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大利着名女高音,有哪些,代表作是什么。希望详细一点!
多如牛毛啊,不知到你要抒情的,戏剧的还是花腔的就推荐一个我爱的花腔吧 加里一库契(Amelita Galli-Curci )
加利一库契原名阿梅利塔•加利,至于库奇这个姓氏实际上是她结婚后的夫姓。1882年11月18日生于米兰的加利一库契家境富裕,而且出生在米兰这样的音乐都会,每天都有大量演出可以观摩,所以加利~库奇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后来她进入米兰音乐学院深造。但是,在音乐学院期间加利一库奇的主课是钢琴、和声与作曲,她还颇有一些作曲的天赋,据说她在作曲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得到了着名作曲家玛斯卡尼的帮助指点,有时候她会大胆地找玛斯卡尼改题。加利一库奇爱唱爱跳,没有专业课的时候常常到声乐系听课,对声乐逐渐产生了兴趣,她的主课钢琴成绩非常好,1903年以钢琴第一名成绩毕业。 加利一库契没有成为二流钢琴家可谓幸事,1906年12月26日加利一库契在特朗尼首次登台,她出演《弄臣》中的吉尔达。对于初出茅庐的歌手来说选择《弄臣》这样的曲目的确是富有挑战性的,吉尔达有不少感情激动的重唱和独唱咏叹调,要在舞台上发挥,这对于新手并非易事,加利一库契与同时代的许多花腔女高音一样,音量都很小,但是高音的弹性非常好,尤其是到了}tigh c的高音区同样保持良好的质感,每个音都十分饱满。这次演出获得了成功,后来吉尔达也成了她的保留角色之一。1909年,加利一库奇得到机会在罗马的科斯坦齐剧院正式登台,演唱的角色还是吉尔达,然而,观众的层次提高了,评论家们也来听她的演唱,人们为舞台上这位年轻的花腔女高音灿烂辉煌的高音震慑,评论家们惊呼一位伟大的花腔女高音诞生了。 此后,加利一库契在意大利各地巡演,不仅演出歌剧还举办独唱音乐会,充分展示了自己扎实的声乐技术。1915年之后,加利一库契开始了在埃及、俄罗斯、西班牙等国的巡回演出,这些表演为加利一库奇赢得了可贵的声望。这一时期加利一库契的嗓音处于黄金时期,虽然很纤细,但非常灵活,高音时她的会厌卷曲得很紧,就像一支长笛在演奏,这样就获得了别人所没有的辉煌效果。 1916年秋天,加利一库契束了在南美的巡回演出,本来准备回转欧洲,不料却意外地接到芝加哥抒情剧院的邀请,于是,加利一库契临时决定来到芝加哥,首次成功登上美国舞台,此后,她在抒情剧院演唱长达八年,并最终为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奠定了基础。1918年,加利一库契随抒情剧院到纽约巡回演出之际演唱了梅耶贝尔的歌剧《普洛梅尔的宽恕》,这部歌剧虽然比较冷门,但是识货的纽约观众对加利一库契的花腔高音却赞赏不已,当日观众不停地鼓掌,加利一库奇前后谢幕达61次之多。1921年,加利一库契终于得到了大都会歌剧院的邀请,她演唱了《茶花女》,这是一次凯旋般的成功,观众们为加利一库契的每一首咏叹调鼓掌喝彩,甚至为她的每一个高音喝彩。 整个20年代,加利一库契都是大都会歌剧院最红的头牌女高音,她到处开音乐会并且演出歌剧,还周游列国,30年代到过上海开独唱音乐会,不过很奇怪,加利一库契从未在英国演过歌剧。1930年她在大都会歌剧院举办告别演出,剧目是《塞维利亚理发师》,加利一库奇演的罗西娜俏皮、活泼,但是花腔太炫目,那首《他的声音多温柔》后半段唱得声情并茂,没人会想到这是年近五句妇人的音色。 1934年,加利一库契患甲状腺肿大人院治疗,手术非常成功,但她打算重返舞台的梦想却破灭了,此后,虽然进行艰苦的练声,本想再在芝加哥抒情剧院唱咪咪,但是 她的嗓音已经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水平。1937年加利一库契宣布正式退休,晚年她过着隐居生活,1963年11月26日加利一库奇在加利福尼亚州拉霍逝世,享年81岁。
② 四大女高音是谁
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
女高音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 Bartoli)、蕾妮·弗莱明(Renee Fleming)、安琪拉·乔治乌(Angela Cheorghiu)和曹秀美(Sumi Jo)
③ 介绍几个世界着名的‘男、女高音音乐家’的名字
男高音(tenor)是一名音域占C-c2共15度的歌唱家。他们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和戏剧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1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意大利,1873年-1921年)
2沃夫冈•文狄格森(Wolfgang WINDGASSEN,德国,1914年—1974年)
3马里奥•德•摩纳哥(Mario del MONACO,意大利,1915年-)
4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意大利,1921年—2003年)
5尼可莱•盖达(Nicolai GEDDA,瑞典,1925年-)
6詹姆斯•金(James KING,美国,1925年-)
7杰姆斯•麦克莱肯(James McCRACKEN,美国,1926年-)
8阿弗雷多•克劳斯(Alfredo KRAUS,西班牙,1927年-1999年)
9五十岚喜芳(IGARASHI Kiyoshi,日本,1928年—)
10卢奇亚诺•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意大利,20世纪后半叶三大男高音,1935年—2007年)
11普拉西多•多明哥(Placido DOMINGO,西班牙,20世纪后半叶三大男高音,1941年-)
12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 Coll,西班牙,20世纪后半叶三大男高音,1946年—)
13锦织健(NISIKIORI Ken,日本,1960年—)
14罗伯托•阿蓝尼亚(Roberto ALAGNA,法国,1963年—)
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而非响度)最高的(通常是C3-A4)范围。注意,英文中soprano一词还表示一个系列的乐器中声音频率最高的一种。
1.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希尔维亚•达拉•贝内塔
1992年贝内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贝内戴托•马尔切洛音乐学院。随后在阿尔多•切卡托、德尼亚•马佐拉和卢西亚娜•萨拉等音乐大师的指点下继续深造。
贝内塔作为花腔女高音,在众多世界大赛中获奖无数,其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大着名剧院和音乐厅。演唱曲目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从巴赫到布里顿时代的所有主要歌剧作品。着名指挥家伯纳德、阿莱曼迪、切卡托、布雷辛、卡米纳蒂、韦伯、莫兰蒂和欧文等都曾与她同台献艺。
2. 意大利女高音Giorgia Fumanti
意大利跨界女高音乔琪亚•芙曼蒂 从2004年以来,就已经凭着那一口优美的女高音征服欧洲、亚洲和北美各地,被誉为新世代的美声跨界天后。这位谦虚而美丽的意大利女高音,来自中世纪古城斐维扎诺,留着一头乌黑长发、带有几束紫色的挑染、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乔琪亚•芙曼蒂原本是演唱古乐闻名的合唱团员,后来成为瑜珈导师和气功师,还是一位积极投入公益,长期帮助残障儿童、满怀爱心的社会工作者。乔琪亚因为当初发掘波切利的意大利流行巨星苏可洛慧眼独具,认为她是个可造之才,因而崛起。当时她正在帕玛音乐院进修,并找老师接受私人声乐训练。随后乔琪亚因为登上欧洲着名的电视音乐会而一夕成名,之后更因为电子音乐大师范吉利斯(《烈火战车》、《南极物语》配乐)钦点她合作专辑,把她推上了跨界美声天后的宝座。
Giorgia Fumanti自有其非凡的歌唱魅力,被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从众多歌唱家中挑选出来并成为歌王2006年年底世界巡演的特别表演嘉宾,而从2004年以来,就已经凭着那一口优美的女高音征服欧洲、亚洲和北美各地,被誉为新世代的美声跨界天后。
3. 苔芭尔迪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佩萨罗。1944年首次登台,演唱包伊托歌剧《梅菲斯特费勒斯》中的爱伦娜。1946年受到托斯卡尼尼赏识,邀她参加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复业典礼演出,从此走红乐坛。她是演出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的最重要的女高音之一,嗓音刚劲有力。
4. 阿德琳娜.帕蒂(Adelina Patti,1843—1919)
被公认为声乐史上1861—1906年近5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无数的艺术家拜倒在她的歌唱下,有人把曲子题献给她,她的歌声也为罗西尼、威尔蒂、李斯特等众多作曲家所激赏,也影响了一代的歌唱家们。比她小的Tamagno、Battistini、Plancon、Lilli Lehmann、de Lucia、Melba也都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但他们是处于两个世纪交替阶段的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录音也预示了二十世纪声乐技术风格的变革,但帕蒂是纯粹的十九世纪的美声演唱风格(虽然她也唱了威尔第),她完全是属于十九世纪的最优秀的歌唱家。在她1906年63岁在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了告别音乐会后,早已年过中年的梅尔巴才成为所谓“首席女高音”。
帕蒂,1843年生于马德里,1919年卒于威尔士。意大利歌唱家,1861—1906年近50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1859年,早在16岁,她便在《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中扮演女主角。1861年,她登上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首演剧目是《梦游女》,并被立即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女高音,年仅十八岁。1868年,她和歌剧史上伟大的女中音阿尔波尼一起在罗西尼的葬礼上演唱。她的音域极其宽广,声音充分体现美、活、正,高音达到f3。她基本上是花腔女高音,但也能演唱如《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和《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阿伊达》这样戏剧性的角色。她在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连续25年演唱多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威尔蒂、梅耶贝尔等歌剧角色达30个以上。1906年在伦敦举行告别音乐会,从而正式结束她唱达50年的歌唱生涯,在1914年,71岁的帕蒂复出举行了一次义演。(《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牛津简明音乐辞典》/人民音乐出版社)
无数的艺术家为她的歌声所倾倒。萧伯纳曾这样描述帕蒂:“这精彩的声音工具有着宽阔的音域,像小鸟一样灵活,这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真正女人和儿童的富有魔力的声音的组合!向人施加她的魔力。多伟大的女性!一个最高级的艺术家,能够完美完成每一项技术上的难度,象萨拉萨蒂在小提琴上那样”,然而威尔弟说得更简洁:“她是大自然产生无与伦比的完美的艺术家”(An artist by nature so perfect that perhaps there has never been her eqeal)(《Adelina Patti》pearl GEMM CD 9312)。作曲家Doppler (1821 - 1883)写了长笛作品《La Sonnambula, Paraphrase en Souvenir de Adelina Patti, Op. 42》献给帕蒂。
帕蒂也影响了一代的歌唱家,女高音大师Emma Eames(1865—1952)1889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而在她首演前三个月,帕蒂和波兰男高音Jean de Reszke刚在古诺指挥下在同一地点演出了《罗米欧和朱利叶》(这是Jean de Reszke和帕蒂一生唯一的合作),Eames自从她小时在波士顿看过帕蒂的演出后,就成了帕蒂的崇拜者。她后来充满感情的回忆道:“我不能想象还有什么从嗓音出来的声音比这更美……。帕蒂的歌唱显示了完美的理论,她用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效果”(《Emma Eames》Harold Bruder/ROMOPHONE 81001-2)。
马勒的爱将,伟大的德国花腔女高音Selma Kurz(1874—1933)也是在帕蒂的熏陶和影响下成长的。在Selma Kurz的女儿Desi Halban写的回忆其母亲的长篇文章中,她向我们讲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关于其母亲的趣事,例如她母亲Selma Kurz很小就是家中的小小歌唱家,小时候经常在晚上邻居聚会时站在桌子上为大家唱歌,而后来的钢琴家施纳贝尔正是她家的邻居和童年的玩伴。Desi Halban还提到一件事,当她母亲还是个年轻姑娘时,有一次去伦敦,当她母亲模仿帕蒂的方式在旅店练习咏叹调时,她住的旅店正好帕蒂也下榻。这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听到了,听了一会后,她派人把母亲请去,问她如何知道用这些方式唱她这些没有出版过的旋律片断,Kurz解释说,她是一个歌剧的真正爱好者,知道点音乐知识,还有着惊人的记忆,所以平常她能随口哼出帕蒂的所有旋律。帕蒂给了Kurz鼓励,告诉她,她有美丽和训练有素的声音(《My mother:Selma Kurz》 Madame Desi Halban/《Selma Kurz》CLUB 99 CL99-43)。
在她晚年62、63岁时,她录制了她的21首不同的曲目,其中有10首曲目录了两次,还有1首谈话录音,共计32首录音存世。除了英国男中音Charles Santley (1834-1922)的录音外,帕蒂的录音也许是演唱者距今年代最久远的录音,而且还是十九世纪“歌唱女王”的录音,因此,帕蒂的这二、三十首录音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最珍贵的声乐历史录音。关于这些录音,Pearl公司帕蒂专辑的评论者认为,帕蒂的这些录音需要聆听者有训练有素的耳朵和声乐知识,因为我们听到的声音已经远远不在其最巅峰时期了。录音技术到来和完善得太晚了。我们能听到的只是帕蒂在其舞台生涯晚期的歌声,这些录音显得换气声较大,有的歌曲被降调到次女高音的演唱音域,与她那些伟大的岁月相比,这些录音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能肯定的是她的这些录音距离她巅峰期极富魔力的声音已相去甚远,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耳朵来说,我们还是能从这些录音中发现帕蒂的伟大,她令人愉快的温暖的演唱风格。无疑帕蒂自己对她这些非常有限的录音是感到愉悦的,因为她在晚年经常在威尔士庄园放这些录音给她的客人听。
大约有三家唱片公司出有比较完整的帕蒂的录音,英国Nimbus公司的《Adelina Patti的年代》收录有帕蒂的六首录音,在其网站上还可以听到1906年63岁的Patti演唱的Yradier:La Calesera,这也是她极少的录音中最优秀的之一,令人难以置信的保持了少女一样充满魔力极其新鲜的气息,令人百听不厌(http://www.wyastone.co.uk/nrl/pvoce/7840b.html)。英国Pearl公司1988年出的Patti专辑,我认为是欣赏帕蒂的最佳选择,非常真实的记录了帕蒂的21首不同曲目的录音。Marston公司的Patti的录音全集比Pearl公司多出了十首曲目的另一次录音,但我认为Pearl公司的更可信些。其余的公司如EMI等在个别集锦唱片中收有个别帕蒂的录音,例如《梦游女》中的“花儿凋谢”(Ah!Non credea mirati...) 唱段,这也是帕蒂留存的最优秀的录音之一。
Nimbus公司的《Adelina Patti的年代》和歌唱家说明:
http://www.wyastone.co.uk/nrl/pvoce/7840b.html
(第6首可在线收听1906年63岁的patti演唱的Yradier:La Calesera)
http://www.wyastone.co.uk/nrl/pvoce/7840c.html
Marston公司的patti专辑和歌唱家说明:
http://www.marstonrecords.com/patti/patti_liner.htm
Pearl公司的patti专辑: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B000000WT0/qid=1052657696/sr=1-18/ref=sr_1_18/104-4255010-9855931?v=glance&s=classical
长笛大师Rampal录制的 Doppler (1821 - 1883)献给patti的作品:
La Sonnambula, Paraphrase en Souvenir de Adelina Patti, Op. 42
http://www.towerrecords.com/proct.aspx?pfid=1190975&cc=USD
帕蒂的数本研究专着之一:
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tg/detail/-/0931340608/qid=1052700226/sr=1-4/ref=sr_1_4/104-4255010-9855931?v=glance&s=books
5. 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 Bartoli)
1966年6月4日生于罗马,她的父亲是罗马歌剧院合唱团的成员,母亲是抒情女高音。芭托莉自幼喜欢音乐,因为生活在歌剧院这样的环境里,芭托莉从小就耳濡目染,浸淫在音乐之中。
1985年,芭托莉参加了罗马电视台组织的“天才”节目,第一次亮相就与着名女高音歌唱家里恰蕾利合作演唱《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同时还演唱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咏叹调。芭托莉皎好的容貌与惊人的声乐技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初露锋芒。1986年,芭托莉的演唱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的赞许,晚年的卡拉扬竭力提携后辈,于是,芭托莉幸运地被邀请参加1990年萨尔茨堡复活音乐节。
1989年,芭托莉在罗马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引起轰动,人们惊呼罗西尼时代的罗西娜重返人间。这次成功为芭托莉赢得了声望,汉堡、苏黎世、科隆等地歌剧院相继邀请她出演歌剧。
1990年7月,芭托莉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莫扎特音乐节,当时她演唱的莫扎特歌剧角色得到了广泛认同。芭托莉的艺术道路与迪卡唱片公司的音乐总监与资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雷本慧眼识才不无关系。芭托莉的首张专辑《罗西尼咏叹调》,获得了20万张的销量,并且上了“告示牌”古典排行榜,成为当年古典音乐唱片发行的奇迹,芭托莉也成了首录专辑即获成功的典范。1992年2月,巴伦伯伊姆邀请芭托莉在芝加哥演唱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赢得了评论界的很高评价。
1992年是芭托莉事业辉煌的一年,她同时荣获《时代》《美国音乐》《BBC音乐杂志》授予的年度最佳古典艺术家奖。1994年芭托莉在苏黎世歌剧院成功演唱了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她的声音低音区扎实稳健,花腔技巧炉火纯青,过渡音举重若轻,渐强渐弱的变化更是不着痕迹,爆发力很强,音色丰满。
在此次迪卡公司推出的CD《玛丽娅》中,芭托莉以其极具个人特色的深情演唱,引领乐迷体验十九世纪的音乐风情。也正是由于玛丽亚与芭托莉的音域同属次女高音,并拥有着相似的艺术经历,使得这张专辑的演绎更加迷人。
④ 世界十大女高音是谁
1.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自幼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9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卫瓦格斯塔德之后,成为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歌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
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4.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5.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着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着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起,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
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6.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7.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真名:贝尔·西尔佛曼。十二岁开始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8.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XXXXXX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9.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有“卡拉斯第二”着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兴趣,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10.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他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⑤ 女高音奥罗佩萨多大了
56岁了。
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达到的声音频率最高的(通常是c1-c3,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范围。
女高音(Soprano)是歌唱中最高的声部,她们按音色、音区等不同特点分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戏剧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中央c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但因其声部不同又有不同的情况。
花腔女高音是所有声部中最高的声部,优秀的花腔女高音声音轻巧灵活,色彩丰富,性质与长笛相似,擅于演唱快速的音阶、顿音和装饰性的华丽曲调。
她们往往能以极高的花腔技巧演唱高过小字三组的c的音域,利用饱满而空灵的头声将这些极端的高音表现的淋漓尽致,绝不是简单的尖叫。
比较着名的例子是莫扎特的着名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唱段《复仇的火焰在我胸中燃烧》,其中为了表现夜后愤怒,作曲家采用了一长串连续极高的花腔,最高音达到了HighF。
这也是花腔女高音们极其钟爱的,能展现其高音能力与花腔技巧的一个唱段。当然还有更高的例子,例如安东尼奥·萨列里的两幕歌剧《重建欧洲》(《L’Europa riconosciuta》)中还出现了HighG。
但并非所有花腔女高音都可以唱这样的高音,也并非所有花腔女高音的作品都是有这样高的音符。其他的例子如意大利作曲家贝内狄克特的声乐变奏曲《威尼斯狂欢节》也是由花腔女高音独唱。
⑥ 国外的花腔女高音都有谁歌曲从头到尾都花腔的
1、Miliza Korjus
Miliza.Korjus是波兰籍女高音歌唱家,(1909-1980)她的父亲亚瑟,爱沙尼亚国籍,是一名俄国皇家军队的参谋长,她的母亲安娜, 从贵族的身份下嫁于他的。后来,她的父母因故彼此分开了, 她在这期间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当还是少女的时候, Korjus便到处旅行以及演唱。 在列宁时代,迫于某些压力,她逃出了苏联国界,进入爱沙尼亚,与她的父亲团聚。 并于一个名叫Kuno.Foelsch的物理学家结婚了。 经过一段时期的游历,Korjus在德国继续了她的音乐事业。她的歌剧演唱以及录音迅速使她成为欧洲歌手的领军人物,并获得绰号"柏林夜莺" 。甚至有电影制片人听见了她的录音后与她签署了十年的影片合同。 Korjus 的唯一一部好莱坞影片是1938年的《翠堤春晓》。她第二次结婚是与一名叫Walter.Shector的医生, 她在1980 年8月死于心力衰竭。
Militza Korjus - Bell Song from Lakme (Delibes)
Korjus的华丽变奏曲
Korjus在翠堤春晓里的片段。。。
关于Korjus我有她的两张CD。。。一张是以waltz为主。。。还有一张是一些歌剧选段。。。感觉她的演唱的确符合“长笛之声”的美誉。。。水汪汪的花腔。。。。其中影之歌的high A令人印象深刻。。。(MS她的一些录音都是较为早年的。。那时嗓音条件也比较好吧。。。)
2、嘉丽-库契(Amelita Galli-Curci)
嘉丽-库契(Amelita Galli-Curci,1882-1963)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曾在米兰学习钢琴和作曲,自学歌唱。 首次登台演出威尔第的《弄臣》后,1909年在罗马演出比才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首次登台演出威尔第的《弄臣》后,1909年在罗马演出比才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 此后去埃及、南美、西班牙和俄国巡回演出,遐迩闻名。此后去埃及、南美、西班牙和俄国巡回演出,遐迩闻名。 1916年开始在美国演出。 1916年开始在美国演出。 1936年演唱普契尼《波希米亚人》后,退出舞台。 1936年演唱普契尼《波希米亚人》后,退出舞台。
Curci的Una voce poco fa
Amelita Galli-Curci - Bell Song(Lakme)
3、Lily Pons
莉丽·庞斯(Lily Pons,1904.4.12-1976.2.13)法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940年入美国籍)。生于法国德拉吉南。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主修钢琴。1925年从戈罗斯梯阿学习声乐。1928年在阿尔萨斯的米卢斯首演歌剧《拉克美》(德里勃作曲,饰女主角拉克美),得到好评。1931年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声震美国。1931-1938年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歌剧院演唱,同时又去欧美各地旅行演出。1964年退休。1972年,以68岁高龄,又在纽约爱乐乐团的伴奏下举行过晚年的一次成功的音乐会。
她的嗓音优美流畅,富于高度的灵活性,音域宽广、表情生动,是20世纪前半叶继嘉丽·库契(Galli-Curci)之后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擅唱露契亚、拉克美、吉尔达、罗西娜、迷娘、阿米娜等。
LILY PONS SINGS FROM LUCIA 1937
Lily Pons - Una voce poco fa
LILY PONS SINGS LIKE A BIRD FILM 1937
Lily Pons的这套比较早期的录音
声音还不是很开很干涩,花腔运用也较为突出。。。而这张
都是一些较晚的录音。。。。(四五十岁这样)感觉虽然MS更花了点。。。但音色却有点开始干涩了。。。有时MS还有“断层”= =。。。。。
4、Erna Sack
艾娜·萨克(Erna Sack,1898-1972),德国着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898年2月生于德国施潘道(今属柏林),1972年卒于德国威斯巴登,享年74岁。
Erna Sack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闻名遐迩、显赫一时的“德国夜莺”。她天生一副好嗓子,无师自通。这位能唱跨越四个八度的天才,极度尖高花腔女高音, 在三十年代中期的 Telefunken 灌录了大量最有价值的唱片。
Erna Sack 拿手好戏, 轻歌剧, 美声炫技的意大利曲子,当时之流行曲。
Erna Sack - Voices of Spring(后半段)
注意前面几秒,不要被吓到。。。。。
Erna Sack - 蓝色多瑙河
这个人动不动g3、a3乱来- -。。。还经常出现长达十多秒的高音。。。。听她的CD经常要做好心理准备= =。。。。MS最高音能唱到b3.。。。
5、Mado Robin
马多•罗宾(Mado Robin,1918-1960),法国花腔女高音。有世界超级花腔女高音,"法国夜莺"的美誉。
她是二十世纪美声体系中唱得最高的两个女人之一(另一个是erna sack),尤其在她不滥用高音时,最富艺术性的演唱。
Mado Robin是位天赋异禀的女高音,她能做到一般女高音使尽全力也达不成的任务-“轻松愉快地”唱出比high-C高八度的音,而且音高愈高时,她的控制力就愈见稳定,不只如此,Robin的嗓音甜美无比,这使她成为一位无与伦比的花腔女高音。
令世人惋惜的是Mado Robin 42岁就英年早逝。
Mado Robin的Lucia疯狂场面的片段(最后那个音有b3.。。。。)
Mado Robin - Una voce poco fa
这人唱起来有个规律:最后一个音都是向上拔的- -。。。所以要听最高音的话就去跳到最后吧= =。。。。
6、Maria Galvany
Maria Galvany (1876-1949)着名西班牙花腔女高音。
Maria Galvany1897年首次在露西邸歌剧院登台,其后在若干重要歌剧院演唱,虽然从未在斯卡拉、科文特花园、大都会等最重要的歌剧院。
1949年,galvany在里约热内卢去逝。
(有评论说:西班牙花腔女高音往往高音区发达,擅长跳音,有器乐化的花腔技巧,但声音的legato能力较差(似乎存疑),有时花腔运用过于机械生硬,太过炫技花哨;Maria Galvany是这方面的典型人物,她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
Maria Galvany - Arditi - L'incantatrice
Maria Galvany - Der Holle Rache
缝纫机般的花腔- -。。。。据说晚年境况悲凉。。。。从这张CD上发现其实她的legato能力也不差。。。。而且低音区也相当结实。。MS还是个大号花腔。。。。只是录音质量实在有限。。。她的技术听起来多少有点打了折扣。。。。
7、Luisa Tetrazzini 泰特拉齐妮
Luisa Tetrazzini (1871~1940),意大利花腔女高音歌唱家,1871年 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1940年4月28日卒于米兰。
Luisa Tetrazzini被誉为意大利佛罗伦萨“夜莺”,高音c以上头声极为出色,有着名的高音e。
在佛罗伦萨音乐学院从其胞姐埃娃和切凯里尼学习声乐。1890年在该市的帕格利亚诺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非洲女郎》中的伊内兹。继在意大利一些剧院演出后,到国外献艺,其中到过圣彼得堡、马德里、墨西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曾被誉为阿根廷第一女高音。1907和1908年,她先后在伦敦科文特加登和纽约曼哈顿歌剧院扮演《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获得成功。她所擅长的角色还有露契亚、吉尔达、罗西娜、阿米娜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意大利多次义演,战后也多次举行音乐会。虽然她的低音略嫌苍白稚气,但是她的中声区和高声区却格外优美饱满,高音C以上的音尤为出众。她所演唱的华彩段和跳音,灵活流畅,造诣极高。是当时最卓越的花腔女高音之一。晚年执教于米兰。逝世时一贫如洗,由国家出资将她安葬。
Luisa Tetrazzini以演出《茶花女》中的薇奥丽塔和《弄臣》中的吉儿达等角色最受称道。
(身材不怎样- -。。。。)
Una voce poco fa (感觉还不错。。。)
铃歌
一段录像。。。。
她也算是老牌花腔了。。。声音比较掩盖一点。。。
⑦ 欧洲最着名的四大音乐家: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还有个谁
还有一个叫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着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光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7)欧洲四大美女高音扩展阅读:
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笃信宗教,是位路德教徒。他希望他的乐曲为教会服务,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宗教音乐。他的音乐体现了生活在18世纪德国普通市民的思想。
他深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痛苦,拥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感受,虽然他消极、屈服,还没有看到改变生活的途径。但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之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巴赫作为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通过宗教音乐形式(受难曲、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
巴赫的声乐作品中以康塔塔最为丰富多彩。巴赫的康塔塔一方面继承了接近歌剧的世俗“康路塔”的传统,另一方面继承了接近复调合唱的宗教康塔塔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声乐器乐综合的新型的康塔塔。
⑧ 世界四大男高音和四大女高音分别是谁
世界三大男高音:卢恰诺·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世界三大女高音:1.伊莉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⑨ 欧美四大女高音及代表歌曲,最好是像惠特尼休斯顿那种嗓音的,像I have nothing 那种有气势,振奋人心的歌
亲,看来你的唱功不错。都喜欢难度高的歌曲,楼上有人说了三个。麦当娜可是没什么高音的。除了楼上说的,我还可以推荐几个歌手唱的都很好,而且音也高。
Sarah Connor--《Just One Last Dance》,和《Living To Love You 》
Christina Aguilera--《i turn to you,》 《beautiful》, 《hurt》, 《reflection》, 《The Voice Within》, 《 Impossible》《Have Yourself a Merry Little Christmas》
Alicia Keys-- 《If I Ain't Got You 》 ,《Fallin 》
Beyonce-《listen》
Kelly Clarkson-《Because Of You》 和《A Moment Like This》
Leona Lewis--《I Will Be》,《Footprints In The Sand》,《happy》《I See You》
Jordin Sparks --《this is my now》
以上的歌曲都是有难度的,你可以听一下。老牌的像席琳迪翁,玛利亚凯利和惠特尼我在下面介绍几个。她们三个里面我最喜欢惠特尼。虽然她现在嗓子没以前好了。但是她的歌曲我都爱,是真的用心在唱歌。
Mariah carey --《I Still Believe》 《without you》《hero》《emotion》《Lead The Way》《Through The Rain 》
Celine Dion --《my heart will go on》《All By Myself 》 《Because You Loved Me》《the power of love》《treat her like a lady》《I surrender》
Whitney houston--《run to you》《I will always love you 》《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I have nothing》《when you believe》《Greatest Love Of All》 《 I Look To You 》《One Moment In Time》
以上的歌曲都是我听过整理后推荐给您的,全是我自己手打的,如果您觉得可以请选我为最佳答案,谢谢。如有其他问题请HI我。
⑩ 世界最最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帕瓦罗姐,呵呵。说实在的女高音没有男高音稀有。女人都能蹦出几个高音就像男人都能低沉一下子一样 。所以顶级的女高音排不出个名次来,都是苦练来的。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梅尔塔.比尔吉特.尼尔森(Maumlrta 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2005年12月25日) 是一位瑞典歌剧女高音。生于瑞典南部省份斯康纳,她是二战后(从50年代末到她80年代中引退)瓦格纳女高音的代表人物。
职业生涯 1946年在斯德哥尔摩上演的歌剧自由射手中,尼尔森扮演女主角阿伽特。那是她的首演。1947年同样是在斯德哥尔摩,她扮演的麦克白夫人引起轰动。1954年她首次登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1959年她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中,演唱了伊索尔德。当时她的演唱征服了整个北美洲。
在各大歌剧院都可看到尼尔森的身影,诸如慕尼黑,东京,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芝加哥,旧金山和汉堡。1954到1970年间她年年登台拜鲁依特音乐节,其中《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德和伊索尔德是她最成功的角色。1969年她在维罗纳竞技场里饰演的图兰多特和1973年在法国南部奥林奇古圆形露天剧场中(卡尔.伯姆指挥,琼.维克斯饰特里斯坦)饰演的伊索尔特引起了巨大轰动。比尔吉特.尼尔森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荣誉成员。
据瑞典"Expressen"和"Svenska Dagbladet"报道,比尔吉特.尼尔森于2005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于她瑞典南部Bjaumlrloumlv的家中逝世;但死讯直到2006年1月11日,即在她出生地Vaumlstra Karup举行过葬礼后方才向外界公开。尼尔森长期忍受心脏肾脏疾患。她在双亲的墓旁被下葬。但进一步的细节并未清楚。尼尔森于1948年与兽医Bertil Niklasson结婚。夫妇两人并未育有儿女。
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着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Maria Callas,1923-1977)
着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从小从母亲学钢琴和歌唱,19岁获几个声乐比赛一等奖,得学费而拜约翰和A.狄更斯为师。她的第一个歌剧角色是普赛尔的狄多,1949和1950年,她两次参加全澳大利亚声乐比赛,都获第一名。然后,她在波宁吉帮助下到伦敦,进皇家音乐学院和歌剧学校深造,1952年进入科文特花园,登台后先演配角,1953年第一次演唱主角----威尔第《假面舞会》中的艾美丽娅。
1954年,萨瑟兰与波宁吉结婚,波宁吉认为她不适合演唱纯戏剧女高音,建议她向抒情女高音的方向转变。1959年是她生涯上的转折点,这一年2月17日,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唱《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获得巨大成功。回英国之后,她又在《清教徒》中成功地扮演了艾尔薇拉,从此世界各大歌剧院都向她打开了大门。1961年,萨瑟兰在斯卡拉歌剧院主演《拉莫摩尔的露契亚》,最终谢幕达30次之多;1963年她又替代作为权威的卡拉斯,唱出了最好的《诺尔玛》,从此被认为替代了卡拉斯而成为"美声女王"。
1965年,萨瑟兰回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并开始与帕瓦罗蒂合作,报界评论"掌握美声的能力无法用语音形容,这是非凡的技艺,它的可能性简直是无限的。"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萨瑟兰与帕瓦罗蒂在波宁吉指挥下录制了一系列歌剧唱片,他们的演唱,最杰出的是多尼采蒂与贝里尼的作品。萨瑟兰的贡献,是把卡拉斯的声乐戏剧激情和歌唱技巧独具一格地结合起来,以此证实美声的真正美妙之处在于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卓越的技巧溶汇在一起。
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
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12岁开始学习声乐,17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20多年。
1966年,贝克佛蕾.西尔斯扮演《凯撒》中的埃及艳后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登上欧美着名歌剧院舞台。音乐评论人说,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最好的女高音之一,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
她在1980年退休,但偶尔还参与演出。她在退休后仍为美国纽约多个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工作,她身边的人都称赞她的管理能力。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Montscrrat Caballe,1933-),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 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以“卡拉斯第二”着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举。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丝(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它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