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鹿茸如何分真假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鹿茸如何分真假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06 17:10:18

⑴ 怎么能辨别鹿角的真假

1、闻味道

真正的优质鹿角帽,微腥。

2、辨颜色

优质的鹿角帽粉是灰白色粉末,凡是其它颜色的俱为加入其它成分或假冒产品。

3、尝口感

真正的鹿角帽粉吃起来没有怪味,沾在舌头上很快被稀释,不牙碜。

4、看价格

鹿角帽粉是由梅花鹿托盘制成的。梅花鹿鹿茸粉来源于梅花鹿的鹿茸根。每年六月是梅花鹿的产茸期。收获后,鹿茸的根部仍有3厘米长。经过4个月的骨化,它形成一个鹿盘,并在第二年年初脱落。梅花鹿托盘市场单价在三四百元左右每斤,再加上清洗、晾晒、打粉、灌装等成本,几十元一斤的鹿角帽粉并不存在。

5、手指搓

鹿角帽粉有颗粒感,不油。鹿角帽粉一年四季足干后打粉,没有油脂,骨粉发油,面粉大米粉没有颗粒感。

6、温水搅拌

真的鹿角帽粉会浮在水面,因为含有胶质养份,假的鹿角帽粉提纯的会快速溶解,如大米粉,提纯后的鹿角帽粉,鹿角都因为不含胶质而溶解。

⑵ 鹿茸如何辨别质量好还是坏

原只鹿茸以茸体饱满、挺圆、质嫩、毛细、皮色红棕、体轻,底部无棱角者为佳。而细、瘦、底部起筋、毛粗糙,体重者为次货。

鹿茸片以毛孔嫩细,红色小片为佳。

鹿茸是雄性鹿尚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因种类不同,分为梅花鹿茸(黄毛茸)、马鹿茸(青毛茸)两大类。

1、真鹿茸

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

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

(2)鹿茸如何分真假图片扩展阅读:

目前市场上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鹿角片代替。

2、以猪皮包裹面粉,猪血的混合物再切片。

3、外皮为真品鹿茸片,里面填充其他物质。

⑶ 怎样辨别鹿茸真假

1、看材质。

假鹿茸“锯口”面呈红褐色或棕褐色胶状,质地紧密,无蜂窝状小孔,用火烧即熔化,发出“吱吱”的响声并冒浓烟,气特异有股胶臭味,久闻令人恶心。

⑷ 鹿茸怎样辨别真假

真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鹿茸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佳。

假鹿茸则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的。假鹿茸片也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直径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毛皮可剥离。另外,假鹿茸体重,质坚韧,不易切断,气淡,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浊状。

鹿茸一般性的,如上所说,极品类(相对好多些的)的含一片在口里微腥,味咸,易化,色淡白,圆形,有光泽,不带茸毛。

梅花鹿茸加圆柱状分枝,顶端钝圆而微弯,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密被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锯口面白色,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二茬茸质重,锯口外围多骨化,无腹气。马鹿茸较粗大,分岔较多,外皮灰褐色或灰黑色,茸毛青灰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气腥臭,味咸。

正品鹿茸外皮平滑,呈红棕色或棕色,上部毛密柔顺,布有红黄色或棕黄色茸毛,横切面黄白色,有蜂窝状,细孔明显,气微腥,味咸。劣品外皮稍皱缩,呈暗黄棕色,毛疏散呈间绿色,横切面为雪白色,细孔相对较小,不甚明显,无腥味,味淡。

鹿茸选购要点

在选购鹿茸的时候,需要注意花鹿茸血片和马鹿茸粉片、老角片的区别。

马鹿茸在加工的时候是不排血的,所以马鹿茸的粉片和老角片也是红棕色的。不过要区分这二者并不难,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注意鹿茸片表面的质地,质地细腻,没有小孔的为血片;第二,看周围的茸毛的毛色。青色的是马鹿茸,不是花鹿茸血片;

鹿茸鉴别

鹿茸片:通常呈贺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4厘米,片极薄。外皮为红棕色。锯口面为黄白至棕黄色,外围有一明显环状骨质或无、色较深,里面具蜂窝状细孔,中间渐宽或呈空洞状,有的呈棕褐色。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一般来说,鹿茸片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上乘品。古人对鹿茸片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如在《增订伪药条辨》一书中所载:“茸之顶尖,最首层之白如蜡,油润如脂,名之曰蜡片;次层白中兼黄,纯系血液贯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层片有蜂窝,色紫黑透孔,名曰风片,俗云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则骨毗连,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见其鉴别之精说,辨析之明了。在现代药材商品市场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顶处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约1毫米,呈蜜脂色,微红润,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称做“粉片”。粉片厚约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细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气。“沙片”则临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孔。血片功效甚佳,价格昂贵,粉片次之,价格也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质量比沙片为差。

解释:

1、三权梅花鹿茸:三权梅花鹿茸是指梅花鹿鹿茸生长到分生至三支后按收茸规格取收的锯茸和砍茸。

2、三岔马鹿茸:三岔马鹿茸是指马鹿鹿茸生长达到分生第三支后按收茸规格收取的锯茸和砍茸。

鉴别鹿茸标准

1、优级梅花鹿茸

优级梅花鹿二杠排血锯茸:干品,含水量≤18%;分支典型,结构均称;粗嫩,无骨化突起,茸头饱满;不臭,不破皮,不拧嘴,不存折;纵剖面上三分之二为类白色,以下略带血红色;每支重不低于100克。

优级梅花鹿二杠带血锯茸:干品,含水量≤18%;分支典型,结构均称;粗嫩,无骨化突起,茸头饱满;不臭,不破皮,不拧嘴,不存折,带血充分,血色分布均匀;纵剖面为暗红色;每支重不低于100克。

优级梅花鹿三权排血锯茸:干品,含水量≤18%;分支典型,结构均称;粗嫩,骨化突起不超过下三分之一,嘴头饱满;不臭,不破皮,不拧嘴,不存折,纵剖面上三分之一呈类白色;每支重不低于400克。

优级梅花鹿三权带血锯茸:干品,含水量多≤18%;分支典型,结构均称;粗嫩,骨化突起不超过下三分之一,嘴头饱满;不臭,不破皮,不拧嘴,不存折;带血充分,血色分布均匀,纵剖面为暗红色;每支重不低于450克。

优级梅花鹿二杠砍茸:干品,含水量≤18%;结构均称,粗嫩,挺园,茸头饱满;不拉沟,不空头,不破皮,无存折,不底漏,不底老,无黑根,无虫蛀,不臭;头骨结白,无残肉;犁骨后孔长6厘米、宽3厘米,后头皮与枕骨后缘齐,匡骨留即50%;每架茸估重300克。

优级梅花鹿三杈砍茸:于品,含水量≤18%;结构均称,粗嫩,挺园,嘴头饱满,不拉沟,不底漏,不底老,不存折,不破皮,不黑根,不臭,无虫蛀;骨化突起不超过下三分之一;头骨洁白,无残肉,后头皮与枕骨后缘齐,匡骨留50%,犁骨后孔长6厘米、宽3厘米;每架茸重不低于1750克。

2、优级马鹿三岔锯茸:干品,含水量≤18%;呈三岔型;茸体粗大,嘴头肥嫩;不破皮,无折伤,无瘪头,不臭,无虫蛀;茸内含血充分,且分布均匀,断面呈暗红色;每支茸重1000克。

⑸ 整支鹿茸能造假吗怎么辨别真假梅花鹿鹿茸

不会这么便宜,差不多六七元吧。

(一)鹿茸的鉴定方法

鹿茸的质量鉴定是保证质量、提高信誉的大事。由于条件限制,鹿茸的质量鉴定现阶段还只能做到表型质量鉴定,如形状、色泽、完好率、含水量等。对于所含成分,尤其是有关活性、功能等还缺乏现代的科学鉴定手段,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鉴定中药材的眼看、手摸、耳听、鼻嗅等感观鉴定法。
1.感官鉴定
眼看:就是用眼睛直接观察鹿茸的形状、色泽等,如砍茸左右枝是否对称,各枝长短、粗细是否协调,茸皮是否完整,色泽是否鲜艳。
手摸:是凭触觉鉴定鹿茸,不占主要地位,主要是感觉鹿茸的干燥程度,估测其含水量,拈量其大概重量。
耳听:听鹿茸加工后相撞击的声音,如清脆,则说明含水量少,干燥程度高;如声音发“闷”,说明其干燥程度差。
鼻嗅:靠嗅觉鉴定鹿茸是否腐败,如有臭味,说明腐败。
上述传统的经验鉴别法 ,是一种感观分析的科学方法,是一套宝贵的经验总结,但难免有其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使鹿茸的质量鉴定有新的发展。
2.仪器鉴定
目前用来测定鹿茸含水量的仪器是用木材测水仪,虽然鹿茸和木材两种物质的质量完全不同,测出的数据只能用作参考,但在此基础上,可以启发人们研制出专测鹿茸用的测水器。
(二)鹿茸规格标准
鹿茸分二杠、三杈等规格,何时形成的已无从考究,是否合理亦有待推敲。其分等方法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鹿茸加工方法和品质鉴定”。但鹿茸市场是变化的,对鹿茸的规格要求往往有所变化,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梅花鹿三杈锯茸等级
可分为四个等级:
一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 18%,不臭 ,无虫蛀,加工不乌皮,不暄皮 ,不破皮 ,茸头丰满 ,不拧嘴,主干嘴头无折痕,有正常典型的分枝 ,短粗 ,肥嫩 ,排血茸纵剖面上 1 / 3 呈类白色 ,每支重不低于400g。带血茸血分布均匀,纵剖面为暗红色,每支重不低于450g。
二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 18%,不臭 ,无虫蛀,加工不乌皮,不暄皮,不破皮,茸头较丰满,锯口有蜂窝状孔隙,不拧嘴,主干嘴头无存折痕,有正常的分枝,粗短肥嫩,每支重350g以上。
三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加工有暄皮、乌皮,破皮不露骨组织,折痕不超过 2 处,不畸形,无眉枝,每支重200g以上。
四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不合乎一、二、三等茸要求者均为四等茸。
2.梅花鹿二杠锯茸等级可分为四个等级:
一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加工不乌皮,不暄皮,不破皮,主干无折痕,眉枝折痕不超过一处,锯口有孔隙,有正常典型分枝,眉枝与主干比例对称,粗圆壮嫩,每支重100g以上。
二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加工不乌皮,不暄皮,主干破皮不露骨组织,主干无折痕,不拧嘴,锯口有孔隙,分枝正常,主干与眉枝比例适当,虎口以下允许有小骨痘、棱,每支重 65g以上。
三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有暄皮,不乌皮,破皮不露骨组织,枝叉瘦小,不拧嘴,锯口有正常孔隙,虎口以下有棱、痘,每支重45g以上。
四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18%,不臭,无虫蛀,不符合一、二、三等者均为四等。
3.梅花鹿三杈砍茸等级可分三个等级:
特等:干品,不臭,无虫蛀,加工不暄皮,不破皮,不黑根,不底老,不拧嘴,不底漏,无折痕,细毛红底,粗壮肥嫩,结构均匀,主干圆,嘴头丰满,疣状突起不超过主干下1/3,头骨洁白,无残肉,后头皮与枕骨后沿齐,每架1750g以上。
一等:干品,不臭,无虫蛀,加工不暄皮,不破皮,不黑根,不底老,不拧嘴,无折痕,粗状肥嫩,头骨洁白,无残肉,后头皮与枕骨沿齐,每架重1200g以上。
二等:干品,不臭,无虫蛀,加工不暄皮,不破皮,不黑根,不拧嘴,无折痕,不底漏,疣状突起不超过主干1/2,粗壮肥嫩,结构匀称,主干圆,嘴头丰满,头骨洁白,无残肉,后头皮与枕骨后沿齐,每架重1000g以上。

4.梅花鹿二杠砍茸等级
梅花鹿二杠砍茸不分等级,以估重(底)论价。要求干品,不臭,无虫蛀 ,加工不暄皮 ,不破皮,不底漏。无黑根,不空头,茸体粗圆肥嫩,左右枝、眉枝与主干比例对称,结构匀称,主干圆,不拧嘴,嘴头丰满,不底老,头骨洁白,后头皮与枕骨沿齐,每架估重5个底,合干茸重250g以上。
5.梅花鹿初角茸与再生茸等级
梅花鹿初角茸不分等,要求干品,不臭,无虫蛀,以骨化程度轻者佳。
梅花鹿再生茸不分等,要求纯干,不臭,无虫蛀,不脱皮,以骨化程度轻者为佳。
6.马鹿锯茸等级
马鹿锯三岔茸分四个等级:
一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 18%,不臭 ,无虫蛀,加工不破皮,不暄皮 ,不生干 ,不空头 ,不瘪头,主干肥嫩的三杈茸或肥嫩上冲的莲花茸 ,不拉沟 ,无折痕 ,带血茸剖面深红色 ,含血均匀 ,每支重1000g以上。
二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 18%,不臭,无虫蛀,加工不破皮,不生干,不空头,不瘪头。主干圆嫩的四岔,人字角,不拉沟,无存折,带血茸剖面深红色,血液分布均匀,每支重700g以上。
三等:干品含水量不超过 18%,不臭 ,无虫蛀,加工不破皮,不生干 ,无存折 ,不够一 、二等的莲花、三岔、四岔茸均为三等,每支重250g以上。
四等:干品,不臭,无虫蛀,不符合一、二、三等要求的均为四等茸。

如何识别真假鹿茸

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干燥幼角。是大补肾精气血之贵重中药。

真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鹿茸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鹿茸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佳。

假鹿茸则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的。假鹿茸片也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直径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毛皮可剥离。另外,假鹿茸体重,质坚韧,不易切断,气淡,能溶于水,溶液呈混浊状。

鹿茸片的质量鉴别

市面上销售的鹿茸大都是人工饲养鹿的鹿茸,其质量鉴别方法如下:
1、切片比较
鹿茸片,通常呈贺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4厘米,片极薄。外皮为红棕色。锯口面为黄白至棕黄色,外围有一明显环状骨质或无、色较深,里面具蜂窝状细孔,中间渐宽或呈空洞状,有的呈棕褐色。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一般来说,鹿茸片以体轻,断面蜂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上乘品。古人对鹿茸片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如在《增订伪药条辨》一书中所载:“茸之顶尖,最首层之白如蜡,油润如脂,名之曰蜡片;次层白中兼黄,纯系血液贯注其中,故名之曰血片;最次层片有蜂窝,色紫黑透孔,名曰风片,俗云木通片,如木通之空通也。最次则骨毗连,同角相仿,名曰骨片,效力最薄矣。”由此可见其鉴别之精说,辨析之明了。在现代药材商品市场上,常把鹿茸的切片,近顶处切下的,叫做“血片”。血片厚约1毫米,呈蜜脂色,微红润,片面光滑。把在鹿茸下段切下的称做“粉片”。粉片厚约1.5毫米,呈灰白色,起粉,片面光,有细孔,周皮紫黑色,有腥气。“沙片”则临近骨端,片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孔。血片功效甚佳,价格昂贵,粉片次之,价格也较便宜,沙片又次之。“骨片”最近骨端,质量比沙片为差。

2、试验鉴别

① 取样品粉末0.1g,加水4 ml,置于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水浴,放置冷却,过滤,取滤液1ml,加20%的茆三酮溶液3滴,摇匀,加热煮沸数分钟,正品显蓝紫色,劣品不显色。

② 取上述过滤液1ml,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2滴,摇匀,再滴加0.5% 的硫酸铜溶液,正品显蓝紫色,劣品不显色。

鹿茸的质量鉴别

鹿茸是梅花鹿或马鹿头上尚未骨化的带有茸毛的幼角,是壮阳补虚的最佳药物。能补精血、壮阳事、强筋骨,防治性欲低落、阳痿早泄、夜梦遗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症;亦可治妇女体质虚寒所致之月经不调,崩漏、白带增多等。但鹿茸是大热补品,性既燥又热,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不能服用,例如有阴虚内热者,或单有内热无阴虚者,以及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肝炎、肾炎患者,均不宜服用,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选购鹿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产地及品种特征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天津等地。
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
花鹿茸呈圆柱状,有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主枝习称“大挺”。均以粗壮、主枝圆,顶端丰富、质嫩、茸毛细密,皮色棕红、油滑光泽者为佳。
①二杠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l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滑。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味微咸。
②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1~4个,依次分别习称“单门”、“莲花”、“三岔”和“四岔”。根据产地东北、西北,而分别称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以饱满、体轻、毛灰褐色,下部无棱线者为佳。
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纵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疙瘩,分枝顶端多元毛。
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本品多活鹿锯茸,称为“锯茸”。亦有鹿死后而取下的带头骨的鹿茸,称为“砍茸”。其茸形与锯茸相同,脑骨前端平齐,后端有一对弧形骨分列两旁,俗称“虎牙”,外附脑皮,皮上密生皮毛。
佳品鹿茸要求:个大、肥壮,分杈对称,角竖直,不向后斜,外形美观,顶端圆满,皮色红棕,毛细而柔软,表面不起筋,敲之体松如朽木声响,质嫩。
次等茸不对称,外形不美,毛粗,表面起筋,有“骨豆”,质较老。
(2)伪品鉴别
人工制造的“二杠”假鹿茸体呈圆柱形,具有八字分杈,但“门庄”与“大挺”相距较近,不对称,“大挺”长约15cm,“门庄”约8cm,两者直径近于相等,锯口直径约5cm,涂有血色,中部无密致的网关系细孔,偶有圆凹点,外皮毛可剥离。“大挺”、“门庄”顶端均呈高突形,不自然,表面茸毛极细密,色泽灰而微现淡绿色,隐约可见缝制的痕迹,质较重,气微。

假砍鹿茸的鉴别

鹿茸为名贵滋补强壮药,具有温肾壮阳、填精益血、强筋健骨等功效,对改善睡眠、促进红细胞再生、增强心肌收缩力、缩短骨折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因药源稀少,价格昂贵,因此,造假现象屡禁不止。据报道,有用附子刮去外皮,外包裹老鼠皮切片,用黄牛的股骨、肱骨头切片,或用动物幼体的骨骼切片后染色伪充血片,也有用提取过的鹿茸粉,加鸡蛋清调和,用鹿皮包裹加工成薄片。造假者虽然仿造的极为逼真,但只要认真辨别,是不难看出破绽的,现将发现的一类假三岔砍茸鉴别如下:
正品头骨类白色,两茸相距约7cm,分枝较长,主枝长24~33cm,微扁,略呈弯弓形,微向后偏,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线及稍突起的疙瘩,茸毛红黄色,疏生。皮茸紧贴,锯口外围略骨化,中间有蜂窝状细孔,质硬而脆。茸片热水浸泡无变化。
伪品头盖骨土黄色,显油腻,头皮上密生暗灰色长绒毛成撮,上有两支形似三岔茸体,两茸相距约6cm,主枝长约15cm,类圆柱形,枝端略向前弯,顶端凹陷,绒毛呈旋状,用刀片割裂凹陷处,可见内用线扎的结,外表皮可撕开。第一眉枝长约3.5cm,第二眉枝生于主枝的后侧,与第一眉枝形成互生状,长约2cm,极短,顶端秃圆,整个茸体为暗灰色,散在稀疏而被剪成参差不齐的灰色短毛,并具不规则褶皱,有糙手感及皮肉分离之感。锯口处直径约3.5cm,质硬致密,断面暗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头皮与头盖骨连接处有裂隙,较易掰离,露出紫红色的物质,粘合面微平有光泽。取一切片于水中加热,外皮脱落,暗紫色物质逐渐溶化,水被染成红棕色,并散发出特异的胶臭味。切片火烧之,即软化并粘手。本伪品置强阳光下暴晒,整体变软。经鉴定,本品为动物幼体的两肢,连带部分腹部皮毛,经模具撑出分枝后,将动物骨胶溶化后加色素灌入,然后粘贴上动物的头盖骨而成。

如何正确服用鹿茸

许多人还未到中年,就开始腰酸背痛甚至生了骨刺,除了这些骨骼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之外,其他脏腑的功能也逐渐减弱而出现诸多病态,如夜尿多且阳痿不举、肾不纳气而喘、肾不济窍而耳虚鸣甚至失聪等,这些都是人老肾先衰之证。在众多的补肾品中,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补髓健骨的鹿茸是最受青睐之品。鹿茸的药性偏温,能壮阳却不燥,伴滋阴剂用,则能养阴而不腻,所以很适合老年人服食。古人将其列为补益药之上品而与人参齐名。

鹿茸是雄鹿的嫩角,它是含多种胶性物质和多种不同结构的钙质和多种复杂而微量的稀有成分的药材。由于来源不裕而价格昂贵,所以在使用时应该尽量采取原质吞入,而绝不能用做煎剂。如果作为煎剂使用,它的胶性物会黏附于其他药物的渣滓上而浪费,或是黏附于药煲内壁的高处而被烤成废品甚至变成有损于健康的焦状物。所以历代医家用茸治病时都是把它研成细末,直接吞食或配以其他药粉拌制成丸服食。例如:《千金方》中治疗佝偻病及其他虚弱症的鹿茸散,就是将鹿茸与当归、阿胶、乌贼骨等药共研为末,直接用淡盐水送服或调成糊状吞服的。而《医宗金鉴》中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五软症”的补肾地黄丸,就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加入鹿茸和牛膝,研成细末,炼蜜为丸的。这两首处方被近代人用来治疗严重的佝偻病、骨质增生症、重症肌无力、性功能衰退等均有卓效。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时,可以此二方为基础,依具体情况加以调整使用。

有些喜欢饮酒的人,将鹿茸浸入酒中作为补品享用,这虽是简便之法,然而,用量不易控制,而且酒中的乙醇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因而不够理想。

民间将鹿茸当做滋补品来用时,往往依旧俗相传之食参法:严谨地选在冬至这一天,并用精瘦的肉类共同炖食。此法若是用于增强性功能,或是治疗亚健康的腰膝酸软、血虚晕眩、精疲力乏等证,或用于治疗急重疾病愈后的顽固性失眠,或用于治疗旧称的神经衰弱症,乃至用于治疗胃溃疡或经久不愈的痈疽等顽固性的疾病时,用肉炖鹿茸来作突击性调治,是适合的。可是,若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之类的“静病”,则嫌麻烦也难奏效。再说,鹿茸不同于红参,红参能提高人体对产热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适量服食之后能提高抗寒能力,所以选在入冬前服食就比其他季节服食有较多的好处。无此作用的鹿茸就不必选择在冬季而任何季节皆可服食。

利用鹿茸的补肾健骨之功,针对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类似的慢性病症而用时,最好的用法就是取1~2片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这样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用量也较少,还可以从中辨认所用茸片的质地优劣。

茸片用于炖服时,每次的用量为1~4克(约合市秤3分到1钱2分);而直接含服茸片的用量则为0.5~1克(约合市秤为1.5~3分)。鹿茸的服食时间并无严格的要求,通常均以日间半空腹的时候(一日2~4次)为最适合。因为它的有效成分会与水果和蔬菜与茶汤中的鞣酸发生反应而被破坏,因而属配合禁忌。此外,凡患新感染而发热的疾病和突然发生剧烈痛证的人,都属暂忌;正在服用含茸的丸、散剂的人,遇到这两种病证时,也应该暂时停药。还应该注意的是,凡体格壮实而无需服食的人或食茸过量的人,都容易引起头涨、胸闷或鼻衄等反应,须立即停药观察,而不可强行续用。

⑹ 鹿茸如何辨别真假

鹿茸是雄性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干燥幼角。是大补肾精气血之贵重中药。 真鹿茸体轻,质硬而脆,气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两个分枝,外皮红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或棕黄色细茸毛,皮茸紧贴,不易剥离。鹿茸以粗壮、挺圆,顶端丰满,毛细柔 软,色红黄,皮色红棕,有油润光泽者为佳。鹿茸片呈圆形或 椭圆形,直径3厘米左右,外皮红棕色。鹿茸以体轻,断面蜂 窝状,组织致密者为佳。 假鹿茸则是用动物毛皮包裹动物骨胶等仿造的。假鹿茸片 也类似圆形,但厚薄不均,直径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 毛短。切断面棕紫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毛皮可剥 离。另外,假鹿茸体重,质坚韧,不易切断,气淡,能溶于水, 溶液呈混浊状。

⑺ 买到这样的鹿茸片,是不是真的

茸片有圆形和半月牙形,而真品则只有圆形。

鹿角片边缘角质化程度高,甚至会有齿状突起,而真品的角质化程度低,均无突起。

骨片外围是白色,中部焦黄色,而真品不会有白色外围

骨片的孔大而且多有破裂,有些孔有黑褐色填塞。

另外,还可以采用水试法鉴别鹿茸片真假。真品鹿茸片入水不变形,加热搅拌不破碎,煮沸不软不糊。

  • 目前市场上假冒鹿茸片主要有以下三种:
  • 1

    以鹿角片代替。

  • 2

    以猪皮包裹面粉,猪血的混合物再切片。

  • 3

    外皮为真品鹿茸片,里面填充其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