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黄梅戏演员马兰和吴琼,她们谁的相貌长的更好
两人各有特点,吴琼面部轮廓显得棱角分明一点,而马兰的面部线条则柔和许多。吴琼有一对深深的大酒窝,让人过目不忘,更具现代感;马兰柔和秀丽,是有古典美,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现在她们已不年轻,虽然还是风采不减当年,但毕竟韶华不再,美不美的就不能看现在的照片了。而且,生活照是最容易被照丑的,艺人明星都很忌讳这一点,所以才有娱乐记者的抓拍、偷拍……(好像有点离题了)
总之,吴琼、马兰都是戏曲界的大明星,都很“美”。而“美”不仅指她们的外表,还有她们孜孜以求的事业心。
⑵ 黄梅戏发展至今,可谓家喻户晓,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呢
黄梅戏、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合称中国五大剧种,源于湖北黄梅戏,故称黄梅戏。黄梅戏从农村起步,逐渐传到城市,从民歌、秧歌、茶歌、茶灯、花鼓调慢慢发展。黄梅戏艺术特色明显,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发展至今,可谓家喻户晓,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呢?我个人觉得最漂亮的黄梅戏演员首选韩再芬!
最美黄梅戏演员韩再芬

黄梅戏里最漂亮的女演员是谁?韩再芬绝对难以超越。当然,除了韩再芬,王晶、黄新德、吴亚玲的长相和身价都很美。他们入行多年,也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精彩的体验,赢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可。他们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⑶ 吴琼在黄梅戏艺术方面成就如何
吴琼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1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后进入黄梅戏剧院,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曾在《女驸马》、《天仙配》、《 无事生非》《孟姜女》等黄梅戏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在实践中逐渐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两次获得全国首届盒带大奖赛金奖;获安徽省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第一名; 《吴琼黄梅戏金曲专辑》获全国首届盒带大奖赛金奖。在全国黄梅戏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奖;由个人创作、导演的黄梅歌曲《心想事成》获中华戏曲新歌大赛创作一等奖,演唱金奖在十七集黄梅古装片《君子好逑》中担任主角。
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吴琼”,安徽繁昌县人,1962年出生,生肖属虎。
吴琼从小唱歌就音调优美,加上身段窈窕,被演艺界人士相中,1975年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学习,在这样一流的学习氛围中,吴琼的唱腔和表演天赋得到了较高的培养。
吴琼在黄梅戏舞台上,她的精致发挥和优美的嗓音,的确出色的精美绝仑,在八十年代,被誉为“小严凤英”,安徽黄梅戏艺术界也觉得后继有人。
吃舞台上这碗饭,除基本功要出色外,更要有靓丽可人的姣好面容。吴琼虽然身段妙曼,在五朵金花中,吴琼与马兰相貌比起来就相形见拙了(一个人的相貌美观主要取决于口形),而吴琼正因于牙龈生的不平,有些外凸,从而影响了颜值。
马兰虽然唱功难比吴琼,但人家有颜值资本,1982年就出演了黄梅戏电影《龙女》里的主角“龙女”,1984年又出席了央视春晚演出。
吴琼的唱腔特长就是录音,当幕后英雄,1988年拍摄黄梅戏电视剧《严凤英》,剧组让马兰主演严凤英,吴琼配唱,本来心理就有落差的吴琼拂袖不从,《严凤英》电视剧完成后,只好用马兰原音制作。
争强好胜的吴琼只得选择异路突破,这之间她认识了央视导演赵安,吴琼得以到北京发展,凭记忆在1992年前后的某年春节晚会上,吴琼和李玲玉合唱了一首歌曲(细节不记得)。
后来,吴琼又改唱黄梅歌,毕竟这样歪改黄梅戏不受观众待见,发展遇到瓶颈,吴琼只好作罢。
近来的十年,吴琼的发展举步维艰,在央视当过戏曲频道的评委嘉宾,也作过学术演讲,也想会安徽发展,重振黄梅戏。
吴琼与小她15岁的丈夫阮巡
人生中的最美好二三十年,弹指一挥间,40岁后的吴琼就这样过来的。不管怎么说,吴琼继严凤英后对黄梅戏是有贡献的,她哪绵长优美的音质仍然脍炙人口。
黄梅戏里,本人表示喜欢马兰,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真实不装,不像韩再芬唱腔甚至讲话都做作捏着嗓子,不喜欢韩再芬。吴琼因为长相丑不讨喜,唱功还不错。所以,黄梅戏除了严凤英,只喜欢马兰。马兰人美,演技也好。综合最强。
吴琼的艺术创新力非常强。她之所以能成为“文革后”黄梅戏名家之一,就是创新的地方很多,而且质量特别高。《江姐》选段“红梅赞”唱的气势磅礴,很有特点,既不同于通俗唱法,又不是戏曲唱法,是二者的创新。
另外,吴琼表演的融入度特别高。达到忘我的程度,犹如身临其境,形神兼备。《女驸马》《金玉奴》中都能让人感觉到的,让人觉得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戏,面就是她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强,不时地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扣有心弦。
吴琼的表演还特别细腻。唱的有板有眼,交代的特别清楚,特别细腻。细腻性是黄梅戏的表演特色。吴琼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无可复加。
吴琼还擅长表演和 探索 新剧目,特别是冷门作品比较多。没有先例,都是难度大,要求高的剧目,如《窦娥冤》《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花魁女》《春草闯堂》《嫂嫂皮秀英》表演的女演员极少。《恶婆婆》更是独门作品,而且唯有她方能担此大任,一般演员很难胜任角色。
吴琼是黄梅戏的老戏骨了,如今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曾经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应该获得的荣誉也如愿以偿,她确实为黄梅戏的发扬光大,推广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的地方戏剧,以其唱腔清纯,曲调优美,倍受观众的喜爱。人们熟知的着名黄梅戏作品有《天仙配》、《女驸马》《江姐》等等,这些名剧深入人心,很受喜爱,着名黄梅戏演员有严凤英,马兰,韩再芬,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等。其中吴琼是一名优秀的表演名家。
吴琼,安徽省繁昌县(芜湖市下辖县)人,1962年生,家乡距离黄梅戏发祥地——安庆也不远,有人说:黄梅戏有三杰,即严凤英,马兰和吴琼,可见吴琼的黄梅戏表演艺术上造诣很深,在艺术表演的道路上,也算得上杰出的代表之一。
那么,吴琼在黄梅戏表演方面有何突出成就呢?可圈可点的有这么几大方面:
首先,吴琼颜值高,天生丽质,笑面美女。两个大酒窝令人印象深刻,看上去总是总是笑容可掬,让人感到有一种亲和力,极具温馨感。这种面相的黄梅戏女演员是极少的,甚至于她是唯一的。
第二,音质优美,音色纯正。与名家马兰的嗓子好一比,有人说俩人不分伯仲,并称为双子星,都是一绝。二人都是高音,但是在高音区域,还各有侧重,吴琼则刚柔相济,刚的成份大,在《江姐》一剧中的选段“春蚕到死丝不断”最有代表性;演唱时铿锵有力,高亢激越,对剧情有较大的烘托作用。
第三,红色题材作品一绝。黄梅戏红色题材作品并不多,主要有《江姐》、《蝶恋花》《红色记忆》、《红杜鹃》《朝霞满天》等。唯有吴琼表演的《江姐》更具特色,上座率高,口碑载道,可以说是黄梅戏红色题材作品中表演的经典;
第四,艺术沉淀美,堪称一绝。吴琼从艺黄梅戏多年,艺术沉淀很厚实,一般人是达不到她的境界的,那是她长时间积累及艺术阅历和艺术升华的成果,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上,由吴琼主演的《江姐》大获好评,是她的代表性之作,其沉淀美深受观众的称赞。
第五,极具表演能力。吴琼曾获1989年“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电视十佳)的第二名,当时排在马兰之后;艺术感染力特别强,吴琼在《金玉奴》选段“月儿弯弯照九州”,几乎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再者,吴琼的艺术创新力非常强。她之所以能成为“文革后”黄梅戏名家之一,就是创新的地方很多,而且质量特别高。《江姐》选段“红梅赞”唱的气势磅礴,很有特点,既不同于通俗唱法,又不是戏曲唱法,是二者的创新。
另外,吴琼表演的融入度特别高。达到忘我的程度,犹如身临其境,形神兼备。《女驸马》《金玉奴》中都能让人感觉到的,让人觉得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戏,面就是她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强,不时地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扣有心弦。
吴琼的表演还特别细腻。唱的有板有眼,交代的特别清楚,特别细腻。细腻性是黄梅戏的表演特色。吴琼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无可复加。
吴琼还擅长表演和 探索 新剧目,特别是冷门作品比较多。没有先例,都是难度大,要求高的剧目,如《窦娥冤》《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花魁女》《春草闯堂》《嫂嫂皮秀英》表演的女演员极少。《恶婆婆》更是独门作品,而且唯有她方能担此大任,一般演员很难胜任角色。
吴琼是黄梅戏的老戏骨了,如今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曾经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应该获得的荣誉也如愿以偿,她确实为黄梅戏的发扬光大,推广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吴琼(1962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芜湖,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中国内地黄梅戏女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其代表作品有《女驸马》、《天仙配》、《孟姜女》等。 1989年,在全国黄梅戏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奖”。1992年,离开黄梅戏舞台,并以改唱黄梅歌转战歌坛。2008年,于安徽合肥及北京成功举办了黄梅戏有史以来第一场个人演唱会。2012年,获“中国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013年,主演的《贵妇还乡》获得“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2016年,首次反串生角主演黄梅戏《太白醉》。2018年,吴琼跨界领衔主演音乐轻喜剧《哎呦,妈妈!》。
吴琼在1975年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在黄梅班里经历了五年的刻苦训练。1980年包括吴琼在内的五朵金花毕业了,同时进入黄梅戏剧院。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她无意中在资料馆门口听到了严凤英的《三年日月浓如酒》,她觉得这是她听过的最好听的段子了,于是开始学习严凤英的唱腔。她借来资料天天对着一棵小树练习,后来终于练成了。那棵小树也比其它树先开花。随之她主演了《女驸马》 ,她把严凤英模仿的惟妙惟肖,就像活生生的小严凤英。这场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还送到国外去演出。随后她又主演了由时白林作曲的〈孟姜女〉,从此后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由她主演的《凤灵》比马兰主演的《严凤英》还要早几年。曾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
吴琼一米五八,微胖,有一对迷人的大酒窝。头发不长。她以唱工见长,声音委婉、动听,如珠落玉盘余音绕耳,能高能底、能细能厚。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恰倒好处。动作自然到位而不造作。能悲能喜,不管大戏小戏都能成功把握。 1992年吴琼离开安徽调到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黄梅歌,在这里又是她收获的园地:荣获全国第五次"五洲杯"青年歌手大赛第二名;"用我的心握你的手"获93-94年金度奖;"同心"获94中国MTV大奖赛银奖. 其实用黄梅调谱写歌曲,既拓宽了黄梅戏的发展空间又扩大了黄梅戏在海内外的影响。听了吴琼的戏歌连唱,你会发现原来黄梅戏与歌曲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黄梅歌如此好听,会使你回味数年。特别是她的《脸谱》会让你三天不知肉香味.1994年吴琼由于母亲生病和其它一些原因离开了舞台,离开了观众。
1999年大山的女儿她终于回到安徽导演了和主演了百集黄梅戏《戏缘》。《戏缘》会让你过足黄梅经典隐。 1999年吴琼在安徽省广播电台《戏曲教唱》栏目中,为广大戏迷教唱了《凤灵》选段《镜儿圆》。当时她还自谦的说她不是黄梅戏老师,可能教不好……1999年,安徽省黄梅戏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举行。吴琼又用她那浑厚的声音演唱了《哭城》选段。这时你会发现她的音色和音质又上了一层楼。同年吴琼俱乐部在安徽成立。
吴琼,这个曾经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太多“悬念”的“黄梅新秀”,她1986年在全国黄梅戏广播电视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1987年获安徽省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第一名,1989年在全国黄梅戏大奖赛中获最佳表演奖。吴琼师承“严派”,尤以唱功见长,故有“小严凤英”之称,喜爱黄梅戏的香港人,更把她誉为“黄梅歌后”。
吴琼老师在黄梅戏艺术方面成就如何?我要说的是我喜欢黄梅戏更喜欢吴琼老师。她不仅扮像俊俏而声音甜美,吐字清晰,清脆悦耳。吴琼老师适擅长表演各类人物,不惧风格,在每一部戏曲中扮演的角色都是那么的自然到位而不造作。黄梅戏是来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是安微省的主要剧种。吴琼老师出在安微省芜湖市,国家一级演员,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老师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后戏进入安徽省黄梅戏曲学院。曾在全国黄梅大赛获得最佳表演奖,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等,吴琼老师的代表作很多如《江姐》、《严风英》、《戏缘》等,不过我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还是《女驸马》,因为《女驸马》是吴琼老师的早期作品,我也是因为这个接触了黄梅戏慢慢的了解,喜欢上吴琼老师,喜欢上了黄梅戏。
吴琼是一名优秀的黄梅戏演员,她颜值高,艺
黄梅戏是我国传统的地方戏剧,以其唱腔清纯,曲调优美,倍受观众的喜爱。人们熟知的着名黄梅戏作品有《天仙配》、《女驸马》《江姐》等等,这些名剧深入人心,很受喜爱,着名黄梅戏演员有严凤英,马兰,韩再芬,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等。其中吴琼是一名优秀的表演名家。
吴琼,安徽省繁昌县(芜湖市下辖县)人,1962年生,家乡距离黄梅戏发祥地——安庆也不远,有人说:黄梅戏有三杰,即严凤英,马兰和吴琼,可见吴琼的黄梅戏表演艺术上造诣很深,在艺术表演的道路上,也算得上杰出的代表之一。吴琼在黄梅戏表演方面有突出成就。首先,吴琼颜值高,天生丽质,笑面美女。两个大酒窝令人印象深刻,看上去总是总是笑容可掬,让人感到有一种亲和力,极具温馨感。这种面相的黄梅戏女演员是极少的,甚至于她是唯一的。第二,音质优美,音色纯正。与名家马兰的嗓子好一比,有人说俩人不分伯仲,并称为双子星,都是一绝。二人都是高音,但是在高音区域,还各有侧重,吴琼则刚柔相济,刚的成份大,在《江姐》一剧中的选段“春蚕到死丝不断”最有代表性;演唱时铿锵有力,高亢激越,对剧情有较大的烘托作用。第三,红色题材作品一绝。黄梅戏红色题材作品并不多,主要有《江姐》、《蝶恋花》《红色记忆》、《红杜鹃》《朝霞满天》等。唯有吴琼表演的《江姐》更具特色,上座率高,口碑载道,可以说是黄梅戏红色题材作品中表演的经典;第四,艺术沉淀美,堪称一绝。吴琼从艺黄梅戏多年,艺术沉淀很厚实,一般人是达不到她的境界的,那是她长时间积累及艺术阅历和艺术升华的成果,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上,由吴琼主演的《江姐》大获好评,是她的代表性之作,其沉淀美深受观众的称赞。第五,极具表演能力。吴琼曾获1989年“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电视十佳)的第二名,当时排在马兰之后;艺术感染力特别强,吴琼在《金玉奴》选段“月儿弯弯照九州”,几乎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再者,吴琼的艺术创新力非常强。她之所以能成为“文革后”黄梅戏名家之一,就是创新的地方很多,而且质量特别高。《江姐》选段“红梅赞”唱的气势磅礴,很有特点,既不同于通俗唱法,又不是戏曲唱法,是二者的创新。另外,吴琼表演的融入度特别高。达到忘我的程度,犹如身临其境,形神兼备。《女驸马》《金玉奴》中都能让人感觉到的,让人觉得她在舞台上不是演戏,面就是她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强,不时地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扣有心弦。吴琼的表演还特别细腻。唱的有板有眼,交代的特别清楚,特别细腻。细腻性是黄梅戏的表演特色。吴琼发挥的更是淋漓尽致,无可复加。
吴琼还擅长表演和 探索 新剧目,特别是冷门作品比较多。没有先例,都是难度大,要求高的剧目,如《窦娥冤》《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花魁女》《春草闯堂》《嫂嫂皮秀英》表演的女演员极少。《恶婆婆》更是独门作品,而且唯有她方能担此大任,一般演员很难胜任角色。吴琼是黄梅戏的老戏骨了,如今她是国家一级演员,曾经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应该获得的荣誉也如愿以偿,她确实为黄梅戏的发扬光大,推广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吴琼在黄梅戏中确实造诣非浅。但比起严风英还有差距,可能是人们的意识所决定的。
吴琼是一位集美貌与优秀于一身的才女子,无论是黄梅戏演员还是在歌坛,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不令人敬佩!
早期,她勤学苦练,主演了《女驸马》,把严凤英模仿的惟妙惟肖,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并因此获得国外演出的机会,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后来又出演了《孟姜女》、《天仙配》等黄梅戏中的女主角,她扮相俊美,举手投足间恰到好处的演绎出人物形象,获得不少忠实观众,并被评为黄梅戏全国“十佳演员之一”。
90年代初,她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开始转战歌坛,改唱黄梅歌。并在1996年,由她个人创作、导演的黄梅歌曲《心想事成》获中华戏曲新歌大赛创作一等奖,演唱金奖。
⑷ 最好听的黄梅戏唱段
最好听的黄梅戏唱段是女驸马黄梅戏。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贞母也去世。
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贞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
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皇帝迫于形势只好赦免素贞,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贞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冯少英成亲。

剧目背景:
此剧系安庆市着名剧作家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举》重新创作而成,并在1958年首演,获得巨大成功。1959年由着名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彩色戏曲片《女驸马》再次引起轰动。
1986年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再度排演此剧,由优秀青年演员韩再芬等主演。同年,此剧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于次年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
《女驸马》的故事情节为: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贞母也去世。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
素贞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
皇帝迫于形势只好赦免素贞,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贞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案的冯少英成亲。根据此故事拍摄了戏曲电影《女驸马》《双凤奇缘》和电视剧《新女驸马》等。
⑸ 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美在哪里
我认为是马兰。她是当年的“女驸马”,她是“唐僧的母亲”。看看她这些照片,你就会发现她当年有多么美。
马兰是黄梅戏演员,演唱过《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还出演过《西游记》、《严凤英》等影视剧。马兰的丈夫是文化学者余秋雨。
马兰年轻时。
马兰,1962年生于安徽太湖县,1980年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1981年,马兰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
马兰出演黄梅戏《红楼梦》。
1980年,马兰出演戏曲电影《李天保娶亲》。
1983年,马兰出演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扮演唐僧的母亲。马兰在剧中出现的镜头不多,温柔美丽的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视春晚上,马兰短发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驸马》。马兰的短发打扮,引发了当年的女性发式风潮。
1984年,马兰出演戏曲电影《龙女》。
1988年,马兰出演电视剧《严凤英》,在剧中扮演严凤英。凭借这部剧,马兰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马兰扮演的严凤英。严凤英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严凤英不堪凌辱自杀身亡。
1988年,马兰出演戏曲电视剧《劈棺惊梦》。
杂志封面上的马兰。
马兰和余秋雨。两人的年龄相差16岁。
马兰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马兰逐渐离开舞台,淡出公众的视野,夫妻俩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马兰近照。
短发马兰。
黄梅戏迷来说,杨俊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她是着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俊秀俏丽的扮相,柔美温婉的声线和细腻唯美的表演,与马兰、吴琼、袁玫、吴亚玲并称黄梅戏五朵金花。她生在安徽,她最早成名作是在1987年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孟姜女》而声名鹊起,赢得 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1989年,她离开故乡安徽,来到湖北黄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组建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成了那里的当家人。
将黄梅戏扩大区域,表演和推广黄梅戏,是杨俊神圣的使命,永远走在前方的路上。2009年,杨俊辞去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院长职务及在黄冈苦苦打拼19年的一切,调到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延伸自己的艺术舞台,让黄梅戏从民间走向都市,在荆楚大地上传承发展。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去探求寻觅黄梅戏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她的梦想。
作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肩负着楚剧、汉剧、黄梅戏多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她是荆楚文化的使者,优秀传统戏曲的传播者。作为人大代表,杨俊的每一份建议都与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紧密相关。在杨俊等戏曲传承与推广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优秀传统戏曲正浸润着荆楚大地。
有很多人喜欢杨俊,不止因为她是个大美人,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依旧美丽、善良、率真、阳光、坚强。脸上始终保持着真挚的笑容,为了黄梅戏,她一辈子没有孩子,深感遗憾,但她为了自己心爱的黄梅舞台,她不后悔,只要站在舞台上,一切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黄梅戏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期待她的戏曲艺术人生在未来更加精彩。
黄梅戏演员谁最漂亮,首选韩再芬和马兰。两位在于外表来看,难分伯仲,风采各异,。
韩再芬长相年轻时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秀而不媚,年纪稍大后脸上线条流畅,轮廓分明,仍不失为女人风姿娉婷,蕙心兰质之美。
马兰则是长相甜美,气质高雅,多年以后看到她的出演,仍不失其风韵十足,一颦一笑之间,仿佛仍是十几岁时那翩翩起舞的美少女。
在黄梅戏的舞台上,马兰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韩再芬年龄比她们要小,属于黄梅戏演员里面的后起之秀,所得奖项很多,论成就她们也不相上下。
再说说她们的唱功都各有什么特点。
韩再芬的黄梅戏婉转温郁,自清不扰,有如一缕空谷里的幽兰,素雅相柔,又有词落青衣般墨香盈室之美。
马兰一首黄梅戏,能把它唱得如小桥流水般流畅自然,优雅信步,也能把它唱成古韵流芳,娓娓而来,仿佛那是一曲来自天籁,妙自天成的靡靡之音。
总之,两个人无论在外表的靓丽,演唱的成就都在一个层次之间,很难区分谁孰强孰弱!
第一马兰、第二韩再芬。马兰长相甜美,气质优雅,应该本人比照片好看。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她的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电影龙女里很美,劈棺惊梦等等,都很喜欢。因为马兰而喜欢黄梅戏!
黄梅戏女演员中马兰算是美人了,其他的黄梅戏女演员长的也都不错,在1984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兰唱了两段黄梅戏选段,尤其是第一段唱的是《女附马》。其甜美的声音,字正腔圆,标准的唱腔,优美的一招一式,年轻美貌的容颜倾倒旡数黄梅戏迷。即使不是戏迷,也被马兰的表演功力和漂亮的外表所折服。感觉上帝的不公,马兰集才气,智慧,美貌于一身,平民百姓有羡慕嫉妒恨的想法。由于84年春晚是央视第一次办,舞台背景也没有,灯光也暗,主持人还使用有线话筒主持晚会,音响灯光舞美及联欢埸地效果和现在比,简直是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哪次晚会采取的近距离联欢形势,还是很亲切的。
乔治评论:我认为,中国绝佳美女如云。很多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代黄梅戏演员中比较突出的当然是韩再芬和马兰等。衡量美女的标准不只是外表长得天姿国色,还要看气质。何为气质,就是有文化功底,“腹中有诗品自华”。内在美的外在显露,才能让人着迷。同性见了羡慕,赞赏。男人见了陶醉,倾倒,回首难忘,像美酒回味无穷。男人如果有才华品行高尚,又有男人的英俊潇洒,有这样的美女相配,一定是优生优育,良好的基因才是多生的根本理由!我就基本具备男人优秀的基因,外貌体魄和品质,但艳福不济,叹息!笑。
对听众来说,演员漂不漂亮,并不重要。严凤英长相一般,王少舫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但他们的艺术好,唱腔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就不会苛求完美,要求演员必须长成什么样子。反倒是现在的很多演员,唱的不咋地,动不动就拿颜值说事儿。黄梅戏的几朵金花中玩,吴琼是最丑的,但唱得好。韩再芬样子不错,可唱腔改动太大,失去了黄梅戏本来的韵味。长得好的人满大街都是,丝毫不稀奇。只有在艺术好的前提下,样子可以锦上添花,否则,说啥都白说!
我认为韩再芬最美,唱腔也美!
你应该问一声:你想让化妆师把那个演员化得最美?
韩再芬没有黄梅戏的韵味,只有马兰才算黄梅戏的领军人物,可惜退早了演艺圈。
⑹ 黄梅戏谁唱的最好
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着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着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干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着名演员。
⑺ 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黄梅戏着名选段
提起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大家都知道,有人问黄梅戏着名选段,另外,还有人想问黄梅戏经典唱段100首的作品目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黄梅戏有哪些经典曲目,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黄梅戏着名选段,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
1、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黄梅戏选段
黄梅戏的剧目有《天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等。
2、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黄梅戏经典唱段首的作品目录
1、钟声归(《天配》七女唱)黄梅戏名段20首。
2、含悲忍泪(《天配》董永唱)
3、互表身世(《天配》董永、七女唱)
4、满工对唱(《天配》七女、董永唱)
5、槐荫别(《天配》七女、董永唱)听的黄梅戏选段。
6、董郎在荒郊(《天配》七女唱)十大好听黄梅戏歌曲。
7、春风送暖到襄阳(《女驸马》冯素珍唱)经典黄梅戏选段。
8、断肠人送断肠人(《女驸马》李兆庭、冯素珍唱)
9、紫燕紫燕你慢飞翔(《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
10、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十大好听黄梅戏。
11、我本闺中一钗裙(《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黄梅戏100首连唱。
12、眉清目秀美容貌(《女驸马》冯素珍、春红唱)
13、春潮涌(《牛郎织女》织女唱)
14、到底人间欢乐多(《牛郎织女》织女唱)黄梅戏经典唱段。
15、怎能忘(《龙女》云花唱)
16、晚风习习秋月冷(《龙女》姜文玉唱)林蜜蜜黄梅戏选段。
17、一月思念(《龙女》珍姑唱)
18、秋风飒飒(《孟姜女》孟姜女唱)
19、梦会(《孟姜女》孟姜女、范杞良唱)
20、哭城(《孟姜女》孟姜女及男女合唱)经典黄梅戏名段100首。
21、先生不必强争嘴(《春香闹学》春香、王锦荣唱)
22、对花(《打猪草》陶金花、金小毛对唱)
23、开门调(《夫妻观灯》王小六、小六妻对唱)
24、正月是新年(《点大麦》旦唱)
25、头戴一枝花(《纺线纱》旦唱)
26、汲水调(一)(《蓝桥汲水》蓝玉莲唱)黄梅戏小辞店。
27、汲水调(二)(《蓝桥汲水》蓝玉莲唱)
28、汲水调(三)(《蓝桥汲水》蓝玉莲唱)
29、含泪去到大河头(《砂子岗》杨四伢唱)
30、百般般磨我为何情(《砂子岗》杨四伢唱)
31、一要买天上三分白(《戏牡丹》杨四伢唱)经典黄梅戏联唱。
32、来来来(《小辞店》柳凤英唱)
33、乔装送茶上西楼(《西楼会》洪连保唱)
34、上前逮住赵郎手(《喜荣归》崔秀英、赵庭玉、崔母唱)
35、容儿说出真情话(《送香茶》陈月英唱)《女驸马》。
36、端阳歌(《春香传》女声合唱)
37、爱歌(《春香传》李梦龙、春香对唱)黄梅戏名家经典唱段大全。
38、狱中歌(《春香传》春香唱)
39、头戴珠冠(《打金传》公主唱)
40、十五的月亮为谁圆(《刘海戏金蟾》金蝉、刘海对唱)黄梅戏打猪草全部歌词。
41、王夏老儿把我害(《拉郎配》李玉唱)
42、夜来灯花结双蕊(《碧玉簪》李秀英唱)好听的黄梅戏 十首。
43、冷落为妻为哪段(《碧玉簪》李秀英唱)黄梅戏唱段。
44、赏花(《荔枝缘》益春唱)
黄梅戏有哪些经典曲目
45、夜奔(《荔枝缘》五娘唱)
46、恼人克色眠不起(《桃花扇》李香君唱)
47、阵阵寒风透罗绡(《桃花扇》李香君唱)
48、三劝(《罗帕记》陈赛金、王科举唱)十大经典黄梅戏。
以上就是与黄梅戏着名选段相关内容,是关于黄梅戏着名选段的分享。看完黄梅戏10大经典唱段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⑻ 女驸马黄梅戏谁唱的最好
女驸马黄梅戏唱的最好的是严凤英。
《女驸马》是1959年由安徽省第二届戏曲汇演安庆地区代表团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编剧,刘琼导演,严凤英、王少舫、田玉莲、陈文明等联袂主演的戏曲电影。
梅戏传统剧《双救主》基础上改编而成,是着名艺术家严凤英代表作品,流传极广,其中一些经典唱段至今风行全国。

民女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
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着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⑼ 女驸马 黄梅戏 谁唱得最好
电影《女驸马》由严凤英主演,唱的最好的是吴琼,演的最好的是马兰,韩再芬出演的也不错。
⑽ 你觉得谁唱的黄梅戏最好听为什么
在我们很小很小时候, 社会 上曾有这样一段传言,说严凤英大师去世后,在对她的遗体解剖时,发现她的声带与普通人不一样,发音功能高于普通人,不知是真是假。但有一点可以证明,严凤英大师不是普通的人,她的优美唱腔永远回荡在黄梅戏爱好者的心中。
安庆有个韩再芬艺术剧院,韩再芬老师就是该剧院领军人物,黄梅戏戏迷们比较喜欢韩再芬的演唱和表演。其扮相俏丽,噪音圆润,表演细腻,演唱韵味纯厚、清亮悦耳,所演唱的黄梅戏深受广大爱好者们的欢迎。
对于黄梅戏表演时,目前谁都比不上严凤英大师,1、她不仅扮相好,而且那双灵动解意的双眼。2、她音色宛约圆润,音质明瑞优美,有一种磁力气场,极易引人入戏。3、表演时对人物性格刻画表现得淋漓尽至,动作细致入微,在词句的拖越启迭,承上启下处理非常、到位,音节与音节间没有隙痕。4、吐字清晰,表演说唱入戏,动作表情协调而不木纳滞敛。虽然马兰,陈再芬等人从戏时间长但唱,念坐打动作表情音色,音节铺垫仍有裂痕出现,而且拖越不自然、有时说唱表情与动作不协调,剧情转入悲郁时,表情一时仍处在喜欢中,当转入欢喜时表情仍处在悲情中,有时环境词义表现愉悦,唱不随剧情人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你象京剧中李胜素等她们表演说唱动作表情就很到位就比较入戏做到表演随剧情人物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望黄梅戏的各位演员们多摩仿其他剧种成功的表现方式,取长补短,不断吸收别人的表演各方面的经验充实自已,让自己及团队走得更远!
在黄梅戏演员当中,
韩再芬,不仅人长得漂亮,非常具有气质,而且她的表演和唱功,在目前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尽管我也很喜欢其它演员,但是在我心目中,韩再芬绝对偶像地位无人能及。
从艺三十年来,韩再芬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同她的艺术魅力一样,韩再芬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在全国亿万观众的心目中,韩再芬永远是那个“黄梅仙子”。
韩再芬在舞台是风姿绰约,扮相俏丽,主要表现在她的唱腔上。她的嗓音甜美,非常适合于演唱黄梅戏,尤其是对黄梅戏女性的娇羞、泼辣的特点富有表现力。同时,浸润着黄梅戏本土的风味,韩再芬的唱腔更具地方色彩。
更为难得的是,韩再芬生活作风极为严谨,从不与人拉拉扯扯。在 社会 上听不到任何关于她的闲话。因而深得广大戏迷的爱护和尊重!
韩再芬作为“德艺双馨”的着名演员,她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有贡献的知识分子津贴,被文化部评为表演艺术专家。
附:黄梅戏《小辞店》赏析
在《小辞店》中韩再芬清丽脱俗的扮相,于妩媚之中透着稚嫩的娇憨之态;一双清澈灵动的眼睛会说话似地表现着内心的一片纯真;笑起来甜美至极,让人如沐春风!
最大的亮点,是“花开花放”那一大段唱腔,将一个少妇沉浸于爱情甜蜜之中、自喜自信又欲说还休的娇羞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与蔡鸣凤分别之际的那段“来来来”唱段,更是如泣似诉,余韵袅袅。那种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的场景,让观者不禁泪眼婆娑。
我喜欢严凤英大师的女驸马,喜欢韩再芬的小辞店,各有所长吧,都好听
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大概六三年严凤英来芜招生,住在鸠江饭店,我的一个亲戚带我去考试,她当时跟严凤英都认识,我正在上课把我喊出来一同坐黄包车,人拉的大轮子那种到了那里上了三楼进入房间,里面迎面坐了三四个人,严凤英要我唱首歌,我当时唱了流行红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因还小不懂事又胆小所以没录取,严凤英牙齿发黑,估计是长期抽烟所至,讲话声音好听。如当时要考取的话,我这一生 历史 将要改变了。现在我一直都喜欢黄梅戏马兰,韩再芬等唱的都好听更不要说严凤英了。
我是安徽人,爱听黄梅戏,在我心里,最好的只有2位大师,严凤英和马兰,非常可惜,在我出生之前,严大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离开了人世,只能听她留下的音响资料,可是马兰老师就太可惜了,最好的艺术年纪,由于狭隘的体制问题和人事,马老师离开了安徽目前也长期留在上海居住,90年代中后期依然有很多大戏演出,享誉世界。
喜欢严凤英大师自然不必多说,喜欢马兰而不是其他的谁谁谁,除了马兰老师天生有一副唱戏的好嗓子,亮丽厚重,也因为马兰老师崇高的人品艺德。
真的太可惜了,现在几乎也看不到马兰老师的演出了。
这些年听黄梅戏很少了,小时候经常在晚会上看到,感觉曲调优美动听。尤其唱黄梅戏的演员都非常漂亮,比如马兰、韩再芬,还包括大酒窝的吴琼。 这些年听黄梅戏少了很多,但今年上半年去安庆还专门进剧场听了听,很多片段还是觉得好听。要说小时候听到最多,也感觉演员最漂亮的就是,马兰。 对马兰有更多好感,不仅因为她演唱好听,还因为她在《西游记》中演过唐僧的美丽的母亲。
马兰演唱过《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还出演过《西游记》、《严凤英》等影视剧。马兰的丈夫,是文化学者余秋雨。
马兰年轻时。
马兰,1962年生于安徽太湖县,1980年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1981年,马兰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
马兰出演黄梅戏《红楼梦》。
1980年,马兰出演戏曲电影《李天保娶亲》。
1983年,马兰出演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扮演唐僧的母亲。马兰在剧中出现的镜头不多,温柔美丽的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视春晚上,马兰短发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驸马》。马兰的短发打扮,引发了当年的女性发式风潮。
1984年,马兰出演戏曲电影《龙女》。
1988年,马兰出演电视剧《严凤英》,在剧中扮演严凤英。凭借这部剧,马兰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马兰扮演的严凤英。严凤英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严凤英不堪凌辱自杀身亡。
1988年,马兰出演戏曲电视剧《劈棺惊梦》。
杂志封面上的马兰。
马兰和余秋雨。两人的年龄相差16岁。
马兰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马兰逐渐离开舞台,淡出公众的视野,夫妻俩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马兰近照。
短发马兰。
今年5月份去安庆,这里是马兰的故乡,也是韩再芬的故乡。 除了黄梅戏博物馆,几乎看不到马兰的影子,而韩再芬的照片和名字在街上随时可见。 这应该与马兰历来的低调有关,也与韩再芬在安庆拥有很大的人气有关。当地人说,韩再芬为安庆做了不好实事好事,人们对她一直很认可。
娱乐 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喜欢韩再芬老师,她的表演是非常细腻的,是一个唱功极好,唱腔优美动听的黄梅戏演员!她对艺术的执着和自身的人格魅力。
韩再芬:1968年出生,安徽潜山人。1980年进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队学艺,学艺两年,1982年便登台演出。 1984年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黄梅戏《徽州女人》中,韩再芬调动了全部的感情,为在场的左右观众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土生土长的安徽人,对黄梅戏更是别有一番钟情,细细听品,那悠扬婉转的黄梅调,真的能够沁入心脾,百转千回。是一位唱功极好,唱腔优美动听的黄梅戏演员! 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兼中国文联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市文联主席、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黄梅戏艺术家,从艺几十年来,她塑造了很多的经典角色,为黄梅戏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严凤英,马兰。
永远严风英老师,吴琼老师,名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