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代女的医学名人
1、屠呦呦(1930.12-),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
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这既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杨崇瑞(1891-1983),妇产科医师,医学教育家,中国近代妇幼卫生事业创始人,中国助产教育的开拓者。对发展中国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事业及倡导、推行节制生育工作呕心沥血,勤奋耕耘了60年。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助产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为民族的健康而奋斗的妇幼保健队伍。
3、叶恭绍(1908-1998),儿童少年卫生学家。广东番禺人。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理科学系。1935年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8年回国。
建国后,历任北京妇婴保健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医学院教授、卫生系副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海年卫生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卫生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委员和北京分社副主任委员。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早年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后重点进行儿童青海年生长发育、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主编有《儿童青海年卫生学》、《中国医学网络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分卷》等。
4、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又与梁毅文被合称为“南梁北林”。
5、金雅妹(1864-1934),浙江鄞县韩岭人。18岁前往美国留学。金雅妹抵美国后,进入着名的纽约大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代留美女学生之一,是浙江省第一位女留学生,亦是该校当时惟一的中国学生。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底,金雅妹医生学成归国。她先后在厦门、广州、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在祖国各地行医20年,在我国医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1907年,她受天津市政府的聘请任北洋妇科医院院长。次年又主持天津医科学校,1934年3月,这位杰出的女性在协和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0岁。
2.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何国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美国纽约。
金韵梅(Dr.Yamei Kin,1864~1934),又译名金雅梅、金雅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医学家、教育家、营养师,天津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金韵梅生于浙江宁波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毕业于美国纽约医学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天津北洋女医学堂。金韵梅也是浙江省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
故事:
金韵梅到厦门后,第二天就有官员彭楚汉邀请她留在厦门,开出了丰厚的待遇条件。这样,金韵梅开始在厦门行医。金韵梅为人谦和,医术高明,德医双馨,时常被上流社会争相邀请看病,但在她眼里病人没有贵贱之分,都是生命。
当时西药全靠进口,相当紧缺昂贵。地方官员得知她为普通百姓行医,有的还免费,很是不满。不久,厦门局势有变,百姓纷纷外逃避难。金韵梅觉得在厦门待不下去。经朋友推荐,她决定到局势相对稳定的成都去行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金雅梅
3. 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她一生的经历为何堪称“造命”
青年任鸿隽
1920年,陈衡哲顺利毕业,便和任鸿隽一同回国,并举办了婚礼。虽然此时她和胡适均已结婚,但这并没有阻碍两人的关系,他们还像以往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4. 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是谁
宁波教育博物馆已于今年筹建,最近正在对外征集史料,其中指定征集内容包括: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妹的史料。金雅妹的事迹在她生前很少有人知晓,直到她去世后,人们才从她的同事、美国传教士马克斯韦尔大夫和北医大医史学李涛教授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的悼念文章中,得知她坎坷而感人的身世,也让宁波人感到自豪: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出自宁波东钱湖畔。
1864年,金雅妹出生于东钱湖韩岭后街小沙井东边的“金氏绍房”(今存,金氏后人居住)。她的父亲金定元(译音)是宁波耶稣教长老会的牧师,与1844年来甬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医师麦嘉缔博土交情甚笃。
金雅妹的童年很不幸,刚满两岁半时,她的父母因患传染病去世,从此她就失去了双亲。 麦嘉缔博士和夫人见她孤苦无依,收为义女。
1870年,麦嘉缔赴日本,乃带年仅6周岁的金雅妹到日本的教会学校求读。
1881年,18岁的金雅妹由麦嘉缔送至当时颇负盛名的美国纽约大医院附设的女子医科大学学医,这件事在当时颇为轰动。在纽约女子医科大学,金雅妹是惟一的中国学生。 她勤奋好学,不但精通中文、日文、英文,而且还学会了德文和法文,各科成绩都很好,颇得老师的赞许。
4年后的5月,金雅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这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在美获得大学毕业证书。毕业后,金雅妹曾先后在纽约、佛罗里达和华盛顿的一些医院里工作,在当时的纽约医学界负有盛名。
1888年年底,金雅妹归国,先后在厦门、广州、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
她医德高尚,医术精深,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深受病人欢迎。
1907年,她受天津市政府的聘请,任北洋妇科医院院长。次年又主持天津医科学校,亲自执鞭任教,潜心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献身于我国医务人才的培养工作。
1934年3月4日,这位杰出的女医生因患肺炎在北平医学院附属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0岁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认真的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5.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哪国
应该是美国。
金雅梅(Dr.Yamei Kin,1864-1934)又名韵梅、雅妹,生于浙江宁波一个长老会牧师家庭,毕业于美国纽约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创办人。
6. 刘玥为什么会在外网很火,她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她应该是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要非说有。就是长得算不错的,行为比较前卫,相对来说(或者是她自己的看法)她是认可自己的行为,并觉得是在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个相对的过人之处是,她并不是显的那么无脑,而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智商在线,而且思维和表达都相当的不错的人。
她现在是不是中国人不知道,但她之前是中国留学生,应该是在英国留学。说的北方口音,听说还是一个学霸。
因为长相清秀,行为大胆,又是亚裔还有中国背景,所以她拍的片子一经出世,便迅速走红。
7.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何国
如果地位女留学生金雅梅当时留学于德国,在德国,因为当时德国是咱们中国留学生留学的地方
8. 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是谁
中国第一个留学生
2004年8月3日,美国耶鲁大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发布会,纪念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容闳自该校毕业150周年。耶鲁大学校长理乍得?莱温出席了发布会。1847年,19岁的广东青年容闳赴美求学,并于3年后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回国以后,容闳前后组织了4批共120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在这些留美幼童中,涌现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唐绍仪、中国第一位大学校长蔡绍基等历史名人。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发布会上说,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出国留学的开拓者,也是官派留学的首倡者。早期的中国留学生满怀报国之志,刻苦学习,他们的坎坷经历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2]2000年的5月5日,容闳的肖像进入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名人堂。我记得2003年耶鲁大学校长访华期间,我曾见到了他本人,他非常自豪地提到了耶鲁毕业了许多的优秀学生,诞生了5位总统,包括克林顿、老布什、小布什等,出了1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事实上,容闳是中国真正融入西方现代文明,并以不带偏见的眼光观察那个世界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纪念他的创举,却似乎忘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寂寞与悲凉。容闳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历程中尝尽坎坷,而被他送出国外留学的幼童,绝大多数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就因为大清帝国顽固派对现代文明的无知与抵制,而提前被强令回国。这一段历史,也许才是最值得我们铭记并且反思的。
1855年,26岁的容闳怀着报效朝廷的愿望,回到祖国。面对祖国的落后和异邦的强盛,容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与中国”。
当时清政府在惨遭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割地赔款之后,又遭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严重打击,正面临覆灭的危险。当时,容闳这位只有美国学位,而无清廷功名的留学生报国无门、只能望国兴叹!
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被镇压之后,清政府的统治趋于稳定。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清政府在经历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惨痛打击之后,开始注意启用一些开明之士,并积极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此时,受过多年美国教育、怀有教育报国思想的容闳,努力通过各种关系说服朝廷派遣留学生。
1868年,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浦安臣条约》。其中有“中国入美国的大小官学,可享受最惠国人民待遇“的条款。这种在教育交流方面的最惠国待遇,为容闳向美派遣留学生计划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1870年,天津发生了焚烧法国教堂并杀害领事的“天津教案”。容闳经人推荐被任命为经办此案的李鸿章、曾国藩的翻译,这终于使得他有机会向曾、李二人提出选派幼童留学的大胆计划。
9. 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留学在哪个国家
美国。
金韵梅,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186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不幸的是,在她3岁时,父母相继死于流行瘟疫,被美国传教士麦加谛夫妇收养,两年后带到美国。从接受美国幼儿启蒙教育到考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21岁时成为一名美国医生,曾应聘在费城、华盛顿、纽约等地的医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