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女大全 » 孩子辈分大美女磕头视频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孩子辈分大美女磕头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6-17 07:48:57

⑴ 磕头有什么讲究

磕头跪拜,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也叫叩头、叩首。

磕头跪拜礼仪,主要有常规磕头、拜年祝福、婚嫁喜事、丧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园结义等六个不同场景,因对象、场景不同,规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头,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

一、常规磕头。
1.单纯磕头,是儿童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儿童随家长走亲戚见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磕个头”。孩子说:“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下跪、双手扶地、头触地,磕完头起立站着。

接受磕头的长辈,要做两件事,一是及时让孩子起来,二是给孩子点礼物。如果没有准备礼物的,一般要在未磕头之前进行阻止,以免拿不出东西尴尬。

2.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在拜访或长辈来访时,会主动向前说:“我是XX,给您磕头了”。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磕头,会有所表示。否则,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等话语,并伸手扶住对方,阻止继续磕头。

3.一拜三叩,是隆重场合的礼节。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寿、拜谢等场合。

礼仪是,先拱手长揖,再双膝下跪、双手扶地,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三个头,最后起立。

二、拜年祝福。
在农村民间,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年轻人和孩子,会去邻居和亲戚家拜年祝福,给长辈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一般会摆放祖宗牌位或祖谱,门前放供人磕头的席子。

客人来时,依长幼顺序,先拱手祭拜三次,再行三叩头的大礼。然后,是对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行一拜三叩之礼。如有孩子拜年时,彼此是亲戚关系,长辈要给儿童压岁钱。其他人员,则是给瓜果、甜点等。

拜年磕头,有个特殊情况,一般年龄稍大的成年人是单膝跪地、单手扶地,头点一下,不落地。而年轻人和儿童,是行一拜三叩的大礼。

三、婚嫁喜事。
婚嫁的磕头,为三拜之礼,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

1.一拜天地,面向南方男左女右,双脚站立,上身前弓,先拱手长揖,再双膝下跪、双手扶地,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三个头,最后起立。

2.二拜父母,面向父母,男左女右,磕头姿势相同,磕完最后一个头,是给父母递茶环节。

3.夫妻对拜,女东男西,对面而立,相距约一步距离,互磕三个头,而后相拥站立起来。

四、丧葬白事。
丧事磕头,没有统一要求,而是根据关系而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

1.一拜三叩,一般关系,来到灵堂前,作一个揖后,双膝跪地,磕三个头。磕头时,一边烧纸或香。

2.一步一拜一叩,一般也是至亲之人,多为几个人排成两行,前后左右等距离。大家行动一致,走一步,作个揖,双膝跪地,磕个头。站起来,再走一步,作个揖,双膝跪地,再磕个头。正常下,是总共走九步,多的为十二步不等。

3.九步三拜九叩,一般为至亲之人,是走三步、一拜,磕三个头,总共走九步、三拜、磕九个头。最后,走三步来到灵堂前,作揖跪下,保持跪姿,香案两旁各站一人,递酒三次,磕三个头,把酒洒到地上;再递香三次,磕三个头;再递纸钱三次,磕三个头,站起来作揖,完毕起身。

五、祭祀祈福。
祭祀、敬神、祈福和许愿,是行“三拜三叩”之礼。双脚并立,先做合掌作揖、下拜,再屈膝下跪、磕头,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个头后,起身站立、后退半步,停数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头,即第二个“一拜一叩”。

依此,再做第三个“一拜一叩”。每次“一拜一叩”之间的数秒时间,可以默许一个愿望或同一愿望。拜完之后,是上香环节。

⑵ 怎样正确的磕头

磕头步骤:

1、先做拱手长揖。

2、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

3、而后磕下第二个头,保持跪姿、直起上身。

4、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

注意事项: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2)孩子辈分大美女磕头视频扩展阅读: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挨地,两手扶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

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⑶ 00后女孩磕头跪拜90后师父引争议,应该磕头拜师吗


其实,我个人对于磕头拜师这种事并不反对,但是网友们把这种个人行为上升到社会现象就有点过分了。磕头拜师这件事本是一种传统,一种习俗。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作为一种封建的习俗所鄙弃了,但是还是会有一些行业将他作为一种仪式感流传了下来。

就像标题了提到的,00后女孩磕头给90后师父跪拜这件事,我也特意去查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下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事实上整个事件最有发言权的三个人都表示认同,别人的争议也就显得很苍白了。首先第一点,这件事发生的前提是,双方自愿的,被磕头的师父表示:磕头是曲艺行当拜师仪式的必经环节,师父收徒本身就是双方自愿的,而且拜师并不是想拜就能拜。他收徒第一是看人品,第二是看专业能力。此次拜师的女孩00后小陈也表示,并没有觉得这样的仪式有什么不妥,“我一直跟李老师学曲艺,很喜欢这门课程。他除了上课之外,也教很多做人的道理,包括待人接物,说话做事。”就连孩子家长,也比较认同这件事,小陈的爸爸陈先生说,女儿跟李老师学了两年,特别喜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次正式下跪拜师也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让孩子体验这样的传统仪式非常有意义。

我觉得这个事件完全没有问题,之所以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关键在于视频公开直播了这件事,所以一些断章取义的网友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有的觉得这样的仪式太过分,90后老师担当不起。也有的觉得如论如何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去给别人下跪,还有的觉得女孩是被迫了。而事实是当事人双方及家长都对此事表示赞同,本来是一件尊师重教的好事。反而被一下网友过激的反应,给这个事件变得有些不堪了。

⑷ 怎么看待抖音最近很火的“山东跪拜礼”

这是封建礼仪的遗存,但是在我看来,存在即是合理,山东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跪拜礼本来就是从古代遗传下来的一种礼仪,有可能在城市里很难看到这种情况,但是,每年过年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是很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鲁西南地区,一个大家族的年轻人集体上门给长辈行跪拜礼,那场面很是壮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年过年的跪拜礼,这事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觉得存在即合理, 对于一些遗留下来的传统礼仪。我们更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单单从跪拜礼这事上。我还是非常支持的。

传统文化礼节不能丢 跪礼从春秋时期甚至更早 延续到秦汉时期就是席地而坐坐在自己腿上躬身施礼 后来人们就把这礼节延续下来了

齐鲁之地,礼仪之邦,国民中别处己断代的传承,在我们山东仍然在延续。古代的叩拜大礼,是跪拜天地君亲师,现代早已没有了君王,但人生天地间,感恩天地祖先教化,感思父母养育亲情,为之叩拜似也无不妥。

众所周知,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对传统的礼仪非常重视。逢年过节,给长辈行礼,这是传统,是每个山东人从小被熏陶的,从会跑就跟着父亲过年去拜年磕头,女孩跟着母亲(有的地方女孩可能不去拜年),这不是陋习,这更是一种传承,一种仪式,一种对祖先的敬仰和认可,对逝去先人的一种尊敬。

山东农村人挨家挨户磕头拜年除了给长辈行礼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把家谱轴子挂出来供奉,而上面有的是这一姓的祖先和所有逝去的先人,所以跪拜的更是自己的祖先,自己的先人。

除此之外,在山东很多地方,每当村里有人去世,基本上村里每户都会去给逝者去送点纸钱,磕个头(磕头也不是简单的跪下就拉到,分九拜礼、四拜礼,等等,甚至拱手放在哪边都有讲究),以表惋惜之情,这是习俗,也是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

⑸ 辽宁11岁外甥给5岁小舅磕头拜年,这个辈分为什么这么奇怪

春节期间好客热情的东北人总要在大年初一这一天里全家老小都穿着新衣服走街串巷,到亲朋好友的家里去拜年。这时我们时常会看见这样一个奇怪的景象,明明已经是成年人了却还要向一位还在妈妈襁褓里的小孩子叫“舅舅(或爷爷),”这样的场面看起来好不滑稽!

而拜年磕头和给压岁钱是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留下来的陋习,并不值得提倡。但这样的新年文化却已经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洗礼,早已深入人心恐怕一时半会我们还不能完全纠正它。

⑹ 我想知道磕头的标准动作,谁能传个视频给我

这磕头的视频可不多,我给你说你声,你理会一下吧;双脚在并起后,先迈左脚一步,再迈右脚跟齐,紧结双腿弯屈至地面,再低头于地面上,一般是磕头就磕三个,在磕第二个时,不要起身,把身体抬起、立直后,双手靠在身体两侧垂直,再低头于地面上、、第三个头和第二个照搬就是了。

⑺ 葬礼磕头磕几个

葬礼磕头的习惯,因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磕法讲究也不一样。东北的习惯是:跪拜,在灵堂内跪拜一般是磕四个头,逝世之子女在灵位四周,来人后,别人磕几个头,逝世着子女必须回应几个头,所谓代表长辈回礼(一般是长孙代为谢礼,直属男性和直属女性。)。不知道别的地方磕几个头,有三个的还有四的,那里的礼仪是磕四个头,含义为神三鬼四,给神仙磕头三个,给鬼磕头四个.在灵棚内(也就是出殡前搭建的灵棚,不是灵堂。也可以不搭建,地方一般比较固定,每个村落都有固定的地方。),磕头是九个,这个时候去磕头的一般是逝世者的女婿跟逝世者亲家后辈,这个时候是一作揖一叩拜,磕头四个,是四勤,而逝世者子女也随着叩拜之人作揖叩拜(一般是孙子,侄子代谢。),然后上前三步,再一叩拜,先举香在空中转一圈,然后敬酒三杯(女性不知是否这样。),再后退三步,一作揖四叩拜,磕头四个,是四懒。前后一共是九个,符合三拜九叩首的说法。在别人前去叩拜的时候,儿子跟孙子在旁边回礼,女儿一般在桌子旁边痛哭。四勤的含义为一作揖一叩拜,四懒为一作揖四叩拜,中间搀杂一顿隔,也叫四勤四懒一顿隔。
磕头的简介:
磕头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之一,是晚辈对长辈和前人的一种尊重,是家教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磕头常用的场合:
一、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二、农村地区过年的一种仪式。
三、是送别长辈和老人的一种仪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
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在送别长辈和老人的仪式上,磕头的讲究最多,磕头民间最高的磕头礼是三叩九拜。

⑻ 磕头三个和四个有什么讲究

民间传说磕三个头是拜神,而磕四个头是拜鬼。

民间有“神三鬼四”的说法,即:面对菩萨、佛祖、神仙、道君、天地,都是磕头三下。而给死去的人行葬礼,则应该磕四下。

民间传说神三鬼四同样适用于烧纸的时候,给神烧纸要三张三张地烧,给鬼的话就要四张四张地烧,人家说三是阳数,四是阴数,阳高于阴,所以有此分别。烧香也是,神三鬼四。供奉神像要烧三支香,祭奠逝者是则要烧四支香。

(8)孩子辈分大美女磕头视频扩展阅读

磕头的形式:

单纯磕头属于儿童对长辈的常礼。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及时说:“好,起来吧。”二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

一拜一叩,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

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⑼ 子女能和父母同时给祖辈们磕头拜年吗

可以啊!正常情况都是一块给祖辈拜年磕头的啊!不过一般都是男人们一块,女人们一块,没有男女混合磕头的

⑽ 孩子向父母磕头是否正确

学院:以传统方式表达感恩
学生:是封建,不能接受
“磕头?那好像是特别老的人才会这样吧。”郑州大学04级学生楚培锋认为,现在社会发展了,人都在变化,表达感恩的方式多种多样,“没必要这样吧”。一项感恩父母的寒假作业刚刚由该校旅游管理学院在学期末布置,就引发了不少学生的反弹。
因为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回家在过年时给父母磕一个头。
磕头作业到底应不应该做?这在学生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学院:让学生拥有感恩的心
记者在该院的《旅游管理学院关于开展“亲情寒假、感恩父母”活动的通知》中看到,“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活动形式中包括算一笔感恩账,将自己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账,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还包括为父母做一顿饭、谈一次心、敬一杯酒、说一句祝福的话、磕一个头、鞠一个躬、干一些家务等活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记者随即与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取得联系,该院党总支副书记武东晓表示,学院开展的感恩父母活动是感恩教育的一部分,去年中秋节时全院受资助的学生曾给资助人写过一封感谢信。给父母磕头只是感恩父母的一个活动形式,学生也可以不磕头,鞠个躬也可以,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生在外求学,往往忽略对父母的关注,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学生:不能接受
《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该不该为父母磕头,在该院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对此议论纷纷。
旅游管理学院大三学生石波勇说:“磕头、鞠躬我从来没有做过。以前也没想过用什么方式来感谢父母。感恩活动对于我们很有必要,父母对我们不图什么,只图我们有颗孝心就成。”但他同时指出,自己会通过一些亲切自然的方式表达。“而磕头,这种方式对我们年轻人太不适宜,我不会接受的,更别说做了”。
不少学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不会这样做,没有必要。这感觉上好像是几十年前时兴的。我们当晚辈的,只要和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平时多为他们做些事情就是感恩了。”学生秦保立说。
记者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20多人里边只有一人表示会给父母磕头。
礼仪专家:磕头值得提倡
“给父母磕头是中华民族最高的礼节,是真挚情感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是我们一项优良传统。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为父母磕头是对父母表示感谢之情最好的形式。”郑州大学礼仪学副教授薛建红认为,中国人很内敛,通过具体形式表达很有必要,光心里想着不成。我们应该勇于把我们的情感表达出来。薛建红本人在教育孩子时一直是这么做的,也非常提倡大学生对父母这样做,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的成长不是一个人奋斗的结果,在生活中他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每个人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高考的时候,学生没有时间去审视这个问题。大学是大学生成长的驿站,在这个时候有机会、有时间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道路,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父母在个人成长、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了自己很大的支持,我们更该去感恩。
对于学生认为向父母磕头过时,或者有点封建的看法,该校旅游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武东晓表示,不能说磕头属于封建迷信,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并不是故意难为学生,而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磕头能磕出亲情?
“都啥年月了,给父母磕头谁还好意思啊。”该院大二学生虎磊听说学院要求大家磕头感到很意外,“自己生活在城市里,好像脑子里边没有这个概念”。他说,这个做法过时了,或者说有点“小封建”了,不一定有利于亲情的表达。自己每年回家的时候,都会给家人敬酒、鞠躬、谈心、买一些健康食品。自己去年的花销,掐指一算,将近一万元,而一个月的生活费,就500多元,占到了父亲收入的1/2,他们为自己付出得太多了。

磕头不是关键,孝心才重要
但也有一些学生表示了相反的观点,磕头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男儿膝下有黄金,上拜天,下拜地,中间拜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给父母磕头没有什么难为情。
旅游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成建全告诉记者,他家在重庆的一个小镇,自己每年回家都会给父母磕头。家里一直有这个传统:父亲给爷爷奶奶磕头,也给外婆磕头。自己是从小磕到大的。“但这些只是形式,我每次回家,都会帮他们洗洗衣服。我们有感恩的意识,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