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古今中外有哪些关于诚信的事例
大教育家孔夫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一生都在倡导仁义礼智信,诚信为本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今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职场也不另外,由于诚信问题,直接、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千亿。追本溯源,诚信古已有之,倡导诚信、诚信做人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普遍共识,不仅伟大人物具有诚信的品质,许多品德高尚的人,都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下面我们分享几个小故事,从中可以感悟出诚信的力量和美好的品质,对我们的人生乃至职场是何其重要!
晏殊诚实守信,深得皇帝信任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华盛顿从小讲诚信,最终成为美国首位总统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就十分讲诚信。有一次,华盛顿的爸爸买来一把十分锋利的斧头,这把斧头被非常淘气的华盛顿发现了,他想试试这把斧头的锋利程度,便将斧头拿到果园,他抡起斧头向一棵小樱桃树砍去一斧砍下去那棵小樱桃树成了两截,华盛顿一看这把斧很锋利,他便将斧头放回原位,装做什么都没有干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华盛顿的爸爸看见他用十分昂贵的钱买的樱桃树断成了两截十分生气,便找来仆人问仆人樱桃树是谁砍的,仆人说不出是谁干的华盛顿的爸爸便要赶仆人走,华盛顿知道了,赶快跑到了爸爸那告诉爸爸这件事是他干的。华盛顿万万也没有想到,爸爸不但没有责怪华盛顿还夸奖华盛顿!
⑵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注音是什么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拼音:chénɡ xìn zhě,tiān xià zhī jié yě
chénɡ,声母ch,韵母eng,声调二声。
xìn,声母x,韵母in,声调四声。
zhě,声母zh,韵母e,声调三声。
tiān,声母t,韵母an,声调一声。
xià,声母x,韵母ia,声调四声。
zhī,声母zh,韵母i,声调一声。
jié,声母j,韵母ie,声调二声。
yě,声母y,韵母e,声调三声。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意思是:
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可诠释为: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它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要取信于人;
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才会有信誉。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枢言》
⑶ 沉着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古代哪部着作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中庸》中亦有类似表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文献记载
诚信一词最早出自《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于中、信于外,“诚信”这个词,要分为“诚”与“信”两个方面来看。诚即内心诚实无伪,信即行为信守诺言,如此言行相符、心口相一,便为诚信。
在古人眼中,诚是信的根基,信是诚的体现——人,因为具有道德品质之“诚”,方能表现出道德行为之“信”,从真诚的心里自然流露出的言行,才能具有感染他人的力量。
⑷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请问这是提出的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是管子提出的,“结”是关键的意思。
出处:《管子•枢言》
解释: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诚信,可从诠释为: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从信用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者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你才会有信誉。民无信而不立。做人,首先是要诚实。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企业,不讲信誉的社会是堕落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一个人需要有一种精神,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精神。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光辉历史,孕育了无数闪耀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光芒的不朽之魂。在新时代,新青年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在昂扬向上的崇高民族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化精神为力量,成为今后民族复兴大业的生力军。
(4)诚什么什么之结也图片扩展阅读:
《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把物质摆在第一位。
《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反映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思想。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古代黄老道家的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管子
⑸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读音是什么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读音是:chéng xìnzhě,tiān xiàzhījiéyě。
这句话的意思是: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可诠释为:诚实、诚恳、信用、信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要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信任;只有讲信用,才会有信誉。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枢言》
(5)诚什么什么之结也图片扩展阅读:
意思相近的句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无𫐄,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出处:《论语·为政》
⑹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意思是:诚信的人,天下的人都愿意结交。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语句出自《管子·枢言》:“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翻译:先王最重视诚信,有了诚信,天下各国就结好了。《管子·枢言》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书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把物质摆在第一位。
⑺ 结其诚也的结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结,指系,引申为坚定。
诚作名词时,只有诚心,诚意的意思。
阖之者,结其诚也。意思就是:当我们用捭之道获取对方的实情,让对方的心门因为我们的真诚打开。
⑻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的意思是什么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的人,天下的人都愿意结交。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
这句话出自《管子·枢言》:“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管子·枢言》是春秋时期军事家管仲创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8)诚什么什么之结也图片扩展阅读:
管仲
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1][2]。中国古代着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3]
《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有人质疑为后人托名。
参考:管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