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战时延安的八大美人分别是谁
抗战时期延安八大美女:叶群,浦安修,刘志兰,江青,孙维世,李丽莲,薛明,周苏菲。
周苏菲,也叫苏菲,原名周素珍,当年延安的第一大美女。1940年3月3日,苏菲与马海德举行婚礼。毛主席、周总理也频频举杯为新郎新娘敬酒。1969—1976年期间,曾被定性为“特嫌”的马海德以及苏菲也受到冲击,被抄家关押。
刘志兰,生于1917年,左权将军的夫人。刘志兰和浦安修是北师大女附中的好友,据说被公认为“领袖夫人中的头号美女”。刘志兰1939年同左权结婚。左权牺牲6年后,31岁的刘志兰重组家庭。
叶群,原名叶静宜,福建闽侯人,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战后期与林彪结婚,育有长女林立衡、次子林立果。林彪后来曾写过六个字形容叶群:“温文,豪放,理智。”
浦安修,彭德怀元帅的夫人。1918年生于北京,青年时代就参加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8年4月浦安修去延安,嫁给彭德怀时20岁。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在北京去世。
薛明,贺龙元帅夫人。1916年生于河北霸县,原名王爱真,后改为薛明。1942年与贺龙结婚。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西南区工委福利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贺龙办公室主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政治部顾问等职。2011年8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
李云鹤,1914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东关街,1937年8月,到达延安改名为“江青”,第二年与主席结婚。
李丽莲,红军时期军事顾问李德的第二个妻子。后李德回苏联述职,从此他们天各一方,李丽莲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对外联络部部长,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和妇女儿童事业,1965年4月病逝于北京。
孙维世,孙炳文的女儿,周恩来养女,有“红色公主”之称。新中国戏剧奠基人、新中国三大导演之一。孙维世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富有教养,深得大家喜爱,不知倾倒了多少小伙子。1968年去世,年仅47岁,一代才女、红色专家如流星般陨落历史的尘埃。
(1)抗日战争中的五大美女扩展阅读:
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抗战。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❷ 中国最着名的抗日女英雄是谁
在抗日成争时期,最着名的抗日女英雄是赵一曼。她是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生,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从少年时代起,她就反对封建礼教,谋求妇女的自身解放,勇敢地冲破封建牢笼,走上了革命道路。她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在上海、江西等地做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她受党组织的派遣,赴东北发动抗日战争。1934年7月她到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任中国共产党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当地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
赵一曼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经常率领部队打击日伪军。2团被敌人包围,她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身负重伤,突围后,在养伤时被日军发现被俘。在狱中,她受尽敌人酷刑的摧残,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多方营救未成,于1936年8月2日被杀害,时年31岁。
❸ 关于五个女的抗战片
《铁血使命》是五个女的抗战片。
《铁血使命》是由贵州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以“战争、女人、暴力”为核心元素,由王珂、王新、王挺等人主演。
《铁血使命》在拍摄期间就曾一路炸响横店,成为“响当当”的炸弹剧组。该剧描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由五名性格迥异美丽勇敢的女子特种兵组成的炸弹小组,利用炸弹技术完成一个个特殊任务,与日寇斡旋斗争的英勇故事。
剧中主要以5朵金(惊)花为主线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刘成巧妙利用国民党秘密组建的一支由五名女特种兵组成的女子拆弹部队,完成了多项党组织交代的任务。这支特殊的女子拆弹部队,专门负责排除各种炸弹险情,并利用炸弹技术深入敌后,与日本人展开激烈斗争。
(3)抗日战争中的五大美女扩展阅读:
剧中角色分析:
王珂
饰演的薛敏战斗中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在生活中体贴细腻,因觉小队其他成员不够成熟,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最大的弱点在情感方面,一谈到感情就非常腼腆害羞,与平日里的大姐风范完全背离。与我党炸弹专家惺惺相惜,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表白,两人一见面就脸红。
王珂在该剧中饰演薛敏一角,在温柔干练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充满斗志的心,为了国家利益和高尚的信仰奋斗终身。退去红装换上君装的薛敏无疑是该剧中最大的看点之一。
由她主演的多部热播剧风靡全国《扇娘》、《清宫绝恋》等等都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作为 一名专业 的演员, 王珂为了高难度拍摄出完美的画面,她无论爆破搏斗 从来不用替身,都是亲自上阵, 受伤 也是常有的事情。
对此王珂表示为了表演任何困难自己都可以克服,在《铁血使命》剧组大家上上下下非常团结友爱,非常感动。 在 王珂 等几个女孩子的倾情演绎之下,让观众 更加领略到女子英雄的豪迈气概 。
陈亦然
饰演的冷月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但又往往语出惊人,似乎总不与人亲近,但是内心却热情似火。其他小队成员对她又敬又怕,敬的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会得到冷月的保护;怕的是想跟她亲近时,却只能得到她的冷言冷语。
陈亦然一般指蓉卓。蓉卓,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7年,蓉卓出演了个人荧幕处女作《青春之歌》,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随后,出演家庭伦理剧《红梅花开》,凭借该剧获得了北京电视台年度影视盛典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高斯
饰演欧阳兰是一个精通各类炸弹的天才,她甚至能用鼻子闻出炸弹的气味。她天资聪颖,反应极快,在与日本人的对抗中,她总能随机应变地将生活中的诸多物品变成炸弹,给敌人致命一击。可能天才总是桀骜叛逆的,欧阳兰也不能例外。
她蛮横娇纵,我行我素,不服队长薛敏,常与她较劲,喜欢孤身执行难度高的任务,却屡次让小队陷入险境。其实欧阳兰不过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的高傲,她的娇蛮,都是她孩子气的表现。她本性天真善良,不谙世故,心直口快,却也常常令人莞尔一笑。
高斯作为女主角在剧中饰演倔强机智的欧阳兰,一如既往的聪明与美丽,周旋在危险的敌人中间,上演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勇果敢。拍摄爆破炸弹的戏份经常危险重重,受伤挂彩。
高斯的敬业和认真是大家公认的,从不用替身,也从不会喊苦喊累,被记者问到拍戏受伤,她一笑了之,称这是演员工作,角色塑造好最重要。
周楚楚
饰演的柳如烟身材热辣,风骚气质深入骨髓,机智灵活,随机应变。主要负责色诱敌人,窃取情报等外围工作。妖艳妩媚,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是大情大义的血性女子。
蒲冰墨
饰演的童玲玲青春活泼,柔弱胆小,缺乏主见,对战场上的枪火爆炸十分害怕。虽然机灵,但容易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经常身处险境令人揪心。在战火的洗礼下,逐渐得到成长。
❹ 中国抗战时期的女英雄
抗战时期有李林赵一曼
李林,福建尤溪县人,191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3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支队长。1938年春,任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
25日,指挥部决定,向平鲁方向突围转移,李林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警卫连断后。 午夜时分,突围开始了。大队人马刚翻过一道山梁,突然前面响起了枪声,队伍被敌人团团围住。李林对地委武装部姜部长说:“我带骑兵排往东冲,掩护大部队向南突围!”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的尘土,敌人误以为他们是主力部队,慌忙调集南北山上的日伪军全力向东增援,姜部长抓住时机,指挥大部队迅速向南突了出去。 敌人发觉上了当,恼羞成怒,紧紧咬住骑兵排不放。李林率领战士们接连冲过了两道包围圈。突然,李林的坐骑中弹倒地,她被重重地摔下马来,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战士们要下马来扶她,她厉声喝道:“干什么?快!冲出去!” 李林忍着剧痛,隐蔽在一个土堆旁,一手拿驳壳枪,一手拿一支小手枪,左右开弓,掩护战友们突围。连续毙伤6个日伪军后,李林手中驳壳枪的子弹打光了,敌人嚎叫着“抓活的”,一步步围拢过来。李林忽地站起身,举起小手枪,将最后一颗子弹从容地射进喉部,壮烈牺牲,时年25岁。 (欧灿摘编)
人物简介
姓 名: 赵一曼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四川省宜宾
生 卒: 1905—1936
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着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抗日事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另补充: 杨开慧、刘胡兰、文斗灿、刘桂贞、安瑞芝、孙玉敏、刘耀梅、李林、成本华。很多,至于她们的事迹我都不忍心再说来了...一个比一个惨,悲壮,致敬。
❺ 女英雄有哪些
刘胡兰
刘胡兰,女,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1932年10月8日诞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刘富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挣扎在苦难与贫困线上的家庭对富裕生活的企盼与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笼罩的年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父亲刘景谦,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与富农的残酷压迫剥削下,加上连年的天灾兵祸,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这日渐贫困的家。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王变卿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生下其妹爱兰之后,一病不起。刘胡兰4岁时,生母就撒手人间,使刘胡兰过早地失去母爱,倍加体尝到了人生的不幸与苦难。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文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不久,八路军来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战,刘胡兰和云周西村人民一起欢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吕梁山麓,救亡浪潮席卷了汾河两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县)、太(太原县)、徐(徐沟县)特委文水特别支部成立,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成立,年轻的共产党员顾永田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5月,文水县抗日游击队在离云周西村2.5公里远的大象镇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父亲一起慰问游击队,祝贺新胜利。
顾永田是文水县人民爱戴的好县长,1938年,他来到云周西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刘胡兰认真听了他的演讲。这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广大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
1939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党组织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常给刘胡兰他们讲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这一年云周西村办起了抗日小学,还未入学的刘胡兰就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学校听唱歌、看游戏。
1940年初,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顽固斗争的伟大胜利,晋绥边区政府也在兴县成立了,抗日形势进一步发展。那时候,八路军经常在云周西村驻扎,他们出操、训练、学习、做群众工作,刘胡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军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晋绥边区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经常路过这里,县干部们也经常在云周西村活动,刘胡兰常听他们讲革命故事,迟迟不想离去。伟大的革命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刘胡兰,使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同年,也就是刘胡兰生母王变卿撒手人间的4年后,胡文秀从南胡家堡嫁了过来,成了刘胡兰的继母。勤劳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处;特别是对胡兰、爱兰姐妹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使幼小的刘胡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
1941年,9岁的刘胡兰上了冬学,开学那天母亲胡文秀在用废纸订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给她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将“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间的深情厚意。
由于连年的战乱,冬学不久就停办了,母亲胡文秀见刘胡兰勤奋好学,便利用在家纺线的机会,用家里盖面缸的石盖片做石板,用石灰块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刘胡兰认字、写字。
刘胡兰的祖母经常给她和妹妹爱兰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布匹,他常对女儿说:“答应下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艰苦的日子里,平川坚持斗争的八路军日夜活动在青纱帐里,刘胡兰常随情报员为八路军送干粮,传情报。抗日干部们顽强斗争的精神,给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
一天,晋绥专署抗联的米主任,正在云周西村召开干部会,刘胡兰发现日军偷袭,马上报告米主任,使他们安全转移。
1942年中共文水县敌后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一天,工委李书记来到云周西村,传达党的指示,刘胡兰听了十分高兴,积极为落实党的政策出力办事,她常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贴标语,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就在这时,中共文水县委委员张振晋同志,隐蔽在云周西村,秘密领导这一带的抗日工作。刘胡兰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和教育。
在艰苦的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特别是15岁的通讯员王士信、武占魁为掩护区长脱险,壮烈牺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难忘。
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这年夏天,刘胡兰和敌工站的刘站长,趁敌人据点唱戏的机会,侦察敌情,顺利完成任务。
1943年,日寇为了维护其日益残败的局面,拼命地抢粮抓丁,党领导农民针锋相对,开展了抗粮斗争。有一天,敌人又来抢粮食,刘胡兰机智地把敌人引向破坏抗粮工作的地主家,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决定除掉汉奸刘子仁(住在保贤村),刘胡兰知道后,经常操心刘子仁的行踪一天,刘胡兰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见刘子仁向保贤村走上,马上报告了区干部,协助武工队处决了汉奸刘子仁。
1945年1月,文水县工委领导全县万余军民打下了西社据点,夺回粮食50多万公斤,刘胡兰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斗,经受了战火的考验。5月,八路军伏击了偷袭云周西村的日本侵略军,在战斗中,刘胡兰和青年们主动上前线为八路军送弹药,救护伤员。
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1日,八路军打下了文水县城。第二天,文水万余群在县城集会,欢庆胜利,文水县人民掀起了拥军热朝。中秋节,刘胡兰和乡亲们一起慰问八路军。刘胡兰像一颗幼松迎着抗日的烽火茁壮成长起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url总统与中共未能按时履行停战协议,国共两党开始了内战。刘胡兰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投入了新的战斗。
10月,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妇训班”的生活很苦,担任小组长的刘胡兰,经常帮助值日的同学拾柴、做饭、和同学谈心。
由于敌人的骚扰,“妇训班”曾几次转移,途中,刘胡兰拿文件、背粮食,帮助体弱的学员扛行李。她常常鼓励大家说:“八路军打仗死都不怕,咱们还能怕困难,怕困难哪能干革命……”
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积极组织妇女上冬学,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1946年5月,她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当时她才14岁。刘胡兰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久,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土地改革工作组,回云周西村领导土改运动,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刘耀梅
刘耀梅,河北阜平县人。1921年出生。16岁开始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她为发展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壮岳区进行的大“扫荡”,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抬伤员,洗血衣,做军鞋,抢秋运粮,坚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扬与嘉奖。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队血洗阜平县平阳乡,刘耀梅刚好在那里宣传区武工队的决议,敌人察觉到了这个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围了村庄。12月10日,刘耀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脑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将她绑在树上,用刀子一块一块地割她的肉。刘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来,醒来就痛斥敌人。荒井用刺刀将她身上的肉割下后,当场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女英雄拖到上平阳村掏心砍头。刘耀梅壮烈牺牲后,抗日军民找到了她的遗体,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这幅照片《刘耀梅之死》。 现阜平县平阳村树有她的纪念碑。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着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成本华
成本华(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遭到和县人民的武装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军中队侵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他们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国人,其中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女子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负责指挥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华投降,成本华轻蔑地看着鬼子,一言不发。随军的日本记者拍下了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华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关押起来。然后,鬼子们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嘴角上。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的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的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刺进了成本华的身体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知道 no58pp 回答.
❻ 抗日女英雄有哪些
在抗日成争时期,最着名的抗日女英雄是赵一曼。她是四川省宜宾县人,1905年出生,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从少年时代起,她就反对封建礼教,谋求妇女的自身解放,勇敢地冲破封建牢笼,走上了革命道路。她于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在上海、江西等地做党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她受党组织的派遣,赴东北发动抗日战争。1934年7月她到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任中国共产党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当地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
赵一曼
1935年秋,赵一曼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经常率领部队打击日伪军。2团被敌人包围,她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身负重伤,突围后,在养伤时被日军发现被俘。在狱中,她受尽敌人酷刑的摧残,始终坚贞不屈。后经多方营救未成,于1936年8月2日被杀害,时年31岁。
❼ 我记得走一部电视剧,抗战时候的事情,五个特别厉害的女英雄,个个身怀绝技,记得老四特别漂亮,
女子特战队
❽ 有五个女的演的抗日电视剧,是个五人女子特战队,她们是国民党的特种兵。叫什么名字
《铁血使命》(女子炸弹部队)
王珂、王新、王挺等人主演。
抗战年代,国民党国防部秘密组建了一支女子炸弹部队,小队由5名美丽勇敢的女特种兵组成,专门负责排除各种炸弹险情,并利用炸弹技术与日本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勇杀敌寇保家卫国的轰烈故事
满意请采纳,谢谢
❾ 抗日战争时期最美的女人的名字叫什么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别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着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她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耀梅,河北阜平县人。1921年出生。16岁开始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她为发展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 1943年12月10日,刘耀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刘耀梅壮烈牺牲后,抗日军民找到了她的遗体,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这幅照片《刘耀梅之死》。 现阜平县平阳村树有她的纪念碑。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着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成本华(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遭到和县人民的武装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❿ 请教这部最近热播的抗战电视剧名字:大概是五个美女进行的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
五个美女的抗战大戏,那就是《黑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