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说唢呐是乐器中的王者流氓
因为它是从民间乐器演变而来的一种吹奏乐器,因其声音明亮又凄凉,所以赋予了它额外的特性。唢呐的声音非常明亮,穿透力极强,唢呐演奏起来能和一整个乐队抗衡,一般乐队演奏都有麦克风,唢呐不需要,只要一吹声音就把其他的乐器声音盖下去。
(1)山东三大美女唢呐扩展阅读:
(一)定调方法
1、唢呐在传统的定调方法里,是以使用的乐器为依据的。不论尺寸长短或木管粗细,一律以全按(把所有的音孔都按上,也就是筒音)称为“本调”。这是所有演奏唢呐的同志所共同熟悉的一种基本调名。更由于它是初学者必用的调子,所以在民间艺人的术语里叫做“本学”。
2、关于这种“本调”的命名,是各地所习惯的通称。以“七寸”小唢呐为例,它的“本调”音高相当于键盘乐器的中央“C”即“1“。它的音阶排列为“1 2 5 4 5 6 7 1 2”。
3、以这个音阶的1234567七个音为“CDEFGAB”七调的调名,就得出了“1=e,1=D、i=E、1:F,1:G、1:A、1=B”各调的音位指法。
(二)注意事项
1、吹奏唢呐,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就不准。
2、唢呐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两者结合运用,其中有连奏、单吐、双吐、三吐、弹音、花舌、萧音、滑音、颤音、叠音和垫音等,还可以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
② 现在中国唢呐王是谁
现在中国唢呐王是任同祥。
1、着名唢呐演奏家。他演奏(自己创编)的《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庆丰收》《婚礼曲》《驻云飞》等等许多唢呐名曲,更令听众赞叹不已,回味无穷,难以忘怀。正是任同祥,率先使我国的民族乐器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为民族器乐增添了光彩。
2、1953年,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舞台上,有一位唢呐好手以一曲“百鸟朝凤”得到首都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这就是来自山东的任同祥。
3、随后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后又多次到东欧及东南亚各国演出,获得过缅甸国家金质奖章。他的唢呐演奏从容自如,干净利索,音色柔和圆滑,善于运用滑音、舌根吐音、双吐音等技巧。
(2)山东三大美女唢呐扩展阅读
1953年,任同祥通过县、省层层比赛而被遴选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后, 便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新篇章----从民间乐班的乐手晋升到专业的上海歌舞剧院独奏演员,从而结束了二十余年的鼓乐班的流浪生活。
同年,任同祥代表国家,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民间器乐比赛.他以炽热奔放的激情,娴熟精湛的技艺,质朴浓艳的风韵,俏丽多姿的格调,成功地演奏了他的代表《百鸟朝凤》等唢呐佳作,一举获得了银质奖章。
1954年任同祥又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家。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博得高度评价,并又获得缅甸国家授予的金质奖章。
③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有哪些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
1、唢呐独奏《一江风》
2、唢呐曲《黄河情》
3、唢呐独奏豫剧《秦雪梅吊孝》
4、唢呐母亲
5、唢呐父亲
6、哀乐
7、唢呐悲调曲
8、唢呐哭皇天
9、唢呐悲曲
10、唢呐独奏朝阳沟
唢呐使用环境:
在民间,唢呐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过年过节时都要请几个唢呐手来庆贺热闹一番,发展到今天,送子参军,开张剪彩也要请唢呐乐队,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④ 《百鸟朝凤》:是谁吹死了唢呐
我觉得是焦三爷,焦三爷也看到了唢呐的末日余晖。后来,红白事已经没有人再请唢呐匠了,即使有人请,也没有了规矩。让我们不禁感慨,当年唢呐的那股气势哪去了,是谁吹死了唢呐呢。难道是西洋乐队吗,其实,这只是表象,真正吹死唢呐的最大祸首就是唢呐匠。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让唢呐兴盛的,是唢呐匠;可是让唢呐消亡的,也是唢呐匠。首先,是唢呐匠的传承问题。在以前,很多传统技艺行业都是师徒相传,甚至有些行业都是家族相传,传男不传女。而且还流传着“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师父在传承的时候,一般都会留一手,只有在最后的时刻才会把这个秘诀教给徒弟。就像电影中,《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就是焦三爷的压箱底,最后只传给一个徒弟。
最后,是唢呐匠的固步自封。唢呐本是乐器,却成了红白喜事的专属;唢呐匠本是乐师,却成了道德高低的判官。唢呐匠不是把精力用在如何创作更多的优秀曲目,而是用在设置很多道德仪式。唢呐匠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在一亩三分地上。一旦面临时代变革,只有被淘汰。所以,不是唢呐不好听,而是唢呐匠吹不出好听的曲子。
⑤ 唢呐之乡是什么地方
谢庄。
南阳东坡唢呐被称为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谢庄被称为唢呐之乡,东坡唢呐独树一帜。以王明章、王明志为代表的唢呐班把杂技、魔术融入唢呐表演之中,深受观众喜爱。
1992年王明章荣获南阳市“唢呐状元”称号1996年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拍摄的王明章唢呐专题片,在中央七套、河南卫视播出,从此东坡唢呐名扬全国。
(5)山东三大美女唢呐扩展阅读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
在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区。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武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
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到了近现代,唢呐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广东地区,唢呐又被称为嘀嗒。
⑥ 唢呐的发源地在哪儿
唢呐的发源地为波斯、阿拉伯一带 ,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唢呐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
(6)山东三大美女唢呐扩展阅读: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唢呐史料始见于明代。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今天唢呐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
中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⑦ 请问民间锁呐曲,有那些
代表作品
编辑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全家福,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抬花轿,音乐是我国民间的曲剧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由于历史悠久,音乐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六字开门,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前半段运用模拟人笑声的“气拱音”, 以及“气顶音”技巧,使旋律优美如歌;后半段运用单、双吐技巧奏出类似三弦声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乐音和轻快的节奏相结合。乐曲情绪活泼欢快,使音乐具有对比,表现更加生动,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社庆,唢呐独奏曲,作者葛礼道,1965年在“为农村服务的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中获选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录制唱片并被艺术团体带到日本、韩国、美国、尼泊尔等国演出。很喜爱的唢呐曲。
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凤阳歌绞八板,一首着名的鲁西南鼓吹乐曲,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曲,但经过郝益军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却鲜为人知。本文作者通过对山东琴书音乐的了解和多年来年来从事笛子与唢呐两门乐器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对笛曲《凤阳歌绞八板》的结构布局、素材来源、风格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着重阐述了演奏该曲应注意的九个问题。引子的旋律开阔悠扬,起伏较大,表现山东人的热情朴实、豪爽泼辣的性格特征。
山村来了售货员,乐曲慢板部分主要以“凤阳歌”为素材,其旋律清新爽朗、韵味生动别致,通过变奏及多种演奏技巧的运用而显得别有情趣。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山村售货购货的欢乐、热闹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怀乡曲,王国潼先生采用台湾地方戏曲《歌仔戏》的曲牌“哭调子”、“七字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作者在乐曲的演奏艺术要求中写道:“台湾《歌仔戏》与福建《芗剧》属于同一剧种,都起源于福建的民间歌舞《锦歌》、《铺地扫》,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为‘怀芗曲’,意用‘芗’‘乡’二字同音,以表达台湾同胞借怀念昔日芗曲之音而抒发今朝怀乡思亲之情。现在恢复原曲名的同时将‘芗’字改为‘乡’字,以使其含义更为确切。”《怀乡曲》原曲分为三段。第一段:表现台湾同胞对祖国及亲人深切怀念的心情。这段缓慢而悠长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挚,如同台湾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谣望家千里,骨肉各西东,倚栏怀芗曲,无限故乡情。”第二段:表现台湾同胞看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时的激动心情,以及他们对祖国的赞颂与向往。第三段:情绪更加激动,表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和坚定信念。贾鹏芳改编并演奏的《怀乡曲》,宿略了第二、第三段,变化发展了第一段;少了许多兴奋与激动,多了一些忧伤与思念,凄美的旋律使人思绪万千,这也是中国二胡最能感动人的一面。
豫西二八板,唢呐曲《二八板》在上个世纪80年初由于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时值上由两分多钟发展为4分半钟,由高音唢呐改为中音唢呐,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两个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刘文金先生执笔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过中音唢呐细致入微的模拟,使得吹腔在飘动中透着刚气,在深厚古朴中透着柔美,如同吟颂、如同哼腔;这里如青蜒点水般的气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剧快流水板的发展变化中,花腔跳动跌宕粉繁,给人们以欢快愉悦之感。
黄土情,黄土情是我国当代着名唢呐演奏家周东朝先生在1992年创作的,该作品曾荣获我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评比独奏作品一等奖,后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唢呐专辑中。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唢呐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唢呐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该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抒发了对黄土高原无限眷恋的情怀,唢呐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天乐,是我国着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于1988年为着名唢呐演奏家刘英创作的一首唢呐协奏曲,1989年在“上海文化艺术节”中首演,并获“优秀成果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又列入演 出曲目。1991年由香港中乐团再次演出,反响强烈。《天乐》曲风热情豪放、风趣幽默而又兼具含蓄深沉的意蕴, 作曲家将民族风韵、现代技巧和时代气派的有机结合, 为一向以粗犷奔放着称的唢呐开辟了细腻婉约的新的艺术风格
⑧ 经典锁呐曲
唢呐曲谱
唢呐曲谱: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
一枝花;小开门;小放牛;喜庆丰收;十八板;山坡羊;六字开门;啦呱(二重奏);哈哈腔;凤阳歌绞八板;百鸟朝凤;婚礼曲;二人转牌子曲;普天乐;百鸟朝凤;欢庆胜利(协奏曲);二人转牌子曲;一枝花;大得胜(吹打乐);抬花轿;十样景(二重奏);天府好;庆丰收;塔塔尔舞曲;小放牛;龙腾虎跃(吹打乐);河北梆子腔;喜庆丰收;丰收;小开门;送新娘。
一、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一枝花:
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
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
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三、打枣
唢呐独奏曲,北方吹歌传统曲目。原是一首民歌,一个人要吹奏唢呐、口笛、把攥子等乐器模拟人声演唱(俗称咔戏)。
演奏者以复杂的、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展现了各种乐器的特殊音色,如宏大明亮的唢呐声,高而清脆的口笛声,低而带有鼻音的把攥子等,相互对应,生动活泼,对比鲜明,表现了生活中男女老少的逗趣对唱的欢乐情景。
乐曲采用多种演奏形式,再现了人们提篮持竿,收打红枣的动人场景。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及质朴的乡土气息。风格红火热烈,喜庆欢快。
四、全家福
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
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
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五、山东大鼓
唢呐独奏曲,赵春亭根据“山东大鼓”音调改编。
旋律朴实爽朗,节奏活泼有力。乐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主体部分共有三段,是变化重复的关系。主题是四句体结构:前两句是抒情性旋律,在每句后的过门由乐队伴奏;后两句用唢呐的特殊技巧吹奏“三弦音”,音色饱满、短促有力,富有弹性,并作了一系列的变奏,充分展现了“三弦音”的独特魅力。
用唢呐模仿“铮铮”作响的“三弦音”和柔美的“箫音”,是此曲的独特之处,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六、 山村来了售货员
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
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
描写山村售货购货的欢乐、热闹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侯彦秋演奏《山村来了售货员》
七、六字开门
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
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前半段运用模拟人笑声的“气拱音”, 以及“气顶音”技巧,使旋律优美如歌;后半段运用单、双吐技巧奏出类似三弦声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乐音和轻快的节奏相结合。
乐曲情绪活泼欢快,使音乐具有对比,表现更加生动,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八、黄土情
黄土情是我国当代着名唢呐演奏家周东朝先生在1992年创作的,该作品曾荣获我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评比独奏作品一等奖,后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唢呐专辑中。
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唢呐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唢呐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
该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抒发了对黄土高原无限眷恋的情怀,唢呐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不知道,我找的答案能不能通过
⑨ 唢呐刘晓燕年龄
刘晓燕,安徽阜阳人。
民间艺人,代表作品有:
《科学养妈》《唢呐杏花女》《刘百万补鞋》《刘小燕嫁老外》《唢呐村的闹剧》等等。。。。。
如果要买盘片的话可以到当地的音像店去买就可以了。她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安徽,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等地。
⑩ 山东嘉祥唢呐多少米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