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國哪些著名的女作家,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八卦
民國時期的女作家是愛與恨交織在一起的。他們寫文章,出版報紙,送醋,互相諷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那個女人是誰?有人的地方就有河流和湖泊。女人的世界充滿了刀劍。
在那個動盪動盪的時代,各種思潮激烈碰撞,文藝界煥發出無比的生機。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閨蜜們拿起筆,時代創造了她們。他們在文壇上的名聲成了現代人難以企及的傳奇。
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女作家也有一些不同意見。它們雖然無害,但也有自己的手段。那麼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女人是誰?
說到民國女作家,人們最熟悉的是張愛玲、冰心、林徽因。此外,還有近現代名氣不大的潘柳岱和脫離作家圈子、專注於翻譯的楊江。他們有自己的個性,在文學領域有自己的優點。很難說誰是最強大的。張愛玲、冰心、林徽因、楊絳今天都有很多粉絲,但其中雖然都是當時著名的女作家,但他們之間的關系卻不是很好。
05
人老有溫度
雖然楊絳對張愛玲評價很低,但晚年的張愛玲性格平和許多,年輕時的傲氣也遠去。
楊絳在八十年代出版了《幹校六記》,有人給張愛玲寄去了一本,張愛玲在回信中寫道:“新近的楊絳‘六記’真好,那麼沖淡幽默。而有昏蒙怪異的別有天地非人間之感”。這話出自張愛玲之手,已是很高的評價。
只是不知張愛玲是否知道楊絳對她的評價,如果知道還能給出如此客觀公正的贊美,晚年的張愛玲真的是心胸豁達。
林林總總這么多,到底哪位民國女作家才是食物鏈頂端的女人呢?
當然是世紀老人楊絳啊,楊絳1911年出生,2016年去世,活了105歲,活得越久,在人們心中越被神化,剩下的只剩贊美,誰捨得對一個百歲老人過分苛責呢?
冰心1999年去世,活了99歲,潘柳黛2001年去世,活了81歲,而張愛玲1995年去世,活了75歲。
紅顏薄命的林徽因1955年去世,只活了51歲,死的太早,管不到身後事,任由丈夫的續弦對其肆意污衊,大潑臟水,林徽因所有不好的傳言都是這個續弦的“功勞”,明明是個愛國憂民心系國家的奇女子竟被污衊成“綠茶婊”。
可見要想笑傲東方,日出不敗,沒別的法子,唯有長壽,熬死你所有的敵人。
『貳』 80後著名女作家有哪些
80後著名女作家
(80後作家主要指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中國當代作家群體,人數眾多。
主要代表人物有韓寒、張悅然、郭敬明、顏歌、笛安、姚良、春樹、冷寧、劉一寒、安意如、徐小雯、蔣方舟等。其中以韓寒、郭敬明最具爭議性和代表性。)
張悅然
女,1982年出生,現就讀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代表作《櫻桃之遠》。
網上正在為張悅然是"偶像派"還是"實力派"吵得不亦樂乎。按照某些媒體的說法,張悅然與郭敬明、韓寒、春樹、孫睿並稱為"80後5大偶像",但更多讀過《櫻桃之遠》的讀者卻認為這是對張悅然的侮辱。因為《櫻桃之遠》中那種隱秘、細膩的女性成長描寫,實在不是隨便一個美女都能寫出的。"玉女"張悅然成了"偶像"和"實力"的爭奪對象,這就充分說明了她今日之人氣。
春樹
女,1983年出生,高中輟學至今。代表作《北京娃娃》。
當初憤怒的"北京娃娃"如今在《時代周刊》上已經一臉無所謂。20多個國家的版稅使她終於不用為買一雙運動鞋而憤怒。還聽說她將要去美國簽名售書了。不管怎麼說,《時代周刊》救了這個在整個2001年都橫眉側目的小女孩,因為已經不再憤怒的她,自從《北京娃娃》之後就再也沒有當初的紅火了。
顏歌
1984年出生,就讀於四川大學。代表作《關河》
網上甚至傳出郭敬明的《幻城》是抄襲顏歌的XX作品。真是牆倒眾人推。不過因此也把一向默默無聞的顏歌給帶了出來。原來這個小女生也相當了得,同樣是新概念的一等獎,工人出版社還出版過她的小說集《馬爾馬各的櫻朵》。聽這名字,就小資得很。她的文字也是委婉得可以擰出水來的那種。我讀猶憐。顏歌低調。不然早出名了。
徐小雯
徐小雯原名 徐湘麗中國作家。80後女性情感作家。(1980年11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其間散文、隨筆、詩歌,散見於《青年文摘》《時代文學》《都市小說》以級各省,地(市)刊物,英文作品:《Who stole my love》
王虹虹
(1989-)中國作家協會最年輕會員,廣東省東莞市青聯委員, 東莞市文學院首屆簽約作家。13歲開始文學創作,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媧娘與虹》、海天出版社出版長篇童話小說《湖娃》和短篇童話集《沉睡中 的小魚》、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中篇童話小說集《神狼林》,21世紀出版社出版長篇奇幻《三夢之一》,並在京、滬、穗等地多家報刊發表童話作品50餘篇 (部),出版、發表作品達一百二十多萬字,其童話作品受到廣大青少年喜愛,獲得全國性影響。
阿娜爾古麗
(1981-)女,她先後出版、刊發了長篇小說《吃飽穿暖娶老婆》、《官場中的女人》,中短篇小說集《大 山無語》、《小縣愚人》。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及中國台灣報刊上連續發表小說《魚刺的故事》、《冷梅》、《僵硬的微笑》、《大爺看你不想活了》、《望宣化》 等。
南飛雁
(1980-)祖籍河南唐河。200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河南省委宣傳部首批簽約作家。出版有《冰藍世界》、《大路朝天》、《大學無煩惱》、《夢里不知身是客》等多部小說。榮獲由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文聯 聯合舉辦的2002年度、2003年度河南省首屆五四文藝獎金獎。
莫小邪
(1981-)女,原名馬冬玲,祖籍北京。近年作品散見《青年文學》、《芙蓉》、《作品》、《都市小說》《芳草》《海峽》等。有多首詩 歌入選《中國詩歌精選》、《中國新詩年鑒》、《被遺忘的經典》。2007年榮登中國80後實力作家榜。2009年榮登中國80後青年作家網路風雲榜。
『叄』 台灣女作家有哪些
簡媜、席娟、三毛、席慕容、瓊瑤。
1、席娟
台灣言情小說作家,其作品被稱為「冰淇淋」文學。90年代初,以穿越小說《交錯時光的愛戀》出道,風靡兩岸,開創了言情小說的新篇章,從而成為言情界領軍人物。
『肆』 當代著名女作家有哪些
舒婷:她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寫的文字非常恬淡優美,像寫家鄉的真水無香,還有首詩叫神女峰,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里引用過。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
席慕容:內蒙古的女子,卻心境溫柔。當年她畫文並行,轟動中國。代表作七里香詩集,寫法非常美麗,內容多為思念故土。現在文章重歸蒙古,又多了一份豪情。
三毛:輾轉反側於夢里的撒哈拉,命運多舛而堅強地生活,寫的文字真實而有活力,非常能感染人。她慢慢料理自己的感情,卻沒有收獲永恆的幸福。當愛人死去,她的心灰飛煙滅,卻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只是多了悲痛、冷漠和滄桑。
龍應台:曾是台灣最冷酷的一支筆,痛指社會。但是她同樣是母親,孩子你慢慢來和親愛的安德烈,使人看到她的溫柔。寫出目送,寫出了生死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但文章似乎顯得平淡,我想你不一定會很喜歡。
張曉風:我沒有看過她的很多著作,但是她的文章的確有平淡但是轟動的力量。生活小事也可以成為筆下的錦緞,她用文字鋪設自己的錦瑟年華、
畢淑敏:曾做過醫生,寫出來的文字也會有一點規規矩矩,擅長散文,寫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哲理氣息很濃。
問一句,為什麼只要女作家呢?我覺得餘光中,周國平,余秋雨的文章一樣很美啊。
打了這么多字,終於能復制一下了……我把神女峰粘上來,你看看喜不喜歡。
在向你揮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誰的手突然收回
緊緊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當人們四散離去,誰
還站在船尾
衣裙漫飛,如翻湧不息的雲
江濤
高一聲
低一聲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
人間天上,代代相傳
但是,心
真能變成石頭嗎
為眺望遠天的杳鶴
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
沿著江岸
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
正煽動新的背叛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
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伍』 寫言情小說的美女作者有哪些(歲數不得超過24)
西子情,黃焱兒,詩瞳,匪我思存,陽光晴子
『陸』 誰有第一美女作家李巍的照片啊
是她嗎??
『柒』 中國歷代女作家有那些
1.班昭
漢朝班固,班超之妹。代表作:續寫漢書。
2.蔡琰
即蔡文姬,東漢蔡邕之女。作《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3.文君
漢朝司馬相如之妻。代表作數字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卓文君 與 司馬相如 私奔的故事家喻戶曉...
4.道韞
謝安侄女,「詠絮才」典出於斯人。代表作:《登山》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5.武則天
女皇武則天大帝 古往今來唯此一女
6.上官婉兒
上官儀孫女,號稱巾幗首相第一人
7.班婕妤
班婕妤是名門之女,少有才學,漢成帝時被立為婕妤,趙飛燕姐妹得寵後,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學,班婕妤恐日久見危,求侍奉太後於長信宮,《團扇詩》應是作於長信宮中,這首小詩詞彩清新,情致哀怨,而表現的卻委婉含蓄,有一種怨而不怒的氣度。
『捌』 恐怖小說女作家都有誰
●魏曉霞:女,原籍山東,做過教師、廣播電視主持人、報刊記者。現居北京,獨力撐起自己的恐怖小說品牌「黑狐•恐怖體驗系列」,並已出版《死亡時間表》、《12小時驚魂》、《鬼谷逃生》等恐怖小說12部。恐怖電影《七夜》原著作者及編劇。
●七根胡:女,設計師;
70年代末生人,現居北京;2003年開始上網寫作,成為網路寫手;2004年成為新浪專欄作家。出版有《壽衣裁縫》等。
●麥潔:女,自由撰稿人,新浪網專欄作家;一個喜歡在都市午夜街頭游盪的精靈、一個喜歡看書、寫字、聽音樂、旅遊的時尚女子。出版有《綉皮》等。
●大袖遮天:女,廣告策劃人,新浪網專欄作家;文風多變,長篇推理,短篇寫意,擅長營造恐怖懸疑氛圍,結尾出人意料且發人深省。已出版長篇恐怖小說《邏輯》。
●鬼谷女:以一部《碎臉》盛行網路及書市。鬼谷女是一對夫妻合用的筆名,丈夫易銘,妻子余揚。
●嫣青:本名王彥姍,湖南長沙市人。創作有中、長篇恐怖小說多部。合著出版有恐怖小說集《黑夢》。
●谷小妮:女,詩人,小說家,編劇。在文匯出版社的懸念小說集《窒息》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收購,改編成同名電影,由葛優,秦海璐主演,成為2005最受關注的國產恐怖電影之一。
●王秀梅:山東煙台人,曾在《青年文學》等刊發表小說數十萬字,出版有長篇恐怖小說《五夜》、《凶島》、《靈貓》等,是目前國內最有潛力最有靈氣的恐怖小說女作家。
●狼小京:女,1984年12月生。新浪網年齡最小的專欄作家,同時,還在龍的天空、清韻書院、黃金書屋等著名網站開設專欄,至今已有200萬字的作品問世。
出版有《怨靈》等。
●呂鳴鳳:女,畢業於軍事經濟學院,曾在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任職二十年,轉業後曾受聘於中國教育電視台,主要從事編劇、記者。現為自由撰稿人。出版有恐怖小說《黑白底片》。
『玖』 大家對虹影認識多少呢她是一名海外女作家。
虹影,一九六二年生於重慶。曾在北京魯迅文學院、上海復旦大學讀書。代表作有:《K》《女子有行》《飢餓的女兒》《倫敦,危險的幽會》等。
編著有《海外中國女作家小說精選》《海外中國女作家散文精選》《以詩論詩》《中國女作家異域生活小說選》《墓床》等。曾獲英國華人詩歌一等獎,中國台灣聯合報短片小說獎、新詩獎。兩部長篇小說被譯成多種文學在英美德法意等國出版。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獲中國台灣1997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現居倫敦。
《K》我看過呢, 很特別,讓人懷疑是不是真人真事
她是中國當代文學圈裡絕對的「另類」:她毫不掩飾地自恃美貌,在文字里對性愛濃墨重彩,卻大肆針砭衛慧們的「集體精神貧血」;她的作品因為性和官司備受爭議,她卻始終被正統文化圈欣然接受。她今年42歲,她說——
本刊記者/粲然 丁塵馨
也許,多年以後,修編中國當代文學史時,人們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難題」:一個出格、離經叛道的女人的文字,在這個波瀾不興、大師缺席的新世紀小說界,令人無法歸類。
虹影無疑是近年來中國最富爭議的小說家。1997年,其成名作《飢餓的女兒》獲得頗具權威性的台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循規蹈矩的正統文化圈因此破例向她伸出接納之手。
她一面毫不掩飾地自恃美貌,在文字里對性愛濃墨重彩,一面卻大肆針砭國內以衛慧為首的所謂「美女作家」們的「集體精神貧血」,她稱她們只「重視個人感情生活,對社會變革無動於衷」。
然而她的兩部長篇小說均使她官司纏身、心力交瘁;同時,圍繞著《英國情人》(原名《K》)是否以真實人物生活為歷史背景,是否「侵犯他人名譽」,也引發文學圈對「文學與法律」界限極大的爭議。
她的書起印數大都在10萬本以上(這種情況在國內一流的作家中仍不多見),並常名列各大書店暢銷榜。
她的身世經歷也頗為傳奇:私生女、出生在大飢餓年代,成長於長江邊的貧民區。18歲離家出走,選擇流浪和寫詩。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所謂「瘋狂約會,瘋狂寫作,瘋狂做愛」的文學「黃金期」後,1991年她遠赴英倫,和知名學者趙毅衡結婚。
她已42歲,評論家李敬澤說:「當年,她傾倒眾生。現在依然是。」
虹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她的經歷對她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寫作中她的真實感受又是怎樣?
12月27日下午,聖誕的歡樂還殘留溫度,虹影在英國的家中接受采訪。談話中,她經常停下來,放肆而嫵媚地哈哈大笑。她說,陽光很好,她花園里的玫瑰仍茁壯繁茂。
「靠寫性來吸引讀者是低級趣味。我的小說是女性自己的性發現」
(虹影的新書《上海王》剛剛在中國上市,描寫了一名妓女「成長」為舊上海十里洋場黑幫老大的故事,被輿論稱作「妓院小說」。和以往作品一樣,這本書一面市便因「大膽出位」再次遭遇爭議,但出版社首印10萬本)
新聞周刊:新作《上海王》到底寫了什麼,令人不能接受?
虹影:我實際上在寫個人對1927年前上海的見解和感覺。當時,上海是整個中國現代性的濃縮,「妓院」只是個隱喻。
新聞周刊:這個故事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妓院里,但你卻否認它是一部「妓院小說」?
虹影:它當然不是一部「妓院小說」對我來說,一個青樓女子是最下層的,那些女人的心計比《紅樓夢》里還來得直接。她們靠自己的色藝倖存於上海,本是一種很尷尬的生活狀態。
我喜歡這些青樓女子,我可以重新寫出她們的命運。我的主人公雖然身在青樓,是被人利用擺布最慘的,但又是很要強的一個人,這一生,一步步走過來,最後才明白什麼才是她真正需要的。
小說就是講述了一個女性在現代化形成中的種種處境,這處境也包括她的性自覺的過程,和對自己的身體的發現。
(虹影的小說,從《飢餓的女兒》、《孔雀的叫喊》、《英國情人》到《上海王》,無不讓主人公——幾乎都為女性,身處一個宏大的時代背景,她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演繹命運的跌宕和無常,這種寫法在當代中國女作家中是極為少見的。她因此被稱作「脂粉陣里的英雄」。而每部作品中都會有大量對主人公身體和性經歷的描寫,其篇幅和細致在與她同齡的作家中也是少見的)
新聞周刊:可以說,性描寫一直是大眾對你小說爭論的焦點。這是你為吸引眼球有意為之嗎?
虹影:靠寫性來吸引讀者,是低級趣味。我的小說是女性自己的性發現,也就是發現自我。或者說,發現自己的現代性。
傳統中國女性,似乎幾千年沒有過性高潮。這部小說(《上海王》)中,我覺得得意的地方,就是我安排了女主人公的四段高潮幻覺、四重奏,渲染了四種色彩。
新聞周刊:你和衛慧她們那些被稱作用「身體寫作」的作家有何不同?
虹影:我和與所謂「身體寫作」的女作家不同。她們寫作,僅僅寫一個房間,當作展覽館給人看。但我寫,是寫自己的一個連著一個環環相扣的房間。
「飢餓」是我的胎教,那是我根本無法再經歷的世界
(小說《飢餓的女兒》被虹影稱為「自傳體小說」,這使1997年35歲的她一舉成名。小說講述上世紀60年代大飢荒時代,長江邊上貧民區女孩成長的故事。虹影解釋,《飢餓的女兒》既是那個時代人對食物的飢餓,也是靈魂上的飢餓,同時也是性的飢餓)
新聞周刊:從成年到1997年,為什麼事隔近20年,你想重新提起這段經歷?
虹影:我覺得這本書達到了一個目的,就是使我的家人更理解我,更了解我。我的母親非常驕傲,再也不覺得生下了我就像霍桑的《紅字》一樣,是一個恥辱,在她的臉上印著。當年她曾經抵抗一切把我生下來,把我養大,她覺得非常值得。
(虹影母親懷過8個孩子,死了兩個,她第6,是幺女,是母親的私生女,給母親家人帶來了無盡的困擾和麻煩,從小她就感覺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新聞周刊:在寫《飢餓的女兒》時,你說曾經想到過自殺。那段經歷那麼不堪回首嗎?
虹影:寫完這部小說,等於我重新經歷過一遍地獄——就是我以前的那種生活。那是我根本無法再經歷的世界,但是我又重新進去了,我根本受不了。
寫它的時候我肯定很平靜,但是我覺得我退出來的時候更貼近從前那個世界,我整個狀態不對了,所以有一年時間我需要跟英國的心理醫生見面。
「飢餓」是我的胎教。以後不論遇上什麼天大的苦事,我想,我不吭聲,熬過今天,度過明天我就有後天。我只要活下來,我就肯定有一天會比現在過得更好。我知道在整個一生當中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我想我咬著牙就可以頂過去。
新聞周刊:你在很多文字中提到80年代的文學黃金期——「人們瘋狂約會,瘋狂寫作,瘋狂做愛」,那時你最瘋狂的經歷是什麼?
虹影:我有10年的時候在路上。(上世紀)80年代,我稱之為「黃金時代「,出現了很多很優秀的人。從藝術方面來說,那段時光對我一生影響最大。
那是我的一個大學。我覺得我的經歷跟高爾基特別相似,童年是我作為作家的最早的訓練,然後是社會這個大學。我閱盡人間悲苦,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比我的家庭更慘、更不像人一樣活著的人。
新聞周刊:現在你的生活條件優越而穩定,可你說,你眼中永遠有一種恐懼,你在恐懼什麼?
虹影:恐懼來自於外界對我的偏見。比如從我未出生開始,人們就把我看成帶著恥辱的符號——一個私生女。我的離經叛道從來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現在一些評論家把我列入「黑名單」——拒絕讀「虹影」,原因是「虹影是官司作家」,等等。
「我想直到老,我都會覺得自己很美」
(虹影從不說自己是美女,她說,我是鏡頭里最美的女人。寫小說時她喜歡面前放一面鏡子,她解釋並非是為了看自己,而是為了看她製造的那個想像的世界)
新聞周刊:你的小說中,女性身體的美麗都是通過性得以綻放,而且全是離經叛道的性。你認為現實就是如此的嗎?
虹影:在所有女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兩難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引發截然不同的結果。要做「離經叛道」的女子,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我的成長過程,從來沒有受到女人應得的呵護。我一生就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女人——女人應當有權享受軟弱,享受手足無措,享受被人原諒「見識短」——沒有這事,我從不存有這種奢侈。
新聞周刊:而你目前處在一個穩定的婚姻狀態中,沒有了離經叛道的經歷,你覺得一個42歲的女人,將如何維持身體之美?
(回答這個問題時,虹影狡黠地避開自己關於「性塑造美」的理論。她只說有一年在北京過的聖誕大PARTY上,她打扮成一個「小女生」,為的是「避免艷遇」)
虹影:直到現在,我的身體還很美。一直都像個小女孩。體重保持在96~102斤之間,三圍從來沒有變過。我想直到老,我都會覺得自己很美。
我還要去那些我沒走過的地方,讓寫作從40歲重新開始,我還保有無窮無盡的想像世界。
虹影承認自己自戀,坦言自己的小說中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影子,她說希望她本人就是備受爭議的小說《英國情人》中的「林」。她甚至這樣描述自己和書中主人公的「相遇」——「於是我們在某一天,就成為一本書的紙和字,無法剝離。好了,現在你可以跟隨我的聲音,跟著我的腳步,和我一起回到書頁里。」
『拾』 驚艷的湖州女作家群
湖州,是個很獨特的地方,適合頤養,適合吟詠,適合人文理想的生根、發芽。 湖州英才獨眾的文化積淀形成了湖州人從古至今對精神享受的追求,進而形成了湖州人獨特的氣質。
網路長篇小說改編的《甄嬛傳》的作者吳雪嵐(網名「流瀲紫」)名動全國,《絕戀大清》在紅袖添香網上暴熱,湖州美女作家以一種罕見的姿態,朵朵金花橫空出世,被越來越多的網民所熟悉。
我們熟知的《天下糧倉》、《汗血寶馬》、《一江春水向東流》、《玉卿嫂》、《孔雀樹》等一大批知名的影視劇作,無不是影視「女湖軍」的成果。近年來,飛天獎、金鷹獎被這個團隊屢屢斬獲,在全國也屬罕見。
經濟有時可以一蹴而就,但一個地方的文化積淀可不是二三十年可以積出來的。湖州的文化軟實力在這種情況下彰顯出來了。全國百強前十縣級市的經濟實力可以超越湖州,但文化積淀卻是短期內無法逾越的。
湖州是一個讓人住下來就不肯走的地方,與湖州有過淵源的那些文人,在他們作品的字里行間,總能找出濕潤的、原生態的「江南味」。
《茶經》里那種溫婉含蓄、娓娓道來的行文自不用說了,再比如『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句子,裡面有太多湖州的影子。
去湖州的街道上走走,那江南水鄉特有的人文氣息至今仍深深地蘊藏在小巷古宅中,讓人割捨不下。湖州清氛源遠,韻致流長的文化內涵孕育了湖州人「文氣、靈氣、大氣、和氣、豪氣」的性格特點。
而今的「女湖軍」作品取得的一些成就,離不開其先天的文化基因。深厚的家庭文化背景,是她們不可多得的優勢。那些作品,都是對文化的一脈相承。
細細來看女作家的成長歷程和取得的成績,給我們的驚訝著實不小。與前輩們僅僅靠一支筆和個人見識寫東西不同,她們都是有很高文化基本功和文學素養的新一代。湖州女作家群有中國作協會員、浙江省作協會員,她們的學歷背景涵蓋了工學博士、文學學士和在讀大學生。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有著一個文化氣息極濃的家庭,或者父母本人平常就愛舞文弄墨、或者長輩從小就注意培養她們的文學水平、或者家庭成員本身就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文化界人士。
她們的文字也各有所長,表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吳雪嵐、吳瑜等人更多吸收了新興網路文學的營養;潘無依、朱思亦等人則紮根於當代主流文學的土壤;茅立帥、黃璐葉丹等人的題材源自校園,充滿了青春陽光和少年人的思考;錢好則堅持維護著古老文學的傳統。再如潘無依詩歌的跳躍、朱十一小說敘述主體的分解、流瀲紫和錢好優雅的語言、黃璐葉丹和黃慕秋編織故事的能力和吳瑜的悲劇意識等,都是值得一提的特點。
吳雪嵐的暢銷書《後宮·甄嬛傳》,發行量達50萬冊。黃慕秋一開始創作城市類小說故事,當年就斬獲《南風》雜志新人佳篇獎;潘無依先是在《收獲》雜志發表長篇小說《群居的甲蟲》,後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去年出走的貓》,且已有多篇詩歌、散文被翻譯到國外;朱思亦迄今已有多部長篇小說出版,各類體裁文學作品發表……
粗略估計,如今活躍在文壇上的小有成就的湖州籍年輕女作家共有20多位。比如湖州女孩潘亞君(網名「江南清秋月」)的長篇小說《絕戀大清》在紅袖添香網上連載銷售,被多家出版社看中;工學博士生張欣15歲就開始發表作品,有多篇武俠小說散見於《名俠與大探》等雜志,發表詩歌、小說、散文百餘萬字,還翻譯出版傳記文學《泰格·伍茲傳》。她們的作品風格多樣、想像奇特、意境深厚,其疏朗的文體十分適合年輕人的閱讀習慣。
確實,能詩擅文的江南女子秀美細膩,更如一片雲,一段夢,惹人遐思。而當這沾染了一段詩意的夢突然以井噴的形式在我們面前出現時,那就不得不受人矚目了。
她們一直紮根在湖州深厚的人文底蘊中成長,重要的是,湖州的人文氛圍對女性的包容、鼓勵和支持,讓她們的寫作有了表達自由天地和揮灑才情的自信。
當今社會女性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與男性同等的教育,文學與女性本身內在的細膩氣質很好的貼和。這種情況在湖州這個安逸的魚米之鄉特別典型,所以眾多女作家井噴成了不是巧合的巧合。
她們的文學創作大多成名於網路,還有的則是從「新概念作文」和「浙江少年文學之星」等徵文大賽中脫穎而出。雖然青春年少,但她們卻已成為中國文壇最具活力最具人氣的一批嫩芽,在中國的「80後」作家群體中佔得先機。尤其可貴的是,她們是一群職業作家,發表的作品沒有一個是自費出版。都是因其社會影響和寫作能力而被出版機構看中,說明了她們在文壇的競爭優勢。
湖州的文學創作後繼有人,無論是這年輕女作家群的作者,還是他們的作品,給人一種風起雲涌的感覺。在建設文化大市的車道上,湖州正踩緊油門,加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