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赏析梁元帝的《采莲赋》"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赏析:
全篇以莲起,以莲结,而中间部分写少男少女的荡洲嬉游,似与“采莲”的主题无关,实际“棹移”“船动”“荇湿”“菱长”等等,无不是采莲过程中的动态渲染。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开头以描写河中红莲开始,短短四句,就像一个特写镜头,直逼夏水轻波中的荷花,把它的枝叶蕊实全盘凸现在读者眼前,其描写笔法细致准确,丝丝入扣,表现出相当高的白描技巧。
中间一层描写的镜头伸向远方,于是画面逐渐扩大,一幅夏日采莲图渐次展现。“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和“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馀,叶嫩花初”两处描写特别传神,前者让人感觉一艘水波荡漾的画船轻摆慢摇而来,整个画面因之而活。后者写少女情态传神,“夏始春馀”喻其芳龄正盛,“叶嫩花初” 喻其青春正美,都是未经人道的妙笔。
但虽有胜日之高雅情趣,也不敢纵情任性,生怕动作大了,溅水湿了衣裳,甚至翻了船。因此,“浅笑”,“敛裾”把少女的神态心情刻画得惟妙惟肖。作者这里的描写分寸把握的特别好,用笔不轻不重,好像蜻蜓点水,妙处全在那漫不经心的荡漾涟漪之中。
最后继续写船在水中运行的情景,“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荇湿沾衫,菱长绕钏”等语,无不是写人与水和水中植物大交道,写得轻盈俏皮,好像芦苇荇菱特爱与人为难,特别富有情趣。
最后一层说他们泛舟的悠闲快活,然后女子唱起歌来,作画龙点睛式的渲染。碧玉小家女的形象若隐若现,翩然而出。“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以比拟的手法,恍惚使人产生错觉:莲花亦脸色,脸色亦莲花;衣亦荷,荷亦衣;衣香荷香,浑然一体。
拓展资料:
原文:
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袸。菊泽未反,梧台迥见,荇湿沾衫,菱长绕钏。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渚。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注释:
芰:(jì)
2.鹢:(yì)
3.棹:(zhào)
4.褠:(gōu)
5.荇:(xìng)
翻译:
紫茎亭亭呵立于粼粼清波,红莲朵朵呵映衬重重芰荷。莲蓬作房屋呵荷叶作屋顶,莲籽儿洁白呵莲蓬如黄螺。
值此时节中的俊男美女,摇起船儿心中荡漾柔情。鹢形画船迂回慢进,雀状酒杯传递频频。水草挽住船桨不肯离去,浮萍移开偏为船儿放行。美女摆动娇柔的细腰,欲行又止几番回眸传情。夏季刚刚开始春意尚未散尽,鲜嫩的荷叶映衬着初开的荷花。
生怕沾湿衣裳而低声浅笑,担心船儿倾覆而紧紧抓住衣襟。于是船桨击水缓缓向前,芦花点点飞上绫罗绣垫。荡舟湖上不思回返,梧台已经遥遥可见。带水的荇菜沾湿了衣衫,长长的菱草缠住了臂环。泛着柏木舟多么悠闲自在,水洲边放开歌喉唱一曲《采莲》。
歌唱道:碧玉姑娘本是小户人家之女,前来嫁给身世显贵的汝南王。莲花映衬着她的容貌,荷叶染上了她的衣香。手持莲花荷叶进献给君子,希望穿上用它制作的美丽衣裳。
作者简介:
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后于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在位三年,为西魏军所杀。生平着作甚多,今存《金楼子》辑本。
549年梁武帝饿死台城后,萧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襄阳都督萧詧(萧誉之兄弟)的来犯;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称帝于益州;于是萧绎便派兵前往四川消灭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此举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❷ 西湖采莲是什么生消
虎。
“西湖采莲”这四个字中的“湖”与“虎”谐音,而恰好虎又是十二生肖之一,因此”西湖采莲(打一生肖)“的谜底就是虎。
十二生肖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❸ 江南可采莲的手秒报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
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
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
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
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
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
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
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❹ 一自西施采莲后,越中生女尽如花,这个越是指哪里
这首诗出自朱彝尊的《越江词》,全诗如下:
山围江郭水平沙,过雨轻舟泛若耶。一自西施采莲后,越中生女尽如花。
意思是:当年西施泛舟采莲后,越地所生的女孩子,一个个都美丽如花了。越现指江浙一带。西施当年采莲的地方就是浙江诸暨的若耶溪,也就是现在的采莲泾。
❺ 谁知道 江南正是采莲的季节 人们正在愉快的采莲 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 是写的那首诗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析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旨在写良辰美景,行乐得时。清人沈德潜评此诗为“奇格”(《古诗源》卷三)。张玉榖则认为此诗不写花而只写叶,意为叶尚且可爱,花更不待言。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此为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诗中注解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乐府解题》云:“《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也。”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的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古代诗歌中用“莲”字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赋予莲花以品性高洁的形象,从此莲被誉为“花中君子”。“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注释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❻ <<采莲曲》、《莲叶》、《赠莲花》、《白莲》、《莲》的翻译
1.采莲曲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2.莲叶 船在水中移动溅起水珠,被荷叶映成闪耀的绿色,倚靠着门槛,看着风摇动一株株荷花的柄,传来阵阵香气.
我要感谢当年在溪水中浣纱的女孩(西施)没有将它攀折,以至留到现在,在雨中那一双双鸳鸯得以在下面栖息.
3.赠莲花 人间世的花和叶都是不能相比的,花被供入金盆,叶却归于尘土.
只有绿色的荷色衬着红色的荷花,不管是卷是舒都随性自然.
这花和叶长久的互相映,等到翠色减少红色调凌时,真让人愁杀心肝.
4. 白色的莲花经常被其他姿色艳丽的花所欺。其实这冰清玉洁的白莲花,真应该生长在西王母的仙境瑶池之中。
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破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白莲正在悄然凋零。
5.莲 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
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
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❼ 具体的人物描写表现采莲姑娘是如何采莲采藕采蓬的句子
秋高气爽,泛舟池塘之中。一个娇俏的女子,坐在船舷上,双腿浸没于池水中。船夫撑着竹篙立于船头,小心翼翼地使船儿缓缓前游,穿过层层莲叶。那女子时而伸出纤纤玉手,一勾就采来一个翠绿的莲蓬,好似蜻蜓点水;她时而低下头,在那碧水的浅中索觅莲藕,在荷藕中找寻莲子,她是如此专注,轻摇的船使她更显娇美;她时而又捏起一颗莲子高高举起用那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那莲子碧如清水,明如珍珠,与她的眼睛相互映衬,更显灵动。
❽ 形容美女在美景中的赞美词有哪些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译文: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
(译文:去年的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一户人家门口,我看见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显得格外艳红)
3、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出自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译文: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勾勒出她绰约的风姿和婀娜的身影)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出自当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译文: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5、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出自南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译文: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
形容美女的成语:
1、娇小玲珑:形容身材小巧、伶俐可爱的样子。——出自唐·李白的《江夏行》。
2、花容月貌:指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出自明·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3、环肥燕瘦:环是指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出自宋·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❾ 如何形容女人在花丛中的漂亮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意思是:采莲姑娘的绿裙融进了田野的荷叶中,仿佛是一种颜色。女孩的脸在盛开的荷花间反射,相互反射。
2、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出自唐代李白的《采莲曲》
意思是:夏天,在乔伊河附近,漂亮的采莲姑娘用三、两种方法采集莲子。透过荷花的笑声,荷花的脸是红色的。
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出自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意思是: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4、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出自宋代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意思是: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5、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长相思·花似伊》
意思是:看着花儿像你一样,柳枝像你一样;花儿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❿ 美女演员泛舟西湖是怎么回事
2016年7月13日,杭州西湖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