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南一家5口人全都患有尿毒症,他们是如何患上尿毒症的
对于尿毒症这种疾病应该很多人只是听过,但是并不知道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尿毒症患者相当于双肾坏死,一旦得上这种病,后半辈子就要依靠透析机来存活,要么就是换肾,这是尿毒症患者唯一的两条路,如果透析的话费用非常昂贵,一个星期需要三次,但是换肾的费用更高,需要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如果手术之后出现排异的话,很有可能这个手术就白做的,那么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疾病呢?
这种遗传性疾病如果在刚出生的时候被发现,很有可能就活不长,但有的人是在成年之后才会突发疾病,慢慢的会出现腰疼,尿血等等现象,从而引发尿毒症,知道这个结果后,这个老母亲哭着说都是自己害了小孩,如果不生下儿子,他们也不会受苦。
② 帮我写一篇以何玥为材料,以爱为题目的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谢谢了。
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花样的年华。飞蝶的绚丽。终究没有化作永恒。
——题记
我做到了,做到的,是什么呢?浅浅的笑了。我们花样的年华,终究只是一块放在烈日下的寒冰,似凋零,又似永存,爱,是什么呢?
小小的奉献,拯救了多少的生命?小小的牺牲,又有什么关系呢?
清水的涓涓流动,拍打着小小的鹅暖石,我们的爱,也就融化在这里了呢。纯净而迷离的忧伤,何玥,你终究,还是在这里,在这里,默默地看着我们,鼓励着我们。爱,是什么呢?
你,永远活在大家的心里。爱,是什么呢?
我,永远都在心里想念着,爱,是什么呢?
凋零的东西,并不是化作乌有,滴落在书页上的泪水,始终会被蒸发,但是,留下的凹下的痕迹,却很清晰。落叶牺牲了自己,为现在的苍天大树歌唱。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自己不会在意,但是,当站在你身后的人,看到时,她会是,什么感觉呢?不得不说出口的,酸甜苦辣,也许,我们真的不够了解这一切。爱,是什么呢?
我轻轻拾起落叶,我要将它做成美丽的书签。永远的珍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何玥的器官,永远被藏族的小伙子珍藏在身边一样。芬芳而华丽,终究会失去,还是,将那一切奉献给别人吧。在人们的手中传递的,不是物,而是爱、
我现在才明白,爱,就像风一样。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存在,但是却永远触摸不到她,
就像远远在天边的何玥吗,是的,但是,她并不是在天边的灵魂,她是永永远远在现实的爱,她牺牲了自己,奉献了他人,她牺牲了自己,教会了他人,她牺牲了自己,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现在,或许我才懂得爱,真的,真的,很真实的感受呢,轻轻的,蜻蜓点水一般的触觉,就算是那么一瞬间,我还是感觉到了。何玥,谢谢你。
凋零的东西,却不一定会失去,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你用你所能发出的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你不曾离开!你在用永存的爱!温暖人间
③ 2012感动中国-何月
何玥,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和兴榨村人,感动中国2012年度候选人之一。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她父亲根据她生前的意愿,将她的肾脏和肝脏进行捐献。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被分别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体内,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何玥的义举经《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被称为“最美女孩”。在“2012感动中国”20位候选人网络投票中(有某些人或自作聪明或根本不懂认为只有10位候选人,但这是错的),何玥以近50万张得票名列第七,荣誉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中文名:何玥国籍:中国民族:壮族出生地:广西桂林出生日期:2000年7月21日逝世日期:2012年11月17日职业:学生毕业院校:汕头市龙湖区希望学校主要成就:广西青少年道德模范
桂林市优秀少先队员模范
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④ 四川一小伙被查出尿毒症晚期,在医院走廊大哭,什么样的人容易患有尿毒症
尿酸高,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人群容易患尿毒症。。四川一个小伙子被查出患上尿毒症,忍不住在走廊里嚎啕大哭,马上就要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他却患上这种疾病,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尿毒症治疗起来非常麻烦,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通过透析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即便是进行肾脏移植也需要承担很大风险,治愈的可能性并不高。其实尿毒症和癌症不同,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有很多人群都容易患上尿毒症,如果一开始能及时治疗,并不会演变成如此严重的疾病。
三、慢性肾病
有很大一部分尿毒症患者早期都有慢性肾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最后发展成了尿毒症,我们也可以把尿毒症理解为肾病晚期。其实慢性肾病的治疗方法并不复杂,只要能够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按时去做检查,就能很好的控制疾病发展,可见有一部分尿毒症患者是因为早期不注重治疗,所以才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除此之外,我们在用药方面也一定要谨慎,因为有很多药都会对肾脏造成负担,随意用药可能会引发尿毒症,用药时切忌谨遵医嘱。
⑤ 感动中国 女孩何玥的观后感 500字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昨天晚上的《2013感动中国颁奖礼》,我与家长一起认真观看后,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有绑着母亲上班的陈斌强;有守护炕头课堂14载的高淑珍;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2012年11月脑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那天,何玥对刚打工回家的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吓了一大跳的父亲把何玥骂了一顿,因为按桂林老家的风俗,人死后尸体被剖开无异于大逆不道。何玥哭了:“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爸爸妈妈含泪同意了。11月17日凌晨0时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短短12年的人生路。凌晨4时,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 在旁人眼里,何玥一直是个品学兼优有爱心的孩子。家里满满一面墙贴着“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 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为了给小何玥治病,何玥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玥器官救助的患者。他们想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 还记得那撼动心灵的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激动地看过《感动中国颁奖礼》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他们的这些行为符合了我们共同的价值标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符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并和老师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完全一致,它触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学生,无力是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心努力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⑥ 感动中国的何钥,以她的事迹,可以看出怎么样的感情,写出真实体会八百字文章。谢谢.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⑦ 何玥的3个感人事迹
1、何玥4岁就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她懂得家里不富裕,从小就节约,给她50块钱买菜,她最多就用2块钱。” 并且何玥的学习能力很强,在学校当班干部,成绩优异,从来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2、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她父亲根据她生前的遗愿,将她的肾脏和肝脏进行捐献。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被分别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体内,使3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3、201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何玥不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钱全捐出去,还让她爸妈把一个月的工资捐给灾区。生病后,学校的老师、同学来看她,还送来了2000多元的捐款,她都要父亲把捐款捐出去给别人。
(7)得尿毒症的桂林小美女扩展阅读: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同时也是2013年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并且在2013年9月26日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
⑧ 谁帮我写一篇何玥的作文,急急急急啊啊!!!求好心人帮帮忙!!!
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花样的年华。飞蝶的绚丽。终究没有化作永恒。
——题记
我做到了,做到的,是什么呢?浅浅的笑了。我们花样的年华,终究只是一块放在烈日下的寒冰,似凋零,又似永存,爱,是什么呢?
小小的奉献,拯救了多少的生命?小小的牺牲,又有什么关系呢?
清水的涓涓流动,拍打着小小的鹅暖石,我们的爱,也就融化在这里了呢。纯净而迷离的忧伤,何玥,你终究,还是在这里,在这里,默默地看着我们,鼓励着我们。爱,是什么呢?
你,永远活在大家的心里。爱,是什么呢?
我,永远都在心里想念着,爱,是什么呢?
凋零的东西,并不是化作乌有,滴落在书页上的泪水,始终会被蒸发,但是,留下的凹下的痕迹,却很清晰。落叶牺牲了自己,为现在的苍天大树歌唱。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自己不会在意,但是,当站在你身后的人,看到时,她会是,什么感觉呢?不得不说出口的,酸甜苦辣,也许,我们真的不够了解这一切。爱,是什么呢?
我轻轻拾起落叶,我要将它做成美丽的书签。永远的珍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何玥的器官,永远被藏族的小伙子珍藏在身边一样。芬芳而华丽,终究会失去,还是,将那一切奉献给别人吧。在人们的手中传递的,不是物,而是爱、
我现在才明白,爱,就像风一样。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存在,但是却永远触摸不到她,
就像远远在天边的何玥吗,是的,但是,她并不是在天边的灵魂,她是永永远远在现实的爱,她牺牲了自己,奉献了他人,她牺牲了自己,教会了他人,她牺牲了自己,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现在,或许我才懂得爱,真的,真的,很真实的感受呢,轻轻的,蜻蜓点水一般的触觉,就算是那么一瞬间,我还是感觉到了。何玥,谢谢你。
凋零的东西,却不一定会失去,何玥,似凋零又似永存。
你用你所能发出的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你不曾离开!你在用永存的爱!温暖人间参考资料:自己 - - 手打的,网上绝对找不到 注:回答者是美发中学的一班人士评论(75)|70
2013-03-03 16:45梁海懿|二级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 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
⑨ 尿毒症5年,湖南19岁女孩靠游戏直播维生,女孩的病情有多严重
尿毒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种疾病是近几年来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症慢性衰竭的一种表现,是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逐渐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肾功能丧失。
收入少了就意味着开销不够,如果不做直播,她不知道用什么来维持这生命,于是她就开始坚持每天坐十几个小时的直播。一个尿毒症的女孩靠游戏直播来维持这生命,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也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女孩渡过难关。
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名字极其事件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
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6、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丽莉事迹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7、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李文波事迹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8、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事迹
《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高秉涵生于山东菏泽,13岁已经成为“小学兵”,在“南逃”路上几乎丢掉半条命,辗转抵达台湾之后,他又成了孤儿流落于台北街头。他流过浪,做过小贩,几经周折考上了台湾“国防学院”法律系,毕业后成为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
他审的第一个案子是金门逃兵案,一个士兵在值岗时冒险抱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想游回厦门的家,但是没能成功,被判处死刑。一个想要回家孝敬母亲的人怎么会有死罪?为什么一段浅浅的海峡会让骨肉同胞分为两个世界?身为法官的高秉涵无能为力,但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触动。
1973年,高秉涵退出军界,成为一名挂牌律师。1979年,离家31年后,高秉涵写的第一封家书,由台湾至欧洲、经美国寄到中国,又经北京、广州、辽源,历时三个多月,于母亲葬礼的当天抵达亲人的手中。
两岸开放后,他开始奔波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9、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周月华、艾起事迹
《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10、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罗阳事迹
《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
罗阳,男,51岁,辽宁沈阳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罗阳所在的沈飞集团是中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专家,2012年11月25日上午,随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参与舰载机起降训练的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12时48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
罗阳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空设计专业。他担任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不知疲倦,劳心劳力,没有一刻休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