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枇杷叶的功效是什么能治哪些病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作者:jaketer,更新日期:2009-12-02 22:40:08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平。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传统应用】 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息,以及呕吐、呃逆、口渴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方剂:①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治疗肺热喘咳;②枇杷叶汤(《圣济总录》):枇杷叶、陈皮、甘草,治疗哕逆不止,饮食不入;③中成药枇杷叶膏(《中药制剂手册》):鲜枇杷叶、川贝、麦冬、天冬、玄参、地黄、莲子、红枣,治疗肺虚火盛,咳嗽呃逆,痰中带血等病症。 在着名方剂清燥救肺汤、济生橘皮竹茹汤中,都有枇杷叶作为配伍药,一以清肺润燥;一以和胃降逆。 【主要成分】 枇杷叶主要含挥发油类和苦杏仁苷等成分。 1.挥发油类: 枇杷叶含挥发油0.04%~0.108%,约有29种成分,主要为橙花叔萼和合金欢醇。 2.有机酸类 : 包括有熊果酸、齐墩果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 3.苦杏仁苷和其他:枇杷叶还含苦杏仁苷,维生素B、C,山梨糖醇,鞣质,皂苷等。 【药理作用】 (一)镇咳祛痰平喘 所含苦杏仁苷,在消化道内逐渐分解而产生微量氢氰酸,呈现镇咳作用。但又不会引起氢氰酸中毒。 水煎剂及其油质有祛痰平喘作用。 (二)其他功效 1.抗菌:枇杷叶水煎剂对多种球菌有抑制作用。 2.降糖:枇杷叶甲醇提取物有降糖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之咳嗽。 2.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6~9g。 临床常用剂量:6~12g。 大剂量:l5~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包煎;或制膏服。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咳嗽 枇杷叶是治疗受凉感冒后咳嗽咽痒痰少或无痰的常用药,也为慢性咳嗽的常用药。 可宣,可清,可润,有痰或无痰均可使用,类似于杏仁的效果。而且较杏仁平和,不含脂肪油,不会引起滑肠。 民间采摘新鲜枇杷叶一把,约30~90g,去毛,包煎,治疗感冒后咳嗽和慢性咳嗽有较好的效果。 枇杷叶所含的苦杏仁苷是微量的,通过煎煮及胃液的两次分解,其氢氰酸也是微量的,所以其镇咳效果不是很强,其毒性作用也是很弱的。 (二)关于和胃降逆 枇杷叶中医传统上用于养胃和胃,治疗呕逆之症。枇杷叶所含之多种挥发油与陈皮、紫苏成分相类似。因此具有陈皮、苏梗的和胃止呕的功效,以治疗胃炎。陈皮、苏梗是温性的。枇杷叶是平性的,一说是凉性的。对胃火呕逆更为适合。《济生方》在经方橘皮竹茹汤中加入茯苓、半夏、麦冬、枇杷叶四味药,名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强了清热和胃功效。 古人在论述枇杷叶时和胃与润肺是并重的,甚至和胃方面的内容比镇咳方面还多。、本草纲目》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矣。” 《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秦案中就是用枇杷叶与降香、郁金、山栀、川贝等同用,以平肝和胃,治疗“气阻中脘,食少碍痛,胃口为逆,乃气火独炽之象”的病情。 (三)必须去毛蜜炙包煎 枇杷叶一面光,一面毛。其细毛能刺激咽喉,反射地引起咳嗽加重和恶心。去毛是手工的,比较麻烦,常常是刮不干净。所以要蜜炙并包煎,以减少细毛在煎煮过程中脱落于汤液中。 【不良反应】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去毛干净的情况下,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㈡ 批把叶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临床上用枇杷叶主要是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等病症。
中医认为,咳嗽有寒热之分。以枇杷叶为主制作成的枇杷膏性味偏凉,对咽喉肿痛、痰黄黏稠,有痰咳不出来的热性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有效。而风寒咳嗽等证型的患者,吃多了反而可能使症状加重。枇杷叶如果作为药用,不能直接使用,否则会有很多副作用。
鉴别方法
一、药材性状: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
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枇杷叶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背面无绒毛,革质而脆。无臭,味微苦。
㈢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一、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枇杷叶,又名:杷叶
2、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归肺、胃经。
3、清热、化痰、止咳之常用药
4、枇杷叶是传统止咳平喘的常用药物,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新修本草》中记载,枇杷叶“主咳逆,不下食”。《本草纲目》中记载,“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的一种维生素缺乏病,并非西医中真菌感染引起的脚气)。”
5、枇杷叶的药用部位为枇杷的叶,全年均可采收。将枇杷叶晒至七八分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除去杂质,刷去叶背的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即为生枇杷叶;或用炼蜜拌枇杷丝,炒至不粘手,即为蜜炙枇杷叶。化痰止咳宜用蜜炙枇杷叶,和胃降逆宜用生枇杷叶。
6、【功效主治】
(1)、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2)、用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咯痰黄稠、口苦咽干等。
(3)、用于胃热引起的呕吐。
(3)枇杷叶草药图片治什么病扩展阅读:
1、止咳作用:王立为等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和枸椽酸喷雾致豚鼠咳嗽模型,观察枇杷叶不同分离部分及单体成分的抗炎及止咳作用,结果表明枇杷苷、乌索酸和总三萜酸是枇杷叶抗炎、止咳作用的主要成分。
2、抗肿瘤作用:ChaDS等考察枇杷叶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枇杷叶三萜酸能抑制MMP-2和MMP-9的活性和表达,抑制肺癌等癌细胞转移和扩散。
3、抗氧化作用:枇杷叶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4、抗炎、抗过敏作用。
㈣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叶(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又名巴叶、芦桔叶(《中药材手册》)。原植物枇杷又名:卢橘(广东)。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晒干,刷去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枇杷叶; 苦,微寒,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是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主治肺热咳嗽,由于偏寒,所以,治热或燥的比较好.用于胃热呕吐,另外伍天花粉有生津功效;;;药用功效 1、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亦有报告指出,枇杷叶止咳作用强, 祛痰作用较差. 2、抗菌作用实验表明: 本品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但有人认为,枇杷叶无抗菌作用, 并能刺激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3、 其他作用有报告指出,枇杷叶乙醇冷浸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肿胀局部用药有抗炎作用, 温浸提取物局部用药或灌胃给药、冷浸提取物灌胃给药均无抗炎作用。
㈤ 枇杷叶枇杷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枇杷花的功效
枇杷花味清香,甘甜,含有多种维生素,能润喉,也能化痰止咳还能清热去火,对人的头风和伤风以及肺炎和气管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另外枇杷花还能清热去火,对人的口腔溃疡和声音嘶哑等上火症状也有不错的治疗作用。2、枇杷花的食用方法
可以把它直接煮水喝,煮制时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煮好以后代茶饮用,能清热去火,也能清咽润喉。另外枇杷花还能用来煮粥,煮制时可以把它与粳米一起入锅,加水煮成粥,然后食用,能清热排毒,也能美容养颜。
㈥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枇杷叶怎么煮水止咳才有效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枇杷叶含有鞣质、皂苷、苦杏仁苷、乌索酸、齐墩果酸、维生素C、维生素Bl等成分,有清热、解暑、和胃、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久咳不止、小儿百日咳、发热恶寒、呕吐、白喉等病症;枇杷叶中的苦杏仁苷经人体吸收后,可分解为有抗癌作用的苯甲和醛氰酸,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洗浴时加入枇杷叶,消除痱子、斑疹等皮肤炎症,使人气血通畅,还能是肌肤柔嫩光滑,有很好的保健护肤效果。另外,用枇杷叶热敷还可消除乳房硬块,预防癌变。
为避免枇杷叶的绒毛直接刺激黏膜而产生致咳的副作用,所以在食用或药用时应去除叶上的绒毛。可用毛刷直接刷除绒毛,也可将枇杷叶用水浸润软化后切成丝,再放入水盆内用光秃的竹扫帚在水中不停用力搅拌数分钟,换水搅拌冲洗数次,至肉眼看不到茸毛方可取出晾干入药。
㈦ 枇芭叶的功能是什么
枇杷花与枇杷叶的药用价值
枇杷花性味淡微温,可治疗伤风感冒,寒性咳嗽,将枇杷花与蜂蜜同蒸,然后服用,有解表润喉止咳的功效。枇杷花汁酿成的蜜称枇杷蜜,其味甘美清香,有润肺止咳、化痰、通便之功效,是蜂蜜中的上品。民间以枇杷叶,加鲜果榨的汁,冰糖,文火熬成中成药“枇杷膏”,具有清肺、宁咳、润喉、解渴、和胃功效,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逆咳嗽等,疗效显着。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正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又载:“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唉。”
枇杷叶的药理作用
1. 预防流行性感冒:枇杷叶15克,水煎,连服3天。
2.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枇杷叶15克,川贝母45克,杏仁6克,广陈皮6克,共为细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3. 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以新鲜叶30克,佛耳草、焊菜各12克,桔皮6克,水煎服。
4.治声音嘶哑:用鲜批把叶(去毛)50克,淡竹叶25克,水煎服;若呃逆不止,饮食不入,可用枇杷叶60克(去毛),陈皮50克,甘草规陋习0克,焙后研成末,用生姜30克煎汤送服,一日三次。
5. 肺热咳嗽,咳逆呕吐:新鲜枇杷叶30克,洗净,竹茹15克,陈皮6克,水煎,加蜂蜜调服。
6.夏令痱疹,热疖,颜面粉刺面疱等:枇杷叶煎汤,洗擦患部,一日2~3次。
7.治疗各种疼痛:枇杷叶的有效成分之一苦杏仁经人体吸收后,可分解为具有抗癌作用的物质和一种类似阿斯匹林的物质,能发挥很强的镇痛作用。
8. 治疗肩周痛和乳房硬块:枇杷叶的有效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即使是顽固性肩周痛,用热敷枇杷叶法一天2次,约一个月厚,病情多会缓解。同样,用枇杷叶治疗乳房肿块也有较好疗效。
9.回乳时乳房胀痛:枇杷叶5片,土牛膝9克,水煎服。(用此法退乳,不影响以后生育时的乳汁分泌。)
10.阴疽,恶疮,症块、肿瘤:枇杷叶切细,以湿粗纸包裹,于灰火中煨熟,装入布袋,趁热温熨患部,冷则更换,一日2~3。(有患子宫颈癌,用此法温熨而获治愈者。)
11. 治疗前列腺肥大症:很多中老年人因前列腺肥大,夜尿增多,十分苦恼。治疗可用枇杷叶10片左右切细炒热,用布袋装好,再放些焙过的盐,放在肛门和阴囊之间热敷约30分钟,会有明显的效果。
12. 治疗老年性便秘或咳喘不止:枇杷核15克,捣烂,水煎,滤取煎液,加蜜糖30克,调匀服用。枇杷叶可化痰止咳顺气。
13.治疗鼻出血不止:将枇杷叶50克去毛焙干,研末,用茶水送服每次5至10克早晚各服1次。
㈧ 枇杷叶的功效和作用哪些人不能吃枇杷叶
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
若是没有将枇杷叶去掉毛之后再使用,很有可能导致喉头水肿的情况出现。目前没有医学证明枇杷叶哪些人不能吃。孕妇小儿少用就行
㈨ 枇杷叶功效
1.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五钱,川贝半钱,叭旦杏仁二钱,陈皮二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滇南本草》)
2.治肺热咳嗽:枇杷叶9g,桑白皮12g,黄芩6g,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
枇杷果实
服。(《陕西中草药》)
3.治风热咳嗽:枇杷叶、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4.治肺风咳逆:干枇杷叶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叶5片。水煎,冲红糖,早晚顿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干枇杷叶(去毛)9g,干桑叶9g,茅根15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肺痨: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本草衍义》)
7.治肺气抑逆,痰滞成咳,咳声连发、努气不转、痰逆不出(俗名顿呛):用枇杷叶(姜炙)、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皮、瓜蒌仁、桔梗各一钱五分,甘草、升麻各七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百日咳:枇杷叶15g,桑白皮15g,地骨皮9g,甘草3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9.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枇杷叶、冬桑叶、车前草、天浆壳、天花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0.治呕吐:
枇杷叶荚
①枇杷叶2片,柿蒂5个,菖蒲6g,桂竹青(桂皮刮下的第二层皮)一把。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枇杷叶15g,鲜竹茹15g,灶心土60g。水煎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11.治老幼暴吐,服药不止者:枇杷叶(净刷去叶后毛,锉碎)二两重,半夏((口父)咀,净者)四两重。上件用生姜四两重,切作绿豆大,拌匀,酿一宿,慢火炒令微焦色,以皮纸盛于地上候冷,每服二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少与,缓投,可入诸药内同煎服亦效。(《活幼心书》至圣散)
12.治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一分(拭去毛,微炎黄0),母丁香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乳头上涂一字,令儿砸便止。(《圣惠方》枇杷叶散)
13.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半升。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啘止则停。(《古今录验方》枇杷叶饮子)
14.治热病烦渴、饮水过多,时有呕逆方:枇杷叶二两(拭去毛,炙徽黄),茅根一两(锉),葛根一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15.治五噎: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姜半两。上件药,都以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治五噎立效方)
枇杷全身是宝,药用广泛。
16.治霍乱吐利不止:枇杷叶(拭去毛,炙)、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陈橘皮(去白,焙)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要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汁时候。(《圣济总录》正胃汤)
17.治霍乱心烦懊不得安卧:枇杷叶(拭去毛)一分,芦根(洗,焙)三分,人参一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入薤白五寸,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有顷再服。(《圣济总录》枇杷叶饮)
18.治慢性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小便淋涩或不利:用枇杷叶、车前子、甘草,煎服有效。(《江苏中医》)
19.回乳:枇杷叶(去毛)5片,牛膝根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0.治夏季小儿皮肤热疮如疿疹、热疖等:用枇杷叶煎汤作浴剂,每日1~2回,有治疗和预防之效。(《江苏中医》)
21.治面上生疮:枇杷叶,布擦去毛,炙干,为末,食后茶汤调下二钱。(《急救良方》)
22.治鼻赤:枇杷叶(去毛)、大山栀、苦参、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半,酒调白滚汤咽下。(《证治准绳》)
23.治肺风、粉刺、鼻齄,初起红色,久则肉匏发肿者:枇杷叶(去毛刺)八两,黄芩(酒炒)四两,甘草一两,天花粉四两。共为末,新安酒跌丸,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食后并临睡白滚汤、茶汤俱可送下,忌火酒、煎炒。(《外科正宗》枇杷叶丸)
24.治翻花痔:枇杷叶(蜜涂炙燥)为末,乌梅肉(焙燥)为末,和匀,先以痔洗净,次以药敷之。(《古今医统》)
25.治衄血不止:枇杷叶,去毛,焙干末之,茶调下一二钱,日三服。(《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