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黄梅戏影片有哪些
1959 2部
《女驸马》(黄梅戏) 海燕、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导演:刘琼
摄影:邱以仁、李崇峻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安徽戏曲集锦》安徽电影制片厂摄制、江南电影制片厂协助
导演:郭筠
副导演:乔志良
摄影:张保宣
影片包括:《春香闹学》(黄梅戏)、《拾棉花》(泗州戏)、《借罗衣》(庐剧)
1963 2部
《牛郎织女》(黄梅戏) 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编剧:陆洪非、金芝、岑范、完艺舟
导演:岑范
摄影:陈震祥
特技摄影:周诗穆
美工:张曦白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柳(槐)荫记》(黄梅戏) 天马电影制片厂、香港长虹影业公司联合摄制
改编:桑弧
艺术顾问:严凤英、王少舫
导演:顾而已
摄影:吴蔚云
美工:卢景光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76 2部
《小店春早》(黄梅戏) 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庆市文化局,汪存顺、王寿之执笔
导演:邓一民、徐纪宏
摄影:程世余
美工:施琦平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团
《红霞万朵》(黄梅戏) 珠江电影制片厂
编剧:安徽省安庆地区文化局《红霞万朵》创作组
导演:陈岗、李鸣
摄影:黄永湖、姚梅生
美工:罗声繁
演出: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
1984 2部
《杜鹃女》(黄梅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沙丹
导演:沙丹
摄影:李永福
美术:潘姚根、程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龙女》(黄梅戏)上海电影制片厂
编剧:丁式平、朱士贵、许成章
导演:舒适
副导演:冯笑
摄影:陈晨祥
美工:黄洽贵、黄剑锋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1986 4部
《孟姜女》(黄梅戏)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编剧:王冠亚、渐知
导演:沙丹
摄影:瞿金楼
美术设计:赵金声
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母老虎上轿》(黄梅戏) 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余治淮
导演:王枫
副导演:曲长科
摄影:冯秉镛
美术:王崇
演出:安徽省黟县黄梅剧团
《香魂》(黄梅戏)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刘云程
艺术顾问:傅超武
导演:张鸿眉、王金声
摄影:王文锡
美工:张林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
《朱门玉碎》(黄梅戏) 北京电影制片厂
编剧:汪自毅、张亚非、潘忠仁
导演:陈怀皑
副导演:骆航民
摄影:黄心一 美工:屠居华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1991 1部
《血泪恩仇录》(黄梅戏) 湖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编剧:谢文礼
导演:李俊岩
副导演:姬鹏
摄影:李俊岩
美术:隋壮基
演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
2000 1部
《山乡情悠悠》 安徽省电影公司
编剧:李光南、邓新生
导演、摄影:黄乔
演出: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
2001 1部
《生死擂》 安徽电影制片厂
编剧:金芝、草青
导演:王好为、李晨声
摄影:李晨声、尹其武
‘贰’ 黄梅戏里所说的小凤姐跟那个皇帝有段感情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是正德皇帝,下面里黄梅戏里小凤姐跟正德皇帝的词:凤姐:说什么好人心,原来是假正轻,人家的手帕,给你涂得满天星
皇上:满天星价连城,皇帝题的诗,皇后绣的凤,
凤姐:你假戏当成真,欺君罪不轻,
皇上:店名叫龙凤,难道就不欺君,
凤姐:远近都驰名,皇帝都不管,我劝你少费心,
皇上:不必提龙凤,还是论婚姻,你貌美,你性聪明,一见就倾心,再见就钟情,
你愿意,我带你进京城,我和你双双对对配龙凤,深宫上宛渡晨昏,
‘叁’ 黄梅戏《龙凤奇缘 》的剧情介绍,韩再芬演的那个
黄梅戏《龙凤奇缘 》的剧情介绍,韩再芬演的那个
悬赏分:3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1 小时
不是张铁林26集的那个《龙凤奇缘》,好像这个黄梅戏版的《龙凤奇缘 》只有三张VCD盘片,韩再芬演的,有谁知道整部剧情的告知一下,深表感谢
‘肆’ 黄梅戏中最着名的是蔡什么
早期黄梅戏艺人——蔡仲贤
辛亥革命前后,蔡仲贤的儿子蔡树友,徒弟徐焕卿、胡在江、王掌一、董汉文、檀盛云、陈庭献、韦春台、胡普伢等纷纷组织了许多黄梅调班子,经常到安庆周围的各县和江南的东流、至德、贵池,乃至江西的彭泽,湖北的英山等地唱开了。其时,蔡仲贤则以教戏为主,演唱为辅。谈起他教戏,亦令人仰慕。首先在艺术上,从舞台表演到唱腔动作,无不精通,而且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生活上,朴素节俭,从不讲究吃喝;在师徒关系上则视徒如子,感情深厚,深得学徒门的崇敬。当时活动在大江南北的许多着名的黄梅戏梨园弟子,无不出自他门下,因而各地很多黄梅戏班子都打着蔡仲贤的招牌,出现了“只见蔡仲贤戏班,不见蔡仲贤登台“的现象。广大群众都要以看到蔡仲贤亲自登台演唱为快。一次在太慈寺,蔡仲贤应群众之请,在《辞店》中扮演店姐,远近群众无不争看。相传一拉年青妇女,当听到丈夫喊她去看蔡仲贤唱《辞店》时,那妇女乐不可支地倒抱着孩子就跑,等到她跑到台下时,《辞店》已经唱完,但台上还是蔡仲贤在打彩(打彩,是演员的激情表演,无固定台词),那妇女情不自禁,即将孩子送到台上“打彩”,蔡仲贤便随机应变地唱起:“打彩的姐姐送神童,甘罗十二进皇宫。太爷、夫人随轿走,祖祖辈辈享华荣。”妇女听后,即取下孩子的银项圈,作为彩礼。蔡便唱起:“打彩的嫂嫂礼莫多,哪咤闹海动干戈。你送我干坤圈一个,小小英雄怎奈何!”唱完即将项圈交还给这位妇女。之后,打彩,总有很多抱着金贵的孩子“打彩”。
民国初年,蔡仲贤的后辈杨润保等组织起规模空前的黄梅戏班——长春班,班上演员阵容相当强,除杨润葆、檀盛云外,还有龙腊九、柯竹贤、蔡南楼、蔡德行、吴余斌、檀未成、檀国章、徐根堂等。后学胡玉庭、卯林伢,正年轻好学,也慕名入班拜杨润保为师父,蔡仲贤为师祖。后来胡玉庭是本县乃至安徽黄梅戏都有很大贡献的黄梅花戏艺人,对黄梅戏的继承和发展,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如《黄梅戏的来源及其发展方面,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例如说黄梅戏是以湖北黄梅传来的采茶调为基础,受‘高腔’和‘徽调’的影响而发展成为一种民间小戏,为我们研究黄梅戏的源流提供了很好的线索。”这里提的就是胡玉庭的师祖蔡仲贤将黄梅县的采茶调带到家乡扎根的一段史实。陆洪非写的《黄梅戏源流》说:“望江蔡仲贤是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截至目前为止,在所搜集的有关黄梅戏源流的材料中,早于蔡仲贤的,尚未发现。”
‘伍’ 黄梅戏《戏凤》歌词
李凤姐:人潇洒,性温存,若有意,似无情。不知他家何处
李凤姐:不知他何姓名,到叫我坐立难安,睡不宁
正德皇帝对白:姑娘
凤姐对白:欸,是你
正德对白:我
正德皇帝:姓朱名德正,家住在北京城,二十岁还没定过亲
凤姐对白:你来做么事
正德:我爱上你家酒,我进了酒家门
凤姐对白:我哥哥今天不在家,今天不卖酒
正德:卖酒地风情好,你比酒更迷人。
凤姐:我们卖酒做营生,不懂爱也不懂情。
正德:为什么你坐立难安,睡不宁。
大牛:你说爱又谈情,你存的什么心,再要不安份,我送你进衙门。
凤姐对白:大牛!你莫管!把酒坛子搬到店里去
正德掏出手帕:姑娘
凤姐:欸 这不是我的手帕吗
凤姐念诗:一撇惊鸿影,相逢似梦中
正德念诗:广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
凤姐:说什么好人心,原来是假正经,人家的手帕给你涂得满天星
正德:满天星,价连城,皇帝题的诗,皇后绣的凤
凤姐:你假戏当成真,欺君罪罪不轻
正德:店名叫龙凤,难道就不欺君
凤姐:我地龙凤店,远近都知名,皇帝都不管,我劝你少费心
正德:不必提龙凤,还是论婚姻。你貌美丽,你性聪明
正德:一见就倾心,再见就钟情,你愿意,我你进京城
正德:我和你双双对对配龙凤,深宫上苑度晨昏
大牛白:我一见你就讨厌,再见你更伤心 你要带她走,我就跟你把命拼
大牛唱:别以为梅龙镇上好欺人
凤姐:我们梅龙镇守礼最严明,我担心受议论,不敢留客人,还是哥哥回来再上门,再上门
(5)黄梅戏江南小美女扩展阅读:
《戏凤》是黄梅戏《游龙戏凤》中的一段唱词。
《游龙戏凤》故事主要讲述明武宗微服出巡,至梅龙镇,投宿于酒家李龙家,与其妹(或女)李凤姐相爱。最终结局亦有不同演绎,武宗或对李凤姐始乱终弃,或接入后宫,有情人终成眷属。
游龙戏凤的故事起源于明武宗与民间女子李凤姐相爱为题材的民间文学,后世的小说、杂剧、戏曲、多有演绎,近代以来多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京剧除游龙戏凤之名外,有称梅龙镇、下江南、美龙镇、骊珠梦、白凤冢,昆曲和花部乱弹称缀白裘·戏凤,地方剧称解带封宫、下江南、卖酒、龙戏凤、李凤姐卖酒、美龙镇、正德戏凤等。
‘陆’ 黄梅戏大全
黄梅戏大全主要收录最动人的经典小调,重温黄梅调的浪漫幽默精选,脍炙人口经典唱段。戏曲经典,名角演绎。
章节目录
上集
01.谁料皇榜中状元《女驸马》选段MTV演唱:孙娟刘广慧
02.花开花放花花世界《小辞店》选段MTV演唱:韩再芬
03.慧娘亲画《鸳鸯谱》选段MTV演唱:韩再芬
04.观灯《闹花灯》选段MTV演:赵媛媛董家林 唱:刘广慧
05.独占花魁《买油郎独占花魁》选段MTV演唱:杨天潘启才
06.到底人间欢乐多《牛郎织女》选段MTV演唱:黄菁菁 汪静
07.喜临门《杜鹃女》选段MTV演唱:黄菁菁 满玲玲
08.金玉良缘《红楼梦》选段MTV演唱:汪静 汪丽娜
09.互表身世《天仙配》选段MTV演唱:王萍陈兆舜
10.龙归大海《天仙配》选段MTV演唱:熊辰楷 潘文革
11.青山如黛《孔雀东南飞》选段MTV演唱:陈兆舜 孙娟
12.西湖山水《白蛇传》选段MTV演唱:汪静 满玲玲
13.今日看来更爱人《天仙配》选段MTV演唱:满玲玲 熊辰龙
14.天女散花《天女散花》选段MTV演:藏钰明 唱:范卫红
下集
01.手提羊毫《女驸马》选段MTV演唱:沈娟 刘广慧
02.对花《打猪草》选段MTV演唱:黄梅 熊辰龙
03.相思恨《梅香》选段MTV演唱:沈娟
04.含悲忍泪往前走《天仙配》选段MTV演唱:陈兆舜 沈娟
05.贵人进门要发财《七仙女与董永》选段MTV演唱:黄梅戏校 潘启才
06.海滩别《风尘女画家》选段MTV演唱:孙娟 陈兆舜
07.烟袋调《黄梅调》选段MTV演唱:满玲玲 潘文革
08.十八里相送《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MTV演:孙娟 陈兆舜 唱:孙娟 潘启才
09.三杯酒《双莲记》选段MTV演:汪静 唱:江丽娜
10.江南好《黄梅调》选段MTV演唱:范卫红 黄菁菁 李迎春
11.十五的月亮为谁圆《黄梅调》选段MTV演:董家林 赵媛媛 唱:满玲玲 潘文革
12.小店春早《黄梅调》选段MTV演唱:刘广慧 王萍
13.我的情哥哥《黄梅调》选段MTV演唱:黄菁菁 李迎春 范卫红
14.菩萨调《游春》选段MTV演唱:焦燕蒸 卫红
15.看长江《江姐》选段MTV演唱:王萍 王丽娜
16.琵琶词《秦香莲》选段MTV演唱:汪静 满玲玲
‘柒’ 黄梅戏孟姜女的唱词有哪些
摘要 (7)望华亭(张辉)
‘捌’ 谁知道 黄梅戏《逛花灯》的歌词呀
《逛花灯》的歌词:
正月里探妹呀,正月正 ,
我领我的小妹啊去逛花灯,
逛花灯是假意呀,妹呀,
探你是真情呀咿呀咿尔吆,
二月里探妹呀龙抬头,
我领我的小妹啊去逛花楼,
花楼节节高呀妹呀。
别闪了你的腰啊,咿呀咿尔吆,
三月里探妹呀,三月三,
我领着小妹妹去下江南,
起张洋船票呀妹呀,
大洋三快三那,咿呀咿尔吆,
四月里探妹呀,四月十八,
我领我的小妹呀把香插,
上香咱俩去呀妹呀,
怕你找不着家呀,咿呀咿尔吆。
五月里探妹呀,五五端阳,
姜米面地粽子又沾白糖,
白糖蘸白果妹呀,
掰开你尝尝呀咿呀咿尔吆。
六月里哪探妹呀三伏天,
我领我的小妹去把花观
花好叶也好啊妹呀,
没有你新鲜呀咿呀咿尔吆,
七月里探妹呀七月七,
上方地牛郎会织女,
神仙也团圆妹呀,
咱俩两分离呀咿呀咿尔吆。
八月里哪个探妹呀,
中秋月儿圆,
西瓜月饼都供老苍天,
家家来团圆妹呀,
咱俩不团圆呀咿呀咿尔吆。
‘玖’ 关于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怀腔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江苏苏州有个太湖,而安徽也有个太湖,全国各地地名相同的很多,而黄梅戏不是以地名为名,而是以节气为名。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拾’ 黄梅戏的代表作简介
1、《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2、《女驸马》讲述了冯素珍与李兆廷自幼相爱,婚后由于家境败落,继母逼退婚。素贞被迫进京应试,中状元,被招驸马,洞房之夜实情相告与公主,帝赦免之罪,冯李终成眷属。
3、《罗帕记》黄梅戏传统剧目之一,与《天仙配》、《女驸马》并称黄梅戏三绝。讲述举人王科举,十八年后,王科举父子同科。科举又恰子锦龙治下为官,双合镇再演戏文。陈赛金冤情畅诉,王科举悔恨难生,王锦龙代母洗冤,最后在店姐的撮合下,全家团聚。
4、《王小六打豆腐》是黄梅戏传统小戏中的经典之作,历经数十载,久演不衰。《王小六打豆腐》小六将买豆子的钱赌输掉了,老婆让买豆子回家打豆腐,他交不了差,只好装了一袋子的河沙滥竽充数。自然,豆腐就打不成了。
怕老婆的王小六,被老婆拽着耳朵,直叫唤的王小六就成了怕老婆的代名词!又好气又搞笑的王小六自此叫开。
5、《小辞店》是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赌场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
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