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云南抚仙湖有什么好玩的
抚仙湖有像禄充风景区,阳光海岸风景区,樱花谷,大河口渔村等景点都很好玩。
如下:
1、禄充风景区。爬有名的笔架山,吃铜锅鱼、铜锅饭、小吃、烧烤,骑水上单车,划船。
2、阳光海岸风景区。同上,晚上可以喝啤酒,唱户外KTV。阳光海岸属于江川地界,所以可以顺便玩玩江川县城。
3、樱花谷。后面起来的一处玩场,有一片白沙滩,有点异国情调,适合拍照,只是我去的时候都没看到樱花,季节不对。离高档的悦椿酒店不远。这三处是开发比较成熟的地方了,玩的人比较多,可以来多次度假休闲吃鱼,网络高德地图都能找到。
4、大河口渔村。也就是时光栈道所在地,这个地方虽然吃饭的馆子不多,玩的内容也少,但是是另外一种风格,而且玩的人少,比较清静,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里。
景点介绍: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抚仙湖水质为I类,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也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2013年12月通过了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的2013年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纳入国家15个重点湖泊支持范围。
Ⅱ 图片中这个外国美女叫什么名字
air问
Ⅲ 火炉上的湖泊读后感
抚仙湖在滇池的东边,距离昆明九十多公里。这个湖与另外两个高原湖——滇池、阳宗海同属于五亿年前的一片大海,后来地质运动,大海退走,这三个坑是海洋最深的部分,剩水残山就成为湖泊。说得诗意些,这些湖泊是海的心,或者是海的遗址。过去,昆明人是不去抚仙湖的,不必舍近求远,滇池就在昆明旁边噻。三个湖里面水最浅的是滇池,水深才有十米。抚仙湖面积没有滇池大,但水深不可测,蓄水量相当于12个滇池。公元二十世纪末,滇池灭。昆明人要游山玩水,只有长途跋涉,往抚仙湖去了。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抚仙湖,不是去游山玩水,是去进行中文系的写作课实习。那时候没有旅游的概念,自然世界无所不在,昆明城里,蝴蝶花朵成群结队,昆明外面,四围香稻、半江渔火,还要去哪里旅什么游呢。当时抚仙湖还隐藏在黑暗里,像一个农民的小名,知道它的人不多。抚仙湖旁边是澄江县,这个县一半被荷塘包围着,盛产莲藕。县城的街道上,马车当道,马匹脖子上挂着黄铜铃铛,昂首阔步,就像刚刚被授衔的将军。我当时在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来这里实习。我一直以为在云南,最蓝的是天空,忽然看见抚仙湖,才发现宇宙间最蓝的部分,是在大地之间,我的天,那个叫蓝!后来我去世界上游历,再没有见过比抚仙湖更蓝的水了。大学时代,风华正茂,才子周围,美女如云,我们像仙人一样飞翔。吴丹在天空的蔚蓝色大梁上飞跑,韩旭的眼镜融化成水珠,他可以看见远方了。桂枝和丽清跟着我们,80级最美丽的云,系在大地的腰上,内心隐藏着爱情的痛苦和迷惘。我四肢挺立在红色的高原之间,自我感觉像是一个托塔李天王,哈哈大笑着。这湖泊蓝得恐怖,像是古往今来,所有天空的源头,蓝色的生产基地就在它的内部,生产着巨毒之蓝。如果云南高原在夏天就像是正在开屏的孔雀有着无数眼睛的羽毛,它就是其中最蓝的一个眼。游泳的时候,我潜入深处,就像进入了墨蓝色的钻石里面,无数的光柱和齿轮在旋转、分裂、生产着晶体,鱼像车间里的工人游来游去,什么东西的背撞了一下我的腿,我顷刻浑身发冷,吓得双腿一蹬,浮上了水面,天空是另一种蓝,太平淡了。把抚仙湖比喻成孔雀身上的一只眼睛是很平庸的,但没有办法了,只能这么说。它是一种生命的毒液,进入它,不只是身体深入、潮湿、冰凉、抽筋,心灵也会变成墨蓝色。那个夏天,我成了一个有着墨蓝色心灵的兽,我总是坐在湖边上,与它四目相对,身体冰凉,直到日落,黑夜把前爪搭在我的肩上。它可以在黑暗里看着我,我却看不见它。
那时候大地是自由的,没有边界。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前进,可以从湖的任何一处下水,只要你敢。我们随便躺下睡觉,感觉哪里好躺在哪里,身体喜欢哪里就占领哪里,沙滩、草地、林中、舟中、石头上、水面上。我们像国王一样不断地占有这个湖泊,但是它太深、太大,最后是它吞没了我们,我们离开了,消失了,它还在那里。就像两河流域的历史最终要吞没美国人。王冠是它的,世界最多的宝石闪烁在它的内部,而你一颗也无法带走。大学中文系的实习期是一个月,每天,我们乐呵呵地笑着,累极睡去,每个人都有一个抚仙湖,那时候穷得很,什么都没有,大学男生无法拥有他暗恋的女生,也不知道奔驰汽车生产线,但可以拥有抚仙湖。
有一个早晨,我们几个沿着湖岸向南方走,远远地看见天边有一座山,那山像一个巨大的锥子直立在湖边上。我一指说,我们爬到那个尖上去。那时期我就是那样的人,雄心壮志,总是渴望征服一切,我经常随便指着一个方向,就开始走,我们才不管前面是不是道路。古代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地上的一切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就是你自己,你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你想做什么,去哪里,泅水登山,在平原上奔跑,对着月亮长嚎,在太阳底下干掉,全在于你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大地的传统就是自由,没有方向,没有道路,没有时间,没有势力范围,一切方向都是你的方向、你的道路,你的家、你的床铺、你的时间。你可以向着北方一直走,越过白令海峡,成为一个爱斯基摩人,或者一直向南方前进直到皮肤黑掉,在随便哪棵棕榈树下躺下去永不再醒来。那时候大地的传统将近尾声,但还没有消失,我还不知道我们已经置身古代世界的边界,这一切就要结束了,世界将建立起门票、围墙、铁丝网、别墅、单位的渡假区、城镇、社区、护照、户口本、划分成各种各样的势力范围。现代主义的洪水就要来了,我们毫不觉察,我们是最后的古人。抚仙湖周围依然是自由的,圈地运动尚未开始,任何人都可以在那里为它的腿创造出道路。自由是大地创造的,人类从大地上领悟了自由,自由不是西方今天写在英文教科书中的抽象概念。我是有福之人,我体验过抚仙湖的无禁区的免费享有的时代,像古代的大诗人苏东坡那样,大地对于我是“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自由之邦。我们随心所欲地穿过湖畔的湿地、沙滩、石头,自己创造出感觉最近尖山的路走,其实我们走的是最远的路。比通过权力和行政修筑的公路远多了,公路削平一切直达,我们却不得不向大地的各种曲线、干湿、软硬、冷热妥协,小心地用足底抚摩伺候着它,它是一个凸凹丰富的身体,说是女人一点也不过分,在经过那些毛茸茸的、乳房般丰满的小山时,我甚至担心踩破了它们。我们的鞋干掉又湿透,再干掉。在一个小松林里,我们看见蘑菇,一群在草丛中东张西望的小脑袋,似乎立即就会变成十二个小矮人。到达尖山下面已经是下午,云南人土,给大地起名字不会玩文化,看见那山是尖尖的,名字也就叫尖山,而不叫马良山,说它是一支神笔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从远处看,尖山给人的印象很简单,就是爬不上去的,太陡了。到了面前,我们看出,爬不上去的只是一个面。在另一面,它并不那么尖,斜坡大约在七十度左右,我们绕到可以爬的这一面爬了上去,吴丹在前面,像班长一样为大家开路,山坡上布满碎石,踩在上面脚直往下滑,你必须在石子还没有松的时候就移动脚步。埋着头,说不了话,汗珠滚滚,爬了一个多小时,感觉是爬了一天。说是可以爬,也就是指少数的云南人,大多数人还是只可以远远地跟着喃喃地重复一句,哦,尖山,腿有点发软,也就算了。我们把许多碎石蹬塌,滚落下去,揪着草,抠住石缝什么的,最后贴着石头爬到山的尖上。山顶并不是尖,那里是一个一堆岩石组成的一个莲花座,上面坐着天空。我们像第一个猿人那样,缓缓地站起来,就看见了洪水之前的大地。我看见了一个“开始”,因为我看见的是无数时间之前就“这样着”的世界,它开始之后,就没有再前进过,改变过,我看见的和无数时间之前开始的那个开始一样。我无法说出我在“看见了”那一刻的感受,我真的是一个猿人,哑默,张口结舌。黑暗结结实实地浸透了我的语言,那时我才知道,我其实是一个什么也说不了的人。
下山的时候我们找到当地人上下的小路,顺着到他们的村庄去。那村庄叫做禄充,沿着抚仙湖展开,水田,炊烟,白鹭,生产队长和他的故乡天堂,我们就在他家吃晚餐。菜就是鱼,鱼是用一只铜锅煮的,味道非常鲜美。这种鱼只有抚仙湖才有,叫做抗浪鱼。银白色的,摆在手掌中像一把冰凉的小剑。队长说,以前捕捉抗浪鱼最好的季节是在每年的五到八月,那个时候禄充附近的岩石群中流出的泉水,水温升高,比较适合抗浪鱼产卵,它们就顺着温水抢水上来,用竹笼就可以捕获。队长说,鱼多的时候,湖面上还会出现青鱼阵,由大鱼领着,各种颜色的鱼都有,一大片,就在那边,他指了指外面。后来他担忧地告诉我,现在捕鱼比较狠了,什么季节都捕,用炸药,用网眼很小的网,一个都不放过,捕鱼量非常大,感觉鱼比过去少多了,小鱼还没有长大就被吃掉,以后怕要绝种。我望着他炖在火塘上的一大锅子冒着热气的鱼,对他的担忧不太以为然。人不会绝种,树不会绝种,湖不会绝种,鱼怎么会绝种。但实习结束的时候,我还是与吴丹写了一篇小通讯《救救抗浪鱼》,发表在《云南日报》上,编辑大约也觉得有危言耸听之嫌,鲁迅的“救救孩子”还有点意思,“救救抗浪鱼”太夸张了,把它排在报纸上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我们在月光下离开禄充乡村,一个典型的清朝延续下来的村庄,已经有漫长的历史,村庄中的小路是青石铺的。狗叫,黑暗中有东西在扑腾,抚仙湖无边无际,黑暗的容器,盛满巨毒,看不见,只感觉到它在着。后来下起了暴雨,很快将我们淋湿就跑掉了,我说,抚仙湖摸黑起来小便了一回,哈哈大笑。前面出现了另一个村子,我们走进一个亮着灯的大房间,里面一房子的人,都坐在草墩上,喝茶,抽旱烟,中间有一个人在说书,这是我最后一次听见说书。说书人我从小就习惯,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他在文庙的茶楼里站着。我对说书人麻木不仁,不感兴趣,那时候我以为它是一种永恒事物,所以不以为然,我热烈地向往的是新事物,是未来。但几年后,他们忽然间就消失了,一个也不见了。我们向门口的小伙子要了些水喝过,继续上路,我们已经离开县城二十多公里,沿着乡村马路急步往县城赶,走不动的时候,就一条条横躺在马路中间休息一阵。暴雨过后,月亮又踮着脚尖拨开云,在黑夜的窗帘后面整理星子。我们走到夜里1点才回到实习驻地,班主任非常气愤,当场要我们写检讨书,认识“自由主义、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并且要记在档案里,毕业分配时作为参考。写就写吧,那天我写了一生第一次检讨书,在那样的大地上,我还顾得上什么后果,为热爱一个湖泊写检查,够牛B的。
知道了抚仙湖是我大学时代最重要的收获,比阅读了金斯堡的诗歌还重要。他那一伙人的作品其实就是为了抚仙湖这样的天堂而写的,他们后来为什么到尼泊尔去?那里到处是抚仙湖啊。抚仙湖后来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圣地,每次去都像是朝圣一样,但这个圣地是可以体验的,我总是被湖水洗得很纯洁,很愉快,很蓝。
这都是洪水到来以前的事情了。我最近阅读金斯堡那伙人中的一个叫杰克•凯鲁雅克的家伙写的小说《达摩流浪者》,我觉得他写的孤梁峰的情况与我在抚仙湖所遭遇的世界一样,在他们,到大自然里去流浪是一种“垮掉”,从美国的牛B物质文明中垮掉。在我们则不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云南本来就没有什么物质文明,本来就是自然界,我们热爱抚仙湖是一种天性,因为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迷信“道发自然”的世界,这种理论在这个国家流行了五千年,大家已经感觉不到它是理论,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中国人从来不把自然视为人类发展的障碍,自然就是天堂,就是得天独厚,我们总是要在自然中才会心安理得。例如画家倪云林,为了“在乎山水之间”,把房子田地都卖掉,在太湖上漫游一生,直到老死。他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达摩流浪者。这种人在中国多了,红颜弃轩冕,迷花不事君,王维、陶潜、寒山……中国人把“在野”、“归去来”,视为人生最后的归宿、退路,野是什么?野就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所谓“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的那种,所谓“造物主无尽藏”。注意了,苏东坡说的是“耳得之”“目遇之”,自然世界是自在的,它与人的关系是“人被它动”,而不是人主动,是“道发自然”而不是“道可道”,人之道。这个关系与达摩流浪者不太一样,在他们,“达摩流浪”是一个主动自觉的行为,一种对美国消费文化的反抗。你看看在书里面他怎么说的:“如果整个世界到处都是背着背包的流浪汉,都是拒绝为消费而活的‘达摩流浪者’的话,那会是什么光景,现代人为了买得起像冰箱、电视、汽车(最少是新款汽车)和其他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垃圾而做牛做马,让自己被监禁在一个工作——生产——消费——工作——生产——消费的系统里,真是可怜复可叹。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我期待着一场伟大的背包革命的诞生,届时,将有数以千计的甚至数以千万计的美国青年,背着背包在全国各地流浪,他们会爬到高山上去祷告……”。
《达摩流浪者》是50年前写的,当时在美国文化精英里面是多么牛B啊,为了实践这种生活方式,那伙人可没有少吃苦头,这种生活方式甚至被主流社会视为危险,流浪者被警察追捕,作品被查禁。《达摩流浪者》这种类似《前赤壁赋》或者中国田园诗歌的作品,居然是地下读物。今天可不同了,达摩流浪者已经成为一种有着先锋派记号的消费品,非常时尚,数以吨记的背包在世界各地流浪,但最后他们并不能反抗物质文明,流浪结束,每个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回去,工作、挣钱。“达摩流浪”成为时髦的休闲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严重地刺激了从美国到意大利的野外用品生产线和《国家地理杂志》的销量,为他们创造了巨额利润。你看看就是在当年达摩流浪者进不来的云南,如今哪里不是这些背着大背包,穿着登山鞋的酷人,轻松、时髦、惹眼,令土着和他们的女儿血液沸腾,但令他们沸腾的不是达摩流浪者为什么要千辛万苦来到他们的穷乡僻壤,而是那些价格昂贵的户外用品所暗示的别处的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其实一双登山鞋就是一辆更有文化的奔驰。
我记得87年我和几个朋友再去抚仙湖,坐着马车,到了湖边,赶马车的顺着岸往南走了一阵,远远看见悬崖下面有一片沙滩,我们就叫他回去,自己背着包往下走。1987年我们还不知道垮掉的一代,在此之前的无数时间中也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王维,我早就是他的崇拜者,我可不知道加里• 斯奈德也崇拜他。我们的背包不是世界名牌,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留下来的,其实这个世纪中国从来就没有放下过背包,我们习惯背包胜过习惯床铺。在《达摩流浪者》一书中,加里• 斯奈德就是那个叫做贾菲•赖德的主人公,他是王维的崇拜者。马车夫把我们甩在悬崖上,说是第三天的中午来接我们,就走掉了,要从那高崖下到湖边可不容易,我背着一个大包,是李曙他父亲用来装煤球的,里面装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馒头啦、鞋子啦、口缸啦、铝锅筷子火柴啦白菜萝卜啦、还有半袋子薯仔和半个火腿,也不知道李曙要带着这些干什么。我背的这个帆布包非常大,是一个伞兵的空降包,虽然旧些,但非常能装东西,我面对悬崖,空降包悬在我背上,使我无法转身,走到后来,我必须背靠悬崖才可以继续走,我倾斜着身子试走了几步,我想既背着包,又可以走过悬崖,什么都不放过,但我立即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我要么把包甩掉,要么和它一道滚下去,我当机立断,把手臂从背带里褪出来,把包一放,它立即扑腾着滚下去了,李曙后来对我的这个行为非常赞赏,说我是可以做大事情的人,得丢舍包袱,无官一身轻,那么大一包就不要了,滚到海里还不是滚进去。那个包没有滚到海里面去,而是滚到沙滩上,正是我们要搭帐篷的地方。我很不喜欢这个大包袱,抚仙湖就是一切,还需要带什么,这是我的逻辑,水么,直接把湖水捧来喝就行。我们在湖边上找些树枝条、稻草什么的堆在一起,又找了几个石头架起一个简易的灶。老方当过知青,在村子里面呆过多年,野炊很在行,蹲下去搞了一阵,沙滩上已经火焰熊熊,热锅滚滚了。我很喜欢搭帐篷这件事情,找些棍子,把塑料布的四个脚捆上去,然后悬空固定在沙滩上,一个家就建成了。几个人立即钻进去,躺着不想出来。吃的吃,发呆的发呆,去的人有一半是昆明地方的诗人,就谈论诗歌,在这种地方谈论诗歌是最自然的,谈得很有灵性,费嘉说:我对着大海开枪,我立即呼应:打在自由的胸膛上。大家一阵欢呼,感觉诗歌也钻进帐篷来在我们中间住下了,而且是最有魅力的那个。那一夜星星一坨坨掉在海里面,我抓了一颗吃掉,味道像某种以前吃过的汤圆。沙滩一直延伸到海水里四五米,在抚仙湖这种地方不多,一般都是走几步就是悬崖深水。我们就在那片沙滩上全裸游戏,张开长腿奔跑。李曙大叫一声,似乎灵魂已经出窍,眼镜接着就掉到水里面去了,一个个白屁股翻起来,潜到深水去给他摸眼镜。后来我们坐在沙滩上唱歌,把古往今来的歌都唱了一遍。在我唱歌的时候,,有一个人钻到帐篷里去了,里面原来就有一个人,她是眉冰,艺术学院美术系的。他们响起来的时候我们都装作什么都没有听见,把歌唱得乱响。星星从海中央从里向天上爬去,它们的后腿上都长着金色的绒毛。“人生如梦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不明白我们是不是另一些人的人生之梦。”我说。我们在后半夜才钻进帐篷去睡觉,那两个人已经瘫软,不省人事了。我们这些人不是乞丐,却都是那种在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睡觉的人,我甚至就是在飞速前进的火车的钢地板上都可以睡着。我们直接睡在沙上,睡到半夜的时候,来了一个军的蚊子,把我们叮得抱头鼠钻,恨不得变成鸵鸟,钻进沙里面去。天快亮的时候,下了一场雨,雨水把塑料布压得很低,紧贴着脸,雨点的声音直接灌进耳朵,幸好塑料布绑扎得非常结实,没有散掉,我从小就有许多野营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不会太马虎。所以到天亮的时候,湖和陆地都湿透了,我们睡觉的这一块却是干岛。天一亮,大家就纷纷起来,都睡不着了,互相看看,皮子润的,都叮成了大肿脸,哈哈大笑呢。雨已经停了,就去找些柴来升火,蓬头垢面,逃犯似的在沙滩上奔走,李曙在地里面刨出来几个薯仔,就放到火下面去烤着,那股味道持续了十多年,我现在还闻得到呢。太阳出来的时候,大家继续游泳,大朱不敢裸游,但看着其他人都光着屁股甩来甩去地走,就把裤子脱了一半,套着两个裤腿在那里蹲着烤薯仔,他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来,他可以立即把裤子套起来,把我们笑得要死。我们在那里呆了三天,没有看见一个外人,不认识的生灵都是鱼啦鸟啦虫虫啦,还有一只乌鸦,它在附近的一棵老柳树上呆了一个上午,干什么我就管不着了。
这都是洪水时代以前的事了,或者说是楚国的事情了,眼看着秦的势力越来越大,屈原投了汨罗江。我没有屈原那种勇气,滇池灭,我继续活着,逃到了抚仙湖,抚仙湖灭,我可以逃到阳宗海,阳宗海灭,再说吧。我最后一次去抚仙湖是今年夏天。我说最后一次去,是因为我觉得我不大会再去了,我不想彻底消灭我那些洪水时代之前的记忆。当时我和马云等人乘了一辆快车,这个中巴车的司机为了多跑几趟,把车子开得飞快,我们的生命没有他即将到手的钱重要,算起来,也不过就是四五百元吧,他把我们当作两袋薯仔,飞快地拉着跑。我印象里抚仙湖非常遥远,因为我去那里的历史基本上是步行的历史,最快也就是马车。所以当司机停车,伸手要车钱的时候,我感觉他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天外掉下来的飞行器面前,一群高高矮矮的水泥蘑菇,金属和塑料闪着光,小矮人探头探脑。我其实也知道最近二十年发生的事情,但有些情况我还是没有料到。我们被挡在一个大门外面,说是里面那个单位就是抚仙湖,进去要买门票,每个人交了十块钱才放进去了。大门附近有一个楼的门口挂着牌子,叫做“抚仙湖管理处”,我才知道它已经被管制了起来。穿过许多建筑、旅馆、饭店、网吧、邮电局、渡假中心什么的,忽然看见了湖水,灰蒙蒙地摇荡着,许多快艇在上面划来划去。我忽然陷入到加里·斯耐德式的厌倦和反抗里面,恨不得马上跳上开往西部的列车逃走,但我能逃到哪里去,我离开昆明,就是要逃到这里来,抚仙湖就是我的西部。一个老女人招呼我们住旅馆,说是又干净又便宜,还悄悄地附着马云的耳朵说几句什么。这个老女人显然是本村的人,当年在月光下荡浆出海的渔家女之一,现在却讲着难听的普通话,并且学会了红灯区的惯用语。我忽然想起住在另一个湖——阳宗海的管理局副主任老叶说的那句话,他的湖上漂满了避孕套。我们找了一间可以看见湖的房间住下来,我推开窗子,看见水泥房子的尽头有一片灰色的水域,像是一个篮球场,就算它是抚仙湖吧。我们收拾好,下楼吃饭,满街都是小馆子,决定不了在哪一家吃,到处瞎逛,看见每个馆子门口都用玻璃缸养着几条鱼,问是什么鱼,老板说是抗浪鱼,怎么这么少?老板说,这种鱼太金贵了,吃了可以壮阳大补,他把那味叫做十全大补的中药的漂亮包装上写的说明文字给我背了一遍。我问,多少钱一斤,他一喜,我们是论条卖,你要称斤也可以,最低价两千五一斤。在昆明我早就听说这个价钱,现在相信了。我们向湖边走去,经过许多馆子,经过一个大厕所,一个停车场,经过几个卖游泳裤救生圈的摊子,又经过一群围着我们,要求我们用他们的汽枪玩游戏的人,打中一个气球奖励一个小熊猫,好像我们都是傻B弱智或者熊猫似的,我知道肯定打不中,因为他们把气枪的准星搞歪了。经过这些只想赚钱,并且用最弱智的方法来赚的人,我心情很不好,好像自己正在发臭,所以才被那么多人嗡着。小镇的尾部出现了沙滩,这些人真有本事,他们经过多年的设计、施工,终于把抚仙湖搞成了一个跟在旅游区后面的东西,一个后院。前厅的什么都比抚仙湖干净,到处有人打扫卫生,旅馆房间、浴缸、抽水马桶、餐厅、街道,都干干净净,散发着讨好的光泽,随处可以看见表扬卫生先进的小红旗、小奖状贴在显眼的位置。抚仙湖在一切的最后,没有人打扫,没有人把这个抽水马桶稍微擦洗一下。我感觉那沙滩有些不对,立刻发现,这是一个人工的沙滩,这里本来没有沙滩,他们从别处拉沙来,做了一块,人真是有本事,我相信他们有一天可以做一个抚仙湖。沙滩不大,停着一大群可以在水上骑行的彩色车子,使沙滩看起来就像一个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美国作品。我正在想,如果我骑在那些丑陋的东西上面会变成一个什么,立刻就有四五个人朝我跑过来,我一看就知道他们想拉我去当妖怪,赶紧向湖边跑,头也不回走进水去了。
湖水的样子非常可疑。那么多的旅馆、餐馆的污水和作废的精液都排到哪里去?虽然水泥排水沟修得煞有介事,但我总是怀疑那些脏水冠冕堂皇地拐弯抹角之后,又流到湖里去了。湖边停着一张轮船,已经改成餐厅和歌舞厅,这个地方搞完清洁卫生后排出来的又排到哪里去呢,我没有看到它的排泄管道。我戴着潜水墨镜向湖里走,满怀狐疑,感觉不是在走向自然界,而是在一家餐厅的洗手间里,担心着被呕吐物滑倒。但视觉没有那么恶劣,水还是清的,温度也是大自然的温度,刺激、冰凉,不是游泳池类似液体的温水。我一跃,游起来。
滇池在世的时候,在自然界游泳是我的日常活动,一个星期至少要去滇池两次,有时候夜里12点出发,12点58分脱得精光,一点钟下水,月亮的角度恰到好处,可以照彻全身。月光下的滇池就像一条金身大鱼,周身都是鳞光。不时有鱼撞到我的身体,尾巴打我一下,嘴尖啄我一口,感觉像是在鱼国的闹市区行走。哗啦,一条鱼在水面翻个身,守财奴的金腰带亮了一眼,又收了起来。滇池去世之后,我的游泳活动就改在体育界开展了,这是一个温水区,没有水草也没有鱼,瓷砖的岸,透明如玻璃的水,在里面游泳,感觉自己就像金鱼。
我从小就在滇池里面游泳,我少年时代从未想过滇池会死,更没有想到它会先于我而死。人谁会这么想呢?你也许会担心地震,但你决不会担心大地因此死掉,这种念头是无法产生的。在我的文化中,大地总是代表着永恒不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因为我们迷信天长地久。滇池是我作为诗人的一种信心,因为我总是无意识地依赖着它,我的诗歌才具有活力。很难想象,我在知道滇池——它就是我的故乡,乃是死水一潭,我还能够对写作建立信心,我从来没有在古代诗人的作品里读到自然界死亡的描写,“海枯石烂”的意思,恰恰就是强调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世界的大海、河流都是臭水,我们能够对写作建立信心吗?梭罗的《瓦尔登湖》写得非常缓慢,充满细节不动感情,他不必多情,因为他相信这湖泊会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地接纳他的文字,比起滇池来,瓦尔登多么小啊,只可以算是水库,但作家梭罗是伟大的,天地有大美,一个小湖就可以成就一位伟大的作家,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我的记忆呆在原地,我的生命其实在三十岁左右的某一日就停止了,此后的岁月只是回忆,只是对昔日的一次次徒劳无功的寻找、重返、想象和小规模的模仿。我不是一个可以不断地投入新时代,创造新生活的人,因为我无法创造新的故乡和新的滇池。那是滇池吗?就在我窗外十公里外的天空下散发着尸体气味的液体。那是我的故乡吗?那片水泥的多米诺骨牌。
地质革命没有毁灭掉的东西,被我的时代毁掉了。地质运动在数亿年的沧海巨变中改变不了的海的心,被我的时代在二十年中就消灭了。我应该迷信时代,这个没有身体的庞然大物,一切身体的敌人,唯其没有身体,所以任何力量都永远无法阻止它、打击到它,它是不会死的,它是抽象的、形而上的,它是一个虚无的意志,但却有造物的力量。大地却无可奈何,它就摆在那里,它是身体,挖掉一块就是一块,怎么糟蹋都可以。
我幸运的是,我的诗歌信心是建立在我一生的前三十年的世界上,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一个渚清沙白的滇池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足够成就一位诗人了。我不知道此时代的诗人如何建立他们的文化信心,在汽车上?玻璃和塑料之间?抽水马桶?汽缸?通过禄党的示威?我幸运的是,我的诗歌得以和过去五千年的中国山水诗歌的传统相联系,我得到这样的洗礼,大地乃是诗人的教堂。但现在我的诗歌只能活在记忆中,我是被放逐的说谎者,有什么证据证明存在过一个于坚的滇池?没有。20多年前,滇池还活着的时候,我开始成为一位诗人
Ⅳ 澄江!澄江!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每到夏天,昆明人不在澄江,就在去澄江的路上。当然,这是滇池污染以后的盛景。而滇池的污染,已经令整整两代人的记忆里抹去了海埂畅游的可能性。澄江的故事很多,待我慢慢给你讲。有很古老的故事:听说澄江的名字实际上是沉江,这里早以前是一条江,江边居住着勤劳勇敢的好多人,是远近有名的大城。突然,天崩地裂,江不见了,那些人居住的村寨也不见了,连那雄伟的大城也不见了,人么,当然全都不见了。其他地方的人来到这里,就只见到我们今天看见的样子,一大片碧波荡漾的湖水,四围群山环绕。湖的名字是抚仙湖,似乎那灾难连神仙也受了惊吓,这湖肩负了一个神圣使命:安抚神仙。有电视台听说这种故事,就带了潜水员来到澄江,拍了个电视片,隐隐约约能看到水底好像有人类遗址。澄江的鬼故事,大概跟这个故事是相关的。有说澄江里面有众多冤魂,每年都要拉几个游泳的人下去陪他们。这鬼故事,曾经吓得我们不轻。也巧,从听说这鬼故事之后,每年都见报纸上登载,今年夏天有多少人在澄江游泳丢了性命。有一年,我的一个朋友亲眼目睹一位游泳的人,被身边疾驰而过的水上摩托艇的螺旋桨切掉了腿上的肉,岸上的人飞快地抢救那受伤的人来到岸边时,他已经是失血过多,整个人都是雪白的,人们眼睁睁看着他就这么死去了。朋友每每说起这个事情,都惊骇不已。这种事情当然再也不会发生了,因为澄江已经禁止所有机动船只下水,如果你想去那个名叫孤山的岛上,再大的风浪,也只能是一叶扁舟风雨飘摇地过去。澄江现在的样子,和刚才这众多骇人故事一点都不相像。每到夏天,沙滩上众多身材曼妙的女子走来走去,小孩子们要么辛苦堆积他们的沙子城堡,要么辛苦驾驭水上三轮车,总之是大人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有不爱游泳的人,也喜欢来凑热闹,车子开到水边的停车场,一众人等寻一个农家乐,点好鸡点好鱼,就开始打麻将或者打纸牌戴帽。往往都是要店家千呼万唤,那沙滩上、水面上和桌面上的人们才能依依不舍地坐过来,开始吃饭。澄江的着名菜式名为三道菜,就是说要么吃鸡要么吃鱼,第三个选择是羊肉,除了这三样,再没有了。而且,都是只点一道菜,没有听说谁要三道菜同时吃的。我每次去,这三样中的任何都忙不过来吃,光是那铜锅煮的洋芋火腿焖饭,就已经把我的全部吸引力占住,当然也把全部饭量占住。最值得一提的,是那无数种咸菜。咸菜能好吃到这个程度,实在是没有办法夸得到位。自己去尝吧!随便哪一家的都好吃!这日子,比二十年前似乎好过多了。曾经有一帮少年,在抚仙湖边,为其中一个少年庆贺生日。那天他们只有一顿饭吃,那米饭是他们自己在湖边生火,辛苦煮熟的,这很值得夸耀。而菜,则是一人一条闶阆鱼,那鱼也就是指头粗的样子,不到少年的巴掌那么长。那一顿生日宴,大概在当时每个少年的心中都留下了钻石般的光芒。午饭吃过,沙滩旁的躺椅上支一把大伞,开始午睡。涛声倒是不会困扰你,唯有旁边不时一声炸雷般的惊叫,让人的心脏有些难受。问题这些打麻将的家伙,打那么一个下午,每个人都在盼望着自己能够喊出这么一声炸雷,那必定是一大笔丰收啊!日头偏西,光线柔和下来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收拾桌子,把孩子们喊回来,把老板家的救生筏子租两只,开始张罗下水游泳。美女们这时候都忙着跑到后面小屋子里面,互相帮忙遍涂防晒霜,换上冬天的时候就急忙选购好的游泳衣。一个个走出来,真的像女战士,男人们的眼睛都快直了。下水还早。一个个都穿了救生衣在船上,或者说在筏子上。男人们辛苦蹬船,女人们拿出相机到处拍山拍水的。澄江的水非常清澈,你往往无法判断水深到底是二三十厘米还是二三十米,反正你总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水草。下水的地点总是由男人们决定,每次他们一声吆喝,众人下饺子般忙着扑腾下水,所以直到现在,都想不起来,下水地点到底是怎么决定的。游泳池里习惯了从扶梯走下水去的人,会有全然不同的感觉:戴着遮阳帽跳下水去,帽子会很固执地留在水面上,而你的身体则会有那么几秒钟很执着地往水底沉下去,那几秒有些漫长,有些惊骇。男人们忙着安排两个筏子一前一后地护卫着水里的人,筏子上的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孩子,水里游泳的这些人,反而最轻松,嘻嘻哈哈,游来游去,寻找着毛主席当年畅游长江的酣畅淋漓。有时候有浪,这可是游泳池里没有的东西。每次浪一来,所有的旁观者都紧张莫名,浪过去,感觉他们一起长叹一口气。一般都是男人们受不了这种紧张,招呼水里的人:上船!上船啦!有不过瘾的人,就会找种种借口多赖一会儿:我去那边那个筏子!到了那边那个筏子,又说:我的东西在这边,我还是要游过去上这边这个筏子。来回几次,突然又想起来:我今天还没有试过潜泳,等我试试看,能憋几分钟。已经上了船的人,纷纷遗憾自己没有想起来这个久远的游戏,忙着又跳下来,几个人开始比赛憋气闷水。总得要到那最有权威的人口气严厉起来,喝令全部统统上船,这才开始磨最后的机会:这么着,你们的两个筏子慢慢往回划,我们在中间游,怎么样?这样子么,水底只会越来越浅,越来越安全的!邻近岸边,总有各种网啦绳啦,令人紧张。那最有权威的人最怕谁被缠绕,出现险情,黑着脸下最后通牒:你们赶紧给我上船!不然一会儿水太浅,把你们肚皮磨破!游泳衣当心磨破!一听心爱的游泳衣处于危险境地,所有人都忙着爬上船去。心情爆好,岸上的饭桌上一定又是铜锅鱼和咸菜等着我们了。一路唱着歌回岸边:“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在把你向往!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处把你传扬!”二十多年前的歌曲,由众多成年人一起大声唱出,仍然是那么地激动人心。
Ⅳ 图片中这个外国美女叫什么名字
艾米·阿克(Amy Acker),1976年12月5日出生于美国德州达拉斯,美国女演员。艾米是一名美丽而出色的演员,除在美剧《疑犯追踪》中扮演Root外,也曾在《天赋异禀》《傲骨贤妻》、《玩偶特工》、《13号仓库》、《童话镇》等众多美剧中有过演出。
Ⅵ 澄江真的有死人么我听同学说里面的死尸南前倾,女后仰。
抚仙湖下的确是有死人的,在抚仙湖淹死的很少会漂起来,大部分都是沉下去的,然后站立于湖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尸体会被水中的浮游生物包裹慢慢形成一层碳酸钙物质。至于尸体的面向这个就不好说啦
Ⅶ 澄江哪里好玩美女多
很多地方呀,市里面很多美女的
Ⅷ 求一部外国电影名 剧情大概是,一个大叔在自家庭院用望远镜看对面的山林,看到了一个正在脱衣服的美女,
《时空罪恶》 Los cronocrímenes(2007)
又名:超时空犯罪 / 超时空罪恶 / 时间杀人 / Timecr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