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木星地表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木星地表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6 00:41:36

Ⅰ 木星的构造是怎样的和地球相比有哪些差别

自从1610年伽利略首次通过自制望远镜观察木星以来,科学家和天文学家对这颗行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因为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我们仍然没有完全了解木星的所有秘密。

主要原因是木星与我们熟知的其他行星有很大的不同。木星向我们展示了行星在许多方面的多样性,比如它难以想象的大小、质量、成分、磁场和重力场,以及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卫星系统。

我们仍然不知道那颗恒星的秘密——木星和地球的比较

半径、质量和密度: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公里(3958.8英里),质量是5.97×10^24kg,而木星的平均半径是69911 6公里(43441英里),质量是1.8986×10^27kg.简而言之,木星的半径是地球的11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但由于地球是一颗岩石行星,密度为5.514 g/cm 3,远高于木星的1.326 g/cm 3。

因此,木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远高于地球(9.8m/s ^ 2,或1g)。但是,木星作为一颗巨大的气态行星,严格意义上是没有表面的。天文学家把木星大气层1巴的高度(即地球海平面上的压力)视为木星表面,木星重力加速度为24.79米/秒2 (2.528克)

组成和结构:

地球是由硅酸盐岩石和金属组成的岩石星球——核心是金属,地幔和地壳是硅酸盐。地核内部也有区别:分为内核和外核,其旋转方向与地球相反。从地壳往下,深度越深,温度和压力越高。

地球的形状可以近似为一个扁圆球体,两极略平,赤道略凸出。赤道隆起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赤道直径比两极大47公里(27英里)。

相反,木星主要由气体和液体物质组成,可分为外层大气和更致密的内部。按体积计算,木星上层大气88-92%是氢,8-12%是氦;按质量计算,氢占75%,氦占24%,剩下的1%是其他成分。

说明:这个模型部分显示了木星的内部结构,液态金属氢覆盖了内部深处的岩石核心

木星的大气层中还含有极少量的甲烷、水蒸气、氨和硅基化合物,极少量的苯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以及极少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和硫。木星最外层的大气层中有冻结的氨晶体。

按质量比计算,木星致密内部71%是氢,24%是氦,其余5%是其他成分。科学家认为木星有不止一个内核。内核是液态金属氢和一些氦的混合物,而外核主要是氢分子。有人认为木星的核心是岩石质的,但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

和地球一样,木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在木星的“表面”,气压约为10巴,温度为340K(67℃,152℉)。在木星中,氢在10,000千米(9,700℃,17,500℉)的深度和200Gpa的压力下变成了金属。在木星内核的边界,科学家估计那里的温度为36,000K(35,700℃,64,300℉),压力约为3,000-4,500Gpa。

和地球一样,木星也是椭球体。事实上,木星的扁率比地球大得多——前者为0.06487±0.00015,后者为0.00335,这意味着木星的赤道半径比极地半径大4600公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木星的快速自转。

轨道参数:地球轨道的偏离率很小。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在近日点为147,095,000公里(0.983AU),在远日点为151,930,000公里(1.015AU)。所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98,261公里,也就是天文单位(AU)的大小

地球的轨道周期是365.25天,相当于1.000017朱利安年。这意味着每四年,地球日历上会多一天,这就是闰年。一般认为一天有24小时,但地球的自传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相当于0.997个地球日。但是考虑到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周期,两次日落之间的时间是24小时,这就是所谓的太阳日。

说明:外行星的逆行是由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引起的

从北极上方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的。从太阳和地球北极看,地球公转也是逆时针方向,地球自转轴线向太阳黄道面倾斜23.4度,导致地球四季变化。除了导致温度变化,这也导致半球一年中接收的阳光量的变化。

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平均距离(半长轴)为778,299,000公里(5.2AU),近日点为740,550,000公里(4.5AU),远日点为816,040,000公里(5.455AU)。在这个轨道上,木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周期是11.8618地球年。换句话说,木星一年的长度是4332.59个地球日。

说明:朱诺号不是第一个造访木星的探测器。伽利略号在90年代中期到达木星,旅行者1号在执行任务时也拍了一张木星云层的好照片。

但是木星的自转速度是太阳系行星中最快的。不到十个小时,木星就能绕轴自转一周(9小时55分30秒)。因此,一个木星年相当于10,475.8个木星日。

大气:

地球大气层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产热层和扩散层。一般来说,离地面越远,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越低。然而,温度和海拔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在某些情况下,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地球大气质量的80%左右在对流层,其中50%集中在海平面以上5.6公里以下的底层,对流层比上层密度大。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和微量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组成。

说明:这是旅行者1号宇宙飞船在1979年2月25日飞越木星时拍摄的图像,距离为920万公里(570万英里)。红色大类下面的白色椭圆是一场直径与地球差不多的风暴

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对流层,所以对流层是地球上大多数大气现象(如云、降水、降雪、雷暴)发生的地方。热分层是个例外,极光(包括北极光和南极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如前所述,木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还有少量其他成分。类似于地球,极光也会出现在木星的南北两极。但是木星上的极光活动更强烈,很少停止。强烈的太阳辐射、木星的磁场、木卫一的火山爆发和木星的电离层反应造就了这场壮观的灯光秀。

木星上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在带状急流中,风速一般为100米/秒(360公里/小时),最高为620公里/小时(385英里/小时)。风暴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形成,并在一夜之间扩大到几千公里的直径。大红斑(Great Red Spot)作为着名的木星大气风暴,最晚形成于17世纪后期,期间一直在缩小和扩大,但在2012年,一些科学家认为大红斑最终可能会消失。

木星已经被氨晶体和硫氢化铵组成的云所覆盖。这些云位于对流层顶部,在不同纬度呈带状排列,被称为“热带地区”。它们的深度只有50公里(31英里),可分为较厚的底层和较薄的上层。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合成图像显示木星上高能X射线引起的极光。左图为日冕物质抛射到达木星时激发的极光,右图为极光消退时的图像。极光是由2011年从太阳到木星的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

内部的小卫星一起形成并维持着不显眼的木星环系统。

木星还有一系列不规则的小行星,它们更小,离木星更远,轨道偏心率更大。根据轨道和成分的相似性,分为不同的家族。这些小行星很可能起源于一个大天体被木星引力俘获并碰撞的事件。

Ⅱ 宇宙中八大行星的图片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八个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转方向多数也和公转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两个例外。金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天王星则是与公转轨道呈97°角的“躺着”旋转。

与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2)木星地表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大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这些冥王星都相符。但是冥王星没有能够清空其轨道上的其它物体,因此冥王星被归为矮行星。从此太阳系从九大行星变成了八大行星。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

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若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Ⅲ 木星表面是什么样的站在地球上看木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有没有想过站在木星表面是怎样的感觉?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木星几乎完全由氢和氦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微量气体。木星没有坚固的表面。因此,如果你试图站立在这颗行星上,你会下沉并被行星内部的强大压力压碎。


图5 木星的南极图 图源:NASA

增强的木星南部风暴的彩色视图

木星总是被由氨晶体和可能的硫化氢铵组成的云所覆盖。这些云位于对流层顶,并被分布到不同纬度的带,以热带地区而着称。这些被细分为浅色区和深色带。这些相互冲突的环流模式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风暴和湍流。100米/秒(360公里/小时)的风速在纬向急流中很常见。科学家们观察到,这些区域在宽度、颜色和强度上年年都在变化,但它们保持了足够的稳定性,因此便于科学家们对它们进行标识。

Ⅳ 木星有地表吗

木星没有地表。

木星是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组成,占其总质量的75%,其次为氦,占总质量的25%,岩核则含有其他较重的元素。

由于木星没有固体的表面,它的大气层基础通常被认为是大气压力等于1MPa(10bar),或十倍于地球表面压力之处。

(4)木星地表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组成成分

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由于氦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的四倍,探讨木星的质量组成时比例会有所改变:大气层中氢和氦分别占了总质量的75%及24%,余的1%为其他元素,包括微量的甲烷、水蒸气、氨以及硅的化合物。

另外木星也含有微量的碳、乙烷、硫化氢、氖、氧、磷化氢、硫等物质。大气最外层有冷冻的氨的晶体。木星上也透过红外线及紫外线测量发现微量苯和烃的存在。

木星大气层中氢和氦的比例非常接近原始太阳星云的理论组成,然而,木星大气中的惰性气体是太阳的二至三倍,高层大气中的氖只占了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二十,约为太阳比例的十分之一,氦也几乎耗尽,但仍有太阳中氦的比例的80%。这个差距可能是由于元素降水至行星内部所造成。

由光谱学分析而言,土星被认为和木星的组成最为相似,但另外的气体行星、天王星与海王星相较之下所含氢和氦的比例较低,由于没有太空船实际深入大气层的分析,除了木星之外的行星仍没有重元素数量的精确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木星-大气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气态巨行星

Ⅳ 风暴云层下面的木星是什么样的人类对木星有什么探索

木星是一个气体巨星,由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


在木星的这个流体混合物下面,有怎样的世界,目前还限于其他观测结果的推测。科学家认为,在木星的核心,是一个石质的内核。在这里,木星的温度高达36000℃,这里的氢已经离子化,电子和原子核分离,因此形成了木星的磁场。

随着朱诺号的继续探索,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这颗神秘的行星。在未来,科学家也会通过更先进的技术来探索木星。那个隐藏在迷雾之下的世界,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早晚有一天,会在人类的眼前暴露无遗。

Ⅵ 木星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这张由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木星图片来源:维基网络

当我们观察木星时,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它的大气层的最外层。木星的上层大气由高达90%的氢、10%的氦和其他类似氨的气体组成。我们在行星上看到的条纹和风暴是在上层大气中产生的。我们看到的云层是由氨组成的,只向下延伸了大约50公里。像大红斑这样的大型风暴发生在这一层,尽管人们认为它们可能会掀翻地球内部深处的物质。

航天飞机的主引擎燃烧氢气和氧气,产生几乎看不见的火焰。

6这个模型的剖面图显示了木星内部的结构,液态金属氢覆盖着一个很深的岩石内核

行星的形成需要形成一个巨大的岩石或冰核,足以从原太阳星云中收集大部分的氢和氦。假设它确实存在,它可能已经收缩,因为热液态金属氢与熔化的内核混合,使其含量在地球内部更高。现在可能根本没有地核,因为重力测量还不够精确,不能完全排除地核的存在。

Ⅶ 木星表面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活在木星表面本身是困难的,但也许不是不可能。这颗气态巨星有一个小的岩石内核,质量比地球小10倍,但它被稠密的液态氢包围,其直径达到木星的90%。如果你踏上这个行星的核心,你会被上面液态氢的重量压碎。

木星有60颗卫星[1],其中一些可能是永久基地的位置。木卫四具有低辐射水平、地质稳定性和大量水冰,可能是理想的居住地点。

木星的另一颗卫星——欧罗巴——被认为在其冰冷的表面下有一个巨大的水海洋,并且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适合发现生命的地方。在木卫二上建立一个研究基地将有助于科学家探测这片可能有人居住的海洋。我们对木卫二的表面知之甚少。八艘宇宙飞船已经访问了木星卫星,但只有10%到15%的表面被拍摄到相当分辨率的照片。

木卫二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3%左右,因此几乎不存在大气层。正因为如此,木卫二就像地球的月亮一样,没有天气、风或天空的颜色。在木卫二上行走的感觉就像在月球上行走一样。

如果你去散步,你可能会想要参观木卫二的“混乱地形”,在那里,通常平坦的冰已经支离破碎成混乱的块。看起来就像你在纪念碑谷一样。你也会想要看到月球的洼地和冰穹,它们高达半英里(1公里)多一点

Ⅷ 水星,和土星,的表面是什么样子

水星

这是卡西尼号拍摄的照片,相信楼主比较熟悉吧。不过,这并不能回答楼主的问题,因为土星表面拥有浓厚的大气。这倒罢了,土星本身就是一颗气态行星,天文学家人为规定其表面压力为一个大气压处为土星的表面……= =……所以,如果来到土星的“表面”,就用一首歌的名称来描述吧“天空之城”比较唯美,也不失恰当。

Ⅸ 天文望远镜里面真实的木星是什么样的

测距离地球较远的行星比如木星,不存在的。哈勃望远镜都没这么吊,只有探测器才能拍摄得到。

天文望远镜(Astronomical Telescope)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对电磁波有严重的吸收,我们在地面上只能进行射电、可见光和部分红外波段的观测。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在大气外进行观测已成为可能,所以就有了可以在大气层外观测的空间望远镜(Spacetelescope)。空间观测设备与地面观测设备相比,有极大的优势:以光学望远镜为例,望远镜可以接收到宽得多的波段,短波甚至可以延伸到100纳米。没有大气抖动后,分辨本领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空间没有重力,仪器就不会因自重而变形。前面介绍的紫外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γ射线望远镜以及部分红外望远镜的观测都是在地球大气层外进行的,也属于空间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