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的四大才子是否是孔子教导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2. 孔子的学生有哪些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等。
1、闵损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今属山东省)人。字子骞,以字行,故又称"闵子骞"。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五岁,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3、冉耕
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世称“冉伯牛”或“冉子”, 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德行”代表人物之一,受儒教祭祀。
3、颜回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
4、冉雍
字仲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谱》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5、冉求
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今山东省菏泽市冉贤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着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
3. 夏姬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她究竟多美
夏姬美艳无须用过多的字词来形容,因为溢美之词不一定能形容她的美!要想了解她的美,得从她的故事来一点点了解,就像慢慢褪去新娘子的嫁衣一样。
在孔子眼中,春秋时代是礼崩乐坏的年代,那时候儒家还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夏姬事件发生的地方又在向来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的楚陈之间,貌似发生什么都可以以一句没有开化的蛮夷来带过去。
光她被俘到楚国以后,楚国君臣之间为了争夺他差点引起楚国内乱,不过好在楚庄王终究没有美色至上。最后在巫臣的安排之下回娘家郑国在和巫臣私奔晋国。
4. 历史上美女排名。四大美女也排出来。
除了众所周知的 四大美女外 历史上还有其他出名的美女
夏朝:
妺喜(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的王后)
商朝:
妲己(商朝最后一位国王纣的王后)
西周:
褒姒(周幽王宠姬)
春秋战国:
骊姬(晋献公夫人)
南子(卫灵公如夫人,传与孔子调情)
夏姬(陈灵公的情妇,以妖冶闻名)
西施(越王勾践献给吴王的着名美女)
郑旦(和西施一起被献给吴王的美女)
文姜(鲁桓公夫人)
孟赢(楚平王夫人)
秦、两汉:
虞姬(西楚霸王项羽宠姬)
戚夫人(汉高祖刘邦的宠姬)
李夫人(汉武帝刘彻的宠姬)
陈阿娇(汉武帝刘彻的皇后)
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的皇后)
秦罗敷(汉朝民间的着名美女)
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夫人)
班昭(斑超的妹妹)
赵飞燕(东汉汉成帝的皇后)
赵合德(赵飞燕姐姐,东汉汉成帝的宠妃)
王嫱(又名王昭君,东汉元帝时的宫女,出为匈奴单于为后)
三国:
蔡琰(又名蔡文姬)
大乔(吴主孙权宠妃)
小乔(周瑜的爱妾)
孙尚香(孙权的妹妹)
貂婵(先后嫁与董卓和吕布)
甄氏(魏文帝曹丕的皇后)
两晋南北朝:
绿珠(西晋石崇的爱妾)
潘妃(南齐东昏侯宠妃)
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皇后)
张丽华(陈后主的宠妃)
隋唐五代:
宣华夫人(隋文帝宠妃)
萧氏(隋炀帝皇后)
朱贵儿(隋炀帝宠妃)
袁紫烟(袁天罡女儿,隋炀帝宠妃)
袁宝儿(隋炀帝宠妃)
上官婉儿(宰相上官仪孙女,武则天时宫女)
江采萍(唐玄宗宠妃)
杨玉环(唐玄宗宠妃)
关盼盼(唐朝名妓,诗人白居易的相好)
霍小玉(唐朝名妓,诗人李益的相好)
薛涛(唐朝第一名妓)
大周后(南唐后主的皇后)
小周后(南唐后主的皇后)
两宋:
李师师(宋朝名妓)
唐婉(诗人陆游的表妹、夫人)
李清照(女词人)
梁红玉(宋朝名妓,韩世宗夫人,民族英雄)
琴操(宋朝名妓,苏轼相好)
严蕊(宋朝名妓)
元明:
郑贵妃(明神宗的皇贵妃)
客印月(明熹宗乳母、魏忠贤入宫前的情人)
陈圆圆(明朝苏州名妓)
顾横波(明朝南京名妓)
董小宛(明朝南京名妓,诗人冒辟疆相好)
卞玉京(明朝南京名妓)
李香君(明朝南京名妓,汉奸候方域相好)
寇白门(明朝南京名妓)
马湘兰(明朝南京名妓)
柳如是(明朝浙江名妓,诗人钱谦益相好)
满清:
董萼妃(满清顺治宠妃)
灵箫(清朝名妓,诗人龚自珍相好)
顾太清(恪亲王奕绘的王妃,诗人龚自珍相好)
赛金花(清末名妓 )
至于事迹,网络里有,就不多说了。
5. 孔子和西施是同时代的人么
是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孔子生卒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西施被送到吴国大概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她应该比孔子小30多岁。
6. [高分悬赏]语文常识/素材
两周秦汉: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着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是着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着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 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事件:汉明帝永平五年(62),班超的兄长班固被召入京中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随着迁居洛阳。由于家境贫寒,班超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班超每日伏案挥毫,常辍业投笔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汉书·班超列传》)?旁人皆笑之。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列传》)!
荆轲: 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
关于荆轲的诗词:
《春秋战国门荆轲 》
作者:周昙 年代:唐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于期与地图。
事件:荆轲刺秦王
屈原: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名言: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韩信:
韩信(?—前196年),汉族,字重言,淮阴(时称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楚州区留有与胯下之辱相关的“胯下桥”遗址,并在镇淮楼东侧建有韩侯祠纪念。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座驾:五明骥,兵器:鱼肠剑,经典之战:暗渡陈仓,井径之战,垓下之战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有关韩信的诗:
韩信庙
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却过淮地吊韩信庙 。
事件:
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
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老子: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楚国苦县(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
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事件:高论生死
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语录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尽行也。
(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兇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知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苏秦: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艺文志》着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使。帛书《战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史记》所载有出入。
事件:劝齐王伐宋
合纵攻强秦
苏秦拘于赵
刺股悬梁: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项羽: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汉族。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着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楚汉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事件:
巨鹿之战,雄霸天下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让千年来无数风流志士遐想,讴歌!秦之兴起,无疑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败也勃。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在无能开动其战争,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战。
乌江自刎
乌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无名
剑折沙尽血洗风
七载成败转头空
荡恨笑饮苍天泪
段韧傲刻夕阳红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虞姬:
公元前202),秦末人.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项羽写)。
过虞沟游虞姬庙
袁枚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瘦腰(指虞姬)。”
“霸王别姬”是秦汉时期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
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关于霍去病的诗词:
《少年行四首》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公元前20)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
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事件:
昭君出塞
《怨词》
附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所着《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民国,鲁迅)。司马迁是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今陕西韩城南),县名,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事件:发愤着《史记》
《史记》十大名篇
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
大江东去 楚王流芳——《项羽本纪》
礼贤下士 威服九州——《信陵君列传》
文武双雄 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功成不居 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
旷世奇才 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
官场显形 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
戎马一生 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
汉匈和亲 文化交融——《匈奴列传》
商道货殖 安邦定国——《货殖列传》
史公记史 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
史记共130篇
鲁迅称赞: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将史记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反映司马迁之伟大
苏武: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事件:《苏武牧羊》典故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有笳声,
入声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孙膑: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86米)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着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孙膑 中国军事家。战国中期齐国人。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学习《孙子兵法》,显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不料,他却因此遭人暗算……
孙膑: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经典名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本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贵族,他的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死,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追杀,从宋国(今河南商丘夏邑县)逃到了鲁国。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荀子: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着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名言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的作品: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
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
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出自:《荀子·大略》
三国两晋:
竹林七贤 :
中国三国魏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着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着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着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着〈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编辑本段【王戎(234—305)】
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好了不写了,好多哦。累~~~~~~~~`
7. 孔子是如何按照学生的不同的品行与才性施以教育的
孔子是按照学生的不同的品行与才性施以教育,培养出参政与从教的不同人才,如德行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修养昀高;政事以冉有、季路昀出色;
言语有宰我、子贡;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像冉求、子路、宰我、子游等,曾为列国大夫或邑宰,子贡常相鲁、卫,在施政上很有政绩。
8. 跪求 历史手抄报 求一个好听的名字 初一的 内容 四大发明 四大美人 各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深化一点 求~~~ 急
指南针
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形状和现在的指南针完全不同。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的勺子的形状制成的,很象我们现在用的汤匙。
司南是怎样制成的呢?古书上缺少详细的记载,又没有实物留下来,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它的准确形状。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司南大约是把整块的天然磁铁,轻轻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并且把它的S极琢磨成长柄,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司南做好以后,还得做一个光滑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的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则指向北方。
司南的底盘是用青铜做的,有的是个涂漆的木盘,青铜和漆器都比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南转动起来很灵活。这种底盘内圆外方,四周还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线和文字。现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这样的铜盘和涂漆的木盘;还有东汉时候的一幅石刻,刻着一个小勺子放在一个小方台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战国时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带上司南。
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
究改进指南的工具。
9. 庄子,墨子,西施,东施,楚灵王 的资料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宋国蒙邑(河南省民权)人,曾任漆园吏。着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着书《庄子》为南华经。
墨子(公元前468 年—公元前376年),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的先祖是宋人。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1]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起言行的经济辑录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 ”,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 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东施,传说为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的邻居,见于成语“东施效颦”,最早出自《庄子。天运》,后世泛指丑的女子。
相传很久以前,清吟小班来了两个唱评弹的艺伎。艺名分别是赛西施和赛东施。但对于她们,人们只是只闻其声,未曾见过她们本人。因为她们每次都在纱帘后面弹唱。问其原因,小班班主自有说辞:西施的美貌被人目睹的多了,也就谈不上美貌。至于“东施”,实在是怕她把客人吓跑!
这天来了一位阔佬,一定要班主摘掉纱帘让两个姑娘在他面前弹唱。首先是“西施”出场,她素面而来,无任何装饰,即使这样,这位“西施”姑娘其貌果然闭月羞花,其容果然沉鱼落雁。但细细端详,也实在找不出特别之处。待“东施”姑娘出场时,震惊四桌,连忙逃串,相比之下,西施更加倾城。
事后,阔佬问同来的人,大家都有相同感受。
楚灵王(?―公元前529年),芈姓,熊氏,初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杀了侄儿楚郏敖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公元前541年,自立为楚国国君,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昏暴之君。公元前531年,蔡灵侯至楚,楚灵王杀之,蔡国灭亡。公元前530年,派兵围徐,威胁吴国。公元前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他的统治,灵王逃亡,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灵王有二子熊禄(世子)、熊罢敌,都被蔡公熊弃疾杀死。
望采纳
10. 急、急、急
1、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留下了“女娲补天”的传奇故事。2、嫘祖,黄帝轩辕氏的元妃,据说养蚕是她发明的,被后世誉为“蚕神”。3、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形同夜叉,丑陋无比,但她为人贤德,被黄帝轩辕氏娶为次妃。是缫丝和镜子的发明者。4、瑶姬,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一说为炎帝之女,传说曾协助大禹治水,后化为巫山女神。5、精卫,“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着精神而抛洒热泪。6、姜嫄,传说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生下中国的农耕始祖后稷;母以子贵,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7、简狄,传说是帝喾的次妃,因为生下了商族的始祖契,被商族的后代顶礼膜拜。8、后缗,夏帝少康的母亲。少康在母亲的教育下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终于形成“少康中兴”局面,后缗也被称为“中兴之母”。9、妇好,据历史学家考证系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位女性军事家。10、太姜,周文王姬昌的祖母。11、太任,周文王姬昌之母。12、太姒,周文王姬昌之妻,武王姬发之母。以上三人合称“周室三母”。13、邑姜,姜太公之女,武王之妻,晋开国君主唐叔虞之母。晋祠中有“圣母殿”专祀邑姜。14、周宣姜后,周宣王之妻。汉《列女传》云:“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15、许穆夫人(前690—?)许国许穆公夫人。春秋卫国(今河南省淇县)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16、齐姜,晋文公(前636年—前628年)之夫人。齐姜宁愿独守空闺,苦劝丈夫抛弃安乐,回国靖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其远见和魄力深为后人称道。17、樊姬,楚庄王(?—前591年)夫人。楚庄王在称霸以前,十分喜欢打猎,樊姬多次劝阻,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从此改过自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18、定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献公(前576—前559)的妻子,被刘向评论为:“聪明远识,丽于文辞。”19、颜征在(—前535),孔子的母亲,年轻守寡独自抚育孔子成人。20、敬姜,春秋时期鲁国文伯歜的母亲,早年守寡靠缉麻线为生,在文伯歜做了鲁相后仍旧操劳纺织。21、庄姜,卫庄公夫人《诗经·卫风》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形容她的美丽。史传庄姜既善且美,有很好的口碑。22、定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献公(前576—前559)的妻子,被刘向评论为:“聪明远识,丽于文辞。”23、西施,名夷光,四大美女之一。24、卫灵夫人,成语“不欺暗室”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即源自卫灵夫人。25、孟母,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佳话。孟母被推崇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26、钟离春,战国时齐宣王之皇后,古代四大丑女之一。“貌似无盐”往往用来形容丑女,即源自于她,因为她是战国时代齐国无盐县人。但她饱读诗书,志向远大。27、吕雉(前241—前180年)汉高祖刘邦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28、窦漪(前205—前135年),汉文帝皇后,景帝之母、武帝之祖母,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沿续“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29、缇萦,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孝女,“缇萦救父”促使汉文帝取消了自古以来残酷的肉刑。30、卓文君,我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精诗文,善弹琴,与司马相如如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佳话。31、卫子夫(?—前90年),汉武帝第二个皇后,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是古代名将、抗击匈奴的民族英雄。32、冯嫽,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随解忧公主陪嫁乌孙国,因其才能在在西域各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史称“冯使夫人”。33、王昭君(前52年—?),古代四大美女,赴匈奴和亲史称“昭君出塞”,为民族团结作出了牺牲。34、班婕妤(公元前48—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文学家,为汉成帝妃子,善诗赋,有美德。35、阴丽华(4—64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36、孟光(生活在东汉初),东汉名士梁鸿之妻,“举案齐眉”就是他们夫妻的故事,而且孟光也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37、班昭(约40—约120年),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着有《女诫》,并合撰《汉书》。38、邓绥(81—121年),东汉和帝皇后,相继辅佐殇帝和安帝,控制朝政长达二十年。39、阮氏,东晋名士许允之妻,古代德美才佳的四大丑女之一。40、卞氏(160—230年),曹操夫人,生有曹丕、曹植四子,为人堪称女性楷模。41、蔡文姬(约177年—?),我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着名的文学家。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42、貂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王允使美人计除了董卓立下大功。43、黄硕,黄阿丑能诗善文,博学多识,相夫教子,勤劳持家,成就了诸葛亮的千秋大业。44、陶母湛氏(243--318年),晋朝大将陶侃的母亲,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45、褚蒜子(324—384年),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先后在晋穆帝、晋哀帝、晋孝武帝时,三度临朝称制。46、谢道韫,出身名门,东晋着名女诗人。47、花木兰,北魏着名女将。48、冯太后(442—490年),北魏文成帝皇后,执掌北魏政权25年之久,主持了诸如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等一系列改革,为北魏江山的繁荣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49、冼夫人(522—602年),在战乱纷争的南北朝时期,保持了岭南地区百多年的稳定。50、独孤皇后(543—602年),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并称“二圣”。
51、窦皇后(569—613年),与唐高祖李渊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及平阳公主五位子女,皆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52、平阳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的女儿,真正的巾帼英雄,为大唐王朝建立立下惊世战功。53、长孙皇后(600—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史上着名的贤后。54、徐惠(627—650年),唐朝一代才女,唐太宗李世民妃。55、樊梨花,唐将薛丁山之妻,传说武艺最高,天下无敌。56、陈硕真(?—653年),唐朝起义军首领,自称“文佳皇帝”。57、武则天(624—705)中国唯一的女皇帝。58、文成公主(625—680年),唐室和亲吐蕃,嫁与松赞干布。59、太平公主(665—713),武则天之女,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公主之一。60、金城公主(698—730年),也嫁到吐蕃,促进了民族和谐。61、公孙大娘,唐朝开元年间的舞蹈家。62、薛涛(770—832年),唐朝着名女诗人。63、郭贵妃,唐宪宗妃,唐朝中后期影响最大的贤后。64、述律平(879—953年),辽开国两朝皆参与处理政事与军事,为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大功。65、佘赛花(934—1010年),北宋名将杨业之妻,着名的佘太君。66、穆桂英,着名的杨门女将。67、萧绰(953—1009年),史称辽朝“承天太后”,,摄政二十六年权倾一时,使辽朝进入鼎盛时期。68、刘娥(968—1033年),宋仁宗时垂帘,长期控制北宋的国政。69、欧母,欧阳修的母亲,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靠自己辛勤劳动,一心养儿长大。70、苏小妹,受父兄影响才情皆佳的着名才女。71、岳母,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是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72、孟皇后(1073—1131年),宋哲宗赵煦的皇后,贤淑温婉。73、梁红玉(1102—1135年),韩世忠妾,擂鼓击败金兵的巾帼。74、李清照(1084—1155年),宋朝女词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可谓最出色的才女。75、朱淑真,宋朝优秀女词人。76、诃额仑,成吉思汗的母亲。77、孛儿贴,为铁木真先后生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个儿子,都是剽悍善战的武士。78、黄道婆(1245—1330)推广织造技术的发明大家。79、管道升(1262—1339年),元朝着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80、马皇后,与明太祖朱元璋患难与共的皇后。81、徐皇后,徐达之女,与朱棣合葬于明十三陵之长陵。82、张皇后,明孝宗皇后,封建皇朝一夫一妻的典型。83、秦良玉(1574—1648年),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将之一,被封为“镇东将军”。 84、柳如是(1618—1664年),古代爱国名妓。85、孝庄太后(1613—1687年),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满清入关后由乱及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86、秋瑾(1875~1907)——鉴湖女侠。87、赵一曼(1905~1936)——抗日英烈。88、林徽因(1904~1955)——着名才女。89、潘玉良(1895~1977)——着名旅法画家。90、宋庆龄(1893~1981)——孙中山夫人,国家名誉主席。91、林巧稚(1901~1983)——着名妇产科专家,新中国首批学部委员中的唯一女性。92、吴贻芳(1901~1983)——中国最早的女大学校长之一,1928年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93、史 良(1900~1985)——“七君子”之一,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长,曾任人大副委员长。94、丁 玲(1904~1986)——新文化运动后五大女作家之一。95、胡 蝶(1907~1989)——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后。96、邓颖超(1904~1992)——全国政协主席,职务最高的女性。97、邓丽君(1953~1995)——中国一代歌后。98、张爱玲(1920~1995)——20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99、吴健雄(1912~1997)——世界着名的女科学家。100、宋美龄(1897~2003)——蒋介石夫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中国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