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陕北唢呐红事上吹什么,白事上吹什么
红事上,唢呐欢乐着《得胜回营》、《大摆队》;
白事上,唢呐啜泣着《西风凉》、《光棍哭妻》。
陕北人摆不脱陕北唢呐,就像摆不脱满身黄土一样。 红绸绸被褥毛驴驴驮,陕北腊月喜事多。春节前后,唢呐手们是闲不住的。他们多半会被办儿娶女嫁喜事的人家请去红火热闹,也会随意走进哪家乡亲的院子里拜年祝福。这时,主家就特别高兴,热情地把炕桌摆到院中,拿出烧酒香烟、花生瓜子、红枣核桃,热一锅酸滋滋、香喷喷的米酒招待唢呐手。等吃好喝好,来看热闹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们围成一圈,吹鼓手们为了答谢主家的盛情,首先就来两段充满喜庆恭贺色彩的整牌子合奏《得胜回营》和《正月里来是新春》。顷刻间,整个院子便飞满了热热烈烈的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笑语声。看吧,唢呐手们腮帮子鼓圆了,锣鼓手们手腕儿晃活了。两杆唢呐一高一低,高的叫“张字儿”,低的叫“拉筒筒”,他们闭着眼睛,点着头,踏着脚,全凭一股神韵。一气痛快淋漓的表演,满院啧赞。趁着兴儿,唢呐手们就又耍出各种路数,卖开各自的看家本领。你拆下碗子吹,我大小唢呐一口吹;你扭着秧歌步给主家吹“压福”,我端着烧酒盅给大伙吹“送喜”;你学几声鸡叫,我来几声牛哞;你把一曲《张生戏莺莺》吹得恩恩爱爱,我把一曲《走西口》吹得缠缠绵绵。姑娘们的心被吹乱了,吹得那一双双毛苏苏的大眼睛愣往后生们的脸上飞,双目相撞,迸出绚丽的火花。听罢老曲换新调,一首《黄土高坡》给每一颗年轻的心,都留下了悠悠思绪,久悬不散…… 陕北人爱吹唢呐,也爱听唢呐。陕北人吹唢呐吹得劲足气壮,痛快淋漓;让人听得回肠荡气、心肺跌宕。在陕北唢呐扬起的每一个音符中都放射着陕北汉子那坦荡无私、宽广浑厚的性格。陕北唢呐是雄性的,它那尖利的、百折不回的声音是雄性的,如黄河纤夫钢硬的脊骨扛起的黄河涛声,永远都震撼着这块广阔的黄土地!
⑵ 求音乐:中国唢呐十大名曲
01.百鸟朝凤
02.全家福
03.抬花轿
04.六字开门
05.社庆
06.一枝花
07.凤阳歌与后八板
08.山村来了售货员
09.怀乡曲
10.豫西二八板
⑶ 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是谁创作的
任同祥。
1953年,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舞台上,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他演奏的《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庆丰收》、《婚礼曲》、《驻云飞》等等许多唢呐名曲,更令听众赞叹不已,回味无穷,难以忘怀。任同祥率先使我国的民族乐器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为民族器乐增添了光彩。
(3)陕西十大美女唢呐名曲扩展阅读:
《百鸟朝凤》不仅仅是一首唢呐曲,还被改编成了古筝曲、手风琴曲、钢琴曲等。上世纪70年代,我国着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据《百鸟朝凤》创作了同名钢琴独奏曲。在保留了原唢呐曲特点的基础上,王建中结合西方音乐审美方式和创作手法,对原曲的旋律和段落结构作了适合钢琴弹奏技法方面的调整,在吸取唢呐吹奏特色的同时,又运用中国传统乐曲的发展手法,对其进行了精简和统一,并加入了富于民族色彩的和声。
⑷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有哪些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
1、唢呐独奏《一江风》
2、唢呐曲《黄河情》
3、唢呐独奏豫剧《秦雪梅吊孝》
4、唢呐母亲
5、唢呐父亲
6、哀乐
7、唢呐悲调曲
8、唢呐哭皇天
9、唢呐悲曲
10、唢呐独奏朝阳沟
唢呐使用环境:
在民间,唢呐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过年过节时都要请几个唢呐手来庆贺热闹一番,发展到今天,送子参军,开张剪彩也要请唢呐乐队,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
⑸ 推荐几首唢呐名曲!
一、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
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
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
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三、抬花轿
抬花轿音乐是我国民间的曲剧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由于历史悠久,音乐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四、六字开门
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
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前半段运用模拟人笑声的“气拱音”, 以及“气顶音”技巧,使旋律优美如歌;后半段运用单、双吐技巧奏出类似三弦声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乐音和轻快的节奏相结合。
乐曲情绪活泼欢快,使音乐具有对比,表现更加生动,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五、社庆
唢呐独奏曲《社庆》作者葛礼道,1965年在“为农村服务的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中获选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录制唱片并被艺术团体带到日本、韩国、美国、尼泊尔等国演出。很喜爱的唢呐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
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
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七、黄土情
黄土情是我国当代着名唢呐演奏家周东朝先生在1992年创作的,该作品曾荣获我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展播评比独奏作品一等奖,后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唢呐专辑中。
这首作品深受海内、外唢呐爱好者的喜爱,也是专业团体唢呐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该曲以悠扬婉转的旋律抒发了对黄土高原无限眷恋的情怀,唢呐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在乐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八、山村来了售货员
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
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山村售货购货的欢乐、热闹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九、怀乡曲
《怀乡曲》是王国潼先生采用台湾地方戏曲《歌仔戏》的曲牌“哭调子”、“七字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
《怀乡曲》原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表现台湾同胞对祖国及亲人深切怀念的心情。这段缓慢而悠长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挚,如同台湾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谣望家千里,骨肉各西东,倚栏怀芗曲,无限故乡情。”
第二段:表现台湾同胞看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时的激动心情,以及他们对祖国的赞颂与向往。
第三段:情绪更加激动,表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和坚定信念。
贾鹏芳改编并演奏的《怀乡曲》,缩略了第二、第三段,变化发展了第一段;少了许多兴奋与激动,多了一些忧伤与思念,凄美的旋律使人思绪万千,这也是中国二胡最能感动人的一面。
十、 豫西二八板
唢呐曲《二八板》在上个世纪80年初由于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时值上由两分多钟发展为4分半钟,由高音唢呐改为中音唢呐,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两个字即《豫西二八板》。
《豫西二八板》刘文金先生执笔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过中音唢呐细致入微的模拟,使得吹腔在飘动中透着刚气,在深厚古朴中透着柔美,如同吟颂、如同哼腔;这里如青蜒点水般的气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
参考资料
网络-唢呐
⑹ 中国唢呐十大名曲是什么
01.百鸟朝凤
02.全家福
03.抬花轿
04.六字开门
05.社庆
06.一枝花
07.凤阳歌与后八板
08.山村来了售货员
09.怀乡曲
10.豫西二八板
拓展资料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⑺ 唢呐名曲有哪些
一、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唢呐独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
1953年春,由山东省荷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华彩乐句,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演奏技巧,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唢呐曲独奏曲,用豫北安阳地区的民间戏曲唱腔、板式、曲牌组合起来的吹奏乐曲。
该曲的旋律走向、调式色彩及吹奏特点,都给人一种古朴、洒脱、强进之意,使你挥之不去、难以忘怀。该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飞板组成,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板式结构,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趋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叙述到激越,又给人以思虑、解脱、圆满之感。
地域风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艺之容纳,让许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遇。如散板之吐、颤、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细柔、苍劲和吐、滑、强、弱变化,及快板呼应、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显才华的空间。特别是飞板部分“节疏”,而高潮叠起扣人心弦。
三、抬花轿
抬花轿音乐是我国民间的曲剧音乐,根据抬花轿的动作、行走、运动状态而编配的音乐,广泛流行于我国民间,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古典音乐之一,表现形式以唢呐演奏为主。由于历史悠久,音乐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
四、六字开门
唢呐独奏曲,原是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曲调流畅,情绪轻快。
戏曲中常用以伴奏剧中人更衣、打扫、行路的拜贺等场面,是《小开门》的变体。前半段运用模拟人笑声的“气拱音”, 以及“气顶音”技巧,使旋律优美如歌;后半段运用单、双吐技巧奏出类似三弦声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弹性的乐音和轻快的节奏相结合。
乐曲情绪活泼欢快,使音乐具有对比,表现更加生动,获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五、社庆
唢呐独奏曲《社庆》作者葛礼道,1965年在“为农村服务的音乐作品征稿”活动中获选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并收入《建国三十年器乐作品选》,录制唱片并被艺术团体带到日本、韩国、美国、尼泊尔等国演出。很喜爱的唢呐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唢呐独奏曲,任同样于1959年春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
乐曲开始是一段散板,采用山东梆子“哭腔”音调,凄楚悲壮,接着是叙述性的慢板,柔婉动人。最后慢起而渐快转入中板,采取《小桃红》为素材,节奏活泼,音乐轻快。
之后,出现“穗子”特点的展开段落,短小音型的重复,相间出现“放轮”的长音,渲染了一种炽烈而欢腾的气氛。
七、凤阳歌与后八板
《凤阳歌绞八板》是一首着名的鲁西南鼓吹乐曲,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曲,但经过郝益军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却鲜为人知。本文作者通过对山东琴书音乐的了解和多年来年来从事笛子与唢呐两门乐器的演奏与教学实践,对笛曲《凤阳歌绞八板》的结构布局、素材来源、风格表现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着重阐述了演奏该曲应注意的九个问题。
引子的旋律开阔悠扬,起伏较大,表现山东人的热情朴实、豪爽泼辣的性格特征。 乐曲慢板部分主要以“凤阳歌”为素材,其旋律清新爽朗、韵味生动别致,通过变奏及多种演奏技巧的运用而显得别有情趣。
八、山村来了售货员
唢呐独奏曲,张晓峰作。乐曲以东北民歌音调为基础,描述了山村售货购货的情景,并与抒情相结合,音乐轻快、诙谐。
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每个标题都提示了该段所要表达的内容。描写山村售货购货的欢乐、热闹情景,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
九、怀乡曲
《怀乡曲》是王国潼先生采用台湾地方戏曲《歌仔戏》的曲牌“哭调子”、“七字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作者在乐曲的演奏艺术要求中写道:“台湾《歌仔戏》与福建《芗剧》属于同一剧种,都起源于福建的民间歌舞《锦歌》、《铺地扫》,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为'怀芗曲’,意用'芗’'乡’二字同音,以表达台湾同胞借怀念昔日芗曲之音而抒发今朝怀乡思亲之情。现在恢复原曲名的同时将'芗’字改为'乡’字,以使其含义更为确切。”
《怀乡曲》原曲分为三段。第一段:表现台湾同胞对祖国及亲人深切怀念的心情。这段缓慢而悠长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挚,如同台湾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诉说着自己的心愿:“谣望家千里,骨肉各西东,倚栏怀芗曲,无限故乡情。”第二段:表现台湾同胞看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时的激动心情,以及他们对祖国的赞颂与向往。第三段:情绪更加激动,表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和坚定信念。贾鹏芳改编并演奏的《怀乡曲》,宿略了第二、第三段,变化发展了第一段;少了许多兴奋与激动,多了一些忧伤与思念,凄美的旋律使人思绪万千,这也是中国二胡最能感动人的一面。
十、 豫西二八板
唢呐曲《二八板》在上个世纪80年初由于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时值上由两分多钟发展为4分半钟,由高音唢呐改为中音唢呐,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两个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刘文金先生执笔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过中音唢呐细致入微的模拟,使得吹腔在飘动中透着刚气,在深厚古朴中透着柔美,如同吟颂、如同哼腔;这里如青蜒点水般的气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剧快流水板的发展变化中,花腔跳动跌宕粉繁,给人们以欢快愉悦之感。
⑻ 唢呐独奏曲有哪些名曲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在中国的音乐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乐器很能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并且吹出来的调调也很好听,其中也不乏一些名曲。
1.《打枣》是河北民间唢呐名曲,听起来比较的活泼轻快。
2.《黄土情》是由周东朝创作的,是一首唢呐独奏曲,该曲子一开场就非常的抓耳,循序渐进,很有西北部那种宽广之感。小编听过,觉得这首曲子有种深深留恋之感,很多种情绪。
3.《百鸟朝凤》是我最吃惊的一首曲子,没有想到唢呐能将音调变换的这么自然巧妙,听起来真的有种百鸟在鸣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