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懂得感恩的孩子有哪些表现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1、让孩子和你一起劳动
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得从娃娃抓起,首先别让孩子的东西来得太容易。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家长的溺爱,造就成孩子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处处依赖别人。
不知道东西来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谈不上感恩回报生育、养育自己的父母,父母面对孩子们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并且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得先付出。
3、对孩子不要娇生惯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由于家长的溺爱,不少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蛮不讲理、霸道的坏毛病,在家俨然就是皇帝或公主的气派。倘若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只懂不停地给“爱的保护”,那么随着日子久了孩子就会渐渐地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依赖父母,无疑就会认为以后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会固定,将会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但是有不少父母怕艰难的现实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怕影响到孩子,但义无反顾地选择提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无忧无虑”地过日子。其实,如果父母们能经常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恼,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4、培养孩子懂得亲情
家庭是各种情感的基础点,也是各种情感的归宿处,那里是孩子感受情感温暖的第一个地方,也是他们感情的依托。家庭亲情可以培养孩子情商,因此教育培养孩子懂得亲情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很多电影是非常感人,讲述爸爸或妈妈为了孩子做出了伟大的牺牲,孩子看了后会产生心灵的触动,领悟家长的艰辛,慢慢的就能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5、要以身作则,自身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生活过程中的一面镜子。作为家长,要孝敬长辈,做孩子的榜样。虽然大家工作学习都很忙碌,但也要抽出时间带着孩子探望长辈,这是培养孩子亲情的好方法。
父母如果想要教会自己的孩子懂感恩,那么首先自己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要孝顺,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充满感激,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接受感恩的家庭教育,成为一个知恩、感恩、懂恩的人。
感恩,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对他人的给予要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帮助时都懂得及时说声“谢谢”;懂得关爱、感恩家人和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了。
❷ 小女孩表演手指舞鞠躬感谢医护,为何要从小就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隔离结束女孩跳手语舞致谢防疫工作者 对方鞠躬回礼瞬间让人泪目。感恩,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爱的表现,更是社会道德的提高,从一出生,我们就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那么,为何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呢。具体原因如下:
三、感恩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和能力。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及时发现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帮助、照顾,并且能够及时把这种发现与感激传递给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被尊重、重视的,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也能够激励对方持续地付出。
这样发现别人的美好与帮助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只有心怀感恩,凡是从正向积极、善良的角度去考虑的人,才能够更敏锐的发现别人的好意。所以,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其实是在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善良的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❸ 孩子知感恩,妈妈更开心,怎样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
感恩和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真谛其实很简单,不过两个字:“陪伴”。在这个世界上赚钱的方法千千万,与其留给孩子财富,不如把他们变成未来的财富,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能力成就自己的人。
财富终将会被遗忘,但是留给孩子的拼搏精神会让他们受益一生。今天家长如何对待父母,孩子将来就会怎么样对待你,全天下的父母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和孩子年幼时候一样,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相处的几个小时。
一个孩子长大之后如果不懂得对父母亲人感恩,那么就说明他们教育的过程中有错误的地方,感恩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够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美德,而且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
孩子的好品质和好行为是从生活的小细节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能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和别人主动打招呼,将礼貌用语牢记,培养孩子知礼懂礼的好习惯。只有一个人心中有善良和美好,他们才会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懂得感激亲人给予自己的一切,才能感激在生活中每一个支持和帮助他的每一个人。
9. 在对比中学会感恩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知道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并不是常态,那些孤儿院中的同龄人还有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残障儿童的家庭是什么情况,又或者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想要上学都是很难的事情,他们才能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让孩子在对比中懂得自己可能不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珍贵。因而引发他们惜福和感恩心。
10. 教给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方法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且善于营造温馨和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触发其感恩之心。
❹ 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❺ 都说懂得感恩很重要,那从小要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呢
很多母亲怀孕的时候,都曾幻想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快点来到这个世界。然而,当他们成为母亲后,他们发现母亲很努力,愿意为孩子而存在。很多妈妈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愿意每天努力。虽然有时候会崩溃抱怨,但一切都值得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如果母亲最大的安慰是孩子的善良。
孩子的感恩之心,值得他付出一切努力。感恩教育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尤为重要,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感恩之心的培养需要在行为和言语上潜移默化,更多的时候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去做,让良好的品质渗透到孩子的身体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貌用语,比如“谢谢”、“你好”、“请”、“麻烦”、“请”等。
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涵养,也让孩子明白,对别人有礼貌也是一种感恩。通过言语,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善待对方,别人帮你的时候要说“谢谢”,麻烦别人做事的时候要用“请”。
重要说明:感恩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需要父母从小培养对孩子的感恩意识;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孩子学会认识,知道;注意节日的效果,让孩子懂得感恩,培养孩子日常礼貌用语。
❻ 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感恩的心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感恩的回报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日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手术费=一杯牛奶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的却很不顺利,以至他有些绝望。这时,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
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着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妇女,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着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热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结果,当那位妇女正在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却在她的手术费单上看到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这个年头,人们很少感动了,对什么都不再感动了。即使他们还会感动,也只是感动于只有他们才会感动的对象。
其实,这个世界是有些共同的东西的。
看了这几则故事丝毫不为所动的人,没有一点反思的人,他们的情感世界一定暂时缺少了一点很重要的东西,或者永远失去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
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❼ 夸女儿孝顺的句子
1、要想有福气,必须孝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在阳间一定会有福。
2、如果做儿女的不孝顺父母, 就脱离不了苦难的业海, 不能登陆幸福的彼岸。
3、孝顺,孝而不顺,就是对爸爸妈妈好是“孝”;跟爸爸妈妈顶撞就是“不顺”,所以孝顺,孝和顺是分开的。
4、 如果一个人在家做不到孝顺父母甚至伤害父母,那么无论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难堵住着这个不孝父母的漏洞,因为积福没有折福快。
5、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因为父母亲给你这个身体,你不好好地保护好就是对父母亲的不孝顺。
6、你的骨头是爸爸给的,你的肉是妈妈给的。如果你们损害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会很难过,比你们自己还要难过。
❽ 怎样从小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陪养孩子感恩,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如何教育孩子感恩……常常听到许多家长讨论“孩子不懂感恩怎么办”的话题,他们说现在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等对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不会感恩,也不会感谢。特别是有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独生子女,就很少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现在的这些独生子女——小宝贝、小太阳的身上,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是“自私、霸道、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有关系。 中国父母的溺爱教育,造就不懂爱的孩子自古以来,中国的父母一直把“一切为了孩子”看作是自己最大的人生目标。不论是否何等教育的父母,对孩子的殷切之爱,拳拳之心,可见一斑。“宝贝,这个最好吃,都给你吃!”“宝贝,这个衣服最漂亮,爸爸妈妈给你买!”“宝贝,你想要什么,爸爸都满足你”……可以说,中国的父母恨不得为孩子做牛做马。另外,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将自己最坚强、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孩子,更把自己所有的辛苦与不快隐藏在内心,并无怨无悔。因此,在父母如此溺爱的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往往觉得一切都来得很容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稍不满足,就大哭大闹,蛮横无理。而那些一直充当被爱的角色的孩子,当然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美国父母独特的教育观,培养感恩宝宝对比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观
❾ 关于让人学会感恩的小故事
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故事一】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故事二】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故事三】沙漠中的一对朋友
曾经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睬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了,他很高兴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
【故事四】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故事五】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她们贫穷的家里,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乐。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她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当流着泪听完这个故事,又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女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感恩于亲人这样一颗爱心!而做为一个人,生活给予我们的又不仅仅是来自于亲人的爱,那我们是否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一刻起,我们便拥有了太多!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和健康!兄弟姐妹给了我们欢乐和亲情!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关爱!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信任!
当我们感受一缕晨风,听见一声鸟鸣,触摸一滴露珠,那是来自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愉悦!当我们迎来新一轮朝阳,目送夕阳西下,那是时光丰富了我们的生命!甚至,当我们承受了一次风雨,走过了一段泥泞,那是生活给了我们战胜的勇气……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微笑面对!学会了感恩,我们便拥有了快乐,拥有了幸福,也拥有了力量!我们才不会在生活中轻言放弃,勇往直前!
【故事六】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故事七】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故事八】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故事九】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故事十】
有一个城市发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三天后,救援工作人员依稀听得一处有“救命啊!快来救我的孩子啊!”顺着声音搜索,发现是从一片废墟中传出来的。拔开废墟,发现一位年轻母亲四肢撑地,腰背拱起,顶着残砖碎瓦废梁,而在挡住的空间下,有一个婴儿,躲在他身下,熟睡着。这位母亲不住地叨念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当救援工作人员把她们救上来后,她第一句话就问:“我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怎么样?”医护人员告诉她:“你的孩子很好,没有危险。”当她一听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没有危险了,心情一松,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快把她送往医院抢救。
这位母亲之所以能撑到现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这个强烈的念头支撑着她,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坚持下来。
❿ 小闺女拿奘懂得感谢老师们了,家长怎样夸奖宝贝懂事
对小孩的夸奖只需简单直接,
而且还必须正面直白。
不能拐弯抹角和侧面赞扬。
比如:
闺女真是长大了,懂得礼貌,懂得对人表达谢意了。妈妈真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