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朋友叫龙兰娟,求藏头生日祝福语
龙柱硬起有你受
兰花园里不好过
娟巾明日不见红
生命到终懂不懂
日下去当然会痛
快别再看你的洞
乐笑你真没有用
⑵ 苗族服饰都有什么象征意义
苗族服饰的象征了苗族人的自然之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体现,苗族人民的勤苗族服饰的象征了苗族人的自然之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体现,苗族人民的勤劳。
1、苗族服饰抽象的刺绣、蜡染图案中反映和表现了她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苗族女性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及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在此间也就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
3、苗族妇女认为,苗族服饰中包含自然之美,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们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应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
4、苗族服饰经过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到刺绣、蜡染、裁
缝,最后成为一套精美的服装,无不反映了苗族妇女的勤劳和耐性。
(2)兰娟花是什么花图片扩展阅读
苗族服饰有地区差别,分为黔东南型、湘西型、云贵型:
1、黔东南型:雷山苗族服饰多姿多彩,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2、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主要是松桃县)、渝(秀山县、彭水县一带)、鄂(恩施州)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如今女性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3、云贵型:云贵的大花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昭通、楚雄、彝良,贵州六盘水、威宁、织金、普定、镇宁、紫云等地。大花苗族主要麻布做衣服,他们远古的服装都是自己种植麻,自己织布,自己做衣服。
⑶ 苗绣的起源是什么
起源:
苗族起源的多种说法之一是“东来说”,这与神木、鸟有关,也与中华民族的上古神话传说相关,说木神句芒辅佐了东方天帝太嗥。太嗥其实是一个以神鸟为图腾的上古氏族,又说太嗥便是伏轰,伏轰与女锅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尽人皆知的,他们传说中的样子便是龙的最初形式,《列子·黄帝》记:“疱牺氏(即伏羲)、女娲氏蛇身人面”,《春秋纬合诚图》记:“伏轰龙身牛首”,可以说,这些上古的图腾意向在苗族的绣品上反映得非常明显,比如那看似双龙戏珠的绣品,中间却是个人,这人其实就是苗民人祖姜央,而双龙便成了庇护苗民的伏羲与女娲。
苗族的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上古历史如此密切的缠绕一起,苗族的刺绣不仅热烈奔放,而且蕴意着神秘悠远的篇章,苗绣中的龙更以其丰富的意象与中华民族的开创历程紧密地联在一起。从这些残存着“人神混同”、“人兽混同”、“自然物类混同”的原始思维特征的绣品中我们看到,苗族人民营造出的龙是那样的率真稚气、热烈奔放、神奇壮丽、自由不羁。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聚集区。雷山台江等地的苗族服饰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精美绝伦的刺绣技艺和璀璨夺目的银饰让人赞叹不已。苗族服饰的刺绣工艺有其独特性,如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刺绣的图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运用各种变形和夸张手法,表现苗族创世神话和传说,从而形成苗绣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刺绣特色。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要数中国少数民族功夫绝技,苗绣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献特性着称。
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雕题就是用刺刺破皮,涂以朱砂或其它色彩;文身就是用刺仿龙、凤、夔花纹雕题,在人身上刺出现龙、凤、夔的保护色花纹,藉避龙、夔之害,战胜龙、夔,以谋生存。从苗族的《古老话》得知,苗族古代的雕题文身大师是嫁嘎。
到了濮人的后裔南蛮,发明了蚕桑之术后,雕题文身开始从残酷的保身艺术形成美的装饰艺术,出现了“描”。描就是用朱砂等色彩仿生物色彩在蚕帛上描绘花纹。到了骨针、铜针、骨织板、铜织板出现后,雕题文身艺术又进一步演变成挑花和织花。到周代有了铁针,濮人后裔的挑花技艺便发展道了相当可观的程度。挑花只是在蚕帛上经纬线的垂直交叉网格,挑出物体的象征图案来,这也满足不了濮人后裔------南蛮对美化生活的要求,便往凿花、绣花技艺发展。濮人后裔凿花、绣花技艺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湘绣、蛮绣。湘绣以居住在湘江流域的濮人后裔相柳一支为主体,其绣花技艺向写实逼真的艺术境界发展。楚亡后,湘氏很快融合于华夏,经过秦、汉时期,组成汉族,湘绣也就成了中华民族绣花技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蛮绣以居住在沅江流域、乌江流域的六蛮、七戎的蛮氏为主体,其凿花、绣花、织花技艺向幻想的艺术境界发展,保持了濮人后裔挑花、绣花、织花的对称图案格局,形成苗绣、苗锦风格。
苗绣是由驩兜部与南蛮部结合;三苗部与西戎结合组成,即《尚书》说的:“串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因为组成苗族的氏族部落大多居住分散,不相同属,个氏族均形成各自的文身装饰艺术。到了元、明清,汉籍中不断出现了按照服饰特点将苗民分为红苗、花苗、白苗、青苗、黑苗的记载。红苗以七戎、六蛮为主体,以龙凤为氏族徽;花苗以凿齿民为主体,以蝶为其氏族徽;白苗、青苗以人夷、九夷为主体,以夔麟为其氏族徽;黑苗以盘瓠蛮为主体、以狗为其氏族徽。他们均以某一动物作自己氏族的代表,崇拜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极大地影响了氏族绣品装饰纹样的主体物象的表现和风格的形成。另一方面,随着各氏族间频繁的交往、装饰纹样的相互借鉴、补充、渗透的现象也日渐增多。
苗绣针脚大体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大面积以绣针平绣,其中需要显出深浅色调的,则用插针,将彩色深浅不同插进去,形成几种色彩的连结平面;需要显出立体感的地方,则使用捆针,使其形体在绣面上突出来。绣面上需要显出立体感的细小部分,则使用洒针、点针和挑针。绣料正面和背面需要显出一致效果的,则采用串针。一幅绣品,常综合运用几种针脚,或配合粘花、贴花、补花和堆花等手法来完成。
苗绣的色调亦带有强烈的夸张色彩,它常不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而是按其氏族的审美要求,大胆而灵活的加以运用;其色彩讲究冷暖的对比,注重在强烈的对比之中取的一种色彩美的协调,造成一种古朴又绚丽多彩的效果。苗绣的历史渊源悠久,其装饰纹样的夸张变形,既着意于生气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又梦境般的幻想色彩;针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协调而又鲜艳明丽。这些,都使苗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也正是这种不同于其他兄弟民族的强烈的一是个性,使苗绣成为我国装饰艺术园地里额一只奇葩奇葩,给这一园地增添了风采。
⑷ 谁能用“兰娟”名字帮我写首表达爱意的诗吗谢谢大家了
【我】本孤单是一人
【爱】上卿来陷得深
【兰】花香飘十里芬
【娟】为佳句亦成文
⑸ 许兰娟的第一个拼音是什么
XU 全拼是xulanjuan
⑹ 用 兰娟祝你生日快乐 作一首诗,谢谢
兰菊应容预胜流
娟娟明月照清秋
握手祝君能强饭
乡心正你怯高楼
生意森然随气使
归日春风度客舟
仙桥快应龙头谶
清秋行乐胜春游
兰花待春风
娟娟素月明
交欢祝眉寿
春风赖你生
生花如红豆
一日赏新晴
和风快人意
当年欢乐平
兰玉竞芬芳
娟娟湛露光
祝人骋礼乐
你何按国章
生民负天子
日色文书香
快作赏心事
乐道处真常
兰芳菊秀梅含春
娟娟月姊满眉颦
祝公眉寿长康乐
你来试拟观国宾
生平不得春风力
日待东归一笑新
快乐预报长庚梦
乐回和气作春温
⑺ 英雄无泪鞠同久是个什么样的人
鞠同久是个阴险毒辣的兇手,最后变成一个杀人魔王。
鞠同久为了替他的父母报仇,到处寻找天龙秘籍,他发现真的天龙秘籍是放在鞠海家里,他在十方禅院找到了一本假天龙秘籍,他在一天深夜来到鞠海家里,把书拿出给鞠海看,并问他是不是真的,鞠海对此没有兴趣,也不愿把真的天龙秘籍交给鞠同久,鞠同久就运用气功把鞠海杀了,鞠安正巧进屋看见,慌忙逃走大喊杀人了,鞠同久连忙将宝刀掷向鞠安,鞠安也死了。
而后,鞠同久暗自跟踪金六,在屋顶拿出钢珠对准金六的太阳穴射击,把金六也暗杀了,他蒙上脸,用刀威胁妓女梅花红,逼她在大堂上作伪证,说是金六与向淑英通奸,被丈夫鞠海发现,杀死了鞠海和鞠安。鞠安的妻子周兰娟改嫁给陈老伦,鞠花改嫁给鞠同久的儿子鞠金宝。
高云飞才是鞠海的哥哥,后来高云飞知道了鞠同久干的这一切,再加上贪官卢道恩诡计多端,商量坏主意,让陈老伦杀死周兰娟并栽赃陷害江奇胜,说是江奇胜杀死了周兰娟,其实,周兰娟是被毒砒事先毒死了,之后,陈老伦把自己的官服官帽戴在死者周兰娟身上,江奇胜是为了杀死陈老伦,才误将死者捅了一刀。
这个故事情节十分复杂,卢道恩、八王爷、陈老伦他们一伙都是昏官,制造冤案,再加上鞠同久武艺盖世,杀人如麻,根本就无从下手。
鞠同久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为了天龙秘籍,人完全变得丧失理性、丧心病狂,老是哈哈大笑,面带杀气。
⑻ 贵州苗族服饰中的龙代表什么
苗族认为龙代表妇女生殖器,象征人类生命之门;生育是鸟进入妇女体内的结果。
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
苗绣创作饱含了苗族妇女深隧的思想内涵和朴实的感情色彩,每一件绣片都是苗族妇女发自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感情的宣泄,“没有墓仿绘画的奢侈品,没有吹棒权势的献媚题材,更无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哗众取宠的粉饰之意。”(《苗族刺绣发展源流及其造型艺术特征》丁荣泉 龙湘平)苗绣作为苗族人民演绎天地万物、记录历史和生活的一种文化载体被苗族世代沿袭下来。其创作的主题、造型及色彩在依附于本民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和民俗活动等等的基础上,还吸纳他民族优秀文化,形成独特的苗族刺绣文化。
1、 创作主题
艺术来源于生活。苗族刺绣无论是古时为了实用还是后期作为艺术作品,其创作主题都来源于苗族对自己生存环境、生命意义的认识和感受。苗族没有文字,就通过“刺绣”这种独特的形式将本民族的历史附属在随身衣服上,“哪怕迁徙的脚步走的再远,离开祖居地的时间再久,苗族的子子孙孙都可通过这种神秘而具有独创性的方式接受有关本民族历史的信息。”苗绣作为苗族一种文字符号,作为表达情感一种载体,创作的主题是非常深刻而丰富的。
历史回顾 苗族服饰被世人公认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人们从一幅幅绣片读到苗族历史。如,骏马飞渡、江河波涛、苗王印、星宿花、蜘蛛花、虎爪花等等表现出苗族的族源史、战争史、迁徙史。
贵州镇宁苗族把绣有江河的裙子分别称为“迁徙裙”、“三条母江裙”和“七条江裙“迁徙裙”裙面上有81条横线,分9组,每一组有9小条。传说是表示蚩尤有9子,每子又9子,共81子孙,组成81个兄弟氏族,也就是九黎部落。“三条母江裙”上绣染的三大条横线,表示蚩尤失败后苗族迁徙过的黄河、长江和嘉陵江。“七条江裙”说的是苗族迁徙过的七条江河。黔东北苗族妇女所穿的“兰娟衣”上的“江河波涛”,传说是一个叫“诗兰娟”的苗族妇女,为记住南迁的历程,离开黄河时在自己左手袖子缝上一条黄线;渡过长江时在右袖上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在胸口上绣一个湖泊形状的图案……每翻过一座山、渡过一条江河她都在自己的衣服某个部位缝下一个记号。最后,到了武陵山区定居时,兰娟按照她所记的符号,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线重新绣制一套精美的女装送女儿出嫁。这种民俗传袭至今。黔东南凯里、施秉、黄平、台江等地的苗族妇女在每件花衣的披肩上、裙沿边都绣有两道彩色镶边横线,象征黄河与长江。
“骏马飞渡”图案是凤凰、古丈、松桃苗族衣服花边上最流行的图案。花边是由无数个像马的花纹组成,横跨在河水中,表示万马飞渡黄河,驰骋中原。马的两边是由无数三角迭成山型相间排列,表示崇山峻岭。
还有“星宿花”表示蚩尤和黄帝打仗夜间行军时靠星宿指引方向;“蜘蛛花”表示被围困时祖先顽强战斗的精神;“虎爪花”叙述苗族迁徙到深山时打虎的故事。
回顾历史,缅怀祖先是世代苗族妇女刺绣不可缺少的主题。
自然崇拜 苗族信奉“万物有灵”,把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认为人也能创造出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拥有自然才有的外在力量,这是人类最原始的意识。至今,苗族把对天地以及组成天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自然崇拜仍然一一体现在妇女刺绣作品上。仅黔东南的服饰动物刺绣图案,就有龙、鸡、鸭、鹅、黄牛、狮子、狗、猪、马、羊、青蛙等等五十多种。这些动物有的单独展示,有的与人组合,有的在花草果木之中,还有的是人头动物身,人作为一种动物与其它动物一样在苗族绣片作品混融于一体。其形象也不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原样,而是经过优化组合、神化了的超自然形象。牡丹、石榴、桃花、李花、梅花、马蹄花等等植物花卉在苗族绣片中比比皆是。尤其枫香树,它是苗家人的“妈妈树”,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在苗绣是必不可少的纹样。
在苗家人看来,龙能保寨安民,赐人风调雨顺;姬宇鸟美丽漂亮;蝴蝶是族群始祖;鱼虾表示食物丰足;蛙蟾关五谷收成;老虎威武勇猛;狮子活泼伶俐;鹿温顺文雅;象中直坚毅;牛力大体壮吃苦耐劳等等。而果木花草则表现出充沛的生命,象征生命的动力、源泉,葫芦寓含新的生命;石榴表示多子;枫叶意蕴长寿;花卉象征少女、青春……
人托花、花藏人,飞禽走兽花丛中,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这是苗族的美好愿望,并通过刺绣把这种美好愿望表达出来,传承子孙。
生命感悟 进入文明时代,人们羞于谈论生殖,而苗族是一个敢于崇拜善于崇拜的民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有自本民族独到之处。她们通过刺绣把对生殖的繁衍崇拜以借喻、隐喻表达出来,让子子孙孙认识人类起源和生命意义。苗族认为龙代表妇女生殖器,象征人类生命之门;生育是鸟进入妇女体内的结果;牛和鹿是生命与阳气之象征,表示生命之延续;万物之祖的枫叶与蝴蝶则是苗族刺绣上必须保留的纹样;鱼作为远古中原民族崇拜的婚配、生殖、繁衍之神物,在苗绣中表现最突出、出现率最高、变形最丰富的图案,是苗家人对鱼旺盛的生殖能力的崇拜,渴望本民族子孙多得象鱼崽;还有“鸟占牡丹”、“鸟啄石榴”图案表明苗族妇女对生殖的崇拜;盘瓠也是苗绣中出现较多的图案,是苗族姻亲的标志。当然,无论是龙、牛、鹿、盘瓠还是枫叶、蝴蝶与鱼,苗族也将视为图腾来崇拜,作为图腾图案出现在苗绣中。
在苗族刺绣中,苗族女性公开张扬生殖意念,推崇人类生殖繁衍,使生命力在女红文化中得以升华。
神化传说 在口头文学中,苗族的神话传说很多,起初一些神话故事被苗族妇女绣制在衣服,发展到后来,苗族就把一些精典神话故事或人物神化传承给子孙。如姜英射月、龙狗与六男六女、蝴蝶妈妈、开天辟地、狗盗粮种、小狗犁地、公鸡请日出以及盘瓠、蚩尤、人首蛇身的延维、姜英诞生等等神话故事或人物是苗族刺绣制作的重点。枫叶、蝴蝶、鱼、龙、牛、修狃、盘瓠、蛇、鱼等图腾在苗族刺绣中的形象更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全凭刺绣者的想象和创造,或以此为主或穿插于整个图案之中。绣片图案中的人生翅膀骑龙狮马牛鹿,要么是驭蟠龙飞凤,要么是人首蝶身、人首蛇身、鱼身鸟翅;再不就是卷曲于动物肚子、花蕊之中……竞显神性。
情感寄托 作为刺绣的创造者和制作者,苗族妇女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及母性情感全倾注在刺绣创作之中,刺绣者的情感、愿望等等全一一呈现于刺绣作品上。如,婴儿的襁褓绣绘的是“蝴蝶妈妈”的图案,祈求蝴蝶妈妈的保佑。莲花与鱼相配表示“年(莲)年有余(鱼)”,喜鹊站在梅枝上喻意“喜上眉(梅)梢”;五只蝙蝠围绕寿字构成“五福捧寿”的图案,表达苗族妇女渴望富贵长寿;一对鸳鸯在水中或一对喜鹊在花上是苗族妇女追求夫妻恩爱的美好愿望;两只如意与“万”字格构成的图案寓意万事如意等等。苗族妇女在给丈夫或情郎鞋垫、腰包什么的小信物会刺绣能表达自己心愿的马到成功、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心想事成的图案或字样,在小孩的衣帽、肚兜、背带上绣上蜈蚣、蜂子、壁虎、蛇、蟾蜍五毒图案以表达辟邪、消灾、祛病意念(《苗族刺绣造型特征》龙湘平)。刺绣成了苗族妇女寄托情感的唯一有型载体。
总之,苗族妇女创作的每一片绣片除体现刺绣水平外,均蕴含丰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制作者的气势、审美水平及制作者的喜怒哀乐,宛如画家笔下的画、书法家书写的字、作家创作的小说、诗人的诗歌。
2、造型特征
从结构相同的苗族服饰中,我们不难发现,因纹饰不同、装饰部位不同形成不同的服饰款式,这使苗族服饰既有整体性又具独特性,饱含苗族妇女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创造力和娴熟的刺绣技巧。从苗绣刺绣造型角度窥探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将会有进一步的收获。
纹样探源 在苗族刺绣中,出现最多、运用地域最广泛的纹样有龙、鱼、凤、鸟、蝴蝶、漩涡、花草和几何纹等。在封建时代,龙纹只能是皇家子孙才配有,但苗族人民却肆无忌惮地将龙纹绣制在自己衣服上,不分阶级,没有高贵贫贱之分,苗族妇女可凭各自的想象任意绣制龙的形象。
龙加上牛头、凤头、蛇身、鱼身、鸟身、虫脚,甚至配上花卉等。龙纹样主要在黔东南流行。名称也多种多样,水牛龙、蚕龙、蜈蚣龙、叶龙、鱼龙、蛇龙、飞龙、人头龙等。而每一次祭龙民俗活动使苗族人民对龙的认识都有新的感受的,经过几千年龙形象的沉淀,苗族妇女创造出奇异的龙纹样。
鱼纹样也是苗族刺绣中出现频率较高纹样。《山海经》中载,苗族先民“食海中鱼”,鱼纹的表现与苗族先民稻作渔捞文化无不关联。另外,鱼是多产多子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因此,鱼纹被黔东南苗族演绎的千奇百怪、丰富多彩。黔东地区的鱼纹写实较强,黔东南地区的鱼纹写实写意兼之,黔东鱼纹一般与花草配在一起,黔东南的鱼 纹十分丰富,有人头鱼身、龙头鱼身、有的鱼还长着翅膀,当然,数太极图式的交鱼图造型最多鸟纹,苗族认为鸟是人的魂,所以鸟纹是苗族刺绣中表现较多的纹样。黔东南地区的鸟纹造型最丰富,虫身鸟足、鸟头葫身、双头鸟、多头鸟、鸟翅站人、鸟翅生花、龙头鸟身、鸟头龙身等造型近百种,尤其以榕江月亮山的“百鸟衣”着称。在绣制鸟纹样时,其造型基本上是由不同神态和形态的鸟纹组成,有写实也有写意。传说,雷公与姜英发生冲突,雷公发大水淹没大地,只有姜英的一对儿女躲在葫芦中被洪水冲至高山绝壁上,是岩鹰(即鸟)将兄妹背到平地上,兄妹婚配繁衍人类。“鼓藏节”就是苗族祭祖灵祭鸟神的祭祖活动。故苗族又把鸟作图腾来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