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中元節都會看到放河燈,是有什麼樣的講究嗎
放河燈,用以悼念逝去的親人,祝福活著的人們。放河燈時,人們會把糊好的各種形狀、五顏六色的河燈放到河上。本來漆黑一片的河面上突然閃亮起飄動的燈火,燈火在河上隨著流水移動,層次錯落,讓人會覺得美麗而又壯觀。
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中流駕龍舟,奏梵樂,作禪誦,自瀛台南過金鰲玉蝀橋,繞萬歲山至五龍亭而回。河漢微涼,秋蟾正潔,至今傳為勝事。」
2. 中元節放河燈選擇什麼圖案
中元節放河燈選擇的圖案可以選擇元寶型的或者是蓮花單都是可以的。
3. 放河燈,在中元節都有什麼講究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一定意義上講,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以紙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節也用燈,但於陸地,中元節則在水中。因為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4. 中元節所放的河燈都有什麼樣的講究
每年農歷的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因為古代對於鬼神的崇敬。而中元節作為中國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日,自然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那麼中元節為什麼要放河燈呢?中元節又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放河燈有這樣一種說法,說是很多溺水而亡的孤鬼,為了投胎,往往會拉人下水讓其溺死,來換取自己投胎的資格。民間就用「放河燈」的方式為它們超度,希望這些水鬼能不再受苦早日投胎,免的危害人間。傳說二是,人間的河與豐都鬼城的河相連,人們把對先人的思念以及對地藏王菩薩說的話都通過河燈,帶到陰間。
5. 中元節放河燈是怎麼個放法放幾盞、什麼時間之類的,有講究嗎
中元節放河燈在晚上11點開始,為每個過世的人一盞河燈。
中元節禁忌:
1、床頭掛風鈴,風鈴容易招來鬼魂,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遊,八字輕的人盡量不要夜遊。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4、忌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鬼魂的食物。
5、忌亂踩冥紙,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忌亂踩。在古時代,七月半是民間的祭祖節,是追懷先人的一個節日,並沒有諸多禁忌,這些所謂禁忌是在節日發展演變中後世附會的。
(5)中元節古代美女放河燈唯美圖片擴展閱讀:
中元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一般認為,中元節也即為「盂蘭盆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系,而非一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自道教興起後,「三元說」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後期正式被固定為節名,並將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這個節日是三俗合一的節日。
6. 雲南麗江的中元節,又叫河燈節,人們在這天祭祖祈福,為什麼要放河燈
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農歷的7月15放河燈、祭河神,以此來祈禱、祝福族人平安、捕魚豐收。
傳說里這天所有游盪的鬼魂們都期盼能寄身在親人放的蓮花燈里渡過陰暗的河流去投胎,好像通往陽間的路很黑需要燈光照亮才能找到方向,所以放河燈成為了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人們都會在這天放河燈來超度迷途在陰陽界間的亡魂。
7. 古代人們在中元節這天要放河燈,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放河燈是中元節的傳統習俗,放河燈既可以寄託人們對先人的思念,還意味著將厄運隨著逝水東流,一去不返。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文中提及的「盂蘭道場」,講的是「目蓮救母」的故事。相傳目蓮的母親死後受到折磨,目蓮為拯救母親,削發出家向佛祖求救。佛祖傳給他《盂蘭盆經》,並告訴他如設道場誠心誦讀此經,則可拯救母親,免除倒懸之苦。由此可見,古時人們放河燈的主旨之一是祭奠祖先:千百盞河燈放入水中,可照亮九幽黑暗地獄,為鬼魂引路,以解脫其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