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湘西三邪之“落花洞女”,是什么样的女子
“落花洞女”则是部落中有一些未婚的女子,能将树叶哭下来;到山洞不吃不喝,几天不死,回来后也不饮不吃,几天后就死去。部落人们认为她去和树神、井神结婚了,因而这些女孩生前没有结婚,但人死后,别人去办丧礼,而落花洞女的家人给他们不但不办丧礼,还要办婚事,以示婚礼之喜。
可是照习惯这种为神眷顾的女子,是无人愿意接回家中作媳妇的。家中人更想不到结婚是一种最好的法术和药物。因此末了终是一死。 湘西女性在三种阶段的年龄中,产生蛊婆女巫和落洞女子。三种女性的歇思底里亚,就形成湘西的神秘之一部分。
这神秘背后隐藏了动人的悲剧,同时也隐藏了动人的诗。至如辰州符,在伤科方面用催眠术和当地效力强不知名草药相辅为治,男巫用广大的戏剧场面,在一年将尽的寒冬腊月,杀猪宰羊,击鼓鸣锣,来作人神和乐的工作,集收人民的宗教情绪和浪漫情绪,比较起来,就见得事很平常,不足为异了。所以是存在的。
㈡ 看完湖南台《血色湘西》的朋友请告诉我,穗穗和锁云超结婚了吗
没有。都死了
该剧以波澜壮阔的湖南抗战历史为背景,讲述了1939-1945年期间,以湘西女子田穗穗、湘西青年石三怒、龙耀文、龙耀武为代表的湖南湘西麻溪铺一带抗日军民,在共产党员童莲的教育、发动、组织、领导下,面对日寇进犯,不分男女老幼,誓死捍卫家园的悲壮故事。全剧跌宕起伏,规模宏大,展现了湘西这片原始而质朴的土地上,人民充满血性与刚烈、敢爱敢恨的独特个性与悍勇民风,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事大纲
1939年,抗日战争转入艰苦的相持阶段,日寇侵略的铁蹄在湖南战场受阻,湖南成为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最前沿。
中共党员童莲受党组织委托,以湖南省抗战救亡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承担了开辟由重庆后方经湘西雪峰山区,向湖南前线运送抗战物资的地下秘密运输线的特殊任务。
湘西雪峰山下,以麻溪铺镇为中心,方圆数十里,古称“竿子营”,是九弓十七寨“竿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开榨油坊的田大有带着女儿穗穗,在这里过着平静祥和的山民生活。
麻溪铺迎来了盛大的端午节,龙舟比赛上,穗穗与青年石三怒一见钟情,而麻溪铺镇镇长龙太爷的两个孙子龙耀武与龙耀文也分别喜欢上了穗穗。穗穗却没有想到,石三怒是与竿子营世代冤家的排帮首领麻大拐子的义子。
就在这一天,童莲护送抗战救济物资经过麻溪铺,遭到排帮抢劫,幸得田大有相救,麻大拐子却因此认出了田大有正是十六年前杀死义兄石天保的仇人,他派出义子石三怒半途劫杀田大有,由此也展开了石三怒与穗穗之间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
童莲以民族大义争取到了竿民对护送抗战物资的支持,但排帮却因与竿子营的世代冤仇,不肯放物资过境。田大有被迫代表竿民与排帮进行“天坑赌命”,关键时刻,穗穗代替受伤的父亲上场,石三怒不忍下手,排帮输掉比赛。但谁也不知道,负责运送物资的商人汪兆丰其实早与龙太爷合谋,利用这个机会走私大烟。
为了与穗穗的爱情,石三怒离开了排帮,麻大拐子因此更加痛恨田家。就在石三怒与穗穗成亲的这天,他得知过境的抗战物资中夹带有走私的大烟,率排帮帮众下山抢劫,被保护物资的田大有击毙。
惊闻义父被杀,石三怒带排帮人马攻打竿子营,为保护乡亲不受牵连,田大有自尽,穗穗的婚礼骤变家破人亡、恩断情绝的惨剧。
童莲带穗穗离开竿子营,前往长沙,在路上,穗穗第一次看到了三湘大地的抗战烽火,抗战带来的巨大民族创伤深深震撼了她的心。在童莲的安排下,她参加了抗战训练班,学习医护,投身抗战。
在救护国民党新八十六师受伤官兵时,穗穗巧遇了龙耀文,原来他离开竿子营后,参加了这支部队。
在共同的抗战历程中,穗穗与龙耀文也在不断成长。
常德保卫战打响了,新八十六师奉命承担了最艰巨的阻击任务,在童莲、穗穗的努力下,全师官兵的爱国热情被唤醒,师长锁云超与龙耀文带领官兵,英勇作战。
战斗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一心为排帮扩充实力的石三怒却来到常德,弄走了新八十六师的一批军火,参战的新八十六师损失惨重,穗穗与石三怒也因此更加决裂。
中美联合空军芷江机场决定在麻溪铺设立秘密雷达站,新八十六师残部奉命开往麻溪铺,承担雷达站的保卫任务。穗穗、童莲回到湘西,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打破竿民固有的传统观念,最终赢得了全体竿民对抗战的支持,雷达站得以顺利建成。
芷江机场的存在,使日军完全丧失了华中地区的空中优势,处处被动挨打。为了摧毁芷江机场,夺回制空权,1945年4月,日军向湘西发动大规模进攻,中日雪峰山大会战就此打响。
实力弱小的新八十六师奉命开上前线,阻击优势日军,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
日军占领了麻溪铺镇,威逼龙太爷与全镇百姓带路前往寻找雷达站,龙太爷宁死不屈,跳天坑自杀。
为保卫雷达站,童莲用自己的行动号召起了九弓十七寨全体竿民,穗穗也上山找到石三怒,动员排帮参战。
往日的恩仇在民族大义前烟消云散,排帮与竿子营组成了联军,层层丛林中,他们以原始的武器和祖传的打猎手段,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殊死相争,每一处草丛,每一棵树后,到处都有弓箭、苗刀、鸟铳、竹签和陷阱在等着日军。
男人们举起了鸟枪,妇女们填装着火药……
爷爷战死了,孙儿又捡起了鸟铳……
儿子战死了,母亲又捡起了刀……
一批批竿民倒下,更多的竿民咆哮着冲了上来,不分老幼,不分男女……
进犯竿子营的日军部队终被全部歼灭,石三怒、龙耀文与众多竿民也捐躯沙场。
硝烟弥漫的战场,竿子营那粗犷的山野情歌中,一个个女人背着自家男人的遗体,向山下的家园走去……
㈢ 《血色湘西》里穗穗和锁云超结婚时,为什么不和石三怒走
一:她答应了锁云超和他结婚。二:她顾全大局,怕竿军无人指挥。
㈣ 侗族人结婚怎么样的,有什么风俗么
湖南大湘西侗族,世世代代把婚事当成配偶双方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这儿侗族结婚有其特殊的婚嫁习俗,新娘新郎结婚时的风俗就盛放着别样的风情。
侗女出阁时,姑娘沿着充满神秘、野性的乡间小道来新郎家。侗族结婚就是把侗族姑娘从新郎家门口接到家,喝三天二夜酒,客人喝完酒回家的风土人情。当新郎一方的关亲客陪着正客(陪送新娘到男方家的尊贵客人,又叫皇客,一般是新娘的长辈姑姑、舅舅、叔伯和婶婶,同辈的哥嫂、姐姐、姐夫等)和抬挑东西的壮小伙子(大多是未婚帅哥,还要有力气)一行快到新郎家门口时,新娘留下,其余人先进屋。到中堂屋门口时,新郎不能自己进去,由圆亲娘(主人家请的二位能说会道,模样好,家里女儿孝顺,人丁兴旺,家庭殷实的妇女)指点才能进去。新郎快到家门口,圆亲娘就会正式履行职责。首先,给新郎受步(进入中堂的指令),她们说道:“今日皇大人开,首为良日吉时到,此到为恭(我们侗族的酒歌和圆亲娘说的话,一般讲究押韵,还能结合古今的经典故事和英雄人物说唱,很贴近百姓的生活。圆亲娘和大家说的话,我们叫四言八句)。这时新郎才能一边进入中堂,一边虔诚地给正客行礼。
接着圆亲娘开始为新人铺床,床和床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新娘家准备的(家具、电器也是新娘家准备),家庭条件好的送二铺二盖,一般的就少点。圆亲娘一边铺(过去给新人铺床时要在垫被下面先铺一层稻草),一边念:
两脚忙忙走进新房,手拿金草铺上牙床。
牙床四四方,早生贵子尚员郎。
一草上床一还富贵,二草上床龙凤成双。
三草上床三月早众,四草上床四代出关张
五草上床五子登科,六草上床儿孙满堂。
帐子挂得高,今年吃烧酒明年吃酒糟(甜酒,生孩子之意)
垫单上床子孙满堂,被子上床金玉满堂。
金帐棍银帐钩,中间摆起锦丝被,
两边摆起落花枕,问你妹妹睡哪头。
个人睡一头你不睡,硬要两个睡一头。
同时把新娘家带来的糖、瓜子、花生、熟鸡蛋放到床上、被子里、柜子里、新鞋里、马桶里(尿桶是有盖有手柄的木桶),这实际上是藏而不是放,凡是可藏的地方全放上吃的(我们这叫杂包,新娘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吃的东西之总称)、红包。圆亲娘动作麻利,应了我们这的俗话,口一张手一双,场景让人感觉喜庆,忙而不乱且新奇,当然贺喜之类的吉利话是不离口的。铺好床后,男女老少开始“抢”东西吃,“抢”红包,这是图个热闹喜庆,同时也可显示新娘家庭环境好坏,带来的又多又好和红包封得多的话,当然就说明她家条件不错且爱好(客气之意)。
这时,新郎家早已是热闹非凡。铺好床后该新娘进屋了,如果坐轿子,轿夫会把新娘抬到禾堂中央;如是走来的,那么由新郎亲自去背新娘,有的新娘人比新郎高大的话,新郎背不了时,新娘心疼新郎就自己走,有的好强和有心计的新娘一到大门口就跑,准备在圆亲娘和新郎无准备之时,冲进家里。我们的风俗是说:拜堂时新人谁先到家谁今后就掌管家庭大事,就是谁说了算。可想而知,这可不是那么容易冲进去的,圆亲娘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她们首先发蜡,一边念一边点了一对大大的喜蜡。
日出东方喜洋洋,今日发蜡大吉大。
来日生男生女多成双,贺喜他们姊妹白头到老、富贵久长。
随后就在大门口等新娘,新娘快到家门口时,她们会跑过去“接住”新娘,这显然是不能让新娘子自己跑进家里抢新郎的先。这时,桌子上早摆了四个盘子的糖果,安排好正客坐好了,在新娘进家前已经吃过三般茶(三道),一班是清茶,二班是姜茶,三班是白糖水茶。这意思是:主人好客和爱好之意。 。
说到这里,我们接着说新人拜堂了,一对新人一定在圆亲娘的授意之下才能进中堂屋。圆亲娘说:
喜雀门前叫三声,主东请我来圆亲。
并请几位来升轿(请轿夫抬轿子),接个美女配书生。
于是,圆亲娘搀着新娘进入中堂,新娘只能站在中堂的右边,然后开始拜堂,圆亲娘说:
一对蜡烛亮堂堂,新娘新郎请进中堂。
一拜天和地,二拜祖宗王。
一进门二进天,三进四进瓦屋间。
瓦屋里面生贵子,双双贵子跳龙门。
接下来是夫妻对拜,给正客敬礼,沿着堂屋进一圈,走向新房门口。圆新娘一边说一边领着一对新人国家统一新房:
新娘新郎请进绣房,一来成对二来成双。
贺喜你俩姊妹,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此刻,新娘新郎在一片尖叫声、欢笑声中拥入洞房。笑声会久久回荡在小山寨的上空。这时大家会纳闷,到现在为止男方家的家庭成员一个也没露面。原来,这是我们侗族特有的风俗。在这个过程之前,新郎家所有的人都得躲起来了,不能让新娘看见的。说是不能撞日脸(双方不能碰面,如碰见了,说今后会有矛盾,生活不愉快,会经常打架相骂的),等到新娘进入房间后才出来。
新娘羞搭搭地坐在床沿边上,房子里早已高朋满座。此刻,新郎家屋前屋后到处都有青年男女的身影。因为是民族特有的风俗,家长对未婚男女管束很严,他们很难单独相处,订了婚的情侣们也很少有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传递信息都要介绍人出面。因此,逢场赶集、喜庆、赶坳集会等等场所就成了姑娘小伙子们的相知相爱相处的重要场所。他们情感的表达也很含蓄,一个不经意、暧昧、多情的眼神,还有接递东西时的碰手,就会让他们全身如过电般的幸福。这种幸福会融入他们骨子里,不易外露。当然小媳妇们也会装扮精美,面带淡淡羞涩,欲言又址在忙里忙外,偶尔也大胆地瞟一眼新娘,更过份的是还会偷看来来往往的帅小伙子;订了婚的青年男女们,参加喜庆活动是为了增进感情;未婚男女们是不会错过这种寻找心爱的另一半的好时机,他们都是盛装出席。他们心中溢满的兴奋和喜悦,如同为自己办好事一样做事卖力,走路都带小跑,真是步履轻云。你不小心就会被山寨处处弥漫着办喜事的喜气和人们幸福、开心的气息所醉倒。
随后,就要给一对新人洗脸了。圆亲娘当然亲自动手给他们洗,洗时规定毛巾拧干两位新人都洗完后毛巾才能再下水。圆亲娘一边洗一边说:
瓷盆打水清又清,绣花帕子放瓷盆。
二人洗个和气脸, 甜甜蜜蜜更恩爱。 。
这个和气脸,寓意今后他们俩和和气气,生活幸福甜甜美美。然后,还要喝一杯和气茶。专门负责给客人倒茶的大婶、大嫂或是待嫁的姑娘们,早已准备了二杯热茶,圆亲娘会一边递茶给新人,一边念道:
新娘新郎来喝茶,步步高升踩莲花。
新娘新郎把茶饮,贺喜家发人也发。
准备开席了。侗族办喜事时,帮忙的族人分工非常细,分工明确又有互相合作。大家协商定在什么时候开席如不准时,一定会被管家骂的,所以人人都一定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晚饭准时开始了,是大家斗嘴、斗智和拼席才(饭桌上的才华)的好时机,当然村寨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出场,有身份的人是不会放弃这个展示身家和才华的好时机。吃饭也有很多规矩和讲究,首先是安席。婚宴的主要原则是:首重皇客,据民间习俗,一般以女皇客尊,亲迎之日,圆亲娘会安居中堂首席首位。男皇客另屋安之亦同。次日男女皇客易位安席。其余众亲分别母系和父系血缘亲疏序安,姨姑并重,家族论辈,乡党论齿,这不能错。皇客有专人陪的,也是要能喝酒,会唱酒歌,会做转挽(就是机灵、圆滑、能说会道)的人。席间,主人自己也要敬酒,如不会唱歌,都由圆亲娘帮唱歌敬酒、打理,酒主人自己喝。吃饭前还要皇客开令:
一朵鲜花活鲜鲜,一志飞到膀中间。
手拿银筷子把它掀,二人夫妻永久年。
开令后,开始吃一道用猪后尾部的圆尾做的菜--圆膀,表示开席了。
敬介绍人、皇客和其他的客人的酒都是同时进行的,他们在不同的席位上。现在先说敬介绍人的辛苦酒:
这杯酒来黄又黄,介绍人来有力量。
这回介绍做得好,才子佳人配成双。
好比牛郎配织女,好比梁鸿配孟光。
介绍饮了杯中酒,龙凤成双喜洋洋。
这杯酒来青又青,你做介绍操了心。
走了许多盘山路,过了许多滑田埂
热天走得浑身汗,冬天北风受寒冷。
冒得什么来奉敬,吃杯淡酒谢恩情。
介绍人饮了杯中酒,必定以后享安康。
这杯酒来青青,只有介绍人操了心。
一为男二为女,为男为女说终身。
男女双方同了心,情投意合结成婚。
鸽子不忘梧桐树,吃水不忘挖井人。
介绍人饮了杯中酒,龙府榜上第一名。
你来我往的吃饭场景是很有韵味的。介绍人当然要回敬主人们的,他们也是能歌善饮的人。听听她们的酒歌就明白了:
这杯酒来黄又黄,主东人家真力量。
家势好来财又旺,介绍佳女配才郎。
今年喝了富贵酒,明年来把酒糟尝。
主东饮了杯中酒,满堂儿孙把福享。
这杯酒来甜又甜,双方恋爱成姻缘。
我穿针来我引线,我做红叶把书传。
男女双方都自愿,自由恋爱不包办。
感谢主东好人家,同偕到老一百年。
这杯酒来青又青,我只做个槐荫人。
这门好事已完成,早生贵子跳龙门。
主东吃我杯中酒,荣华富贵到百头。
这一来二去,你来我往,看热闹的人在一旁欢笑,起哄……,现在说说如何陪皇客。开始,圆亲娘会说几句客气话:
把上客发架,来到舍下,
冒有(没有)礼信,酒不成酒菜不成菜,先请上客饮杯。
正客回答说:
方方有福,位位是客。
我们大家同饮,齐吃齐发。
陪皇客也不是一般人能陪的,要能说会道,边说边吃,边喝酒,还要会调动气氛,控制吃饭的节奏。陪客和其他客人也要相互敬酒、唱酒歌的,不会干坐着。敬皇客的酒了。
这杯酒来青又青,皇帝坐在北京城。
今日皇风吹动你,吹动玉生到寒门。
席上无菜简慢(不隆重)你,雪落高山融在平
上客饮了杯中酒,农夫榜上第一名
这杯酒来粉粉沙沙,今日贵客到我家。
又把酒歌来唱下,开了金口露金牙。
席上唱的真情话,句句说得总不差。
本当想把你陪下,肚内无文打哗哗(害怕)。
你要吃了杯中酒,子子孙孙管长沙。
这杯酒来红又红,我们吃个喜香红。
要想长远为姊妹,细水长流过得冬。
你要吃我杯中酒,子子孙孙坐朝廷。
同样皇客也会回敬主人和客人。这些酒都得喝,你不喝他们就站在你身边,手端酒杯继续唱歌。媒人和圆亲娘都是能说会道的,当然也能喝。新郎也是有特殊的席位,我们把新人坐的这桌饭摆在新房里面,叫富贵饭。在坐的人有圆亲娘、新娘新郎、喜欢去的都可以,菜里面一定有一道鸡,鸡头一定要新郎吃,说是凤冠头,意思是:新郎成家了,要当家理事了,事事为头之意。圆亲娘会不失时机地敬新郎的酒了。
一杯酒来亮朝朝,胡朝上树日日高,
我敬新郎一杯酒,贺喜新郎中日朝。
二杯酒来亮淮淮,官家女子配秀才,
我敬新郎二杯酒,荣华富贵自然来。
三杯酒来满满筛,梁山配合祝英台,
我敬新郎三杯酒,一年四季都发财。
四杯酒来红又红,新郎好比赵子龙,
我敬新郎四杯酒,一年四季在红中。
五杯酒来黄又黄,每日天天在学堂,
我敬新郎五杯酒,贺喜新郎管田庄。
六杯酒来绿莹莹,做个王子招登科。
我敬新郎六杯酒,得个儿孙穿绫罗,
七杯酒来青又青,双双贵子跳龙门。
我敬新郎七杯酒,得个儿子上北京。
八杯酒来青又青,八洞神仙吕洞宾,
我敬新郎八杯酒,得个儿子坐龙庭。
九杯酒来亮晶晶,亮到南京与北京,
我敬新郎九杯酒,代代儿孙坐朝廷。
十杯酒来黄又黄,十杯美酒敬新郎,
我敬新郎十杯酒,代代儿孙当帝皇。
早早开席晚晚结束,几个小时过去了,礼信也到了,客人们也尽兴了,大多数的客人散席(吃完了饭)了,还有些客人随兴唱饮。眼看天黑下来了,人们就可开始最有趣的一个环节——闹新房(洞房)了。
当夜幕徐徐降临时,激情挥洒的侗族人们,急切地想找点乐子,整整新人的欲望更加在每个人的心中蠢蠢欲动。这时的时间过得好慢好慢,似乎故意要考验大家的耐心。于是大家起哄,互相推搡(当然只是轻描淡写的)。圆亲娘看到在新房外等待的人们的焦急样子,火候到了(热闹的气氛),就请来正客发令。先是圆亲娘请正客发令。
喜家门前一兜槐,快请皇客把令开,
今日皇客来开令,各位客们讲起来。
于是,皇客开令:
一把河伞吹海边,千里姻缘同线牵。
我家有个娇娇女,送在你贵府享福万万年。
各位客门要喜爱,请你们大家闹起来。
这时,不用我细说,大家就知道场景是多少热闹,加上侗族人们结婚闹新房这三天不分大小(不分辈份)。要新娘和新郎说说恋爱史、要他们表演亲昵动作、还有各种装扮的服饰要他们穿…新床上放个生鸡蛋、还要想尽办法整治新娘和新郎、人人都会说四言八句讨新娘杂包吃……当然新娘挨整要比新郎多。新娘只好拼命把从娘家带来的杂包发给大家,发了一次又一次,可大家并不领情,继续闹呀折腾……。
夜已经很深了,新人累了,帮忙的人也累了,皇客就出来收另,请客们今天不闹,准备休息了。
一把黄伞窄是窄,请把黄伞收起来。
今晚小吵吵为止,众位客们走不册(赢)。
皇客收了另,新娘呢也发了几次杂包,慢慢地闹客们意犹未尽地准备散去。新郎送皇客睡觉时。皇客说:
新郎来送歇(睡),好比天上的龙铁。
我把龙铁交予你,贺喜五福又六得。
圆亲娘接着是送新郎睡觉,她说:
鞭炮声响叮口当,送新郎进新房。
解戴脱衣裳,双手掀开红罗帐。
一对鸳鸯同上床,生双贵子一个姑娘。
当然新人都不会安心休息,因为有人会在听墙根---听新房里的动静。他们一会坏笑,一会你推我搡,蹑手蹑脚继续闹腾……
第二天起床不久,圆亲娘带新娘去厨房熟悉环境(意思是:你来了,这个家的厨房活要交给你了,也是教告新娘怎么做媳妇),圆亲娘会高声念道:
送新娘进厨房,请二位厨官站两旁。
新娘看水缸,喂猪就不要糠。
新娘站灶门,四方岩板摆灶塘。
新娘来淘米,一淘金二淘银。
新娘来烧火,做的饭菜喷喷香。
丈夫吃了好欢喜,亲爹妈吃了本喜欢。
随后,圆亲娘一边念一边带着新娘,出厨房。
青菜拍了新娘头,新娘头上光溜溜。
青菜拍了新娘身,尼龙绸缎不沾灰。
青菜来拍新娘脚,新娘脚步快动作。
接着新娘要准备拜茶(拜茶,侗族的一种风俗,由新娘家准备糖果,请新郎家亲人喝茶---认男方亲戚。喝了茶的人给茶钱,钱一律放在杯子里,钱归新娘)。
新娘拿出从自家带来的糖果,最少摆四盘糖果、姜之类的。我们侗族拜茶时,家庭和客人会自己坐好位置,圆亲娘一边招呼客人入坐,一边念道:
茶杯圆圆四季花,今日新娘来拜茶。
众位客们把茶饮,银钱来把茶杯压。
这杯茶可不好喝,喝了要给钱的,茶钱是一定要给的,过去至少给5角以上的数目不等的茶钱。各位亲朋好友喝完茶后,准备开席。接下来的二天也是一样,大家又是敬酒呀,礼信呀,吃饭上餐基本连着下餐,帮忙的族人也是吃三天饭。
皇客人们要在第三天早饭后才回家,吃早饭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礼节:交盘—即交接、托付之意。就是皇客们在回家之前要对男方的父母办好新娘的交接手续,即交盘。
第二天早晨,洞房里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这是男方为交盘特意而摆设的。入席者一般由圆亲娘负责召集,除新郎新娘外,女方入座的是男女皇客,男方是新郎的爹娘,还有能作主的哥嫂等。该来的都来了,很快就坐,先由圆亲娘说几句客套话,然后是大家喝酒、敬酒、扯酒和转杯。酒过三巡,圆亲娘就把各位的酒杯团一块,然后一一筛满酒。这时男皇客就端杯酒面对新郎爹唱酒歌、敬酒,新郎爹会回敬男皇客。女皇客就一样敬新郎娘。
吃完交盘席,唱完交盘歌,拜谢了各位亲友,送亲客在男方家的噼啪爆竹声中高兴地踏上归途。其他大多数客人也一样,吃完早饭后会慢慢散去
㈤ 自愿嫁给湘西魔王的女性,长相到底有多么的美艳
有记者曾经采访过杨炳莲,但是杨炳莲却强调说,她不是张平抢来的,是明媒正娶的。她也是自愿嫁给张平的,从未后悔过。确实,张平虽然十恶不赦,可却将所有的温柔宠爱都给了杨炳莲,也给了她这个机会去行善积德,这才使得她躲过最终清算,安享晚年,福寿双全。
㈥ 湘西苗族婚礼习俗有哪些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完美的,各个地方的文化不同,所以结婚的时候的婚礼习俗也个不相同,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湘西苗族婚礼习俗。
在苗族婚礼习俗里,苗族的婚礼分为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包办婚姻通常是父母请的媒人做的媒妁之言,一般由对方的亲戚和好友担任。在女方了解男方的情况,获得女儿的一件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男家客人离去时,女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苗族婚礼习俗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男家客人离去时,女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苗族婚礼习俗还有酒歌一说,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对歌,—一解答了对方请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的风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渊源所在和迁陡历程。
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
㈦ 15年前,湘西深山发现一身红衣的白毛女,为了情字她是如何隐居30年的
这30年她的隐居生活很坎坷与社会都脱节,思想还停留在她逃跑那会儿。
我们来说一说这位“白毛女”的故事。湘西矮寨高岩村有个杨姑娘,她家家境很殷实,杨姑娘生的也是水灵灵,白皙的皮肤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杨姑娘的父母为了给他找一个好人家,拒绝了很多人的求亲,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青年,虽然他生活窘迫但为人开朗热情,两个年轻人就这样互生爱慕,当杨姑娘把青年介绍给父母想得到他们的祝福时,杨姑娘的父母勃然大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
在外人看来唏嘘不已,有人觉得杨姑娘不值得这么做,当年的杨姑娘遵循了她内心的选择,虽然杨姑娘没有等来他的恋人,但她为他守候了半辈子。不知道杨姑娘的父母有没有后悔过,当父母的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教给孩子承担责任,自己为自己选择负责就好。
㈧ 在湘西,能力太强的女人真的嫁不出去么
湘西的女人外地人是不敢取的,彩礼多得要死,外地人还不建议取,女方家动不动就要这要哪的,恨不得男方家都送过去的
㈨ 自愿嫁给“湘西魔王”的中国最美压寨夫人如今怎么样了
由于现在网络发达,一位百岁老人走红网络,她就是生活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高峰乡李家洞村张家坨的杨炳莲老人。据说,每一位来到这里旅游的客人都会去看望一下杨炳莲老人。
杨炳莲老人的走红,并不是仅仅因为PS技术恢复了老人年轻时的美艳容貌,更让她出名的是他的传奇身份,她的丈夫曾经是雄霸一方的土匪,人见人怕的魔王――“湘西魔王”张平。
1950年,在剿匪行动中,张平的匪窝被一锅端。张平,本来有机会逃窜到台湾,但是因为留恋妻儿,所以选择在四川境内到处逃窜,最终被抓获,不久后被击毙。
杨炳莲作为张平的妻子,一开始也被关押,但是当地乡亲们纷纷替她求情,经过调查了解,虽然杨炳莲作为压寨夫人,但是却从没做过一件坏事,而且还经常背着张平帮助当地的老百姓,所以就受到了宽大处理。
如今,杨炳莲老人已经100岁高龄,虽然脸上颇多皱纹,但眼神明亮清晰,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美艳容貌。老人一生行善,寿至高龄也算是有福报了。
㈩ 湖南结婚,娶湘西妹子大概要多少钱啊
娶湘西妹子大概几万十几万的都有,多得还有几十万,这相看要人家父母要的,有些要的多,有些要的少,有一点要说明,人家没有嫁妆的哦,说白了,人家嫁个女就想搞钱,有些婚后还老要钱的,等下给他儿子买房呀,取老婆呀,买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