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美女 » 美女板胡高音視頻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美女板胡高音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5-27 02:32:23

㈠ 板胡啥意思

一種樂器
板胡的歷史
板胡於明末清初在胡琴的基礎上出現,因琴筒上蒙木板而得名。
板胡:又稱「梆胡」、「秦胡」、「胡呼」、「大弦」和「瓢」。是梆子腔、亂彈
腔各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曲藝伴奏,如蘭州鼓予、道情。
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因琴筒膠以
遲皮如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歷史。
板胡音色明亮、高亢,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地方戲曲和說唱伴奏,是深受我國人
民喜愛的拉弦樂器。
幾百年來,板胡流行於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為多種地方戲曲和曲藝所吸
收,在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萊蕪梆子、呂劇、晉劇、郿鄠、秦腔、蒲劇、蘭州
鼓子和陝北道情等伴奏中,都佔有主要地位,其中以陝西、甘肅和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現在,板胡已成為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和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獨奏樂器
,並為歌劇、民族歌舞和聲樂伴奏。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板胡又都善於
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板胡獨奏曲有《燈節》、《趕路》和《大姑娘美》等。
板胡的結構
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
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稱瓢,是板胡的共鳴箱,呈圓筒形,用堅硬的椰子殼做成,也有用木質、銅
質或竹質的,七十年代以後還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琴筒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
,能使音響共鳴集中並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發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則發音尖嘯刺耳。
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膠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優劣的關鍵,以用木質松軟、紋理順直
、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為佳。筒後口有的敞口,有的開五個音孔,呈金錢眼狀

琴桿用紅木、紫檀木或花梨木製作,以貴重的烏木為好,琴桿為圓柱形,上端是琴
頭,呈方形,開有弦軸孔。琴桿不宜過長,過長會有礙發音的優美,並加寬了指位,不
便運指和掌握音準。
弦軸多用琴桿木料或黃楊木製成,表面開有辯紋,裝在琴桿同一側面。目前大部分
板胡已用木柄齒輪銅軸,調弦既准確又不會回弦。
弓子用粗細均勻、富有彈性的江葦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長而粗,上面裝的
馬尾以白馬尾為好,出音柔潤。弓桿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笨重,過短不宜拉奏長音。
板胡的千斤又稱腰馬,因在琴桿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紅木製成的扁形木片
,用絲弦系於琴桿下鈾到弦馬的1/3處。
弦馬用竹或木製成,置於面板中央以上、板的 1/3處為宜,竹馬共鳴較大,發音也
較渾厚優美。
琴弦用絲弦或鋼絲弦發音比絲弦干凈、明亮,泛音清晰。
板胡的結構
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
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稱瓢,是板胡的共鳴箱,呈圓筒形,用堅硬的椰子殼做成,也有用木質、銅
質或竹質的,七十年代以後還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琴筒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
,能使音響共鳴集中並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發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則發音尖嘯刺耳。握迅
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膠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優劣的關鍵,以用木質松碼啟軟、紋理順直
、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為佳。筒後口有的敞口,有的開五個音孔,呈金錢眼狀

琴桿用紅木、紫檀木或花梨木製作,以貴重的烏木為好,琴桿為圓柱形,上端是琴
頭,呈方形,開有弦軸孔。琴桿不宜過長,過長會有礙發音的優美,並加寬了指位,不
便運指和掌握音準。
弦軸多用琴桿木料或黃楊木製成,表面開有辯紋,裝在琴桿同一側面。目前大部分
板胡已用木柄齒輪銅軸,調弦既准確又不會回弦。
弓子用粗細均勻、富有彈性的江葦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長而粗,上面裝的
馬尾以白馬尾為好,出音柔潤。弓桿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笨重,過短不宜拉奏長音。
板胡的千斤又稱腰馬,因在琴桿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紅木製成的扁形木片
,用絲弦系於琴桿下鈾到弦馬的1/3處。
弦馬用竹或木製成,置於面板中央以上、板的 1/3處為宜,竹馬共鳴較大,發音也
較渾厚優美。
琴弦用絲弦或鋼絲弦發音比絲弦干凈、明亮,泛音清晰。
板胡的品種較多,除用於獨奏和樂隊合奏的板胡外,還有各地方劇種用的板胡,它
們在琴筒的大小、琴桿的粗細、弦軸的長短和琴弦的使用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獨奏板胡〕琴筒和面板都較大,直徑8 ~10 厘米,琴桿比二胡粗,全長70 ~73
厘米,外弦使用鋼絲弦,裡弦用絲弦,或全部使用鋼絲弦。音色寬厚柔美,能奏較高的
把位。
〔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形制比獨奏板胡略小,發音
高亢、尖脆、明亮,適於為河北梆子和評劇伴奏。河北梆子伴奏用的瓢較大,評劇伴奏
用的瓢較小。
〔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琴桿長70 厘米,面板直徑8.5 ~9.5 厘米,
弦軸粗,外弦用普通老弦,裡弦用粗老弦,音色渾厚柔和,用於河南梆子伴奏。
(秦腔板胡〕又稱「胡呼」。琴筒用較大的椰殼製作,琴弦都用老弦,發音低於前
幾種板胡,主要用作秦腔伴奏。
(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大,琴桿也粗,弓子桿是用寬3厘
米的竹板製成,外弦用老弦,裡弦用纏弦或腸衣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
慢、低沉的曲調,是山西梆子的主要伴奏樂器。
此外,有一種與京胡結構相同的板胡,只是琴筒略大不蒙蛇皮而已,琴桿與琴筒均
用竹製,發音較其他板胡清脆,用於浙江紹興高調中、在江、浙兩省極為流行。
(雙千斤板胡)受雙千斤二胡的啟發而製成。它將原腰馬改為駝馬上移,起到支撐
和平衡琴弦壓力的作用,增加了有效弦長,音域向下擴展了五度音程。在駝馬下面配置
了可以上下移動的活動千斤,並在活動千斤以下增設了轉調千斤。雙千斤的底座安置在
琴桿里,可以上下滑動。板胡裝置這種活動雙千斤後,轉調極為方便,音域達三個半八
度,音質柔和優美,並具有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的音色特點,豐富了板胡的演奏技巧和
責現能力。
(三弦板胡〕七十年代末研製成功的板胡新品種。琴桿下端呈弓形彎曲,斜插入琴
筒中。琴頭與三弦相同,為扁鏟狀。弦軸(左2 右1 )分列兩側,千斤用紅木製作,呈
斜角梯形,便於琴弦等距排列,弦馬為竹製階梯三腳馬,3條琴弦分別架在不同高度的台
階上,弓子在弦外拉奏,可演奏雙音、和弦及簡單的復調旋律。
板胡據各地方音樂特點的不同,在使用上有琴筒大小之分,如陝北一帶的音樂用板
胡,琴筒都略大;河北、東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較小。
民族音樂用的獨奏或合奏板胡,發音特別清澈響亮。適合演奏活潑歡快的曲調。板
胡在民族樂隊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常是各種伴奏樂器的領弦,在弦樂中擔任最高音部。
由於它的音量大、發音清脆、嘹亮,所以最長於表現高亢、激昂、熱烈和火爆的情緒,
也擅於表達深沉、優美和細膩的情感。音色熱情、豪放,富有鄉土氣息。
中音板胡有時也用於民族音樂中。
板胡的定弦與音域
板胡傳統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兩種,定弦的高度也不一樣,多據伴奏的戲曲或演唱
者的嗓音而定。
在民族樂隊中,板胡常按五度關系定弦,內弦定為d2 、外弦定為a2 ,比二胡高一
個八度,音域從d2 ~g4 ,有兩個半八度。
在郿鄠劇等伴奏中按四度定弦,這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戲曲的特有風格。
三弦板胡有高、中音兩種,都為五度定弦,高音定為g 、d1 、a1 ,中音為d 、a
、e1 ,為豫劇或山東萊蕪梆子等伴奏時,也可按四、五度或五、四度定弦。
三弦板胡使音域擴大了五度音程,在保持板胡原有的音色基礎上,發展了新的演奏
技巧,增強了表現力,不論演奏民族風格濃厚的樂曲或歌劇選曲,還是外國民間樂曲或
為它創作的新曲。都能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演奏板胡時,左手執琴,虎口夾住琴桿,拇指自然平伸,用其他四指按弦。右手持
弓,以拇指、食指持握弓柄,中指放在弓桿外側,無名指控制弓毛。板胡的弓,指法豐
富多樣,弓法有全弓、中弓、連弓、顫弓、頓弓、甩弓、斷弓、點弓、跳弓、砍弓和擊
弓等技巧,指法有按弦、揉弦、顫音、點音、勾弦、彈弦、撥弦、泛音、雙音和各種滑
音等。
板胡弓、指法雖與二胡大體相同,但板胡以用中弓為多,滑音也用得相當廣泛,而
且乾脆、爽利。板胡弓、指法的特點和它清脆、高亢的音色,構成了板胡獨特的演奏風
格。

㈡ 豫劇板胡常識

1.如何使用豫劇板胡下把
談點豫劇板胡演奏速成法 筆者從事豫劇板胡演奏,投師在著名板胡大師、板胡教育家、板胡演奏家張一千老師門下,在原河南省戲曲學校專業修練五年,根據自己從事劇團樂隊伴奏工作的經驗,加上近三十年的板胡教學、觀察學生們演奏水平的提高過程,關於怎樣能夠把板胡演奏水平科學有效的迅速修練出來,讓初學者少走點彎路,談點粗淺的看法,僅供板胡愛好者及各界同仁豫劇音樂愛好者和戲迷朋友們參考。

練琴前的准備 豫劇板胡在樂隊中的重要性,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在這里我就不再過多累贅。 同一個樂隊,不同水平的演奏員演奏這把主弦,其整個樂隊的演奏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再說板胡它是弦樂家庭中的一名成員,它的音準問題是每一個板胡演奏者首要解決的問題,它要比鍵盤等其它樂器的銷衡難度大的多,因此要求板胡演奏者,一定規范有效的進行基礎練習,養成良好正確的演奏習慣,早日成為一位水平高業務精的板胡演奏員。

在這方面應該首先做好以下幾點; · 1。定弦:在開始觸弦練琴之前,一定先把板胡內外弦的純四度關系調准確,一般外弦定「C」音和內弦定「G」音,呈純四度關系,初學者可以藉助電子校音器把外弦「C」音和內弦「G」音調正確,電子校音器非常科學,自己聽音不好的話,只要看到校音器儀表的指示針照準中間位置「▼」既可,同時儀表上吵悶的背景燈光由紅變綠,這說明四度關系已調正確,內外弦已成為協合的純四度關系了。

2。 正確配戴指帽: 現在板胡一般都是使用金屬弦,左手指必須配戴尼龍指帽或金屬指帽,最好是尼龍指帽內再套上金屬指帽,這種指帽外層含有韌性,內層又具有硬性和份量,使其左手指觸弦既避免產生硬對硬的金屬聲,又能使指帽有力的按在琴弦上。

另外,由於手指的形狀並非圓形,而呈扁形或橢圓形,要想使指帽牢固戴在手指不脫落,一定把指帽修理成符合指頭形狀,這樣手指與指帽內接觸面較多,比較牢固不易脫落,當然這樣的指帽市面上很少能買到,即使買得到也不一定符合你的左手指形,因此必須根據自己的指形大小,進行定做加工而成。 指帽一定戴在超出指蓋約有3-5mm處為最佳,若再往裡處戴影響手指的靈活性,再往外戴易脫落觸弦用力不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對以後操琴練功是一個很大障礙。

空弦的練習 一旦把琴弦調准成協合的純四度關系,左手又正確配戴合體的指帽,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練功了,首先要進行空弦練習,如何持弓拉好內外空弦,一般要求,右手要平穩運弓,既右手大臂帶小臂,小臂帶手腕,手腕一定要靈活地進行推拉弓練習,弓梢弓根力度一定要均勻,推弓與拉弓變換運行時盡量不要有太明顯的換弓痕跡。 要全弓慢速練習,致使琴聲不出噪音為最佳。

往往一般人不注意空弦的練習,甚至根本就不進行演奏空弦的練習。這是極其錯誤的,它是基礎的基礎,右手手腕是否靈活,運弓是否平穩,力度是否均勻,音色是否純凈,全弓演奏是否能養成習慣,全在空弦練習中形成。

這對以後很好的演奏戲曲唱段起到關鍵性作用。 左手觸弦的指型 再者就是左手手指開始觸弦練習,在這方面,左手食指一定要通過電子效音器或在老師的輔導下,找准食指觸弦【5 1】的正確位置,初學者可以先在正確的位置處做個標記,(即:內弦5,外弦1)的位置。

只有左手食指按在准確位置固定不變,然後中指、無名指依次分開,並且相互間留有一定距離,也就是說食指定位法。只有食指位置正確固定下來,其餘手指才能以此為依據,依次擺開,同時食指、中指、無名指觸弦一定使琴弦位於指帽中間,並且琴弦與指帽成「十」字型,萬萬不可上下頃斜,要經過練功習慣性的形成正確的「左手指觸弦指型」。

否則容易造成發音不準確。板胡的音準問題本來就難掌握,不像有的樂器有鍵有品,事前只要把音調准確,一般不會出現太大問題,而弦樂類樂器的音準都是通過把位,指型及平時演奏經驗和腦海的音準概念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形成的。

可以這樣說,拉弦樂的十有九不準。只是音高的不準程度不同。

專家們的演奏雖然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准確,但是偏差是很少的,可以說讓你聽覺一般的人幾乎聽不出來。水平不高的人,由於開始練琴就不規范,加上習慣性的音準概念有偏差,所以演奏出來的音,有的好像牆頂貼,有的好相「水上飄」。

聽起來著實讓人感覺有點「頓刀殺人虧碰做」的痛苦。 初學者一定切記這一點,一旦稍不注意養成不良習慣,然後糾正就很難了。

說到這,可能會說那為什麼有些拉板胡的,左手指觸弦的指型並非這樣規范,手指頃斜的大有人在,食指、中指、無名指間距並沒有分開,可為什麼聽起來音準問題也不太明顯的差,這是怎麼回事,在這里我可以告訴你,以上所講這些左手指觸弦法,是經過板胡大師、板胡教育家、板胡演奏家,板胡改革家張一千老師,左清義老師老一代藝術家幾十年工作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套顛覆不破的真理,一套科學先進並且行之有效的板胡修煉方法。 之所以個別同志並非按其方法演奏音準問題不太明顯,那是相對而言,因為在慢速演奏的過程中,人的大腦可以對手指觸弦位置及時進行微調,再說一般觀眾的聽覺還是有限的。

但是一旦快速音樂。
2.豫劇板胡和樂隊合奏板胡有什麼區
豫劇板胡俗稱「瓢」,它是豫劇「文場」(管弦樂)之首,過去叫它「當家弦子」、「頭把弦」,現在也稱「主奏樂器」或「主弦」。

在解放前後很長一個時期中,豫劇伴奏都沒有定腔定譜,整個文場音樂的起伏,都全靠板胡來帶領。托腔、保調的重任也靠它來完成,甚至一些效果音響也由板胡承擔。

在業余的豫劇演唱活動中,往往一把瓢就代表文場的全部樂器了(至今也還是如此)。隨著豫劇音樂的發展,樂器逐漸增多了,但板胡仍然是主弦。

豫劇板胡的音色高亢、強烈、明朗、清脆,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它與豫劇粗獷、豪邁、激昂、慷慨的音樂風格是相適應的。因此,在豫劇的音樂設計中,要特別注意它的主導作用。

普通板胡是梆子腔、亂彈腔各劇種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曲藝伴奏,如蘭州鼓予、道情。板胡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

因琴筒膠以薄木板而得板胡之名,至今已有30O多年的歷史。 普通板胡音色明亮、高亢,常用於獨奏、合奏或為地方戲曲和說唱伴奏,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拉弦樂器。

幾百年來,板胡流行於我國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為多種地方戲曲和曲藝所吸收,在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萊蕪梆子、呂劇、晉劇、郿鄠、秦腔、蒲劇、蘭州鼓子和陝北道情等伴奏中,都佔有主要地位,其中以陝西、甘肅和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現在,普通板胡已成為民族樂隊中不可缺少的特色樂器和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獨奏樂器,並為歌劇、民族歌舞和聲樂伴奏。

在地方戲曲和曲藝伴奏中,各地區的普通板胡又都善於表現各自不同的風格,富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3.板胡是什麼
板胡又叫梆胡、秦胡、呼胡、大弦和瓢,它是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的。

它的琴筒稱「瓢」,呈半圓形,琴筒不蒙皮而改用薄木板,這也是它得名板胡的由來。板胡的發音高亢明亮、清脆悅耳,流行於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一帶, 是評劇、豫劇、呂劇、蒲劇、河北梆子、秦腔、山東萊蕪梆子、陝北道情等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它們主要有四種形制,即:高音板胡、中音板胡、秦腔板胡和山西板胡。

高音板胡主要流行於河北一帶,是河北梆子和評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所以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它的形制較小,發音高亢尖利;中音板胡主要用於河南梆子(豫劇)的伴奏,所以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琴筒較高音板胡略大,琴弦較粗,發音渾厚柔和;秦腔板胡又名呼胡,琴筒更大,琴 弦也更粗,發音要低沉一些;山西板胡又叫晉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更大,琴弦也更粗,弓子不用竹竿而用竹板,發音厚實低沉,是山西梆子的主 要伴奏樂器。 除了各地方戲曲所用的板胡以外,還有用於民族管弦樂隊和獨奏的 板胡,它的琴筒和面板都較大,採用鋼絲弦,音色高亢而又柔美,音域較寬。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板胡的製作和演奏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使 板胡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民族拉弦樂器。
4.豫劇領奏樂器由板胡代替「二弦」(小皮嗡)以來,出現了哪些著名琴
板胡取代「二弦」(小皮嗡)始於1933年。

但在邊遠山區的一些地方則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後才予以更換。70多年中單是省內外公辦與民間的豫劇專業團體中拉過「瓢兒」的即達數千人。

其間,能享譽一方且在演奏上具有較高造詣者,依據調查和群眾口碑相傳,當在百名以上。 要者如(依生年為序):陳金法(1883—1963)、張崇儒(1906—1989)、黃德山(1912—?)、馬清喜(1913—1980)、楊丙寅(1913—?)、李忠才(1917—1966)、王冠軍(1920—)、魯本修(1921—1984)、吳守忠(1923—)、王學禮(1924—)、蔡全興(1924—?)、趙世昌(1925—1988)、惠景林(1926—)、古德身(1927—)、劉福慶(1929—)、郭金山(1930—1989)、張廷貴(1933—2002)、蔣振昌(1933—)、劉純朴(1934—)、張一千(1935—)、王學信(1936一)、郝會成(1936—)、劉全友(1937—)、劉戊寅(1938-)、李樹喜(1938—)、郭平安(1938—)、任為民(1939—)、劉耕晨(1941—)、楊樹林(1942—)、高鈞(1943—)等。

㈢ 請問板胡的發音版多厚

高音板胡的厚度一般在3毫米左右,中音板胡的厚度一般在4毫米左右,板胡的面板沒有特定厚度,而是根據音色毀脊和音質來選擇厚度的。板胡面板的厚度是需要根據拉奏聽音來不斷調整的,在調整的時候是用砂布由厚到薄反復打磨調整,直到音脆圓潤且另靈敏度高,內外弦音達到平衡為宜。

板胡尺寸是:紅木擔子長六十三厘米,從千斤到瓢上為二十四厘米,從千斤頂到山口為十三厘米。弓子長七十二厘米,拴黑馬尾,瓢直徑為十厘米,長八厘米,為梧桐木板。三根軸子二大纖殲滲一小,二根大軸在一側,一根小軸在另一側,為輔。

(3)美女板胡高音視頻擴展閱讀

獨奏板胡,琴筒和面板都較大,直徑8 ~10 厘米,琴桿比二改枯胡粗,全長70 ~73 厘米,外弦使用鋼絲弦,裡弦用絲弦,或全部使用鋼絲弦。

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形制比獨奏板胡略小,發音高亢、尖脆、明亮,適於為河北梆子和評劇伴奏。

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琴桿長70 厘米,面板直徑8.5 ~9.5 厘米,弦軸粗,外弦用普通老弦,裡弦用粗老弦,音色渾厚柔和,用於河南梆子伴奏。

㈣ 秦腔板胡怎樣定音,內外弦各是什麼音名

秦腔板胡怎樣定音,內外弦各是什麼音名?, 秦腔板胡定音#f調校音器如何定音

直接告訴你吧,用十二平均律定音器的話 秦腔板胡內弦#F 外弦#C , 高音板胡內弦D 外弦A, 中音板胡內弦A 外弦E , 豫劇板胡內弦G 外弦C。這基本上是市面上板胡的定音標准了。

秦腔板胡定音器軟體下載

可以通過應用寶來給手機下載軟體的
裡面的軟體種類非常多,而且非常的全
你可以在裡面找到你需要的軟體,直接下載安裝就行了

板胡內外弦如何調音

1. 板胡因地區不同,定弦有差異。
2. 板胡又分高、低兩種,內、外弦定音較「亂」,純五度有之、純四度亦有;實踐中認為純五度較適合於樂隊。以高於二胡常規定弦八度的純五度的定弦較普遍。即:內 d2 - 外 a2 較為常見。

二胡內外弦的定音是

  • 一般內外弦定弦原則是1 、5 或則2 、6

  • 常規定音是2、6

二胡內外弦標準定音器

上淘寶網買。內弦:D
外弦:A

秦腔板胡的尺寸是多少

板胡有多種名稱,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音色高昂、堅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是北方戲曲、說唱的主要伴奏樂器,也可用於合奏和獨奏。
琴筒和面板都較大,直徑8 ~10 厘米,琴桿比二胡粗,全長70 ~73 厘米,外弦使用鋼絲弦,裡弦用絲弦,或全部使用鋼絲弦。音色寬厚柔美,能奏較高的把位。
板胡的音箱用椰殼或木製,面板用薄桐木板。羨皮琴桿用較硬的烏木或紅木,張二根弦,馬尾竹弓。音色明
亮、高亢,適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
板胡的結構絕大部分和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上。
琴筒又稱瓢,是板胡的共鳴箱,呈圓筒形,用堅硬的椰子殼做成,也有用木質、銅質或竹質的,七十年代以後還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琴筒一頭大一頭小的形狀,能使音響共鳴集中並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發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則發音尖嘯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膠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優劣的關鍵,以用木質松軟、紋理順直、勻密、無痕節和水漬的梧桐木為佳。筒後口有的敞口,有的開五個音孔,呈金錢眼狀。

拉板胡用g調裡弦和外弦各是什麼音符

板胡定弦與二胡一樣,內外弦定成純五度關系,如內弦定低音5,外弦則定中音2;內弦定低音6,外弦則定中音3;內弦定中音3,外弦則定中音7等。
板胡定弦通常內弦定為小字2組d,外弦定為小字2組a (固定定弦法)
按此方法定弦時各調的定弦情況如下;森拿
D調(小宮調)裡弦:中音1 、外弦: 中音5
G調(正宮調)裡弦:低音5 、外弦: 中音2
F調(六字調)裡弦:低音6 、外弦: 中音3
C調(尺字調)裡弦:中音2 、外弦: 中音6
降B調(上字調)裡弦:中音3 、外弦: 中音7
A調(乙字調)裡弦:中音4 、外弦: 高音1
降E調(凡字調)裡弦:低音7 、 外弦:中音升4
另一種定弦方法,(看曲定弦法),先找出樂曲的最低音作為內弦的空弦音,然後按純五度關系定出外弦音即可。

中音板胡和秦腔板胡如何調音,十二平均律? 謝謝了

板胡傳統的定弦法,有五度和四度兩種。定弦高度多依據伴奏的戲曲和演唱者的嗓音而定。在民族樂隊中定弦為d2、a2,音域d2~g4。中音板胡定弦:a1——e2; 音域:a1——e4。秦腔板胡定弦是5度關系,一般是F到G,現在一般以升F為主,即外弦定升C裡弦為升F

秦腔板胡的種類有哪些?

秦腔板胡沒有種類之分,通常是由:(1)秦腔板胡殼子(2)秦腔板胡桿子;(3) 弦軸,(4)腰碼;(5)小碼子,(6)琴弦;(7)弓子;(8)底托幾部分組成。
(1)秦腔板胡殼子:它是用硬質的椰子外殼製作鉅成的,鑿上下兩孔使板胡桿子穿過,然後在大口面粘蓋上桐木板,椰子殼直徑與蓋板面積吻合,即成秦腔板胡殼子,殼子大口面積一般直徑為12厘此派搭米左右,小口面直徑為8厘米左右,桐木板子的選用可根據生長年限紋理或木質松硬而定。因為殼子大小和蓋板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音色音量的優劣,殼子大發音就低沉,反之就高亮。秦腔板胡有自己的音域,重視秦腔板胡殼子的選擇,不是沒有道理的。
(2)秦腔板胡桿子:它選料常用烏木、檀木、老紅木等,實踐證明以紫檀木為最佳。這些木料相比較堅硬,不易彎曲和變形,更不會輕易折斷,板胡桿子總體長度約為5厘米左右。(亦可根據需要或長或短。板胡桿子頂端一般呈四方形,中腰碼上下為圓柱形,且愈下愈細,區別甚微,下端呈四方形亦可。
(3)弦軸:弦軸有上下兩個,嵌在上端為"內弦軸",下端為"外弦軸".木質同桿子選料一樣,或用其它木料也行,如黃楊木、黃檀木皆可。現在使用的弦軸以金屬螺旋體較多,木質弦軸直接拴弦的已不常見,因為前者使用比後者方便、省力、輕便自如,弦不容易滑跑。
(4)腰碼:也稱千金、用木質、骨質,也有用有機玻璃製作成的。形式上可分為固定腰碼和活動腰碼兩種,初學者可固定腰碼,這樣便於掌握把位和演奏時的音準。活動腰碼可上下移動,使用便當,椐需要而定位置。
(5)小碼手:口面板碼子,o小碼子對板胡音量大小、音色純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調試而定,一般放在板胡蓋板上端距沿邊3厘米左右。也可在選定把位、中腰碼位置的前提下按自己手的大小,測量手指的兩指半為宜,它的大小高低因人而異。
(6)琴弦:有金屬弦和絲弦之分。金屬弦的優越性是絲弦無以對比的,金屬弦發音明亮、純凈,特別是換把後音質純正、雜音小、泛音更是嘹亮、清晰,而不容易跑弦。加之秦腔板胡是秦腔樂隊中的領奏樂器,這樣依據本身的特點,絲弦就逐漸被金屬弦所替代。秦腔板胡可選用28、29、30號鋼弦中的一種作外弦,而29號揚琴鋼弦尤被演奏者青睞。內弦可用大提琴A弦,琵琶3弦。
(7)弓子:弓桿竹質,以實心竹最為上乘,其總長度約為85厘米左右。弓桿力爭要富有彈性,弓桿粗細略同小指,中間直兩頭彎曲,弓子兩端鑿有小孔為系結弓毛之用,弓毛為白色馬尾或黑色馬尾,也有白尼綸絲製作的。弓毛數量多少適度,梆系在弓桿兩端,經過改革後也有通過螺旋控制弓毛松緊程度的。
(8)秦腔板胡早先是沒有底托的,後來加上底托為避免演奏者板胡殼子直接貼衣服影響共鳴。底托的作用對演奏者來還可以穩定重量平衡和情緒需要時充滿 *** 伴奏是利大於弊的。難怪已被很多演奏者採用,而疊腿式演奏就大可不必運用底託了,充其量是板胡的附屬部件,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讓它對演奏帶來的輔助作用。底托為金屬製品或堅硬較重的木質均可。談談擴音板效應也未嘗不可,秦腔板胡加上擴音板後,確實在音色、音量上都有所美化。這種變化恰恰是演奏者、演唱者及觀眾能欣然接受的,因而被廣泛採納使用。與不用擴音板的秦腔板胡相比較,主要特色是賦予樂器本身音量大增,音色更加甜美。

㈤ 板胡有哪些種

按板胡的發音高低及使用范圍,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高音板胡(俗稱梆子胡、大弦或瓢),多用於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梆子、呂劇、二人轉等東北、華北戲曲曲藝及歌舞、演唱、獨奏及合奏等,這種板胡用途最廣。

板胡大師劉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