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着名女书法家有哪些
古代女书法家掠影"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以来,我国女子也和男子一样,出了不少的才人.其他方面是如此,书法也不例外. 据僧梦英<十八体书>记载,早在周代,鲁国秋胡的妻子就以书法着名.据说这秋胡"随牒远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蚕采桑,闲中居然被她创出一种名叫"雕虫篆",也叫"战笔书"的字体.由于"其体遒律,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十八体书>),因此唐代的韦续在<五十六种>书中也把它唤作"虫书".这是我国先秦女书法家的事迹,为数虽然不多,但亦聊备一格. 此后,直至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又出了个能诗善书的才女蔡文姬.文姬的父亲名叫蔡邕,在那时,蔡邕早已是个文学,书法兼擅的知名人物了.据说这蔡邕的书法得之于神人传授,其实想来只是他的颖悟自创而已.后来,他把笔法传给女儿文姬,文姬又传魏大臣锺繇.这文姬虽说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是个知书识礼的才女,但她的身世,却是很悲凉的.由于"兴平中乱,没于南匈",最后还是曹操把她赎了回来.其后曹操曾经问她说:"闻夫人家多坟藉,犹能忆说之否?"文姬回答说:昔亡父赐书四许卷,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曹操听后随即便说:"偏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接口道:"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后来文姬写好送去,竟然连一点遗误也没发现,可见记忆之佳和书写的认真了.<淳化阁贴>曾刻有她的"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初祚衰"书迹两句,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曾这样说道:"蔡琰(蔡文姬原名)<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俗仅余两句,亦似斯人身世耶?"无论对她的身世还是书法,都表示出了无限的怜惜 汉代另外可以一提的女书法家是大司农皇甫规的妻子扶风马夫人.<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还说她"工隶书",可惜这样一位草,隶兼工的女才人,后来却因为守寡拒绝董卓的聘娶,而惨遭杀害. 魏晋时期,尤其是晋朝,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其时女子书法,亦多高手.尽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代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书.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由锺繇一脉传来,然后她又传给王羲之.上面我们曾经说过,这锺繇的笔法又是从蔡文姬那里传来的.可见,在我国书法史上,如果没有蔡文姬和卫夫人这两位女书法家起桥梁作过渡的话,对于笔法的流传,是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影响的.关于卫夫人的书风,唐人曾经对她作过"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波浮霞"的评论,自然是属于秀美一路的.可贵的是,卫夫人不但工于书法,就是对于书法理论,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于书法实践的总结.此外,在书法史上,卫夫人的轶事流传也较多.如王羲之十二岁时曾经窃读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并因此而流泪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钦佩的是,这卫夫人并没有因此而诋毁自已的学生,相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她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予献之,对于书法新苗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厚爱。 卫夫人之外,晋代女书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谢道韫,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献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们或善行草,或善正隶,或善隶篆,史迹斑斑,充分显示了我国女子的聪明才智. 继晋代的高峰之后,唐代女子更多善书.山西并州文水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除了具有 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对于书法一道,也极留意.在我国女子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宣和书谱>说她"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后来则天皇后不令欲夺人之好,于是就在王方庆所献的原帖上"加宝饰锦缋,归还王氏."因为武则天这件事干得漂亮,以致于"人到于今称之"(<述书赋>).其书迹除<历代名画记>所记载"荐福寺天后飞白题额,崇福寺武后题额",及<宣和书谱>所载"其行书侵侵稍能有丈夫气,今御府所藏行书<一夜诗>外当首推传世行草书,周升仙太子碑>为最享盛名.此碑书撰于圣历二年(699),其字体笔致清婉,气势宽展,具有章草遗意,是历来所称道的着名唐碑之一. 宫廷中女书家,武后而外,据说杨贵妃也能书法.<贵耳集.说:"宋张端义云:真定大历寺有藏殿经皆极可观.有涂金匣藏<心经>一卷,字体尤婉丽,其后题云;"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说得有根有据,看来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书者于民间也不少,这大概和时代风气影响有关.我们试举几例:如<法书苑>所说的"刘秦妹,善临<兰亭>及<西安贴>夺真",<学林新编>所说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安公美政碑>,俱参军房璘妻高氏书.以及<书史会要>所说的"杨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鸾,居易女.十岁,忽书<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终南紫石刊之"等比皆是,而其中我气较大的要数西川乐伎薛涛.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声律之外,善于做诗,有林下风致.在书法上,薛涛的字写得劲朗而有姿致,并且内容多为自做诗.宋徽宗时御府多收藏书画名迹,她的行书<萱草诗>墨迹也赫然在册.据记载,此件后来又流入贾似道之手.关于她在书法上成就,<宣和书谱>曾对她作了这样的评价:"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卫夫人曾经做过王羲之的老师,是我国历史上声名极隆的女书法家.书中把她归入"卫夫人之流",可见推崇之极。 此外,在唐朝女书法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吴彩鸾.这吴彩鸾向被称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铏传奇的影响.<宣和书谱>说:"(文)萧(吴彩鸾夫)拙于为生,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十钱,为糊口计.然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钱襄羞涩,复一日书之,且所市不过前日之数.由是彩鸾<唐韵>世多得之.历十年,萧与彩鸾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所说"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这自然是夸大的话,但她爱书<唐韵>,落笔如飞,却是右能的事."历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则又显然是死的讳称了.又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说:"今蜀中导江迎祥院经藏中佛本行经六十卷,乃彩鸾所书,亦异物也."而<研究杂志.却说:导江迎祥寺有彩鸾书佛本行经六十卷,或者以为唐经生书."则又对佛经的书者提出了异议.其实,吴彩鸾书宋以后记载如<玫媿集>,<志雅堂杂钞><道园学古录><庚子消夏录><清河书画舫>等极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给她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后来的读者疑信参半了. 五代时书法衰微,女子善书者寥寥无几,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宫人乔氏.据宋代王铚<默记>说:"李后主手书<心经>一卷,赐其宫人乔氏.后入太宗禁中,闻国主薨,自内庭出其经,舍在相国寺西塔院资荐,且自书于后曰:'故李氏中主宫人乔氏,伏遇国主百日,谨舍昔时赐妾所书<般若心经>一卷,在相国寺西塔院.伏愿弥勒尊者 持一花见佛'云云."并又在文末引<徐谐集>且辊按语说:"'南唐制诰, 有宫人乔氏出这诰,'岂斯人也耶?"可知乔氏在南唐宫中,因为善书,是很得到后主器重的. 宋代书法承唐而来,以尚意为主,不比唐人之法度森严.其间女书法家所作,亦多意气潇散,颇多可观.宪圣吴皇后是宋高宗的皇后,她的字学宋高宗及<兰亭>.<兰亭博议>说她:"喜亲翰墨,尤爱<兰亭>,尝作小楷一本,全是王体,流传内外."其实,她对于高宗的字,则学得更象,<书史会要>曾载:"帝尝书<六经>赐国子监刊石,稍倦即命后续书,人莫能辨".可见其逼肖程度.<群玉堂法贴>十卷,第一卷中就刻有宪圣慈烈皇后的御书<千字文>和<归田赋>. 杨妹子是宋时宫中的另一位知名女书家.对于她的书事,<韵石斋笔谈>记述的较为详细:"杨妹子乃宋宁宗恭圣皇后妹,其书类宁宗.凡御府马远画多命题咏.余曾见马远<松院鸣王琴.小幅,杨娃题其左方云: 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楼深,夜沉沉. 词寄<诉衷情>.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缥缃."可见她的字是属于秀美一路的.杨妹子不但用"杨娃"印章题署自书,并且还时常代替宋宁宗作书.<庚子消夏录>说:"余又有<女戒>一卷,为马麟画,相传为宁宗书,实杨妹子用'御书之印'耳". 此外,有关宋时宫中女子善书的如"建炎间掌内翰文字及写宸翰字"的刘贵妃(<书史会要>),"太清宫宁宗时建,杨皇后书<道德经>石幢"的杨皇后(<武林旧事>)等尚多,难以尽述. 有元一代,书画大家首推赵孟頫,而其妻管夫人亦能画善书。《松雪斋集》说:“管夫人道升,字仲姬。延祜四年封魏国夫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书《千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又命孟俯书六体为六卷,雍亦书一卷,且曰:“令后世知我朝有善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这段文字是赵孟俯所记,基本是可信的。在书风上管夫人的书牍行楷,与赵孟俯极为相似。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称其书法为“卫夫人后无俦‘。因为管道升给我们留下的书法墨迹较多,我们如果目睹其迹,便知董其昌所说的话,对于她来说是不为过誉的。由于元代享国较短,又系异族统治,因此女书家甚为寥落,就不多举了。 有明一代,女子善书者人才辈出,其迹多有可观。高妙莹字叔琬,她是解缙的母亲。解缙除纂《永乐大典》为其不朽业绩外,在书法上曾着<春雨杂述>一篇,而妙莹的“善小楷,晓律、算术,女工极其敏妙”(《名山藏》),作为一个良母来说,从小对于解缙的熏陶,也就自然是意料的中事了。 邢慈静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书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贵州左布政马拯的妻子。后来马拯死在任上,邢慈静扶柩携幼从二千里地以外的贵州返山东故里,并写成《黔涂略》一书,追记途中坎坷困顿的苦状,“文笔高古,存班惠姬之风”。可见是个德才兼备的女子。在书法上她宗李北海、卫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丽而有姿致,并刻有《之室集帖》。《式古堂书画考》载其纸本乌丝阑《自述诗帖》,苏州博物馆今藏有署款为“天启甲子(1624)花朝日书于兰雪斋中,蒲团主人马邢慈静”的。 她的晚年书迹《自书杂诗》一册,计三十五页,诗四十一首,情真词雅,笔势蹁翻,无疑是她的诗、书代表作品了。 刘墉是清代的大书法家,由于日常接近,所以他的妻妾亦多善书.历史上曾有刘墉教夫人写字,并改"柳"字结构的故事.据文献记载,刘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笔,并且象得可以乱真,使人很难分辨出来,尤其是刘墉晚年的小楷,代笔更多。后人根据线索,才从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长脚“石庵”印上,确认为其家姬代笔书。古人说,酷肖别人书迹的只能称之为“奴书”,但要酷肖得人们难以分辨,却也是不容易而下了大功夫的 姜淑斋是清代女子书法家中较有造就的一位,号广平内史,嫁山东胶州宋氏.王士祯曾经看到过她写的绢素团扇,极为称赏,认为"笔力矫劲,不类女子."朱彝尊在题她诗卷时也曾写下了这样的词:"三真六草写朝云,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王右军?"就是称美她书法的.今山东省博物馆藏有她临王右军尺牍,末署"已酉孟春,淑斋临."字画挺朗,确实是"不类女子"的.道光,咸丰年间,阳湖出现了女书法家名叫张婉钏.她的字写得很有些象李北海,由于笔力挺健,到了七十多岁,还能够为人家做书.后来会稽人赵之谦'常师事之",人们把这比之为"王羲之之于卫夫人,"也是书林中的一段佳话.
②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着名女书法家
卫夫人,姓卫、名铄,东晋着名的女书法家。
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蔡文姬继承家学,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宋代女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
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赋小楷,清丽幽闲。
③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书法家都有谁。
着名书法家如下:
秦朝:李斯(篆书)
汉魏:张芝(章草) 钟繇(楷书鼻祖)索靖
两晋:王氏家族(王导 王羲之(行楷) 其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献之(行草)等)
陆机(其书 平复帖 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人真迹)卫氏家族(卫恒 卫瓘 等)
唐:颜真卿(其书 祭侄文稿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柳公权(颜筋柳骨)虞世南 褚遂良 欧阳询等有很多,唐朝时继两晋后书法的又一高峰。武则天 李世民 写的都不错。
宋:宋四家:苏轼 其书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米芾、蔡襄(据说 本为蔡京 因其为大奸臣未被列入宋四家)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王安石等。宋朝是继两晋 唐朝后第三个书法高峰。
元代:赵孟頫(赵子昂,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其书对明清书法影响颇大,其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妻管道升是继卫夫人后又一有名的女书家。 邓原 鲜于枢 等。
明代:解缙 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征明 庞宠 董其昌 石涛。
清代:郑板桥、刘墉、金农(刷漆体)吴昌硕、邓石如、康有为等。清代书家较多,是有记载的书家最多的朝代。
中国古代的着名国画家:
王 冕
王冕(1287-1359)元代着名画家、诗人,字符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放牛,家贫,但好学如痴,读书不倦。常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渐深。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当时会稽一个读书人韩性,韩收他为学生,教他读书、画画。王冕青年时期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考进士屡试不中,于是他满怀愤郁,烧毁了文章,流浪江湖,永绝士途。他曾到过杭州、金陵,又渡长江,过淮……
夏圭
夏圭作品 夏圭,字禹玉, 活动于西元 1180~1230 年前后, 浙江钱塘人。擅长画山水、人物,只随手画画,奇特突出。山水构图喜欢大胆剪裁,突破全景而仅画半边之景,时人称为“夏半边”。善长卷铺陈。其作品有《溪山无尽图卷》、《溪山清远》、《松溪泛艇图》、…等。作品中画面空白的部分比马远更多,更有辽阔平远的气势。 ……
蓝瑛
蓝瑛作品 蓝瑛(1585-1664),一作(1585-约1666)明代杰出画家。字田叔,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之一。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着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画假沈沈周,落笔秀润,临摹唐、宋、元诸家,师黄公望尤为致力。晚年 笔力蓊苍劲,气象峻 ,有人许其与文征明、沈周并重。其作品有:《渔乐图》,仿梅花道人,……
徐渭
徐渭作品 徐渭字文清,号天池山人,又有田丹水、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徐渭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特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工画残菊败荷,皆古朴淡雅,别有风致。现藏南京博物院《杂花院》,全画有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 13 种。情意所至,气势豪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
仇英
仇英作品 仇英(约1509-1551)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长期住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画,师周臣。以卖画为生,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粉图黄纸,落笔乱真。善画人物、鸟兽、山水、楼观、舟车之类,皆秀雅鲜丽。他以广泛的题材和工整细丽的风格,适应当时地主富商的需要。尤擅长人物画,创历史风俗的新格。画风流丽纤巧,为当代人物画的师范。画山水,喜设大青绿色,用笔萧疏,意境简远,工巧入神。他临摹的古画……
唐寅
唐寅作品 晋昌唐寅 伯虎 子畏 六如居士 明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举应天解元.后应进士试,因科场案而被革黜。赋性疏朗,任逸不羁。尝镌其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晚好佛氏,治圃舍于桃花坞,曰桃花盦,日饮其中。其学务穷研造化,于应世文字诗歌,不甚措意。奇趣时发,或寄于画。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巘,洒洒不穷。信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自……
倪瓒
倪瓒(1301--1374),江苏无锡人。初名廷,字符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氏等。家豪富。元末卖去家产,浪迹江湖。平生好学,工诗、书、画。其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关,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率荒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王蒙、黄公望、吴镇并列“元季四大家”。书风简淡清逸,有《淡室诗》、《自书诗稿》等多种书迹存世。 ……
燕文贵
燕文贵 北宋画家。文贵-作贵,吴兴(今属浙江)人。擅画山水、屋木、人物。太宗(976-997)时游汴京(今河南开封),于天门道上卖画,为待诏高益所见,荐画相国寺壁,遂入图画院(一说大中祥符(1008-1016)初补图画院祗侯)。所作山水,极富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相传其曾绘《七夕夜市图》,摹写汴京繁华景象,颇为精备。又有《舶船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樯、帆、槔、橹及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
黄公望
黄公望 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工书法,通音律,精山水画。首创浅绛山水,自成一家,后世尊为南宗画坛圭臬。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在中国绘画史上有深远影响。《富春山居图》为其代表作。 ……
范中立
范中立作品 北宋画家。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称为“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常往来汴京、洛阳,天圣(1023-1032)中尚在。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所作落笔雄健凝炼,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
董源
董源 (?-约 962 年 ) 五代南唐画家。源-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亦称江南人。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擅画水墨及淡着色山水,喜用状如麻皮的皴笔表现山峦,上多矾头(山顶石块)苔点,多画丛树繁密,丘陵起杖,云雾显晦和溪桥渔浦、汀渚掩映的江南景色,后人称其所作平淡天真,为唐代所无。也有设色浓重之作,山石皴纹甚少,景物富丽,近于 李思训 格调,而较放纵活泼。兼工龙、牛、虎和人物。 巨……
顾闳中
顾闳中作品 顾闳中五代南唐画家。江南人。元宗、后主时任待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 ……
荆浩
荆浩作品 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所作云中山顶,能画出四面峰峦的雄伟气势。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所着有《笔法记》。存世《匡庐图》,相传为 ……
巨然
吴道子的生卒代已不可考,只知道他一生主要活动时期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吴道子出生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幼年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20岁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唐玄宗把他召入宫中担任宫廷画师,为他改名道玄。 ……
米芾
北宋米芾(1051一约1108),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现代着名画家很多先列举10位。
吴昌硕
齐白石
潘天寿
黄宾虹
林凤眠
李苦禅
徐悲鸿
张大千
吴作人
丰子凯
④ 我国首届书法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女书法家是谁
我国首届书法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的女书法家是张秀。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大赛在1985年成功举办,在这次比赛中有十位十分出色的书法家获得特等奖,但是在这十个人中,张秀是唯一一位获奖的女性书法家。在这个比赛之后,张秀在各类书法比赛中陆陆续续又获得了一等奖六个。张秀目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的理事和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张秀硬笔书法之美感是由内而外、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她能成为首届书法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不是没有原因的,她能获得这么高的声誉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张秀实至名归,是一个集实力与努力于一身的优秀书法家。
⑤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知名女书法家
王羲之的草、楷、行书,千古景仰。他的老师是东晋着名的女书法家,姓卫、名铄,人称卫夫人。卫夫人学习王国时钟繇的书法,达到了升堂入室的地步。她的代表作是《古名姬帖》小楷。其笔法古朴肃穆,体态自然,是楷书中的上品。
在卫夫人之前,还有一位女书法家。她就是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驰名的东汉末年的女诗人蔡文姬。她名叫琰,文姬是她的字。她父亲蔡邕,在文学和书法上造诣很深。蔡文姬继承家学,在书法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唐、宋、元、明,也出现不少女书法家。唐代的女书法家有吴采鸾、薛涛、武则天。吴采鸾所书小楷,很有钟繇、王羲之的笔意,遒劲古雅,可与卫夫人媲美。薛涛所书《陈思王美女篇》,行书,笔势跌宕秀逸。武则天书写草体,书法婉约。宋代女书法家有朱淑真,所书小楷,端庄精劲,深得王羲之笔法。管道升是元代女书法家。字仲姬,她是赵孟俯的妻子,赵孟俯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工书善画,书法为元代宗师。
管道升刚嫁给赵孟俯的时候,她的书法比丈夫还好,后来赵孟俯迎头赶上了,并超过了妻子。管道升写的《梅花》赋小楷,清丽幽闲。
http://www.freehead.com/archiver/?tid-118109.html
这上边还有太多太多,不能全粘贴过来
⑥ 中国的着名书法家都有谁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
一、启功(1912——2005),男、着名书画家、教育家,自称“姓启名功”, 字符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着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
⑦ 书法艺术名家有那些
中国当代着名书法家:
欧阳中石、 沈鹏、 王镛、石开、陈锦城、言恭达、林岫、 张海、张旭光、王冬龄。
中国当代着名书法家艺术简介: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着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面对欧阳中石,就仿佛面对一本厚厚的书,让你敬重,让你深思,让你味之不尽。只是目前价位已高,如能遇上每平尺5000元以下的作品是可以投资与收藏的。 沈鹏,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书法擅长行草,并兼及隶、楷多种书体。行草以帖派风格为主,对汉魏碑刻,米芾等宋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论其草书主要得笔于怀素《大草千文》并柔和自家隶书的笔法,形成自己草书特色,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达到相当高度的草书家之一。
沈鹏先生在北京按排名除了启功之外,应排名第一。沈鹏先生作品报价:每平尺10000元,2000年以后的作品市场价在6000 元左右,建议藏家如遇每平尺5000元以下作品,可以购买。沈鹏先生书法作品将来不但收藏价值高,而且升值空间还会很大 。
王镛,1948年3月出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是“中国当代书法的开派人物”他和石开、、何应辉、沃兴华等被称作“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和“中国书坛的重量级人物”。 王镛先生的书法取向主要是民间书法,他广泛的吸收了“墓志”、“摩崖”、“简帛”、“瓦当”、“金印”、“砖铭”、“鼎铭”、“秦权”等,要论对民间书法的涉猎之广堪称举世无双。虽然王镛先生是当今书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对“当代书法”——“流行书风”的影响是无人齐肩的。王镛先生的地位、学问、影响、印、书、画、堪称佼佼者。王镛先生的书法作品目前每平尺8000元左右,市场价格:早期作品(指90年代)约在4000左右,他是这几年价格增长比较快的书家之一。从收藏角度出发,也是藏家必须收藏的书家之一。
石开,1951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可以这样说:石开先生是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其印风影响当代印坛。早在80年代中期,印坛被称做“三足鼎立”即曰:王镛高步京华;韩天衡雄居海上;石开领风骚于闽南。石开先生也是“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之一,在当今书坛石开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石开先生书法带有孤峭奇逸的强烈个性色彩,有人说石开书法如鬼画符一般,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他的书法个性太强烈,以至与当代任何一位书家都拉开距离。其实解析石开先生书法也是很传统的,特别是早期作品不难看出。他受明清书家影响更大一些,在他书法里随处可见深受黄道周和傅山的影响。石开工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皆达上乘,石开无疑是既能继承传统又最具创造性的一位书家。将来必成大器。 石开是最早作为书家(辞去福建书协副主席职务)成为“北飘”一员的,后来干脆辞去中国书协一切职务,以职业书画篆刻为职业。其作品价格是一步一步地提升的,石开性格如同其书法一样有强烈的个性,所出售作品的价格一视同人,作品从不应酬。有人说:因石开篆刻好,在他各种书体中所以篆书最好。我不这样认为,举例说明:如同一名汽车修理工,汽车修得好,不一定汽车开得就好。我认为石开草书最好,石开本人可能也这样认为,从2006年石开作品报价中也不难看出:篆书与行书每平尺2000元,草书每平尺2500元,小字或小品每平尺3000元。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5000元左右,石开先生作品无论作为投资或收藏都是可以的。
陈锦城, 1958年生。福建福州长乐人。常来往于北京、武汉等地。陈锦城是我国唯一五体均能双手双笔齐下分写异字的书法家.。双笔五体书法开拓者、奠基人。中国历史第一人,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法均能同起同落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双手、双笔分写异字, 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双手、双笔汉字书写推至艺术的高度。刷新书坛纪录,填补历史空白。 陈锦城先生重视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书画印俱精,书法功力扎实,是当代民间书法与实力派书法代表人物。陈锦城八十年代书法作品展出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并开始潜心研究双笔书法。九十年代被媒体誉为“全能双管,五体俱佳”,书画作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品价位逐步提升。 陈锦城先生五体书法均有很高造诣,行草最好,行草书主要得力于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对米芾,徐渭、王铎,黄道周等古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并柔和《石鼓文》《汉魏碑刻》等篆、隶笔法,形成自家风貌。他创作形式多样,单笔有左笔,右笔,还有双笔创作。他的双笔书法既能用于表演,还可用于创作,且实力雄厚——特别是双笔行草书创作更加突出。他通过双笔不同水墨形成的丰富变化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笔法与墨法互补相发,创作了许多精品,这是陈锦城书法对中国书法技法宝库提供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神奇的技巧,成了其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陈锦城先生书法精品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3000元--5000元 。市场价位尚不算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投资陈锦城先生的作品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投资和收藏前景看好,收藏意义与价值相当高。
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 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言先生书艺来看,也是了不得。言先生各种书体皆能,以草书和篆书最佳。言先生书法师从沙曼翁先生,得沙翁真传。言先生先生篆书主要从《散氏盘》而出,写出了《散氏盘》的真谛——字体用笔浑朴雄伟,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草书则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强烈的书写个性和淋漓尽致的性情挥洒。观其草书气势磅礴,结体多变,转化跌宕,线条富有立体感,圆润中又不失疾涩,劲健而又不失柔美,富有旋律的美感。 近年来投资和收藏言先生作品的人愈来愈多,特别是06年下半年以来形成高峰。言先生06年作品价位:每平尺3000元 ,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2500——3000元 。从目前分析,言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大升值空间,具有相当大的收藏投资潜力 。
林岫(1945-)女,字苹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浙江绍兴人。汉族,林岫不仅书法家,而且是诗人。在书协担任主要职务: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在中国女书法家中排名前三位。当前在北京作品价位已高,但与外地价格形成很大差距,每平尺千元以下作品的时常能遇到,存在地域差别。藏家如遇低价位作品亦可收藏。
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书协改选前,张海先生的价格为:每平尺2000元,改选后为:每平尺4000元。目前已达近万每平尺,一般藏家难以接受。不过市场上能见到低价位作品: 每平尺2000元至5000元 。随着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且作品价位俞来俞高,造假的数量也随之增高,赝品充斥市场,藏家要特别小心!
张旭光,是当今书坛比较走红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 2008年 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目前市场价位尚不算高:每平尺2000元左右,很有投资潜力
王冬龄,1945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等。1966年与1981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为该校及加州大学教授,在哈佛、伯克莱等20多所大学举办讲座与展览。1992年底由国家教委招聘归国,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1996年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四届国际茶文化书画艺术展。”1998年2月巨幅草书参加纽约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1999年参加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东京“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韩国汉城“现代文字艺术展澳大利亚”“China46”艺术展。2001年3月参加了中国兰亭国际书法节,王冬龄的书法展览与书法艺术专题讲座深受观众欢迎。王冬龄早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其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参合了沙翁之磅礴。王先生成名很早,他草书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特别是他长篇巨作,气势磅礴,震撼心扉。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书家,研究书法艺术如何走向国人和世界,并成功地举办杭州国际草书展;他也是一位非常包容的书家,尽管注重传统、亲和经典,但他也热衷于“现代书法”的探索。 王先生作品06年报价:每平尺3000元。市场价:每平尺2000元左右。王先生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无论投资与收藏都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