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大全 » 龙泉青瓷沙孟海题四大美女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龙泉青瓷沙孟海题四大美女

发布时间: 2022-05-11 22:55:14

1. 四大美女的西施平生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中国绍兴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
施夷光世居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在当年西施浣纱之处。系一巨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大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浣纱石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辞典》列有条目。1964年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游览苎萝后时,写有“浣纱石上留踪迹,越女英名传四方”长律一首。如今在浣纱石上方,重修了古色古香的浣纱亭,又修建了游步道和栈桥,还有着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摩崖。
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又闻“据说范蠡一是喜欢西施的美貌,二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就在吴国灭亡后挂印而去,带着西施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
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得临浦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对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版本。
1.沉海(湖)说
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而且更有甚者传说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三十年代着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圣品。《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沉海说”的理由是:
《墨子·亲士》篇中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 裂,其事也。”其中“西施之沈”的“沈”在古代就是“沉”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逸篇》中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修文御览》转引《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明代杨慎《太史升庵全集》卷六十八《范蠡西施》录《修文御览》所引《吴越春秋?逸篇》之文亦云:“吴王败,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
在文人墨客的许多诗词中,也是对西施被沉江而死有很多的描绘。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另一诗人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共五绝,第五首是:“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还有一种说法是:越王勾践也被西施的美色所迷惑,想要纳她为妃。但是大臣范蠡认为勾践不可重蹈吴王夫差的覆辙,怕越王因此丧失斗志,于是与西施乘船到湖中心后,将其淹死。无论是沉海还是沉湖,西施的结局都让人忍不住感叹:红颜命薄。
2.隐居说
这种说法也是十分风行,最早它见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里面记载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明代的陈耀文《正杨》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绝书》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
“隐居说”的理由是:
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它的记载是“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吴王大悦。”,这和《吴越春秋》类似,但结局不同,认为“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对于西施和范蠡隐居,古人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描述。像李白的《西施》诗里就写道:“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苏轼的《水龙吟》词里也写道:“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杜牧《杜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是同时代的作品,但在记载西施的结局上却也迥异,这是西施结局出现不同版本的开端。至于以后历代古诗词中出现西施结局的不同说法,均是以此为依据的以讹传讹。笔者认为,确定“沉海说”与“隐居说”哪个更有道理,必须查阅更早些的作品,同时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两个概念:一是对《墨子》中“西施”的理解,一是对“鸱夷”的理解。
一是对“西施”的理解。“沉海说”认为,比《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更早的《墨子》里,明白地写着“西施之沉”。从墨子的所处年代来看,他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前376年,而越灭吴在公元前473年,墨子略晚而已。墨子出生并成长于春秋末期,即吴越故事的尾声阶段,又是紧邻吴越的鲁国人,或耳闻或目睹吴越故事的壮烈活剧,当是最权威的见证人。他的记载应该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但笔者以为,《墨子》中的西施是先秦知名度很高的一个美女,不仅《墨子》中提及,《庄子》、《孟子》、《韩非子》、《管子》中也都提到了西施,因此断定这个西施跟吴越争霸时的西施是不同的两个人(详见《西施虚实考》)。《亲士篇》写道:“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其中提到的比干、孟贲、吴起,在司马迁《史记》中都有记载,可以断定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以此推论,西施也应该确有其人。但司马迁在写到与吴越争霸相关的人与事时,却只字不提西施,这就证明《墨子》中提到的西施不是吴越争霸时的西施。
二是对“鸱夷”的理解。“鸱夷”是什么意思?“鸱夷”本指夏商时青铜所制的鸟形盛酒容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用皮革制成袋囊以盛酒,但仍称之为“鸱夷”。清人黎士宏《仁恕堂笔记》记载:“秦巩间人,割牛羊去其首,剜肉空中为皮袋,大者受一石,小者受二三斗,俗曰混沌,即古之鸱夷。”所以鸱夷的意思就是用一整张牛羊皮做的皮袋。“沉海说”理解“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在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并继续引证《吴越春秋?夫差内传》里面的记载:“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这段话中的“鸱夷”是伍子胥的代称,伍子胥死后,被装在鸱夷之器里投江。照此理解,延伸出西施是被越王献给吴王的,吴亡后,越王把西施沉江,随伍子胥去了,而不是随范蠡泛舟五湖。但笔者依然以为,《吴越春秋》是野史,其所记并不是历史的真实。以此为据并不可信。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鸱夷”,杜牧认为不作皮袋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因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亡吴后,“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笔者以为,以“鸱夷”借代范蠡是成立的,因为范蠡隐居,图的是隐姓埋名,不让越王追杀,他不可能取一个与西施之死、与伍子胥之死联系在一起的“鸱夷”这样醒目的名字。
3.落水说
或许是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此说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证据。
4.被杀说
这种说法可以说纯粹来自传说了。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四个版本中,沉海说和隐居说流传最广,而且相关的证据资料也最多,除了少数人之外,人们大部分都相信这两个版本。
西施大脚。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虽然美丽,但是脚却比一般人的大,于是她想方设法地掩盖这个缺点,因为她喜欢跳舞,所以她经常穿长裙,又为自己特制了一双木屐,结果因为鞋子高了一块,不但看不出来脚大,还因为走路时左右摇摆,加之长裙飘飘,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风姿。
美女西施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施故里就在诸暨市城南苎萝山下,浣纱江畔。西施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诸暨乃越国都城(后迁会稽)。
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败于吴, 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携妻将臣入吴为质三年。勾践归国后,发誓洗刷这奇耻大辱,于是采用文种提出的“美人记”。几经寻觅,终于“得苎萝山卖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父鬻薪,母浣纱”,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勾践选到西施后,献于吴王,吴王大悦:“越贡西施,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从此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越国却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了吴国。后人为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苎萝下修建了西施殿。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着名诗人李商隐曾写下“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稍后,女诗人鱼玄机又有《西施庙》诗。这些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当规模。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西施殿于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 景区占地5000平方米,由门楼、西施殿、古越台、郑旦亭、碑廊、红粉池、沉鱼池、先贤阁等景点构成。西施殿景区在重修过程还从民间征集了12000余件从老式民居上拆下来的古建筑构件, 其中包括梁、柱、门、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这些木、石构件雕刻精美,工艺水平高超。经过设计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无疑大大增强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使它更具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说吴越争霸,不可不提西施;说勾践从奴仆到霸主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奋斗史,也不可不提西施。这倒不是西施为勾践灭吴献上了什么锦囊妙计或立下了赫赫战功,而是因她乃勾践实施文种亡吴九术中的一件重要工具,并且是个名满天下,流芳百世的绝色美女。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而西施又名列四美之首。其实,这四个姑娘,既未留下照片,也未留下画家写真,别说她们美到什么程度,连鼻子眼睛嘴巴是啥样儿,都没谁见过。咱们对这几位美女的认识,全靠后世文人墨客的文字描写,或一些画家凭借自己的想象所作的四美肖像。西施等人之美,其实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一个中国人公认的美的名牌。
桑榆先生以为,这四位超级美女之所以艳名百代不衰,皆因其卷入了国内外政治斗争的漩涡,并且上了帝王老爷或乱世枭雄的床也,而其美貌,却不一定就是古代之前四名。
读者阁下试想,王昭君若不是被汉元帝误当作一般宫女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成为汉朝缓和国际关系的一枚棋子,很可能默默无闻,老死宫中;杨玉环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李瑁之后,若不是被公爹横刀夺爱,又与安禄山有一腿,且于安史之乱爆发后被缢死于马嵬坡,恐怕也不会有多高的知名度;西施姑娘若不是被范蠡发现,仍然在小山村中靠浣纱度日,恐怕只能嫁给一个山里小伙终其一生。至于貂蝉,是和西施一样不见于正史的人物,若不是与三国英雄吕布闹上了恋爱,恐怕只是汉宫中的一名宫女或董卓的一名侍婢,最后无名而终。
中国几千年来,美女何其多哉,而因时乖运骞终被埋没者又何其多哉!可见,她们的千年不衰的艳名,并非仅靠超绝当代的美色博得。
西施未被儒家学派或冬烘文人列入施妺喜、妲己等祸水的行列,实在是天大的幸运。
施妺喜与妲己,都是被是帝王老爷抢去,当作纵淫泄欲的工具,她们在未上桀王和纣王的龙床之前,并未有谁向她们托付什么复仇救国的使命。再说,夏王朝并非被施妺喜的祖国所灭,而是被诸侯国商国所灭;商王朝也并非被妲己的祖国所灭,而是被诸侯国周国所灭,因此推翻暴政,创立新朝,或复仇灭敌的功劳,她们一点也沾不上光。而西施则不同,只因吴国终被越国所灭,而且西施是被越国派往吴国的,她肩负着让吴王夫差荒淫腐败沉湎色欲与刺探吴国政治军事机密的光荣使命,因此,被后世赞之为巾帼英雄、爱国女杰……然而,若勾践复仇并未成功,吴国乃为晋、齐、鲁、楚等国所灭,西施恐怕就不会有上述美名,而很可能被正统史学家、文学家打入“祸水”的行列。 西施入吴后,夫差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春秋宿姑苏台,冬夏宿馆娃宫,整天与西施玩花赏月,鸣琴赋诗。灵岩山上有一眼清泉,夫差常让西施对泉水梳妆,他亲为美人梳理秀发,想那为西施梳理秀发的镜头,恐怕与周润发、刘德华做的“百年润发”洗发膏的广告相似。他又与西施泛舟采莲,或乘画船出游,或骑马打猎,总之沉醉于美色,以姑苏台、馆娃宫为家,把国家大事丢在脑后。伍子胥求见,往往被拒之门外,惟太宰伯嚭常侍左右。因此他所能听到的,皆阿谀奉承之声。无数史例证明,大家伙一旦到此地步,也就离垮台不远矣。
西施既然与夫差形影不离,对于吴国的政治斗争、军事机密,也就无所不知,且伺机向越国传递她所得到的情报,以致被今天一些精于考证的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头号色情间谍。她挑拨吴国的君臣关系,特别是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只要稍微吹一吹枕头风,杀伤力比伯嚭说上一大堆谗言谮语不知大上多少倍。夫差赐剑令伍子胥自杀,恐怕也少不了她一份功劳。勾践的大军能长驱直入,直抵吴国都城,让夫差无还手之力,与西施小姐把夫差迷得晕头转向荒废军政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西施是勾践灭吴雪耻的功臣之一。明代西施祠有楹联云:“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便是对西施在越国灭吴中的功劳的肯定。
然而,当勾践灭了吴国,夫差被逼自杀之后,西施这位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她的下场,比文种还要悲惨。
西施的英雄事迹或曰传奇经历,正史不载,故越国灭吴后,西施的下落,只能从其他史籍中寻得踪迹: 《墨子·亲士》称:“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 裂,其事也。”
《吴越春秋·佚文》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吴地记》称:“(嘉兴)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勾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遂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
《越绝书》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东周列国志》称:“勾践班师回越,携西施以归。越夫人潜使人引出,负以大石,沉于江中,曰 :‘此亡国之物,留之何为?’” 桑榆先生将五部书按作者所处时代顺序,集中排列,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四部书中,唯唐人陆广微所着《吴地记》,说西施随范蠡私奔,后世文人也据此写出了许多戏剧、小说,或影视剧,说范蠡初识西施,两人就动了情矣;或说勾践为了使西施能够身在吴国心在越,时刻不忘为国复仇的神圣使命,特地将她许配给范蠡,以栓住她的芳心。如此一来,吴国灭亡后,西施与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也就成了一个才子与佳人的爱情故事,并且有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也是景仰英雄爱慕美人的大众所最愿意看到的喜剧。
然而,《吴地记》这段文字却经不起推敲。吴越两国的首都,相距仅数百里,范蠡奉勾践之命,送西施入吴,竟然走了三年,并且在途中生下一子,而且在孩子长到一岁能说话时,才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处。若如此,范蠡岂不拿国家大事当儿戏?生过孩子的西施是否还有把夫差迷倒的魅力?范蠡回国如何向勾践复命?而“西施灭吴后,复归范蠡……”一语,也不见于《越绝书》,作者不过是假托此书,编自己的故事。可见作者是根据民间传说,一厢情愿地解释“语儿亭”这一地名的来历而已。《史记》与《吴越春秋》均称,范蠡出逃时连妻子都未带走,若他却带着西施“同泛五湖而去”,也未免太不近情理。
其余三书,都称西施沉江而死,只是兇手将她沉江的手段有所不同。 东汉范晔所着《吴越春秋》称:“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去。”鸱夷,是皮革制成的口袋。当年夫差派人送属镂剑,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于自刎之前对执友说:“我死后,你一定要在我坟头种上梓树,等树长大后好做棺材;再挖出我的双眼,挂在吴都东门上,我要看着越人入都灭吴!”夫差闻之大怒,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袋,投入江中,拍掌笑曰:“这下你可就什么都看不到啦!”越国处死西施的手段,与其相似,也是将她装入皮袋,投入江中,令其在江涛中漂流直到沉没。至于是将她缢死后装进皮袋,还是活活塞进皮袋投入江中,范晔未作交代。 西施既是绝色美女,又是越国灭吴的功臣,没有勾践之命,越国的文臣武将是不敢随便将其处死的。勾践为何要处死西施?也许是因他觉得为达到复仇目的而使用美人计,过于下作,要杀人灭口;也许是因为本国的绝代佳人被夫差占有,而自己却不能享受,心怀嫉妒;也许是西施知道吴越之间的秘密太多,不杀恐留后患;也许是范蠡与西施确有旧情,灭吴后,西施将重新回到范蠡的怀抱,勾践觉得作为一国之君,自己得不到的,他人也别想得到……
清代蔡元放所着《东周列国志》的记述,就不仅仅是处死西施的手段,而是蕴含着令人想象的故事情节了。 勾践早在范蠡将西施从苎萝山载回都城时,就垂涎她的美色,但为了雪耻灭吴,只好强忍色欲,让夫差那小子占便宜啦。而吴国已灭,夫差已死,大仇已报,也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把美女接回来,供自己享受。假设西施被送往吴国时十八岁,接回时不过三十八岁。西施身为吴国王后,整天喝各种滋补养颜的高级口服液、使用各种美白去皱的高级化妆品,一定保养得很好,美色不减当年。反正西施既是越国派往吴国做地下工作的爱国女青年,又是越国的战利品,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把她接回祖国。
她怕干掉了老公的心头肉,以后不好交待,便打出爱国的旗号,发表告老公及满朝文武书:“这种亡国的祸水,还留着她干啥?”她一把干掉情敌的行动上升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不但勾践先生干瞪眼,满朝文武也干瞪眼矣。
《东周列国志》毕竟是历史演义,蔡元放先生又是清朝人,居战国时代太远,所述故事虽然顺理成章,但西施是否被勾践的太太所杀,却缺乏有力的史证。而墨翟先生则生活于战国末期,勾践灭吴后数年,又把国都迁至琅邪(今山东省诸城市),墨翟先生对吴越争霸的历史应有很多的了解,书中所言,更有权威性。他将西施之死与比干、孟贲、吴起并列,以证他们都是因为自己过人的美德、才干、长处而死,而西施的惨死,是因其美貌所致。
文种死后,勾践为了做表面文章,还为他造了高规格的巨墓,而西施却被沉于江中,死不见尸,连她为之献身效命的祖国的一抔黄土都不占有,因此她的下场,比文种更加悲惨。

2. 浙江省博物馆哪个馆好可以说说吗

浙江省博物馆好多馆都不错,如孤山馆、文澜阁、浙江西湖美术馆、沙孟海旧居、黄宾虹纪念室等。

1、孤山馆

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与逶迤连绵的长廊组合而成,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格局。

孤山馆区的改造工程完成后,推出“陶瓷陈列”、“黄宾虹书画陈列”、“常书鸿油画陈列”、“雷峰塔文物陈列”、“漆器陈列”等常设陈列,建成集中展示各类文物、艺术精品的艺术类馆区。

4、沙孟海旧居

沙孟海旧居坐落于杭州龙游路15号,当代中国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晚年曾居住于此,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1平方米。

秉承沙孟海先生的遗愿,其家属将其数百件书法和篆刻作品及珍贵文物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2004年11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斥资700余万元对沙孟海旧居进行修缮并正式开放。旧居为砖木两层结构别墅,院内“沙孟海旧居”五字匾额为着名金石篆刻家钱君陶所书。

沙孟海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古拙浑厚、缜密雄健、气势磅礴的“沙体”。“沙孟海旧居”有沙孟海生活、工作的两个复原室,同时新辟沙孟海生平事迹图片陈列厅。

5、黄宾虹纪念室

黄宾虹纪念室坐落在杭州栖霞岭31号,原为黄宾虹先生的故居。1948年夏,85岁的黄宾虹应国立杭州艺专之聘请,由北平南下,在浙江走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七年。

黄宾虹先生逝世后,家属秉承其遗愿,将其存留的五千余件作品及一万余件文物、手稿等遗物悉数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纪念室于1988年正式向游人开放,设有黄宾虹生平事迹图片陈列和复原书房。

3. 三天两夜去旅游哪比较好

你选择有个啊
杭州,西湖,宋城.宁波凤凰山.嘉兴桐乡乌镇,海宁.金华义务,东阳横店.温州雁荡山,江心屿.台州临海江南长城,天台山. 如果你要看江南的古镇文化可以推荐去嘉兴的乌镇、西塘,湖州的南浔,绍兴的安昌;如果你要看江南特色风景的,可以去湖州安吉的天荒坪、长兴的十里银杏、德清的莫干山,丽水遂昌,绍兴鉴湖,台州黄岩、龙泉,嘉兴的海宁观潮,舟山普陀,温州的雁荡.

另附一些简单信息:
千岛湖风景区
千岛湖风景区风景资源众多,类型丰富,品质优良,分布面广。(一)自然风景资源:1、碧波浩瀚,湖水清澈千岛湖汇水区域达10442平方公里,千岛湖水质良好,平均达到国家I类水质标准。2、千岛百姿,..[ 详细介绍 ] 地址:
级别:
类型: 湖泊浏览(1705)想去(2)去过(3)

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中雁荡山位于乐清市西南10公里,南靠瓯江七里港区,北邻北雁荡山景区,西倚永嘉楠溪江景区,104国道和沿海高速公路从其南缘经过,交通十分便利。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辖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西南10公里
级别: 3A级
类型: 山岳浏览(237)想去(0)去过(2)

绍兴沈园
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是绍兴古城内着名的古园林。位于鲁迅中路,以一则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钗头凤》闻名。沈园经历八百年的兴衰,至绍兴解放之时,仅存一隅..[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路318号
级别: 3A级
类型: 园林浏览(175)想去(0)去过(2)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舟山本岛东面,为国家4A级景区 .据史料记载,唐朝咸通四年(863年),一位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从五台山迎请了一尊观音佛像.回国途中,船经普陀莲花洋时,突然遇到狂风巨浪,不能前行.慧锷和尚以为观音..[ 详细介绍 ] 地址:
级别: 5A级国家级名胜风景区
类型: 山岳浏览(1175)想去(1)去过(2)

马岙旅游区
马岙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六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使之拥有发展以古文化为主题的独有的旅游资源。全省唯一的乡镇级博物馆——马岙博物馆珍藏着考古出土的众多文物,展示着六千年..[ 详细介绍 ] 地址:
级别: A级
类型: 浏览(38)想去(0)去过(1)

龙泉市博物馆
龙泉博物馆又叫龙泉青瓷博物馆,坐落在龙泉市九姑山公园,占地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以收藏、研究、展览龙泉青瓷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开设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自然资源等永久性展览和其他临时性专题..[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九姑山公园
级别: 2A级
类型: 博物馆浏览(11)想去(0)去过(1)

桐乡市博物馆
国家2A旅游区桐乡市博物馆位于市区庆丰南路,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始建于1976年,是以收藏、陈列、研究桐乡历史、经济、文化生活文物为中心的地方综合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5000多件,资料3000多..[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庆丰南路8号
级别: 2A级
类型: 博物馆浏览(19)想去(0)去过(1)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
杭州湾海滨游乐园是国家2A级景区,位于已兴建的杭州湾大通道南岸东侧13km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海涂水库。海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水域开阔,初步形成以“围垦文化”为题,集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风景旅游..[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杭州湾大通道南岸东侧13km处
级别: 2A级
类型: 浏览(335)想去(0)去过(1)

宁波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
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位于象山县城东南9公里,规划面积67.69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42.89平方公里。区内海岸线绵长,风光优美,是集休闲、娱乐、度假、训练、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性海滨旅游度假区。景区内有大小不一..[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镇
级别: 4A级
类型: 浏览(468)想去(0)去过(1)

平湖市莫氏庄园
在素以苏杭园林着称的江南水乡平原上,镶嵌着一颗清代第宅厅堂的明珠——浙江平湖莫氏庄园。作为江南六大厅堂(莫氏庄园、网师园、采衣堂、卢宅、退思园、春在楼)之一的平湖莫氏庄园,至今己经历了三个世纪,是全国..[ 详细介绍 ] 地址: 浙江省嘉兴平湖市人民西路19号(当湖镇南河头东首)
级别: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类型: 园林

4. 沙孟海题书名 (对联,唐诗,宋词,行

沙孟海手迹一页,沙孟海题书名 (对联、唐诗、宋词,行书精品,适合临习)、【全国第四届钢笔书法大赛获奖精品选】(沙孟海题写书名) 1991年1版1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