,使幼兒的學習發揮作用,一定要選一些比較直觀形象的圖片,吸引孩子的眼球,讓他們覺得感興趣
❸ 怎樣布置中班主題牆圖片
主題牆布置是將環境中的顯性和隱性教育因素納入幼兒園教育之中,使其成為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幼兒可從中得到學習信息,同時家長也可得到幼兒園教育信息。
一、將環境創設納入課程之中,體現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
環境創設能將抽象的課程具體化、情緒化,方便化。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能激發幼兒活動動機,直接影響幼兒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實行良好的師幼互動。所以主題牆的創設要一句課程的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的規劃。因此,我們在課程編制中,將環境創設納入課程實施過程。例如:在開展「我愛幼兒園」主題教育時,根據幼兒不同年齡層次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創設相應的主題環境。小班幼兒可以感受喜歡幼兒園,在幼兒園學習的快樂;中班幼兒可以想想自己與幼兒園的聯系,感受愛自己的幼兒園;而大班幼兒則可以思考,可以為幼兒園做哪些事情。
二、環境創設體現課程建設的整合性
我們在環境創設是重視從課程整體性考慮。既注意各活動領域本身目標、內容上的系統性、連續性,又注重各活動領域之間的平衡性、滲透性;既注意幼兒在環境創設中得到認知、技能方面的發展,也重視環境對幼兒情感的熏陶;既注意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多種信息刺激和學習的機會,也重視精神環境對幼兒情感、個性品德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主題牆規劃則是重點。哪一塊是具體知識,可以用圖片,簡單的文字表示;哪一塊是延伸活動;哪一塊是家園聯系。主題牆的設置也是與家長溝通的一個良好方式。同時,在主題牆中要學習承前啟後。要留下一部分回憶以前的知識內容,又不可忽視現在的教學目的。
三、重視環境創設過程,體現課程環境的動態性
課程環境的動態性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環境的創設要根據教育和幼兒發展需要不斷發展變化。二是指在不斷更新環境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更多參與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主題牆的創設不是簡單的圖片展或是文字展,而是要動靜結合。例如,在開展以季節為主題的活動時,除了簡單的圖片,採集各種葉子粘貼圖像,或者收集季節性的特色蔬菜水果等也是一大方式。在進行的同時,又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當然,家園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布置主題牆並不是隨心所欲,是有一定的布置要求:
主題來源:生活化 卡通化(從圖片中體現課程知識)。
主題呈現——網路圖呈現(主題標題,內容名字)
相關圖片:課前准備 活動中 活動延伸 (一般從這個三個方面收集資料)
主題牆設置的標准高度:60cm——1.6m,方便幼兒觀看。
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托小班:可布置全家福 讓幼兒熟悉環境,穩定情緒。要求顏色鮮艷,卡通化。
中班:加強知識重點。用圖片可呈現。
大班:可把幼小銜接放在主題上體現。
主題牆中葉課包括幼兒對主題簡單圖示表述,看完主題牆後幼兒語言的記錄或者 深化圖示表述。而相關實物呈現,活動中圖片記錄,在復習時可幫助幼兒進行知識梳理的提升。
❹ 幼兒園主題牆貼畫怎麼布置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題」,在開發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正是由於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無一不受到他的影響。 一、環境創設的目標 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要注重環境為教育目標服務,應該考慮兩點:1.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2.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對環境設置作系統的規劃。 室外環境的變化常常能引起幼兒積極的關注。我們環境中的許多作品,不僅是裝飾幼兒園環境的上乘之作,還可為教育教學所用。有了實物的觀察,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就有了時間經驗,能夠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學習的效率。 還有,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不難看出,新教材《學習活動》中的活動內容是以主題的形式呈現的,主題活動的開展尤為注重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在主題情景下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因此,我在設計過程中,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與要求,來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 線索與內容。變以往裝飾性的環境為富有挑戰性的環境,將主題活動的內容融入到整個活動環境之中,並根據各個主題的要求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各類環境。 二、用剪貼畫裝飾室外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有噴漆的、繪畫的、雕刻的、懸掛的。。。。。。由於我園在節假日時期是相對開放的,群眾可以自由的在園內活動,立體的、懸掛式的裝飾容易招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噴漆畫的更新程度慢且價格較貴,一旦日久失修,油漆變淡或剝落,整個幼兒園會隨之變得殘舊暗淡,根據對種種情況的考慮和分析,我決定採用剪貼畫的形式對我園進行室外環境裝飾。 1、 選材料 色彩鮮艷的顏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於是我選擇用海綿紙、卡紙來做原材料,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來的剪貼畫更好看也更有靈性。 2、 選主題 針對不同的季節,確定不同的主題。做到每一幅剪貼畫都能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體驗,如:在秋季,我做了一幅小松鼠和小白兔在草叢里玩耍的剪貼畫,讓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體會到色彩搭配的神奇和美麗,也體會到小動物間的友誼。 3、製作 因為是室外環境布置,剪貼畫比例不能太小。一般情況下,根據牆壁實際,我選擇做長2~3米,寬80~100厘米的剪貼畫。在剪貼之前,先選好底色,把做底色的紙鋪好,然後選圖案,把要剪成圖案的海綿紙鋪在底紙的上面,目的是定好圖片的比例,接著,用牙簽等材料作筆,在海綿紙上輕輕勾畫圖形,根據色彩的需要以及在平面中尋求立體感,我利用不同的色紙對圖形進行切割和組拼,接著,用雙面膠把裁剪好的紙按一定的先後順序粘貼到底紙上。 4、 粘貼 一幅完整的剪貼畫做好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把它裝裱到牆壁上。首先,用一點雙面膠把整幅畫固定在牆壁上,該怎樣做好剪貼畫的防雨防曬、防撕毀等工作呢?我利用透明膠把整幅畫封起來,就這樣,即使經過一個漫長的暑假,我們貼出去的剪貼畫也絲毫未損,色彩鮮艷。 5、 利用 我們花費這么多的心意去裝飾幼兒園,目的當然不是僅僅為了美觀而美化。環境的布置與裝飾目的是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對圖片的共鳴,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做到潤物細無聲。於是,教師們會帶領幼兒去領略畫中的意念,讓幼兒說說從畫中看到的景象,體驗畫中的情感,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審美能力和活潑、樂觀、積極向上、豁達的人格魅力。
❺ 幼兒園主題牆的設計需要哪些理念與原則
主題鮮明,色彩豐富吸引眼球,圖文並茂,首先要設定版塊,例如說以父親節為主題開展,預留位置做標題,大概把牆面分為三個板塊,一個版塊可以名為「父親節的由來」,第二個板塊就是「父親節您想對爸爸說什麼?」采訪幼兒說的話並記錄下來,圖文並茂,第三個板塊是「爸爸的禮物」,幼兒手工為主。以後做主題牆記住分好版塊,設立小標題,一定要以孩子為主,孩子的作品裝飾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哦
❻ 小班上學期以顏色躲貓貓為主題的主題牆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