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贤庄的历史
二贤庄位于长治市西郊凤凰山上,二贤庄是隋末瓦岗农民起义军首领单雄忠,单雄信,王伯当故居,秦琼卖马,李密避难之处.也是魏征当道长的地方。二贤庄,在文学作品中和当地一些老人中都有“八里二贤庄”的叫法,此叫法据尚进才讲,是因为二贤庄位于古潞州府治西门外八里(隋制,1里约等于今0.5华里)的地方。而这个距离,和今天的上党门距二贤庄的距离(约4华里)也是一致的 二贤庄并不是一个村子,它是一个独立的,地势明显高出周围村寨的封闭性庄园 。尽管缺乏正史和地方志的记载,这种地势作为一种反体制的地方豪强势力的据点,作为一种军事或半军事建筑的依托在事实上是很适宜的。而据当地五六位老年人的回忆,在六七十年前,庄子右面是一条深沟,人称柳荒沟,人们一般避免行走;庄后和庄左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从河滩仰望庄园更是崖壁百丈;庄子前面有一条黄土路可通庄园,从路上往庄上看,除了满眼土崖和酸枣圪针树,什么也看不见。到了当代,站在进庄的路上就能看见那片新修的仿古庄园。老人们更回忆,在那时,二贤庄前还有一座腐朽不堪的老吊桥,吊桥下的沟里没有水,人和牲口可以行走。根据这种记忆描述,二贤庄分明是一个带军事性质的建筑,即便不是单雄信生活年代的形制,也可能有后世的类似人物经营过。然而请到的老人们记忆这个地方最多的却是二贤庄庄前重修过一次的舞台和它作为“二仙庙”的香火繁盛之状,所以说清末至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民间社团最活跃的时代。
那么二贤庄或二贤寨是什么时候、怎么样演变为“二仙庙”的?它经历的是一条真实人物在漫长历史中被神道化、庸俗化的道路?还是一条人们为躲避政治迫害以另一种方式隐晦地纪念前贤的道路?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二贤庄的东南西三面是蒋村、湛上、步马三个村子,庄子最后的主人何时离开已不得而知,二贤庄就由三村轮流代为经管。庄上原来住着和尚守庙,庙会由三村轮流主办,直至1949年以后这种集民间集会、物资贸易、祈福敬神为一体的活动被当作“封建迷信”禁止。
2. 山西哪有些革命旧址、遗址、历史古迹
山西的古迹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3. 陵川西溪二仙庙的现状
西溪二仙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溪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崇文镇西溪村,又称真泽宫,据碑文记载,寺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年-759年),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
4. 普陀山和合二仙在哪个寺庙
在佛顶山惠济寺,直接上去就可以
5. 抖音紫虚是哪个道观的
二仙庙道观。
抖音的逍遥紫虚道长是在河南武涉县的二仙庙道观的一名女道士,在抖音视频中讲述,关于道家的修心知识。
抖音的逍遥紫虚道长是目前很火的一名UP主,粉丝量有40多万,讲的道法知识,确实能让人心情舒畅,心情不好的时候听下,还是很有用的。
6. 山西省陵川县八大景有哪些
崔府君 又名显应王庙。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礼义镇。据《长治县志》载,府君姓崔,名珏,字符靖,乐平(今昔阳)人,唐贞观进土,为长子县令,有功德于潞地,因而建庙祀之。庙始建于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规模壮观,山门前平台凸起,两侧石阶对峙,左右配以廊庑。山门高居正中,门侧又各建掖门一道,门楼秀丽,雕刻精巧,与一般佛寺外观截然不同。山门最古,为金时原构,五开间,两层,下层砖砌高台,中柱上装青石门框及板门,门框上线刻花纹,图案秀美。上层施平座及勾栏,粱架现整简洁,结构已具元代爬梁的雏形。屋顶琉璃为明代补制,鲜丽劲秀。这种高台以上的门庑或殿宇,见宇敦煌壁画,实物中少有。
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15公里社义镇西隅。创建地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宋、元、明、清历代重修。寺周细流环绕,寺前古柏四株,人称四大天王。寺宇规模宏敞,布局严谨,三进院落,皆且卡墙相隔,原门不存,现将天王殿称之为山门,两侧有掖门和钟鼓楼,内有厢房、中殿、左右配殿、东西廊庑,后大殿等。天王殿、中殿历史最古,后殿及两厢尚存元制,余皆明清重修。天王殿殿宽深各三间,单檐九脊顶,斗拱五铺作,结构简练,断面规整,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整个形制还是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原构。中殿三间,悬山式屋顶,仅施柱头斗拱,无补间铺作,外观甚为古朴,与天王殿同为宋构。殿顶三彩琉璃脊兽为明代所制。寺内碑碣数通,记述寺史建筑年代等。
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县城西20公里平川村。原宋家川,唐贞观年间奉敕建造,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宇规模完整,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着眼点是经明代重修,还保存着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遗构。中殿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檐下斗拱硕大,殿内梁架规整,形制古朴,结构严谨。据碑文记载,宋代“潞城里崔氏寄居平川,年迈乏嗣,自捐资财,创修中央殿三间”,现存中殿确为宋构。
崇安寺 亦名丈八佛寺,俗称凌烟寺,位于陵川县城西北隅之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崇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子山区风景区 以陵辉公路为主的要旅游线路的风景区,西起陵川县杨寨河,东至晋豫两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迹。该路全长33.3公里,蜿蜒穿行于太屋脊的崇山峻岭、深涧峡谷之中、沿路苍山秀水如诗如画,奇桥异洞巧夺开工,车过沙场,如入蓬莱仙境,如过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岩如削,脚下泉水叮咚、吐玑喷玉,弘业门、灵佛洞、卧龙洞、踞虎关、淳江洞、飞瀑长廊等14个遂道竞相争秀,3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涵纷纷比奇。 穿行此路,有时峰回路转,山重水复;有时聊暗花明,别有洞天。登览山巅,万象林列,千载之秘,开怀显露。在旧时关隘“嘴上隧道”附近,两岩峰崇岭峻,悬崖壁立,漳谷深险,坡度急陡,河水从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泻而下,漾如飞烟,形成了着名的古称八景之一——“灵泉瀑布”。这里修建的东双脑水电站,造福人民之余,工程险巧也构成了一大奇观。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随路而下,绕山转壁,波澜不惊,被人们称为“小漓江”。
西溪真泽二仙庙 位于陵川县城西2.5公里的城关镇岭常村,此地群山拱翠,松柏掩映,繁花似锦,春色宜人,人称“西溪春色”,是陵川古八景之一。该庙创建于唐乾宁年间(984-897),宋崇宁年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扩建为现今规模。二仙庙代分两院,中轴线前有山门(上即戏楼),左右各有小旁门。中轴线一进院为过殿,过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帐,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正殿、东西梳妆楼做法古朴,用材较大,为金代建筑。前面院中挺立着四棵古老的桧柏,人们可以从树上找出各自属相的生动造型,如龙、蛇、鼠、锡、猴、牛羊等,被称为十二生肖柏。整个建筑宠伟壮观,布局整齐严谨,加之崇楼高阁,古柏青松,彩色琉璃,显得最重要的是金代着名诗人元好问的游诗碑:“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陵川真泽二仙庙属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也是一处开发价值较大的旅游胜地。
十里卧佛 陵川县城东南30余公里处的马圪当乡西闸水村附近,近年来发现一自然山体(山名窑顶山)犹如沉睡千古、仰面横卧的睡佛,惟妙惟肖。在距此山十公里处的西闸水村边公路上望去,卧佛头北脚南长约10华里,头、身、足比例匀称,而且面部五官端正,眼睑微瞌,慈祥安静,如静修入定之神态,仔细体味,似有匀细鼻息相闻,其天生妙成,让人叹为观止。
红叶风景区 位于陵川县城南20公里的老槐树岭至夺火岭北段,是陵川县面积最大的红叶区。该景区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陵(川)修(武)公路蜿蜒于山峦之间。红叶区内崇山峻岭,沟谷深邃,植被茂密。主要树种有柞木、槲树、千捭榆、白皮松、油松、栓皮栎、侧柏、槐、榆、杨等;灌木品种更为丰富,较广泛的有黄栌、山榆、小叶杜鹃、野蔷薇、沙棘、连翘、山桃、胡榛子、山槐、葛等几十种。春夏进节,浓绿浅翠,繁复纷呈的植物将200平方公里的山峦沟旧社会覆盖得象绿毯一般;而当秋季来临,这里便呈现出派灿烂壮阔、色彩纷呈的彩色世界-层林尽染,五彩斑澜。该县红叶节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与北京香山红叶齐名的生态环境游30个节庆之一。
7. 山西民间更新资源观包括哪些内容
一年前,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东旺村的崔秀文从洗煤行业抽出身,鼓励村民捐献家藏文物,修复古建二仙庙,并顺势启动乡村旅游。如今,在产业转型持续推进的煤省山西,诸多民间人士跳出煤炭依赖思维,谋求新出路。
实际上,崔秀文所说的改变并非孤例。长子县新闻中心主任吴旭光表示,作为传统能源县,长子县以煤为主。与此同时,作为联合国公布认定的“千年古县”,当地文旅资源丰富,相关产业潜力很大。
对此,长子县委书记李国强认为,产业转型要开放及时,从煤炭资源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科学大胆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新闻网
8. 二仙庙的概况及传说
二仙姑信仰始于汉,二仙庙实创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现已被列入县、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二仙庙分主院、东西两跨院,亭楼、房间计70余间,中轴线上有山门、过庭、午楼等;东轴线上有包公殿、关帝殿、白银奶奶殿等;西轴线上有火神殿、城隍殿等。山门上方悬省老年书画院副院长吴有良隶书“贞泽二仙庙”五字龙匾。二仙庙的主要神殿即是供奉二仙姑的贞泽宝殿,贞泽宝殿大门右上方悬挂焦作市民族宗教局于2008年元月授予的牌匾,上书:授予:“2007年度规范化管理宗教活动场所”。正如二仙庙中一位委员张保玉所说,此匾意味二仙庙是正规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不是迷信活动场所(当然宗教与迷信不是截然分开的)。贞泽宝殿左右两侧有康熙戊午年闰三月十五日立的一块重修碑记,由翰林院进士王化鹤撰写。
二仙姑原是汉朝山西省陵川县乐家庄人。她们的母亲姓杨,感灵光而生出这对姐妹。她们天资聪明,丰貌非凡,但七岁时才会说话。此时母亲已经过世,继母李氏对她姊妹百般虐待:严冬逼迫她们赤足单衣去田野采菇,姐妹俩无奈地在田野相拥而哭。路过的天神听见哭声可怜就产生了怜悯之心,使她们滴在地上的眼泪化为红叶班菇。酷暑之际,狠心的继母又强迫二女拾麦田间,天神又可怜她们使她们轻松拾到麦穗回家而不受高温折磨。继母两计未成,便起歹心,深夜纵火,妄图除患而后快,继母的行为终于为天帝不容,玉皇便降黄云,让她姊妹西山修炼,这时姐姐才十五岁,妹妹大约十二岁。
姊妹俩修炼成仙后,玉皇大帝让她们降落天台,王母恩赐玉池酒,道祖给她们一人一个金钵,让她们云游天下,保苍生平安。一次路过武陟与温县交界处,不由称赞道:“风水宝地,迷人景象!”但得知太上老君已经看上此地而且将他的一块令符埋在地下作为标志。两人心生一计,把一只绣鞋埋在老君令符之下巧夺此地。她们在这个地方显灵施恩于百姓,有求必应。为了报答她们的恩惠这里的百姓便建庙并设炉奉祀。
当年唐王亲自帅兵东征高丽路过这个地方时粮草用尽,二仙姑显圣给唐王军队送饭,饭瓮虽小,但饭却取之不尽,解决了军马饥困之急。后来唐军和敌兵打仗时,突然冰雹大降,敌军被击死一多半,而唐军一支箭都没有用就反败为胜凯旋而归了。唐王为了表示对二仙姑的感激就设案加封她们为“二仙菩萨”,废祠建庙并赐庙号为“贞泽”。
北宋时,西夏虎视眈眈,企图吞并中原,二仙姑在宋军卫国战争中化装卖饭,又显圣军前帮助宋军打败西夏军队。宋大观三年,天下大旱,初秋七月,县令李元儒听说二圣庙二仙神威无边,于是祷旱祈雨于贞泽仙祠。至诚感通,大雨如注,这一年秋收大丰。这次奇迹,由县令逐级上奏,将细情禀报朝廷。宋徽宗赵佶十分感动二仙人的功德,屡次忠诚于国,恩泽于民,于是在第二年,即政和辛卯年夏,敕封二真人号,长曰:“冲惠”,次曰:“冲淑”,并下令护建其庙,虔诚奉祀至今。
9. 二仙庙的结构
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干隆年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拜亭,拜亭较大,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顶。
后殿建于高0.89米的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顶,上有琉璃脊兽、吻饰等。檐下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
东西梳妆楼是二仙庙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建于后殿与中殿 的东西两侧。均为两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东梳妆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平面呈方形。上下两层间皆有回廊,上层廊下置有平座,于檐柱间设勾栏,并融缠柱造与叉柱造为一体,结构独特,具有早期建筑的特征。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和五铺作,形制同后殿。西楼虽经民国年间重修,基本保留着金代楼形制。
寺内还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