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足三里的位置在哪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取穴方法】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贰’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小腿里面的骨头叫胫骨,外面的骨头叫腓骨。小腿前面能摸得到的有一点棱角的,像家里面菜刀刀背一样的骨头叫胫骨。摸到这个骨头之后。
用大拇指的指肚从下往上推,当感觉到推不动的时候,拇指所在的地房就是足三里。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房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二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2)怎么找到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不同人群按摩足三里的好处不同:
孩子可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或铅元素过高导致的。这时可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健脾,脾胃好有助于调节微量元素水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现象。
老人按延缓衰老。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
女性按缓解痛经。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来艾灸足三里。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男性按缓解胃痛。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
‘叁’ 足三里穴在那里
足三里穴在哪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临床上主要定位在犊鼻以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而犊鼻穴的定位是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临床上足三里穴的位置,以患者的手四指为一横指,以患者的手从犊鼻穴朝下打下去,然后外开一横指。它在临床上运用广泛,作为补穴,可起到预防保健作用
‘肆’ 如何准确找到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操作:
直刺1~2寸。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羸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伍’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小腿里面的骨头叫胫骨,外面的骨头叫腓骨。小腿前面能摸得到的有一点棱角的,像家里面菜刀刀背一样的骨头叫胫骨。摸到这个骨头之后。
用大拇指的指肚从下往上推,当感觉到推不动的时候,拇指所在的地房就是足三里。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房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二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5)怎么找到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不同人群按摩足三里的好处不同:
孩子可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或铅元素过高导致的。这时可通过刺激足三里来健脾,脾胃好有助于调节微量元素水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现象。
老人按延缓衰老。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
女性按缓解痛经。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来艾灸足三里。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男性按缓解胃痛。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
‘陆’ 如何准确找到足三里的地方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 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 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 长、趾长伸肌。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 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主治病症】 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2.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3.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4.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拓展资料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柒’ 三足里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人体没有三足里,有足三里穴,足三里中医术语,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7)怎么找到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捌’ 找足三里最笨的方法是什么
01找足三里最笨的方法是一夫法,中指的横缝做的一条线叫一夫,一夫指的是三寸,膝眼往下量,一夫,三寸,正对的筋骨外,这个地方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1、食指弯曲,压在中指上,以中指指腹按压,或以大拇指指腹垂直施力按压,按压时以有酸胀感觉为佳,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钟,长期坚持,不仅可和脾胃,还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2、家有艾条的话,也可以用艾条灸,艾条悬放的高度以产生热感为佳,灸的时间比按摩的时间要长一些,大约10分钟左右。每周1~2次即可。
‘玖’ 求“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位置图如下: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9)怎么找到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扩展阅读:
按摩足三里好处
1、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