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脑CT怎么做
1、CT平扫:
(1)横断位扫描:
①扫描体位:横断位扫描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头置于头架中,下颌内收,头颅和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特殊病人的扫描体位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
②扫描基线:听眦线。
③扫描范围:从听眦线平面连续向上扫描至头顶。
④扫描参数:层厚5~10mm,扫描范围可在定位像上设定。
⑤重建参数:视野25cm,重建间距(增量)5~10mm,根据需要确定重建算法。
(2)冠状位扫描:患者体位有颏顶位和顶颏位。颏顶位是把扫描头架换成冠状位头架,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肩背部垫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两膝屈曲,头部下垂,并尽可能后仰,使听眦线与台面趋于平行,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重合。顶颏位是病人俯卧于扫描床上,两手平放于胸侧,两腿伸直,头置于头架内,下颌尽可能前伸,并紧靠床面,头颅后仰,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重合。X线与被检部位垂直,扫描范围包全被检部位,层厚与重建间隔,视被检部位情况选择2~5mm。头皮下软组织病变,首选冠状位扫描,病变较小时,可在病变处用胶布固定一小橡皮用于定位,避免遗漏病灶。
2、增强扫描技术: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是在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的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四)后处理技术:
根据疾病诊断的需要,灵活选用窗宽、窗位。颅脑CT图像常用脑窗摄影。窗宽80~100HU,窗位35HU左右。颅底、内听道病变;颅脑外伤;颅骨病变,或颅内病变侵犯颅骨,必须加设骨窗。骨窗的窗宽1000~1400HU,窗位300~500HU。耳鸣及疑桥小脑角区病变者,应调节窗口技术,以观察内听道有无扩大,并根据需要对局部进行放大。头皮下软组织病变,用软组织窗摄影:窗宽300~400HU,窗位35~45HU。
② 脑cT的图片怎么看
一般人肯定看不懂的。建议到医院找专科医生看。。。。。
③ 脑CT的片子可以做什么【废物利用】
摘要 可以的亲,做手工或回收都可以在利用的
④ 怎样做脑部CT
平躺在机床上,头部枕在头托里,双手放平,目视前方,下颌略上抬,然后闭眼。
⑤ 脑CT的片子可以做什么【废物利用】
如果很多的话有人会去医院收的,红外激光片还可以回收后再利用。如果只是你自己要用的话只能垫东西了或者贴在墙上,只是不美观,不过防水、防油,呵呵。
⑥ 脑CT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CT 机的工作原理 CT机扫描部分主要由X线管和不同数目的控测器组成,用来收集信息。X线束对所选择的层面进行扫描,其强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和衰减。探测器将收集到X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er)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储存和处理,从而得到该层面各单位容积的CT值(CT number),并排列成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图7-2)。这些数字可储存于硬磁盘(Hard disk)、软磁盘(Floppy)和磁带(Magnetic tape,MT)中,也可用打印机印用。数字矩阵经数/模(D/A)转换器在监视器上转为图像,即为该层的横断图像。图像可用多幅照相机摄于胶片上,供读片、存档和会诊用。 三、CT机的发展和类型 CT机按其适用范围分为头颅CT机和全身CT机。CT机的发展常用代(generation)来表示。 第一代CT机采取旋转/平移方式(rotate/translate mode)进行扫描和收集信息。首先X线管和相对应的探测器作第一次同步平行移动。然后,环绕患者旋转1度并准备第二次扫描。周而复始,直到在180度范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由于采用笔形X线束和只有1-2个探测器,所采数据少,因而每扫一层所需时间长,图像质量差。 第二代CT机是在第一代C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X线束改为扇形,探测器增多至30个,扩大了扫描范围,增多了采集的数据。因此,旋转角度由1o增至23o,缩短了扫描时间,图像质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患者生理运动所引起的伪影(Artifact) 第三代CT机的主要特点是控测器激增至300-800个,并与相对的X线管只作旋转运动(rotate/rotate mode)。因此,能收集较多的数据,扫描时间在5s以内,使伪影大为减少,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第四代CT机的特点是控测器进一步增加,高达1000-2400个并环状排列而固定不动,只有X线管围绕患者旋转,即旋转/固定式(rotate/stationary mode)。它和第三代机的扫描切层都薄,扫描速度都快,图像质量都高。 第五代CT特点是扫描时间缩短到50ms,因而解决了心脏扫描。其中主要结构是一个电子枪,所产生的电子束(Electron beam)射向一个环形钨靶,环形排列的探测器收集信息。 CT图像由某一定数目的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小方块组成,每一方格为图像的最小单位称为像素(pixel 位容积和像素(pixel) CT值是以数值来说明组织影像密度的高低,但不是绝对值。而是以水为标准,其他组织与水比较的相对值。现用亨氏单位(H),即以水的CT值为OH,空气为-1000H,骨为+1000h 的2000个等级。人体各种组织均包括在2000个等级之内(图7-5)。 一般X线照片的黑片对比度是固定的,但CT机监视器的黑白即灰度可以通过调节窗位(Window level)和窗宽(Window width)而改变。窗位是指图像显示所指的CT值范围的中心。例如观察脑组织常用窗位为+35H,而观察骨质则用+300-+600H。窗宽指显示图像的CT值范围。例如观察脑的窗宽用100,观察骨的窗宽用1000。这样,同一层面的图像数据,通过调节窗位和窗宽,便可分别得到适于显示脑组织与骨质的两种密度图像。使用窄窗宽,有利于发现与邻近正常组织密度差别小的病灶。
⑦ 做脑部ct的过程
CT检查过程是很快的。看你扫描的部位,而且也要看是否要打增强针。如果打增强的话都是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要半个小时左右。扫描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就可以了。现在照片子都是电脑冲洗,也很快的,如果CT室认识人,扫描后就照片子的话那没两分钟片子就会出来。如果你想要报告的话,那就得让写报告的医生去看。正常情况下也得根据CT室病人多少,大多的医院都是第二天出片子和报告。如果你做检查那天病人少或者他们的CT室工作效率快的话也就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当天都可以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