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资讯 » 宾阳洞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宾阳洞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9 01:05:50

① 鲤鱼跳龙门中的龙门大致是今天的哪里是洛阳的龙门石窟那个龙门吗

【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两岸东、西山上。西山又名龙门山,故名。古称伊阙,故又称伊阙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清末1000余年间不断营造,尤以北魏和唐代为盛。大小窟龛分布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的崖壁上。现存窟龛约2100余个,佛塔40余座,题记碑碣3860种,造像10万余尊。龙门石窟中唐窟数量最多,约占2/3,典型洞窟有潜溪寺、奉先寺、看经寺等;北魏次之,约占1/3,典型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万佛洞等。洞窟造像多为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也有世俗供养人和佛传、本生故事。奉先寺摩崖像龛凿有11尊雕像,主佛卢舍那佛高达17米;万佛洞南北两壁满雕石像达1.5万尊,均属唐代造像杰作。碑刻题记数量居全国石窟之首,着名者如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初唐、盛唐书法之作。
【二】 龙门,又名禹门,在陕西省韩城市北三十公里处,据《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据《名山记》载:“河水至此山,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清干隆《韩城县志》载:“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关于“禹凿龙门”,《吕氏春秋》说:“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三才图会》记载:“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赛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故称“龙门”。
“龙门”附近,禹迹很多。龙门以南大河中,有所谓“禹王陵”,露于水面,望如沙洲,水虽不断冲激,终不能浸没。相传禹凿山断崖时,大石坠入中流,沉入水底,固结成丘,是禹王当年指挥施工的地方,并非“禹王陵”。又有禹门水中石,上刻有“龙门”二字,其大如斗,水落石出,人始见之;河涨水高,石即沉没,不知书者姓名及所刻年月。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对峙,悬崖壁立,巨涛咆哮。西禹门山高892.6米,东禹门山高891米,地势非常险要。九曲黄河,从雪峰连绵的莽莽昆仑奔腾而来。一路上,集千流,汇万溪,大声呼啸着,穿峡谷,越深沟,直流到龙门山下。此处两岸高山重叠,河流奔腾湍急,险不可测,给人一种如临绝壁、如泊深潭的奇险之感。韩城的八景之一,所谓“禹门春浪”即指此处。
东西龙门山上均建有禹庙。西禹庙建于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 。建筑雄伟,依山而立,亭台楼阁,险峻秀雅,雕梁画栋,绚丽异常。站在庙前,深感“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这句古诗的传神。每年三月古会,山陕群众云集于此,进行物资交易,十分热闹。
“龙门”,群山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咆哮如雷,故古人咏诗有“禹门三级深,平地一声雷”之佳句。龙门胜景,实乃天下一大奇观。《三秦记》中有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的鲤鱼还不到七十二条。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乃化为龙;登不上龙门者,点额曝鳃�指伤其额 ”。因其不易登越,是为可贵。过去科学时代,把名题金榜的人,叫跃上龙门,即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龙门山高,上入霄汉,陡壁千仞,高耸险峻,把黄河紧紧夹在中间。最窄处,就是龙门山口,不过60米,形如门阙。这里洪流扑岸,浪花飞溅,百漩相连,声如雷鸣。水一流出河口,一泻千里,四野开阔,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歌咏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② 龙门石窟位于哪里什么时间开凿有哪些特点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大型石窟。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佛像多着宽衣博带,衣褶稠密,袍裙垂蔽;艺术风格从云冈的浑厚粗犷转向龙门的优雅端庄,使其更具鲜明民族特点和中原风格,是形成中国式佛教造像艺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③ 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的价值影响:

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

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④ 龙门石窟的资料和图片

龙门石窟是中国着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岸边,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着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北魏时期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以及建于唐代的潜溪寺、看经寺、万佛洞、奉先寺、大万伍佛洞。最大佛像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
http://www.longmen.com/(图片这里有)

⑤ 龙门石窟一共有多少佛像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龙门石窟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

洛阳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龙门石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金刚力士雕像,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

洛阳龙门石窟中另一个着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可惜被美国人勾结中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

古阳洞也很出名。这里有丰富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十二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洛阳龙门石窟不仅仅是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龙门石窟造像题记遍布许许多多的洞窟,约有3600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龙门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阳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龙洞崖壁的慈香窟里。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

洛阳龙门石窟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龙门石窟被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图片请你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