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大全 » 苗家迎客歌小美女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苗家迎客歌小美女

发布时间: 2022-06-14 10:12:01

1. 苗族的礼仪有那些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苗家以鸡、鸭为待客的佳肴,而且视其心、肝最为珍贵。苗族人忌食狗肉。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不让人坐,也不许人们在家里或在夜间吹口哨。

2. 刘思思的歌曲

2008年-2009年,三次应中共铜仁地委宣传部邀请赴中央电视台拍摄MTV《民歌中国》节目,演唱了《侗家今日歌更多》、《等你再来梵净山》、《大田栽秧行对行》、《苗家敬酒歌》、《苗岭迎客歌》、《这片心驰神往的地方》、《鸽子花》和《土家妹子》等充满铜仁浓郁风情色彩的歌,对歌颂“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作出了积极贡献,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家乡人民的赞誉。

3. 苗族介绍

苗族具体介绍如下:

1、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2、节日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华夏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华夏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屈氏),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华夏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3、风俗习惯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还有酸菜。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3)苗家迎客歌小美女扩展阅读

苗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4. 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吊脚楼下的歌舞升平

“能歌善舞”是各少数民族的共性,苗族也不例外。在台江这块土地上,没有一个苗族村寨没有歌舞,更没有一个时节断过歌舞。“
台江的歌舞文化大多体现在苗族的酒文化里。苗家人说他们“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我们采访的那些日子,那些生性好客的苗家人以其本民族特有的待客方式款待我们,一张木制的四方桌摆在路中间,桌上放一壶酒一碗肉几串彩蛋,四五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排成一队,手握弯弯的牛角杯把寨口挡住,几个老汉在寨门前吹芦笙迎接,这就是苗家人为贵客光临而设置的拦门酒。有朋自远方来,这些青春亮丽的苗家姑娘唱着迎客歌,举着弯弯的牛角杯向客人敬酒,这一质朴的动作,传达着一种纯真友爱的情感,让人忍俊不禁地多喝两口。喝过了拦门酒,姑娘赠送的象征平安吉祥的彩蛋挂在脖子上,这样才兴致勃勃地走进每一个苗寨去采风。于是,笙鼓场边要喝酒,入户调查要喝酒,见面酒、交谊酒、转转酒、团圆酒……不喝不礼貌,不醉不罢休。
台江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台江的苗族人民特别能歌善舞。用陪同我们的县文化局李美仁局长的话说:“台江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除了与苗族人口比率高居98%外,与境内的民俗、服饰、歌舞也有极其重要渊源。在全国众多的苗族居住地中,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地区的苗族歌舞像台江境内的苗族歌舞这样出名,这样被世人所公认和赏识。”台江的歌曲多种多样,有质朴庄重的古歌,有豪迈奔放的飞歌,有缠绵动听的情歌,还有酒歌、丧歌、嘎百福歌、儿歌等。每一种歌曲都有自己的唱腔唱调,同一种歌曲在不同支系里又唱得互不
相同,各具特色,悠扬婉转,韵味无穷。
台江的舞也很迷人。舞蹈名目尽管有多种叫法,然而舞步都以“三步一回头”为基础。一位头发花白的慈祥老人告诉我,这种“三步一回头”的舞蹈动作,源于苗族悲壮的历史传说。相传,五千年前,苗族先祖蚩尤被炎黄两帝联手击败于河北逐鹿后,苗族先民从此被迫离开中原,在一代又一代的朝野征战中过着战争和逃亡的生活。面对朝庭发动的一次次军事围剿追杀,苗族人民一边往前跑,一边调头往后面看有没有追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有纪念意义的舞蹈动作。他们的伴奏乐器以芦笙、
木鼓或者铜鼓为主。“芦笙一吹,人心就飞;木(铜)鼓一响,脚板就痒”。当芦笙吹响或者鼓声敲响时,这些憨厚朴实的苗家男女
老少,围着伴奏乐器,逆时针方向成圆圈或者半圆圈跳舞,舞者人数不限,年龄性别不限,圈数不限,反反复复重复着“三步一回头”的基本动作。而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三步一回头”的舞蹈动作里,反排木鼓舞是最出名的一种。它被国外人士赞誉为“东方迪斯科”,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自1990年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献艺后,反排木鼓舞先后到英、法、美、意、日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是目前所有苗族社区中最出名的舞蹈剧种之一。 台江有9个苗族支系,他们穿着9种互不雷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服饰,分别叫方妮型、方南型、方纠型、方黎型等9种别称。每一种服饰,又分成若干种子服饰,所以,台江境内现存的苗族服饰有9种类别100余种款式,其数量之多在各民族聚居地区中是屈指可数的。2000年,教科文组织东亚代表团与我国有关机构在云南大学召开“亚洲苗族服饰工艺研讨会”,台江县的苗族服饰以其精美华贵和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技压群雄,与会专家一致提出应将台江苗族服饰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在台江穿行时,由于部分村寨未通公路,未能亲眼目睹所有的苗族服饰种类和款式,冥冥中有些遗憾。然而,就我们所抵达的那些村寨,看见的那些色彩斑斓的苗族服饰,感受精美刺绣背后隐藏的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又觉得倍感荣幸,不虚此行。
县城老街是苗族工艺品的天堂。平时,那里有很多银匠师傅租门面加工、出售银饰工艺品,逢值台江“赶场”天,四邻八乡的苗族妇女前来购置银饰去装扮自己的儿女,也顺道将自绣的绣服等工艺品带进市场,出售给远方的游客。两把简陋的长凳撑起一张门板,她们将带来的工艺品放在板子上或挂在板子边,忙碌地张罗自己的生意,虽然,她们中有很多人连汉话都不会说,却从不妨碍与游客讨价还价。
我曾亲眼看见几个“老外”打着手势和这些苗家妇女讲价,并且买了她们的绣背带、绣帽子。一位姓熊的银匠告诉我,在台江,银饰和刺绣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是推动当地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均有几千人在外面跑销售。然而,老街的工艺品多半都是成品,学习其制作过程还需要到农村去。
一根针,一根线,一块布料,一两个苗家妇女心安理得地坐在自家门口或者“美人靠”上刺绣,这是进入许多苗寨常看到图景。这些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所处支系尽管不
同,然而,她们都传承着先人的意志和记忆,在一张张用蓝靛染制的布料上穿针引线,精心勾画出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图案。这些绣图,大多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常考究,让人嗅出一股浓浓的苗族古老文化气息。 据《苗族古歌》所唱,开天辟地的时候,首先有一棵枫树,枫树心里生出一只蝴蝶,蝴蝶与水田中的水泡相恋,孵化出12个蛋,这12个蛋又孵化出雷公、龙、虎及苗族人的先祖姜央等。苗族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所以,蝴蝶刺绣造型在台江甚至于黔东南很多苗族地区特别多,有人面人身蝶翅的,有人面人手人足、背后长出翅膀,像西方天使造型的,不一而足。
在方召乡,我又见到了另一种图案,这种图案绣在围裙底角上,最底角绣出红、绿、青三色线条,象征着苗族人曾渡过黄河、长江、珠江支流都柳江迁徙而来,三色线条上绣着无数山坡、树木及小矮人。一个瘪了嘴巴的苗家老太婆告诉我,这是对苗族先民苦难史的记忆。苗族先民过长江、黄河及其都柳江迁徙而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有追兵追杀,苗家人只好往深山老林逃难,却又怕地下的狼豺虎豹袭击,于是苗族先人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上去,以避开身后的追兵和地下的野兽……只要有心询问探索,台江苗族刺绣里的每一个图案,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传说,它们都表示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所以,苗族刺绣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苗族人民的一个象形文字;每一套苗女绣装,都是苗族人民穿在身上的史书。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针当笔、用线当墨、用布料当纸,把几千年来所遭受的迁徙、苦难、流离失所和风俗人情一一记录在妇女的服饰上予以保存,并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一辈教一辈,使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5. 写出15首安妮 安娜 姚瑶 的歌

01、嘎妞妞
02、海娃的歌
03、跨世纪的新一代
04、画四季
05、我是草原小骑手
06、种太阳
07、台湾来的小阿霞
08、猜猜我是谁
09、铃儿响叮当
10、蓝精灵之歌
1l、瑶山木叶歌
12、海鸥
13、七色光之歌
14、拍手歌
15、土家儿童迎客歌
16、嘀哩嘀哩
17、金色的木鼓敲起来
18、我是苗家小咪采
19、花仙子之歌
20、同一首歌

D1SC B
01、草原赞歌
02、祖国祖国我爱你
03、童心是小鸟
04、别来接我
05、好孩子要诚实
06、小螵号
07、小花猫钓鱼
08、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09、最美丽
l0、月儿弯弯
l1、我多想看看
12、我爱妈妈的跟睛
13、太阳出来喜洋洋
14、哆来咪
15、月亮河边的孩子
16、妈妈格桑拉
17、祖国祖国多美丽
18、拜年
19、在祖国的怀抱里
20、祝福妈妈

6. 吉林省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答案是腾讯给的,感觉选择有点假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 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ǒ) 栩栩如生(xǔ)
B.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ī) 兢兢业业(jíng)
C.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é)
D.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在苒(rǎn) 心怀叵测(pǒ)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读过弗莱的着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判方法。
B.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莺。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天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倒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明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事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生命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务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知,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地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美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5.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以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志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意境认识到身处又一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初级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 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庭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帮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辩不已,民数百咸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促交解黎异,异妻屡诉不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谴使慰劳,赐裘帽,复谴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人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绝密★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第II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现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注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第II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遣使慰劳,赐 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清晰向瞑,变一庭凄冷。 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璧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 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成下列名篇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
(1)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__。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公孙丑下》)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贱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辛苦遭遇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针挑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事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
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帖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走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个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14.“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净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几十年了。这几十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
去先生加,①又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①__②__③__④__⑤___
19.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七、(60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 024元地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非官方
全国2 语文参考答案:
1-5:DABDA 6-10:CBCDB
11题:(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送貂皮衣服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12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3 1.失道者寡助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2.谁家新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3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4干戈寥落四周星 身世浮沉雨打萍
14.(1)指黑妮她是一个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针绣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苗绣,并教苗族妇女们制出优美胡刺绣艺术;
(2)指黑妮在“负责任的族游”中,她在帮扶着与被帮扶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3)此句用比喻的手法,交代黑妮的身份以及其爱心;
16.(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 (2)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却做着平凡中页不平凡的工作; (3)人们从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就像"针挑土"一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17题:从不理解为何她通过温和的话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文中针挑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并起到了点题的目的。”
18题: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9(1)总结是为今后的工作而 形成的书面材料; 19(2)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 ,学习告一段落后总结的。 19(3)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 分析,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 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 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7. 迎客歌怎么写

歌曲《迎客歌》由词作家唐世林作词,青年作曲家音乐人晏敏敏专门为家乡苗族民俗风情作曲并演唱的作品;旋律轻快动感,苗族气息浓烈并加入时尚音乐元素,时尚音乐人曹峙将苗族摆舞的节奏融合现代鼓点,使其更有律动感,晏敏敏用高亢的嗓音带着靖州人山野的气息唱出了苗家人敬酒的豪情和热情,是一首独特而高难度且具有浓厚苗族味道的新原生态民歌!这是晏敏敏暨《我把山歌唱起来》、《杨梅红了一片天》之后的又一首特色民族风歌曲!

8. 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苗家以鸡、鸭为待客的佳肴,而且视其心、肝最为珍贵。苗族人忌食狗肉。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不让人坐,也不许人们在家里或在夜间吹口哨。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吃年饭是苗家人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此时,特别忌讳外人来串门,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不得安宁。为了让外人知道主人在吃饭,饭前要放一阵鞭炮,然后半掩一扇门,外人见到,就不会进屋打扰主人吃年饭 。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
苗族自治地区
建国后,先后成立有: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7月1日)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26日)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11月11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年11月30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

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7日)

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11日)

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

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

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

两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纸。贵州省丹寨县石桥堡的白皮纸制作工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1000多年来,当地苗族群众借鉴汉族的造纸技术,以当地丰富的树皮、杉根来制作白皮纸,其造纸工艺与明代宋应星着的《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法大体相似,保持了中国古代生产皮纸的传统。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现舂现吃,每次舂3—5斤。现在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后滗去米汤,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将包谷、小麦、小米掺入一起煮、蒸的。包谷和荞麦则用石磨推成面粉或粒状食用。多把面粉用水和匀后,倒入水甑,蒸熟作为主食,广西、云贵交界处的苗族称之为“面面饭”。四川省境内的苗族,把用小麦、荞麦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条与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有把燕麦蒸熟,就原锅文火焙干、脆,然后磨成粉,炒熟作为日常主食。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食用糯米时,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用锤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圆团,以木板压平,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随时换水,可存放4—5个月,吃时烧、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区的苗族,仍喜欢用白水将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种“蘸水”吃。四川的苗族还把豆浆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伏天时还要加入一些鱼香菜、木姜,开胃爽口,帮助消化。夏天在黔东南,客人进门,主人总先送上酸汤,喝罢顿觉酸凉解渴。广西的苗族在冬春时节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汤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这腌制食品的方法称为“鲊”。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腌制猪肉前,先将鲜肉切成大块,然后一层肉、一层盐,层层相压。三天后生盐溶化浸入肉内,再烧些糯米饭同甜糟酒混后,和肉块一起擦搓,最后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坛口密封,随吃随取。用此法腌制的肉类,一般可保存1—2年。酸坛还可腌制酸鱼、酸菜。此外,苗族也用熏腊肉方法保存各种家畜、家禽肉。川南苗族常在冬天宰杀年猪,把猪肉用盐浸后吊于火炉上,用杨树枝或其他柴草烧烟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储藏。这种烟熏腊的众风味独特,常用于待客,并能储藏2—3年不变质。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咂酒一经开坛,剩酒无论浓淡,均不复再用。逢年过节,家家还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制作时,先将油、盐、姜、茗茶入锅同炒,待油冒烟后加清水煮沸,然后滤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适当地加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后,即可饮用。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苗族同胞举行苗家火龙闹元宵活动。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舞火龙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鲊、捣鱼(也吃酸汤鱼)等。

9. 坝固镇的苗族风俗

坝固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苗族占人口总数的86%以上,是 “省苗族芦笙艺术之乡”,民族风情淳朴,民间技艺表演和各项文体活动十分活跃。1957年秋,世界青年文艺联欢节在莫斯科举行,坝固镇鸡贾村组队代表黔南各族人民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了那次盛会。2000年坝固镇被授予“省苗族芦笙艺术之乡”。 因而坝固镇的《鸡贾苗族芦笙制作》被都匀苗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苗族主要乐器为芦笙、芒筒、铜鼓、木鼓、唢呐;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竹杆舞等;工艺品有刺绣、织花、蜡染、竹编、银饰、木雕等。苗族独具特色比较隆重的民族节日有苗年、吃新节、斗牛节等。苗族“以十月望日为岁首”,逢之则“燕会击长鼓为乐”过“苗年”,主要活动有踩鼓、跳芦笙舞。不论是排舞、圆舞、踏笙舞,舞步有细步、点步、荡步、踢脚步,舞姿潇洒稳健,节奏明快。苗族男女青年邀约相聚于宽阔的山坡或草坪上,吹芦笙、打毽子、唱山歌相互传递爱情叫“跳月”。男女青年选择优美地点,对唱山歌谈情说爱叫“游方”。吃新农历七月十五,这是苗族人民在秋天选择一个 “蛇”日祭祖、叫 “祭米魂”。在这个丰收在望的节日里,认识或不认识的客人都可以来到苗乡,与苗族人民共度佳节。客人进村,男主人总是端着大碗米酒将客人拦于寨门敬拦门酒,女主人则唱着迎客歌,适时地将七彩情意带系到客人腰上,真是酒浓情意长。斗牛节由“吃鼓脏”(鼓社节)演化而来,旧时每十三年过一次,分斗牛和祭祖两个阶段,活动一般延续十数日,是坝固苗族最盛大的祭祀节日,现在已演变为常年性节日。

10. 关于描写苗家村寨的风景的句子,急急急急急急急!!!!!!!!!!!!!

苗家村寨内多参天古树,村寨掩藏于森林中,空气质量非常高,夏天的晚上要盖被子,是个避暑的好地方。穿寨而过的小河,奇特、险峻的绝壁,茂密的森林、雅致的苗家风雨桥以及河边洗衣的苗妇、玩闹的小童、苗人农作的歌声让游人产生“人在画中游”、天人合一的梦幻意境、在苗家村寨的山水画廊里回归自然、回归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