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美人西施的资料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今浙江萧山临浦苎萝村。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又闻“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临浦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郭羡妮饰演的西施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⑵ 对于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你了解多少呢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想必大家都希望能够亲眼目睹西施的真容,但她毕竟是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人物,史籍对她的记载也很少,所以只能通过现代技术加上一些想象力,来还原出西施的相貌。其实大多数人只知道西施是美女,却不知她做过何事,这点还是比较可惜的。西施之所以会被后人记住,主要还是因为她的事迹,那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3、西施结局之谜
西施是越王勾践战败之后,被迫向吴国求和,利用吴王好色的弱点,送给吴王的礼物,西施进入吴国之后,一直生活在姑苏城中,被吴王宠幸,对于她来讲,可能是一生最好的时光。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攻破吴国,有一种说法是西施被越王勾践处死。按照历史上勾践的性格,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而西施作为政治工具,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被处死也是符合逻辑的,“狡兔死走狗烹”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施与越国大夫范蠡一同归隐江湖,这在东汉袁康的《越绝书》中有记载:“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数次创业经商,成为一方巨富,相比前面的结局,我们更愿意相信西施是跟范蠡幸福地度过了后半生。
⑶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的经历是怎么样的
请看《偷走西施》,一个很不错的爱情故事。
西施与范蠡的传说个人认为纯属无稽之谈,要一个年方二八的女孩看上一五十多的老头,真的是不可能的。这种说法或者是当时某些无聊的知识分子自视甚高的YY行为。
西施死于沉江这种说法也是最为可信的,至于隐居说最不可信。
⑷ 告诉我美女西施的一些故事,谢谢
西施,一作先施,又称西子,姓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国人。世居诸暨苎萝山(亦名罗山)下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致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越败于吴,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幻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送越都会稽上城山调教,饰以罗娑,教以容步,学习歌舞和宫廷礼仪,进献吴国。吴王夫差大喜,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西施、郑旦于椒房,夫差朝拥夕陪,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而宠嬖西施尤甚,吴亡后,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终。
在两施由越入吴的路线上,南自诸暨,北迄苏州,所在均有西施遗迹。诸暨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等古迹
⑸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为什么称她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女间谍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有记载的美女,其中最着名的当属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可以说是最早的一个美女。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 ”,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

两年之后,越王勾践率兵攻打吴国。此时的夫差正带着吴国主力在攻打晋国,没想到越王勾践会对其釜底抽薪,于是急忙回国援救。但此时的吴国都城已经被攻破,太子也被杀害,夫差无力回天,只能求和。勾践此次征伐消耗了不少兵力、财力,一时间无法彻底灭吴,便佯装答应夫差和解。
⑹ 唐朝美女西施的资料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汉族,今浙江苎萝村人(苎萝村位于现萧山临浦苎萝村,原苎萝乡西施里;一说在诸暨城南)。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沉鱼 传说西施在古越国浣纱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惊艳容貌,都感到自愧不如沉入江底。 落雁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在马上百无聊赖,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闭月 传说貂蝉在花园中拜月时,有云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后王允就对人说貂禅比月亮还漂亮,称为“闭月”。 羞花 传说杨玉环在花园中赏花时悲叹自己的命运,用手抚花,也许是含羞草,也许是别的原因,花瓣收缩,花叶垂下。被宫女看见,就说杨贵妃与花儿比美,花儿都羞得低下了头。 “沉鱼落雁”是个成语,通常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故认为沉鱼代表西施。 四大美女还有一说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并成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杨妃”。 其实西施的美貌我们谁也没见过,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其实据考证,她们都有缺陷。 西施的缺陷就是脚比较大。西施是大脚,发明了遮脚裙。貂蝉是一眼大一眼小,应该是比较明显,虽然每个人都有大小眼,但如果不明显也看不出来,但貂蝉的估计是挺明显的。王昭君是溜肩,故发明了垫肩。杨贵妃倒还好,表面上都挺正常,很符合唐朝审美观,那就是胖,身高只有1米64,但是我想大家都不知道的是,杨贵妃有狐臭,所以她特别的喜欢沐浴。 关于四大美人的缺陷还有另一个版本。传说西施耳朵生得较小,便请匠人制作了耳环,戴上后拉长了耳轮,弥补了缺陷。王昭君两脚生得较大,便请裁缝裁制很长的裙子,长裙拖地,袅娜多姿,把脚大的缺点遮掩了。貂蝉身上有股难闻的异味,便命丫环从后花园中采来鲜花,加工制成香料拭擦全身,顿时芳香袭人,更加迷人了。杨贵妃走起路来步履沉重,鞋声咯咯,使人生厌,便在身上佩戴铜铃、玉器,姗姗行走时,金玉相撞,叮叮当当,别有风韵,刺耳的步履声消失在悦耳动听的金玉声中了。
⑺ 为什么说西施是中国第一大美人
世入多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子的美丽,事实上这两句话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沉鱼”就是指的西施。
西施是宁萝山下着耶溪畔的一个浣纱女子,尽得山水秀灵之气,出落得水葱儿似的惹人怜爱,就这个人儿,由于国家多难,竟然肩负起蛊惑敌国君王的政治任务,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美人计的主角,然而她的一颗心却始终萦绕在自己心上人范蠡的身上,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
春秋后期,诸侯争霸的重点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下游和浙江流域。这里的吴国和越国积不相容,互相攻伐,无穷的是非恩怨,演不完慷慨悲歌,柔情侠骨。
越国是夏禹的后代,吴国是周王室当年所建的卫星小国。吴王阖闾当政期间,得到来归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和着名军事家孙武的辅佐,国势日益强盛,曾经大败楚军而攻入郢都,伍子胥鞭尸楚王。但吴军却功败垂成,其原因除了泣血秦庭,请得救兵之外,越国的乘机进攻吴国也是重要原因,对此吴王阖闾认为是奇耻大辱。
周敬王二十四年,勾践继位为越王,吴王阖闾认为有机可乘,为报新仇旧恨,大举进攻越国。当时越王新立,布署未定,按照实力和当时的形势分析,吴胜越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谁料战争的结果竟是吴军一败涂地。
战争中,勾践挑选一批勇士,脱去上衣,手执利刃,列成三行,缓步向吴军阵前推进,助以响彻云霄的喊声:“冒犯上国兴师讨伐,愿以一死为越王赎罪!”吴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已来到吴军阵前,一个接一个地刎颈而死。吴军人人目瞪口呆,对于眼前血肉模糊的悲壮场面,惊赫、震憾,不知所措。刹时,越军阵地金鼓齐鸣,越兵排山倒海冲杀过来,吴军招架不住,一路败退下去,吴王阖闾的右脚,也被越军大将灵姑浮的长矛刺中,回国后不久就因伤重而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携李之战”,会战的地点就在今天浙江嘉兴一带。
吴玉阖闾临死前曾经嘱托他的儿子夫差,一定要踏平越国,为父亲报仇。夫差继位后便积极地在太湖训练水军,并在姑苏灵岩山下建立“射棚”,以娴熟战技,又在自己的寝宫门前,设立专人,随时厉声向自己提醒;“夫差!你忘记越人杀死你父王的仇恨吗?”每次夫差都敬谨庄肃的回答;“不敢忘记!”
上一代的战争仇恨,很快地又以诉诸战争的方式来解决,越王勾践为了先发制人,不等吴军准备就绪,便首先点燃战火。这次是吴军反过来变成“哀兵”的姿态,抱定必死的决心,大败来犯的越兵,越国主力损失殆尽,最后收拾残余五干人退保会稽,也被吴军团团围住。
勾践喟然长叹:“吾将终于此乎?”大夫文种马上加以劝解:“过去,商汤囚于夏台,文王系于羑里,晋公子重耳奔狄,齐公子小白奔莒,最终都成就了霸业,由这些事情看来,现在的困境又何尝不是福呢?”于是勾践采纳了文种的建议,挑选美女八名,并携带金银珠宝,通过吴国太宰伯否,达成和议。
当时吴国有主战和主和两派,相国伍子胥力倡乘胜追击,一举捣灭越国。大宰伯否则认为与其玉石俱焚,不如以条约来取得越国的利益。争论的结果,终于采取了伯否的建议,签订了条件苛刻的条约,从而也使得越国获得了一线生机。
按照和约的规定,勾践在处理完一切批善后事宜后,便得入臣吴国。日期一天天迫近,勾践忧形于色,大夫范蠡劝道:“臣闻没有经过孤独生活的人,志向不远大,没有经过大悲大痛的人,考虑问题总不周全。古代圣贤,都曾遇困厄之境,怎么会独独只有您呢?”勾践叹道:“主要是为了去越入吴的人事安排,一下子还难作妥当的决定!”这时大夫文种上前说道;“四境之内,百姓之事;范蠡不如我;与君周旋,临机应变,我不如范基。”范合立即附和:“文种自处已审,主公以国事委托给他,可使耕战足备;至于辅危主,忍垢辱,臣不敢辞。”
一切准备妥当,勾践便与夫人及范蠡启程人吴,群臣在固陵江畔摆酒钱别,君臣相对凄然泪下,黯然挥手而别,很有些“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氛。
既入吴国,勾践等人肉袒俯伏谒见夫差,夫差盛气凌人地说:“寡人假如念先王的仇,你今天断无生理!”勾践赶紧叩首回答:“惟大王怜之!”
勾践夫妇穿着仆人的衣服,守过阖闾的墓,还当过马夫与门卫,夫差每次乘车外出,勾践总是牵着马步行在车前,范蠡也始终朝夕相随,寸步不离。
一天,夫差召勾践入见,勾践跪伏在前,范蠡肃立在后。夫差对范蠡说:“今勾践无道,你能弃越归吴。必当重用。”范蠡答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臣在越不能辅佐越王为善,致得罪大王,幸不加诛,已经感到很满足了,怎么还敢奢望富贵呢?”第二天,吴王夫差在高台上眺望,看到勾践和夫人端坐在马厩旁,范蠡垂手立在身后,虽然蓬首垢面操持贱役,而不失君臣夫妇之礼,心中十分感动,也大起怜惜之念。
虽然夫差大起怜惜之念,然而仍不曾有恢复勾与践自由的迹象。机会是人找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夫差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感染寒疾三个月未愈。这时勾践前来求见,毛遂自荐道:“臣在东海,曾习医理,观人粪便,可知病情。”说完取过失差的粪便就尝。喜道:“大王的病已大为减轻,七天后就会好转!”到期果然痊愈。吴王夫差大为不忍,于是摆下酒宴招待勾践,不断称赞勾践是仁者。伍子胥在旁看了大不以为然,警告夫差;“勾践下尝大王之粪,他日一定上食大王之心,大王如果不觉察警惕。一定会被他打败的。”夫差那里听得进去,认为勾践已经没有敌意,不久就将勾践亲自送出城,赦他回国。
勾践回国以后,以文种治理国政,以范蠡整顿军旅,为了牢记战败的耻辱,将国都迁到会稽,筑城立廓,作为复兴堡垒。一面奖励农桑,厚植经济基础;一面整军经武,加强雪耻复仇力量。
没有一时一刻忘却在吴国所受的耻辱,为了报仇雪恨,勾践苦身劳役,夜以继日,如果想睡了就用一种小草扎自己的眼睛,如果觉得脚冷就把水泼在上面。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平日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除了自己亲自耕作外,夫人也自织。勾践常常在半夜偷偷哭泣,哭完后就仰天长啸,着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出在他的身上。此外,勾践还礼遇贤人,奖励生育。生聚教训,如火如荼的复国行动在全国各地蓬蓬勃勃地进行。
越国的雪耻计划在七年后已经卓有成效,但是表面上仍然低声下气地讨好吴国,除了春秋两季照例进贡以外,大批的建材源源不断地从越地运往姑苏,胁助吴国建造华丽的宫殿,并呈献美女珠宝,俾使吴王夫差在声色犬马中自溺其志。
西施便是在一批又一批美人中,毅然肩负起雪耻复国的人责重任,在另一个战场上表现得最为出色的佼佼者。
范蠡鉴于历次送往吴国的美女效果不佳,于是微服巡行各地,决心要寻觅一两个绝色的美女,再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和“包装”,以期一鸣惊人,用温柔的绳索,达到绊系吴王并趁机离间吴国君臣的目的,为越国的灭吴,创造一个有利的形势。
这天,范蠢来到宁萝山下,听说若耶溪畔有两位浣纱美女;一个叫西施,一个叫郑旦,两人犹如姐妹,据说有人想偷偷地看她们一眼,还得花上一文钱,才能越过村中老太太的“封锁线”。
终于范蠡也在若耶溪畔看到了西施和郑旦,果然令人目眩神迷,虽然生在穷乡僻壤,但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范蠡不但在越国从未见过如此艳丽的女子,就算在吴国宫中所看到的莺莺燕燕,也没有一个可以与她们两人妣美。不自禁想道:“如果再加以琢磨,必然成为稀世的珍宝,一定可以赢得吴王夫差的欢心,说不定越国的前途就寄托在她们两人身上!”
范蠡表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西施与郑旦跪拜在地,想不到自己一个乡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愿意为国家奉献出她们的一切。
于是一项有计划的训练,在范蠡的策划与主持下迅速地展开,地点虽就在会稽附近,却十分秘密,除了西施与郑旦外,还有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美女十多人,训练的内容首重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次及一般知识的传授,尤其着重在歌舞、仪态、礼节和蛊惑人心技巧上的磨炼,就连探听情报的知识和技术也成了必修的课程,务必在短期的密集训练中,快速变化她们的气质,培养出思想忠贞、气质高贵的一批特种工作人员。从现代意义讲,西施可算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女间谍。
西施与郑旦在众多名师的调教下,很快便展露了过人的才情,三年下来已是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妩媚动人的风韵,经过越王勾践的测试,认为成效圆满,于是范蠡择期动身,带着西施、郑旦等一干美丽的“贡品”前往吴国。
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岁月中,范蠡和西施已双双坠入爱河,难舍难分,而且西施已怀孕数月,如何把一个大腹便便的美人儿献给吴王呢?
一路上却走走停停,到嘉兴地方,范蠡以西施水土不服为由,盘桓达半年之久。在这里西施为范蠡生下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可怜这个初抵人世的小生命,在父母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又很快地在人间消失了。
范蠡与西施由于国难而聚首,又要为了国难而分开,贵为一国大夫,竟不能保住自己心爱的人,更无情地舍弃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心碎了,泪也流干了,还是得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何日能重续旧好,只有无尽的期待。
人是奇怪的动物,常常受客观环境的约束,作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来,像是硬把自己心爱的往别人怀里送,而且是敌人的怀里送,还得装出心甘情愿的样子,那份儿蹩扭,窝囊,凄苦与无奈的心情,几乎使范蠡快要崩溃了。
必须压住自己怒涛汹涌的情绪,无论如何不能露出丝毫的不悦之情。当范蠡带着西施等一千美女在姑苏台上朝见夫差时,太宰伯否笑嘻嘻地乐观其成,而相国伍子胥却以妹喜、褒姒、妲己的故事加以劝阻,夫差说道:“我又不是桀,纣和周幽王,相国不必多虑。”于是把越国进献的美女照单全收下来。
西施原本就如出水芙蓉般的美丽,经过一段时间的爱情滋润,更如牡丹盛开似的鲜妍媚人;郑旦仍然保持着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优雅绝伦的感受。夫差正在趾高气扬的时候,便特别喜欢如山花烂漫般的西施。
范蠡这次前来,与过去的狼狈情景有天壤之别,他以国宾的身份,受到隆重的款待,离开吴国前夕,夫差还特地设宴钱行,西施与郑旦眨眼就以女主人的身份在范蠡席前酬酢,西施那脉脉含情的眼睛,使得范蠡几乎无法自持,但国仇家恨,总使他收拾起儿女私情。
吴王对西施的美艳眷恋不已。而西施曾生育过的往事,在巧妙的掩饰下,夫差居然毫无觉察。夫差大兴本土,在灵岩山上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并挖空心思构筑响履廊,在上面走动,发出铮琮的响声。又修一人工湖,沿湖遍植奇花异卉,湖上布置锦帆以供游乐。后人曾有诗描写当时的情景:
吴王在日百花开,画船载乐舟边来;
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词洲寂寞。
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
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随行尘。
年年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声欲断;
借问后来看花人,锦帆何处空凭吊。
清代的吴梅村更在《圆圆曲》中写道: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装照汗青。
……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上鸟自啼,履廊人去苔空绿。
撸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
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西施的一颦一笑,一捧心一皱眉,都紧紧地扣住吴王的心弦;郑旦的若即若离、矜持秀雅,也使得吴王神魂颠倒而穷追不舍。这两人一搭一挡。轻易地便掌握了吴王夫差的整个“人”和“心”,并把他有计划地推向历代亡国之君的老路。
越王勾践迫不及待要报仇雪恨,大夫逢同却建议不可轻举妄动,应先“结齐、亲楚、附晋”,并鼓励吴国对外用兵,等到吴国精疲力尽就可克吴致胜。当西施把吴国准备攻打齐国的消息传到越国时,勾践就火上添油式的更派三千兵助战,并派文种秘密朝吴,把越国镇国之室——屈庐之矛,步光之剑以及二十套祖传的铠甲,一齐献给吴王,一心一意鼓励吴国作军事冒险,以便坐收渔人之利。
然而吴国讨伐齐国,竟大获全胜,吴国相国伍于胥更念念不忘灭掉越国这个心腹大患。越国君臣一致认为,一定要在短期内消灭这个对吴国忠心耿耿的老家伙,扫除反攻雪耻的绊脚石。
这个艰巨的任务也由西施来完成,她运用各种机会,柔其声气,媚其姿态,一遍又一遍地在吴王耳边数说伍子胥的不是,谎话说了一千遍便能使人信以为真,吴王的信心终于动摇,开始怀疑伍子胥的忠贞,在一次关于越国问题的讨论中,争执又起,吴王夫差竟命令伍子胥自杀,悲愤的伍子胥用双手先挖下自己的双眼,命手下挂在城门,说他死后也要看到越兵入城。于是,盛怒的夫差残忍地下令将他切成碎块,用皮囊装上,抛入海中。至今汹涌澎湃的钱塘潮就是伍子胥那不散的千古忠魂所化。那千层、万层的波浪,排山倒海,诉说他的悲愤,他的千古冤情。
伍子胥死后,伯否当政,注定了吴国败亡的命运。
然而北宋名家王安石却另有一说:
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胎?
但愿君王诛伯否,不愁宫里有西施!
确实,吴国的灭亡,伯否难辞其咎,只是本文限于篇幅,不能备述。
周敬王三十八年秋间,吴王夫差耀武扬威的大会诸侯于黄池,精锐尽出,都城空虚,勾践乘机攻入吴国都城,将吴国太子在姑苏台活活烧死。夫差前后不能兼顾。四年后,吴国大旱,士民饥疲,勾践再度进攻吴国,吴军固守孤城,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周元王二年,越军以水师第三次进攻吴国,围困吴都达两年之久,恰逢江南春雨,大雨如注,吴都城墙坍塌,越军乘隙长驱直入,夫差突围来到姑苏山,乞降不成,用三层罗帕裹面,拔剑自刎,以示羞见先王和伍子胥于地下,吴越长久的争端,终以吴王夫差的死而结束,勾践在经过二十二年的辛酸岁月,才彻底地雪了当年会稽战败的耻辱。
吴国既平,勾践挥军北上。在徐州大会诸侯,周元王派人赐胙,封勾践为霸主。越人横行长江流域,不再记得弱女子郑旦与西施的功劳。
宋代郑獬说:
千重越甲夜围城,战罢君王醉不知;
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且合酬西施。
关于西施的下落,有一种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但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如此;在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他说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如果不走的话,必然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借文种没有听他的劝告,果然被勾践所杀。
第二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范蠡为了心爱的人儿,不惜抛却荣华富贵,隐姓埋名,邀游五湖,过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遥生活,专致唱随之乐,不再萦心于人世间的恩怨是非。
很久以后,在山东出现了一位巨富,叫陶朱公,万贯家财,他的妻子也美艳如花,夫妇感情真挚,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时间能冲淡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没人再去追根究底了。
历史上对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赞誉备至,而对西施的伟大牺牲则语焉不详,毁誉不定。甚至总把她作为反面材料来提供教训。
唐代罗隐说得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
还有人说美丽的西湖是西施的化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