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大全 » 十大美女琵琶独奏曲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十大美女琵琶独奏曲

发布时间: 2023-03-04 18:57:11

‘壹’ 琵琶的十大名曲介绍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琵琶的十大名曲,欢迎阅读。

1《塞上曲》

《塞上曲》是一首传统琵琶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此曲细腻地描写了王昭君对故国家园的思念,抒发了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感,曲调婉转细腻,缠绵惆怅。在弹奏上充分发挥左手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在虚音、实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错配合中,运用弹、挑、泛等单音与拉、推、轮指等连指的巧妙穿插,使旋律更显委婉柔美,表现出“声声掩抑声声思”的情绪,表达了古代妇女受压抑的内心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或《浔阳曲》,《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乐曲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于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着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优秀代表作。在传统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而武曲则结构精致绵密,旋律层次分明,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

4《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是一首着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这首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传说虞姬在项羽听到楚歌声而自为诗后和曰:“汉失已落地,四面楚声中,大王意气尽,贱妄何聊生!”苏轼也曾做诗:“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苍皇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京戏《霸王别姬》名闻中外,琵琶曲《霸王卸甲》会带给你更深刻的感受。

5《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此曲经杨荫浏、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但据杨荫浏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6《昭君出塞》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不少描写昭君出塞的乐曲,尤其是凡提到琵琶,大多和昭君出塞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在《一素子琵琶谱》中新调6首之一,为《昭君出塞》,注明通《石上流泉》,而《月映西湖》,注又名《出塞》;华秋苹《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的浙江陈牧夫派琵琶曲目中有《昭君怨》,后来李芳园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出现了描写昭君出塞故事的套曲《塞上曲》。但是,华彦钧传谱的这一曲,均与此不同。据华彦钧自己说,此曲是由他父亲华雪梅传授的。但是,我们从该曲的旋律音调,可以发现有类似广东音乐“乙反线”的特征,似乎有作者所处年代广为流传的广东音乐曲《昭君怨》的因素。此曲有作者自己琵琶曲上的一些特点,例如,与《大浪淘沙》相似的乐曲结构、旋律节奏音型和演奏手法等。在表现的情感上,仍表现出作者的豁达气度,而绝无那种闺怨

7《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全曲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色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而具有推动力的节奏,描绘了万物生机,春意盎然的景象。听来使人感觉耳目一新,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8《草原小姐妹》

琵琶协奏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于1973年,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由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

9《海青拿天鹅》

据说《海青拿天鹅》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一首琵琶曲。《海青拿鹤》于元代出现,是一首专为琵琶创作的独奏曲。海青拿鹤:又名《海青拿天鹅》,元代时出现的专为琵琶创作的独奏曲。北京智化寺有清康熙三十三年的抄本《放海青》、《拿鹅》两曲。1814年荣斋编《弦索备考》亦有《海青》一曲,均为合奏谱。现存琵琶独奏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萍的《琵琶谱》。此曲题材取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生活,海青又名海东青,是北方狩猎民族饲养的一种专门捕猎动物的猛禽,当时的契丹王室常携海青外出围猎,故此曲可能是在契丹民族或女真族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加工编创而成。

10《彝族舞曲》

‘贰’ 中国琵琶十大名曲有那些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着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着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叁’ 绕梁音|vol.4 刘德海:琵琶曲《十面埋伏》

PS:腾讯没有刘大师晚年的《十面埋伏》,那个那更些劲道,如果大家想看的话,可自行在网上搜索。

夜深人静时,打开音乐播放器,听刘德海老爷子的《十面埋伏》琵琶曲,搭配《垓下之战》更有感觉。ang ang ang ……三声铿锵有力的扫轮开场之后,接下来的扫轮,一轮比一轮急促,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感随即铺陈开来。电流穿过耳膜,闭上眼睛,脑海里出现的是一千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魂的楚汉之争。

《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曲子是慷慨激昂胸有成竹的,这是一种群体力量的较量。刘邦听从张良、陈平建议,单方面撕毁与项羽签定的鸿沟和议,向楚军主动发起战争。由韩信率领的三十万汉家军,再加上彭越等人的其它盟军,把项羽合围于垓下,十万楚军被杀了有八万之多。四面楚歌下,项王以为营地被汉军尽数占有,仓皇下带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出去,后被汉军一路追杀至乌江边,最后只余二十八骑,逼得项王引颈自刎。

因琵琶在音色上的穿透力极强,尤其在武曲气势的表现上,也比其它乐器更有优势,所以表现战争激烈的场面一般都用琵琶。状元有文武之分,琵琶也有文武,武曲重在叙事,文曲重在抒情。自古以来,琵琶演奏者男性为多,女性也有,如王昭君等,不过较男性演奏者来说还是要少一些。我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美女抱着琵琶出场,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只不过是因为琵琶适合弹文曲,而且文曲也更多一些,而且女性演奏要比男性演奏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些。

《十面埋伏》是十大琵琶名曲之首,也是所有琵琶曲中最难弹的,别称《淮阴平楚》。全曲章回体结构,共分三个部分,十三个小段。第一部分是决战前的准备: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第二部分两军对擂: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第三部分得胜归来:众串凯、诸将争功和得胜回营。

现在普遍听到的《十面埋伏》都是经过刘德海改良后的版本,如果想听老版的话,可以在网上找下林石城版本的。林石城大师的《十面埋伏》用的是四相十三品的古琵琶,这里面更注重左手的技法,左手用的揉弦和并弦多些,绞弦用以模拟兵器撞击的声音,并弦则是模拟千军万马的嘶鸣声,右手用的摇指、滚指多些。而刘德海大师更注重右手的技法,扫轮、扫拂、滚指、摇指、弹、挑等,左手揉弦多一些,用的是六相二十四品的琵琶,在音域上来说,更丰富一些。

刘老和林老两个版本虽都是《十面埋伏》,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版本,最大的区别在曲风和演奏技法上。不过,刘老爷子的《十面埋伏》也分年龄段,我个人更喜欢刘老爷子晚年演奏的版本,在气势上更加磅礴激昂,年轻时候弹奏的《十面埋伏》在气势上要相对弱一些。

看过刘老晚年演奏的版本,一头华发,一人一椅一琵琶,神情专注,看着琵琶像看着情人般温柔。但弹奏的曲子却比年轻时更加刚烈,指尖尽是杀伐之气。ang ang ang ……前三声扫轮中间的留白最精妙,渲染的是一种草木皆兵的紧张氛围,直接奠定了整首《十面埋伏》的基调,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个部分。我听过很多其它版本的开场,但是气势没有出来。其它版本的《十面埋伏》不是手速慢了,就是有杂音,再么就是把一个大武曲硬生生弹成了文曲。

从前只闻佛山无影脚,今朝得见刘老无影手。弹到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刘老已与琵琶融为一体,只看见刘老的手的影子在闪,根本看不清指法。一曲完毕,眼含热泪,起身鞠躬,台下掌声经久不息。这么快的轮指、滚指、摇指、扫轮、扫拂手速下,每一个音都很纯净圆润,一丝不苟,没有一点杂音,这除了需要一定的天分和苦练之外,技巧也很重要。尤其是轮指的时候,很多人最容易在这个地方出现杂音。

轮指是五根手指一起轮,其中大拇指的力量是最大的,无名指和尾指的力量较弱,所以要控制好每个手指的力量,过弦要快准狠。琵琶乃民乐之王,所有民族乐器中最难练的,《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没有个七年八载,是弹不出来的,光练手速就得个三年五载。弹琵琶讲究的是左右手的平衡与协调,右手难的是轮指的手速,左手难的是揉弦、绞弦与并弦,有并两弦、三弦、四弦的,其中并四弦是最难的一种,左手要有足够的力道,女性一般能并到两根到三根弦,男性在力道方面比较有优势。

着名琵琶演奏家吴蛮女士也是刘老的得意门生,她弹奏的《十面埋伏》相对刘老来说,还是欠缺了些力道,有点偏阴柔。刘老师承林石城大师,林大师更厉害,出生中医世家,毕业于中国医学院,后弃医从乐,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可以说是新中国民乐的奠基人,而且是琵琶界的第一国手,在弃医从乐前已是远近闻名的中医大夫。林大师又师承沈浩初,比较有意思的是沈大师也是弃医从乐,这师祖三人都是浦东派系的杰出代表,且都是桃李满天下。

林大师的演奏也极富特色。见多了其它的摇头晃脑表情动作夸张的民乐演奏者之后,林大师的演奏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舒适感。太多的民乐演奏者过于外在的形体表达了,面部表情夸张,肢体动作夸张,而忽略了音乐内在的情感传达,只能称为外向表演型演奏者,而林大师一看就是宗师极别的,一人一椅一琵琶,坐姿仪态都很美,很多人演奏时是要看琵琶上的弦和相,以及品,林大师是直接盲弹,坐在那儿气定神闲的演奏着最为激烈的武曲《十面埋伏》。心有海啸,面却平静无波,将内在饱满的情感通过乐曲表达出来,这才是手艺人应有的姿态。

‘肆’ 用琵琶弹奏出的曲子

我是学琵琶的,今年刚好考完满级
就挑几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吧(绝对不是在网上搜的)
以下按难度排序(数字越大等级越高):

一级的:凤阳花鼓,苏武牧羊

二级的:紫竹调(名字不错^_^),春天

三级的:金蛇狂舞(这首很经典),旱天雷

四级的:忘了- -

五级的:倒垂帘,三六,大浪淘沙,出水莲,欢乐的日子,阳春白雪

六级的:故乡的太阳,飞花点翠,

七级的:寒鸦戏水,梅花三弄,送我一支玫瑰花,划船曲,高山流水,天山之春,歌舞引,浏阳河

八级的:赶花会,彝族舞曲(这是我最喜欢听的一首,强推*^_^*),渭水情,新翻羽调绿腰,土耳其进曲(这首是外国曲子改编的,很难学- -,但感觉不错)八月桂花遍地开,春江花月夜(虽然其他乐器也有这首曲子,但是用琵琶也别有一番风味呀~)

九级的:登登登等~~~重头戏来了~这首诗琵琶特有的曲子,别的乐器想弹也谈也弹不来的~!——十面埋伏!(强强强推~),霸王卸甲虚籁(每次弹这首心里都会有宁静的感觉。。。),春雨

十级的:狼牙山五壮士,草原小姐妹(这首是我考级时弹的,很有纪念意义滴!),天鹅(这首也不错,可以让人平静下来),老童(这首诗凑数的,可以忽视,但是其他的都很不错~~!!)

写完了,琵琶的曲子其实远远不止这么多,我写的这些曲子都是发自内心的为它们着迷过的。写多了就没有意思了,琵琶的魅力是贵精不贵多的。
写了这么多,也是费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的,知道还有喜欢琵琶文化的人真的很感动^_^
SO,如果楼主你还不采纳的话就太不厚道了!*^_^*

‘伍’ 中国琵琶十大名曲

1《十面埋伏》不用说了= =
2《霸王卸甲》这两个武曲是肯定的
3《彝族舞曲》弹琵琶的没有不会弹这个的
4《天鹅》刘德海作的 很有名
5《春江花月夜》民乐合奏的多
6《金蛇狂舞》比较初级的曲子但是也很有名
7《大浪淘沙》阿炳的琵琶曲
8《阳春白雪》很多版本 算是琵琶的代表了
9《草原小姐妹》这个也不用说了 非常熟悉的旋律一听就知道的
10《月儿高》在文曲里面最着名最有代表的曲子

其实十大名曲这样的有太多了 琵琶曲子非常多。这是我学了10年专业总结能比较代表的就是这10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