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着名女作家三毛,为何她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个悲剧
011943年3月26日,一个小女孩降生于重庆一座叫做黄角桠的小城,父母给她取名叫陈懋平。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父母迁往台湾。
三岁时,她学写字,觉得名字中的“懋”字太难写,就擅自把这字去掉,管自己叫陈平。父亲纠正几次无果,最后也随了她,“那你就叫陈平好了。”
陈平从小爱看书,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是她看的第一本书,因为喜欢那个充满孩子气的三毛,她后来给自己取了笔名“三毛”。
有一次,三毛的父母来探望他们,三毛紧张地给荷西做功课:按中国传统,你要称呼他们为爸妈。荷西是西方人,认为叫爸妈太肉麻了,应该叫他们的名字。三毛父母来了之后,荷西很是拘谨,不知道怎么称呼,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晚上三毛在厨房洗碗,突然听到荷西对他的父亲说:“爹爹,你能不能和ECHO说,让我买辆摩托车。”
三毛忍不住落下泪来。
情深缘浅这个词,用来形容三毛荷西最为贴切。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潜水时意外身亡。
那颗金子做的心彻底陨落。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荷西走了,三毛的思念和痛苦变得永无止境。
她时常会想起一个场景。那时她和荷西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恰逢两人都失业,经济拮据。有天上街时荷西偷偷买来一束百合送给她,想给她一点惊喜。可是三毛却失控大叫起来:“什么时间了?什么经济能力?你还去买花?!”
以后每到百合花上市的季节,看见它们,三毛就好似看见当年丈夫弯腰去地上拾花的景象。
她说:“来生你再送花,我一定不骂你了。”
也许从小时偏爱拾荒就已经预示了三毛今生的宿命就是流浪吧。三毛想,既然没有了荷西,那就独自把这万水千山都走遍。
她把流浪当成了寻找最后归宿的过程。
走过西北的荒原,走过连绵阴雨的墨西哥,走过磅礴的马丘比丘,走过狂野的阿根廷……三毛这一生,环绕地球十五周,足迹遍布世界五十九个国家。
好了,爱人曾经拥有过,现在虽天人永隔,爱情却是永恒的。万水千山也走遍,这样的自由与洒脱,也没几人能做到。
爱和自由,是三毛毕生的追求,她都如愿了。
三毛曾经对她姐姐陈田心说:“姐姐,你的一生白活了,我的一生可是你的十倍。”
人间对她而言,这一遭走得轰轰烈烈,潇潇洒洒。
所以她的离开也是决绝的。1991年1月2日,三毛用尼龙丝袜,将自己自缢在医院点滴架的吊钩上。
10作家梁羽生评价三毛: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奇女子三毛,只活了48岁。但她一生被爱,一生率性而为,红尘被她抛在茫茫沙海,一颗心始终赤诚天真。
这短暂的一生,已经抵过别人好几生。
❷ 女作家三毛都有哪些作品啊
三毛作品 代表文章
《娃娃新娘》、《妈妈的一封信》、《悬壶济世》、《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手成家》、《蓦然回首》、《梦里不知身是客》、《三毛——异乡的赌徒》、 《衣带渐宽终不悔》、《学期作业报告》、《紫衣》、《哑奴》、《往事如烟》、《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青鸟不到的地方》、《背影》 、《夏日烟愁》、《读三毛的'倾城'》、《爱和信任》、《亲不亲,故乡人》、《浪迹天涯话买卖》、《少年愁》、《长歌杨柳青青》、《教书不是塔》、《写作不难》、《似曾相识燕归来》、《卖花女》、《翻船人看黄鹤楼》、《极乐鸟》、《芳邻》、《随风而去》、《西风不识相》、《三毛:生命的绝唱》、 《关于三毛》、《三毛的通灵传奇》《士为知己者死》 《守望天使》《惑》
文集
《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
有声作品
《三毛说书》、《回声》
漫画
《娃娃看世界》
剧本
《滚滚红尘》
这里有好多有关三毛 文字:http://ke.soso.com/v35169.htm?pid=ke.box
❸ 女作家三毛的简介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 《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于12年前去世,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 三毛原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 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着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着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三毛死去10多年了,这次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旧事重提,依然引起广泛关注。读者在翻书的同时,思考一如书的编着者张景然在跋中的总结:“三毛之死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是不是“她被人‘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让她永远地闭上了嘴?让她永远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❹ 三毛(女)的作品有哪些
1991年1月4日,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台湾荣民总医院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华人文化圈引起了极大的震惊。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台湾文学开始打破40年来海峡两岸隔绝的坚冰,逐渐进入大陆的文学期刊和图书市场,很快便在大陆的读者中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1979年后,人们很快认识了聂华苓、白先勇、于梨华、黄春明……再后来,是柏杨、琼瑶、三毛、席慕蓉、余光中、洛夫……但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陆的读者眼里,最富于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无疑首推三毛。在当时上海大学生中进行的问卷分析报告,其中“你认为较好的台湾作品有哪些﹖”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等就稳占前四。
对于三毛其人和她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的读者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甚至被称为“一代人的青春导师”。80年代至90年代大陆掀起三次“三毛热”,这表明了三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在读者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无一不在60年代、70年代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她那沛然的生命感,使她能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正如她自己所说,“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标”。三毛经典的流浪形象,以及寻求远方、渴望自由的论调,在大陆引发几十年经久不息的热潮。
三毛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很多人认识和接受三毛是从《撒哈拉的故事》开始的。这个时期的三毛历经感情的创伤,又以“人生苦短,不喜平淡”为理由,辞去教职,开始流浪,来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撒哈拉大沙漠。在这里,她和那位爱了她七年、等了六年的西班牙青年荷西结婚,荷西从精神到物质都给了她有力的支持,就这样,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凭着对撒哈拉的热爱,也为回报父母的关怀和期望,她提起已经停了十年的笔,写下了新生活的第一个故事:《沙漠中的饭店》,紧接着,是《悬壶济世》、《娃娃新娘》……后来,她在台湾的父母把这些作品结集出版,即《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三毛这个时期的作品较之她前期作品那种“迷茫”、“伤感”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被人誉为“健康、豁达、洒脱不羁”,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在这一时期,三毛付出极大心力描述的,是撒哈拉大沙漠和大西洋中几个岛屿所独有的景色,特有的人和事以及异域极富情趣的风土人情。如《收魂记》、《沙漠观浴记》、《平沙漠漠夜带刀》、《逍遥七岛游》,写活了大沙漠和各岛的风俗民情美景。而对沙漠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的叙写,更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如写婚礼,《娃娃新娘》展现出沙漠的古朴风俗与复杂的仪式,突出了未成年新娘的痛苦与无奈……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三毛创作的高峰期。三毛在这一时期,即撒哈拉创作时期的作品所以拥有广大读者,主要以内容取胜,这些内容是她“特殊生活经验”的记录。
“几乎所有出版社
都出过三毛作品”
三毛在撒哈拉写的第一篇文章《中国饭店》让她与时任《联合报》副刊主编的平鑫涛结缘。在此之前三毛以本名陈平发表的文章仅是零星见诸报刊,经平鑫涛鼓励,三毛的作品源源不断,她也一直很感谢平鑫涛的慧眼赏识,后来三毛将作品结集出书,第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交给皇冠出版的,并且一直维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皇冠文化集团是从平鑫涛创办的《皇冠杂志》发展而来的,文字出版是其业务组成的一部分,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琼瑶作品,其余如张爱玲、倪匡、高阳、小野、苦苓等华文世界知名作家,都隶属皇冠旗下。三毛过世后,家人将其新旧作品集在台湾的版权仍持续委托皇冠处理,可见陈家对皇冠与平鑫涛的信任。
三毛的作品自80年代被介绍到大陆,立即风靡不衰。有人放言,那个时候版权比较混乱,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出过三毛的作品,这股出版热潮伴随着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毛热”。据了解,三毛作品版权曾在80年代授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在1996年又授权给广东旅游出版社,授权期限皆为四年。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三毛作品在大陆最近的一次授权是在2003年,是哈尔滨出版社与三毛的弟弟陈杰联系后获得的重新授权。 该社随即推出了新版《三毛作品全集》,该《全集》包括一本“新作”——《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哈尔滨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颜楠告诉记者,三毛作品本身的魅力和出版社的三毛情结是促使他们引进版权的主要诱因。颜楠认为三毛属于“旗帜型人物”,因此她的作品有市场,永远不会过时,是“长销型”书。她还饶有兴趣地告诉记者她很幸运能成为这本《全集》的责任编辑,因为一直以来她都是三毛的忠实读者,三毛对自然生活状态的追求给了她很大影响。据悉,哈尔滨出版社获得三毛作品出版权后当年即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国图书商报》上发表过版权声明,但事实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能在各大书店看到不同出版社各个版本的三毛作品集。
三毛作品到底传达了什么
想出国的人看三毛,或是看了三毛的人想出国,这话正说反说意思一样。应当承认,80年代三毛之所以吸引内地第一批年轻读者,与她提供了一种新鲜的生活范本不无关系。这也是纯文学成为畅销书的关键:消费功能起了作用。
当代散文在三毛之前,我们很少读到那么浪漫,那么叛逆,那么浓情又那么异国情调的文字。三毛做出了一种欲飞的姿式,情感的大开大合与罕见的生命张力,吸引了很多人。三毛作品传达了一种介乎于现代和传统之间的选择矛盾,尤其表现为她躲避城市又不得不逃回城市最终被城市消灭这样一段过程。这一经历与现代人群的心境不谋而合。
事实上,三毛的作品,不仅内容新奇,也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把奇特而富有异国情调的流浪生活,用娓娓长谈的方式来打动读者,是这种风格的最大体现。三毛的作品很少用第一人称以外的手法,这种将“我”融于作品中讲故事的写法,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自然,又能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而在构思故事时,她并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戏剧性”,而着力描绘生活的“本色”,不造作,不故弄玄虚,只是把真情实景形象地再现于读者面前,这就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如散文《平沙漠漠夜带刀》,把一个想做世界第一个横渡撒哈拉沙漠的中国女人的兴奋,受到阻碍时的懊丧,初见沙漠人情风俗的惊奇,看到海市蜃楼的赞叹都写得那么逼真、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三毛热”这个文化现象,正是随着反映她在撒哈拉的生活这个创作高峰时期的出现而出现的。
三毛善于说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并不愉快的成长经历、深深打动人心的作品、万水千山走遍的洒脱,甚至她丰富的感情世界、令人不解的离世以及流传的许多红尘往事,使她也一直成为华人心中的一个谜与一个重大的历史与文化现象。在今天我们重读、重提三毛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三毛小时侯是一个有严重自闭倾向的孩子,但是它的父母接受、包容了她,尽力给她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渐渐帮她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及至后来荷西的爱和支持,让她变得开朗、乐观、自信起来,她把这种情绪带到作品里,让读者在品味阅读的愉悦时也被深深地感染。三毛以极大的毅力和苦心,离乡背井,远到万里之外的荒漠中居家谋生,以血汗为代价,执着地换取特殊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所见所闻所历所感,凝结成艺术的花朵,敬献给读者,从而得到读者热烈的欢迎,是理所当然的。初到沙漠,三毛把自己与贫乏的物质、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最后终于建成自己的“家”的自豪与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都表明,生活中的强者,永远是那些迎难而上,用行动改造自己同时改造环境的人。这个深刻的道理用生动的故事来表达,自然与空洞的说教不可同日而语。读者通过作品,不仅认识了沙漠和沙漠生活,更认识了三毛这个人,这个作家。三毛这种热爱生活,探索人生的不怕挫折的精神,令人振奋,给人力量,这就使她的读者,特别是那些对现实不满,也渴望到外流浪,用亲身的经历去体验人生奥秘的青少年对她无限羡慕和由衷敬佩。
离家出走,追求爱情,浪迹天涯,三毛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青春梦。
三毛不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但她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女人。她的文字里有一个美丽的世界�不管她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读者都为她所吸引。
人生是很无奈的,有许多我们不能实现的梦想,久了,人们的梦慢慢地淡忘,让我们以为从来都没有过。但三毛不同,她是一个拥抱梦想的人,她有梦,她追逐梦,她写梦。有些人不相信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甚至有人考证她的故事是虚假的。但是读过三毛作品的人都不会在意这一点,因为他们不是爱一个人的真假,而是爱书中的那个美丽的世界。
书中的三毛是美丽的、独立的、吸引人的,她不仅是荷西的宝贝,也是读者的宝贝。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豁达、对朋友的真挚,足足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而且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有蔓延之势。三毛的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
❺ 三毛是什么着名女作家
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是一位台湾女作家。少年时曾因老师的羞辱而退学在家,后来学习过绘画、音乐等,也曾经自杀,获救。后来开始走上写作求学道路,并游历各地,经历过几段恋情。后来与西班牙人荷西相识相爱,他们的爱情故事十分美丽动人。与荷西结婚后去了撒哈拉沙漠地区生活。她所着《撒哈拉的故事》讲述她在撒哈拉与丈夫荷西的生活,脍炙人口,将撒哈拉的生活和与荷西的爱情、婚姻写的十分令人向往。而后来荷西因潜水事故意外身亡,三毛情绪从此低落,多次有自杀的念头,后来好不容易走出悲伤重新拿起笔。《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可以看出她对荷西的种种思念和经历这一死别后思想,生活的改变。然后一直写作,作品有散文、剧本、游记、歌词等等。后来在医院里面以一条丝袜吊死了自己,但究竟是自杀还是谋杀,至今还有争议。她是一个奇女子,勇敢、正直、善良、纯真,她生于红尘却未沦陷,看过她的文字,我想都会被那种纯然、执着于自己眼中的世界的精神所感染。她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读完她,我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三毛,行走着,同样的执着勇敢。
❻ 台湾四大女作家三毛、张爱玲、席慕容和琼瑶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1974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仅48岁。
代表作品:《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共出版发行作品23部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着,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着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公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1977年10月在皇冠杂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还有着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1987年一月诗集《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1997年个人自选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 《七里香》(诗歌)、《戏子》(诗歌)、《一棵开花的树》(诗歌)、《无怨的青春》(诗歌)、《时光九篇》(诗歌)、《边缘光影》(诗歌)、《迷途诗册》(诗歌)、《我折叠着我的爱》(诗歌)、《三弦》(小品)、《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摄影+文字)。
琼瑶(原名陈喆)中国当代作家,衡阳县渣江镇人,现居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笔名除了琼瑶外,还用过心如、凤凰等。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九四九年随父陈致平由大陆到台湾。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高中毕业后不久结婚生子,做主妇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其后步入职业作家行列,并进入电视、电影制作行业,其间婚姻破裂。现任丈夫为其经纪人、出版人,经营家庭作坊式的皇冠出版公司,琼瑶所有作品均由该公司出品。
主要作品:《烟雨朦胧》《几度夕阳红》《一帘幽梦》《在水一方》小说:《不曾失落的日子》《剪不断的乡愁》《我的故事》
❼ 女作家三毛是个怎样的人
引用《稻草人手记》里的一段话,“司马中原说三毛是一朵仰望的云,彭歌说三毛是沙漠的奇葩,痖弦说三毛是穿裙子的尤利西斯,晓风说三毛是一滴落实的雨滴,隐地说三毛是一出难得看到的好戏,薇薇夫人更说:‘三毛是真正生活过的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三毛。我觉得三毛是一个可爱温纯的女子,她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深深的爱,真诚而乐观,有点小女人,喜欢旅行,喜欢自由;她希望她爱着的这个世界更美好,觉得薇薇夫人说的很好,三毛是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
❽ 女作家三毛小时的事迹
三毛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❾ 关于作家三毛的故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2]1943年出生于重庆。中国现代作家。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一粒沙,由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9)四大美女作家三毛扩展阅读:
三毛经典语录:
1、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
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4、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5、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度?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
6、好想来一次安静的认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单恋……
7、人一辈子也无法心心相印,他们孤独的只剩下肉体和金钱的交换了。所以,请等待那个对你生命有特殊意义的人~
8、在我的世界里,你依旧纯洁,脏了的只是这个世界…
9、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10、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