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大全 » 潮汕东明小美女锣鼓队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潮汕东明小美女锣鼓队

发布时间: 2022-05-18 01:41:15

A. 潮汕人的习俗

与拜神有关的习俗:

劳热: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出花园: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也叫“盂兰胜会”。“当天,潮州人在自家门口摆上祭品、钱纸,祭毕烧钱纸、撒白米于地上,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房前屋后的地上。

(1)潮汕东明小美女锣鼓队扩展阅读

禁忌

过年时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

这一天甚至忌杀生,但是,现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参考资料

网络-潮汕

B. 潮州大锣鼓的渊源

潮州大锣鼓源于古中原文化。在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
唐宪宗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祭神文章中已有吹击管鼓的记述,说明那时已有鼓吹乐的存在。明宣德七年(1432)手抄演出剧本《刘希必金钗记》中有“三棒鼓”和“得胜鼓”的锣鼓字谱记录。嘉靖丙寅年(1566)刊行的《荔镜记》“睇灯”场中,对潮州元宵佳节的描述有“鼓乐吹唱”、“满街锣鼓闹喧天”的词句。明清时期,潮州戏曲活动鼎盛,汉族音乐也随之发展,锣鼓乐在舞台和民间已十分流行。每逢节日庆典,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进行演奏比赛,并成为潮州民间习俗。 1951年,邱猴尚、陈松等组成的大锣鼓队,赴广州参加欢迎苏联红旗歌舞团访问广州的演出活动。1952年,他们又到汉口参加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会演,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由邱猴尚司鼓的《抛网捕鱼》获得优秀节目奖。
1953年,潮乐艺人组成了潮州民间音乐研究组。1956年,又组建了潮州民间音乐团,使音乐艺术的发掘研究更进一步。整理出近二十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锣鼓套,如《六国封相》、《三关》、《双咬鹅》等等。潮州民间音乐团多次参加市、地、省、全国的各级文艺会演,创新曲目《庆丰收》参加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荣获优秀节目奖,轰动京华;传统曲目《抛网捕鱼》是潮州大锣鼓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1957年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荣获金质奖章,为潮州音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1995年,德国埃尔森大学教授卡尔·劳达格一行莅潮访问,市民间音乐团演出了潮州大锣鼓《关公过五关》,被德国教授称为东方交响乐。
2000年,市民间音乐团锣鼓队在无锡市举行的中华鼓王大会中,获优秀表演奖,鼓师陈镇锡获中华鼓王称号。
2004年1月24日,潮州大锣鼓作为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年大巡游的压轴节目,穿过法国凯旋门前香榭丽舍大道,征服了巴黎观众。
2010年9月16日,潮州大锣鼓参加中国·韩城“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荣获银鼓王奖。

C. 潮州人过节的习俗

一.烧火龙:

龙湖的龙传统上为7节,制作工艺别具一格,尤其是龙头的样式栩栩如生,地方特色浓厚。配合上“龙鳍”和“龙身”,做起来可是相当费功夫。

到了正月十六那天,几支舞龙队就会齐聚到古寨外的旷埕上,舞狮队有时也会前来助兴,煞那间,鼓乐喧天、蛟龙翻腾,场面热闹喜庆。

但是,舞龙活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擎龙、戏彩球、持旗、擂鼓、护驾等繁杂的分工,算起来至少也得50多人,现在随着龙湖古寨的年轻人迁到外地去,这项传统而有特色的活动正逐渐式微,想一睹其风采的驴友,就一定要快了。

三.赛大猪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十八,汕头月浦乡和澄海冠山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传统民俗活动———赛大猪。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各地摄影爱好者更是带来“长枪短炮”,将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大猪和赛大猪盛况定格在镜头里。

每次赛大猪时,都会请潮剧团在宗祠前搭台唱大戏,赛大猪的主办地宗祠也会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众人游走在大猪间,赏大猪、听潮剧、祭奠祖先。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各自将大猪抬回家,只留下猪头。猪肉会依次分赠给亲友,图个吉祥。

D. 有什么有意义又喜庆的女子锣鼓队名称

如下:

1、宏星女子锣鼓队、万宜女子锣鼓队。

2、智通女子锣鼓队、富盛女子锣鼓队。

3、博创女子锣鼓队、新盛女子锣鼓队。

4、精维女子锣鼓队、恒威女子锣鼓队。

5、智来女子锣鼓队、通达女子锣鼓队。

6、万佳女子锣鼓队、尚来女子锣鼓队。

E. 最常听到潮州大锣鼓是那一首,没有滴答只是锣和鼓合奏的,不知叫什么

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锣鼓队里有一条曲子只有大钗(镲,大钹)和鼓合奏的,叫,好像是“小锣钵”,还是“小锣钹”。
今天我听了。里面明明还有大钗的。好像是我们锣鼓队一条叫“二版”的!!!

F. 潮州音乐作文700字

让我忧伤,让我快乐;让我忘我,让我心醉。
有一种美妙的乐声始终诱使我去倾听,无法回避,那就是人类创造的音乐。它像黑夜里的烛光,像朗空中的明月;像清晨的露珠,像黄昏的余晖;像亲切的问候,像甜蜜的微笑;像春天里的微风,像冬日里的火炉;像初恋者的心扉。像母亲的抚摩,像久别重逢者的狂热拥抱,像依依惜别时的绵绵回望……不管怎样,音乐的魅力,使我无法摆脱,使我深深地沉醉。假使心灵是一座城堡,那音乐就是进入这座城堡的门,想要走进这座城堡,就必须打开这扇音乐之门。朋友,当你的心灵正被音乐徐徐漫过时,你是否感到正被音乐的雨露所洗濯呢?
听吧,一支古典音乐正在你的耳边萦绕!一段动人而美丽的爱情故事——《梁祝》,那优美婉转的旋律打动着你的心。你发觉自己已经泪流满面。请不必感到惊异,因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听吧,当一首流行音乐在你耳中跳动时,音乐已化作一个个精灵激动着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感觉到了吗?血液正在燃烧;听到了吗?心跳正在加剧。当你发觉自己不知不觉间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时,请不要感到惊奇,因为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走在江畔听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仰卧在星空下听音乐——享受;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竹林里听音乐——享受。我的世界里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音乐。对我而言,也只有音乐才能有如此魅力,让我深深着迷。音乐,让我忧伤,让我快乐;音乐,让我忘我,让我心醉。
音乐,让我在悲伤时感到一丝快乐,让我在感动时潸然落泪。音乐让我知道,人世间的各种欢乐,各种辛酸,各种痛楚;音乐让我知道,只要有音乐,我就不会孤独,不会寂寞。音乐,为我的生命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G. 谷饶镇的民俗文化

谷饶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势态活跃,且具规模。特别是逢年过节,都举办组织各种文艺体育活动,活跃群众文娱生活。镇上有一支业余文艺创作队伍,在文学和书画创作中较为活跃,人称之为小北山脚的小红花,他们有时与有关单位举行大型文艺晚会,有时由居委主办书画收藏展览。1995年春节期间,举办了由张永利、张晓宾、张应平等收藏的书画展览,其中作品有明清以及当代着名书画家名作。1997年5月举办“纪念五.四、迎接香港回归书画摄影作品展”,有老、中、少作者68人,135件作品参加展出。2004年春节期间,举办陈明平和张海鹏摄影展。
为了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镇与潮阳宣传文化部门联系,组织部分作家到镇有关企业采访,深入报道农村企业发展的风采,并在报刊上作了专题报道,体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大中型企业发展的面貌。
在文艺创作方面,业余作家林湘雄、张一颖的散文和小说等作品,在京、穗、港崭露头角,在粤东潮阳文坛小有名气。林湘雄已出版了《古城魂》、《云水行脚记》等。张一颖的创作方兴未艾,已出版散文集《不仅是怀念》、《人生三岔口》、《昨天的故事》等书,其中散文《父亲和书》获《文艺报》、《人民日报》老干局征文一等奖,还连续多年被潮阳文化局文联评为业余创作一等奖。谷饶镇的文化活动能活跃地展开,是由于它拥有一支群众创作队伍。在业余书画展界中,较有影响者,如上堡的张应平、张堡生、张楚平,茂广的黄鉴洲、张松锦、罗梓强,华光的张应顺、张应瑶等,都是谷饶镇文化工作的开拓者群。
谷饶的民间文化活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朝向纵深发展。镇区几个村(居)每十年都循例举行祭社活动,它通过纪念南宋文天祥及其他部属的抗元活动,为弘扬民族正气,为创造两文明活动而鼓舞群众,发动海内外侨胞投身家乡建设而载歌载舞。1998年的4月和12月,镇区五村等共有12个单位举办戏剧演出,有13支男女英歌队,15个潮州笛套大锣鼓,20支舞蹈队上街表演。同时,还有陕西、辽宁、广西、福建及文化团体参加旅行演出,盛极一时。
谷饶镇有图书馆、有线电视台、敬老联谊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活动阵地,各村(居)普遍建有文化室,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镇有英歌舞队20支,其中东明英歌队出席′97年潮阳英歌舞节表演得到好评;上堡二村少年英歌队参加′99年潮阳春节文艺游行;华光少年英歌队、锣鼓队参加汕头市′99春节文艺游行;仙波少年笛套音乐队参加潮阳首届笛套音乐比赛获得第二名;2003年组织教育系统师生参加区庆祝国庆文艺汇演;2003年至2004年,举办青抗会“创大杯”中国象棋赛。
谷饶镇“2008年民间文化节”是由谷饶的祭社发展演变而来的。而祭社相传起自明朝,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初是为了纪念文天祥及牺牲的南宋将士。
潮阳区谷饶镇一带流传着不少关于文天祥的传说。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右丞相文天祥在潮阳整军图谋复国,征战中于海丰县被俘。而都统陈懿勾结叛将张弘范,与宋军血战于小北山麓。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宋军大都战死于此。
明太祖追封宋末抗元阵亡将士为“元帅”,钦定贵山都赤寮(谷饶旧称)等毗邻抗元战场的村庄定期祭祀当年牺牲的将士,谷饶等地才开始了祭社。民间修葺宋末殉国将士之孤冢,称为“宋大元帅之墓”,各乡各族分期依时拜祭。据查,谷饶以及周围邻乡共有宋墓九处。

H. 关于潮汕家乡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I. 汕头春节风俗习惯

一,贴门神、春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祭拜祖先。

祭拜祖先,是为了纪念祖先,也有意思说是让祖先跟我们一起过年,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三,吃团圆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大都吃火锅,潮汕人说是“围炉”有团圆的意思。

四,送压岁钱。

这是小朋友最最开心的时刻了。在潮汕只有还没工作的人才有压岁钱,工作了的人就要给压岁钱了。潮汕人给的压岁钱很多。人们认为,给得多证明过去的一年里收入多,也希望在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的收入。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六、禁 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顺口溜(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因为潮汕人在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与此同时,潮汕人在除夕将大小水缸装满之后,就举行封井仪式。即用一个大的簸箕将井面盖住,然后祭拜井神。初一日不能揭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将水视作财水,一揭开簸箕用水,岂不意味着财气外流?近年来由于用上丁自来水,往往是这里在举行封井祭神,那里却拧开水龙头,让水哗哗直流。因此,盖井禁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本文来自: 潮汕论坛http://www.cr668.cn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cr668.cn/thread-14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